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尚伦 《华西医学》2014,(4):635-636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静脉冲击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短期(40mg/d×4d)静脉冲击治疗80例重症ITP患者,观察血小板计数(BPC)、出血症状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冲击治疗4d,出血症状减轻,活动性出血消失,BPC都有升高,完全反应率33.75%,总有效率77.50%。18例延长疗程3d后,总有效率提高到100.00%,完全反应率47.50%。只有1例出现轻度水钠潴留,无高血压、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及严重感染发生。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ITP,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34-1635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依据药物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试验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大剂量地塞米松对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1a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CD5CD19双标抗体检测20名正常对照,31例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和B-1a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并比较地塞米松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之间B-1a细胞变化的差别。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1a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32)%,绝对值为(74.8±26.6)×106/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地塞米松治疗结束后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下降至(31.9±14.5)×106/L,其中地塞米松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前B-1a细胞分别为(91.8±44.3)×106/L和(48.9±25.8)×106/L(P〈0.05),治疗结束后有效和无效患者外周血B-1a细胞分别为(22.5±12.3)×106/L和(43.9±13.2)×106/L。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升高,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B-1a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治疗前B-1a细胞水平较低者提示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1a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CD5CD19双标抗体检测20名正常对照,31例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和B-1a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并比较地塞米松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之间B-1a细胞变化的差别。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1a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32)%,绝对值为(74.8±26.6)×106/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地塞米松治疗结束后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下降至(31.9±14.5)×106/L,其中地塞米松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前B-1a细胞分别为(91.8±44.3)×106/L和(48.9±25.8)×106/L(P<0.05),治疗结束后有效和无效患者外周血B-1a细胞分别为(22.5±12.3)×106/L和(43.9±13.2)×106/L。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升高,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B-1a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治疗前B-1a细胞水平较低者提示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主要以血小板减少为临床特征,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早期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介导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血小板是引起其计数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5&#215;10^0/L、出血倾向明显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联合组:丙种球蛋白400mg/(kg&#183;d)联合地塞米松1.5mg/(kg&#183;d)静脉滴注,连用5d,于治疗第6d起口服强的松2mg/(kg&#183;d);丙种球蛋白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50&#215;10^9/L时间分别为(2.1&#177;0.6)d,(2.7&#177;0.6)d,(3.9&#177;0.8)d,血小板数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0.1&#177;1.2)d,(11.2&#177;1.3)d,(13.5&#177;1.9)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更迅速。  相似文献   

7.
杜舟  丁刚 《山西临床医药》2014,(11):815-817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泼尼松两种方案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初诊ITP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连用4d;对照组25例,泼尼松1 mg·kg^-1 ·d^-1,晨起顿服,3~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6个月.结果: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值为(35±18.2)×10^9/L和(16 ±6.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2.6%和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病例皆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氏表现;2例继发血糖升高;3例继发感染.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ITP血小板上升速度快,长期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ITP (RIT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液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1例同意接受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次,每周1次,连用4周)联合地塞米松(0.6 mg/kg·次,每日1次,连用4d)药物治疗的RITP患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A组患儿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B组患儿给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8%,治疗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时间为1.6±0.3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B组患者有效率为93.5%、出血停止时间1.3±0.2d、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均较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 PAⅠ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ITP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地塞米松,观察组服用地塞米松及咖啡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PAⅠ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28d、12w后CR、R及NR人数比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出血评分、PAⅠ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PAⅠ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其中,观察组出血评分[1(0~3.5)vs2(0~5)]分、PAⅠ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25.52±7.21)vs(36.18±8.79)]%、GPⅡb/Ⅲa抗体水平[(16.77±2.15)vs(21.49±1.5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ITP患者与单独服用地塞米松组相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症状,降低PAⅠ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和IL-2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5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5+CD4+Tfh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21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IL-21 mRNA的表达。结果 ITP组PBMC中CXCR5+CD4+Tfh细胞比例(17.55±1.015)%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0.19±0.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7,P0.01);ITP组血清中IL-21水平(100.7±3.71)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64.6±0.8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P0.01),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89 3,P0.01)。ITP患者IL-21 mRNA的相对表达量4.319±0.767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125±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1)。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比例、IL-21水平及IL-21 mRNA表达均增高,可能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联合单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6例接受rhIL-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的重症ITP患者(联合治疗组)以及19例仅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重症ITP患者(地塞米松治疗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完全反应率、起效时间、血小板峰值、不良反应等,并分析可能影响rhIL-11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分别为80.8%和57.7%,而地塞米松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分别为47.4%和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分别为(129.6±58.4)×109/L和(97.2±45.2)×109/L;P=0.05];但两组之间起效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在治疗起始14 d内血小板计数处于安全范围的天数为(9.0±3.5)d,地塞米松治疗组则为(5.5±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经rhIL-11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峰值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年龄、性别等均无显著相关性,患者对rhIL-11耐受性良好。结论:rhIL-11可以提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种方案治疗重症ITP的治疗效果,探讨3种方案治疗ITP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治疗ITP提供参考.方法:对76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IVIG组、rhIL-11 +DXM组及DXM组,观察3组治疗方案的短期疗效,运用成本效果分析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IVIG组、rhIL-11 +DXM组及DXM组第7天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91.30%和84.37%,P>0.05;IVIG组和rhIL-11+ DXM组在治疗第5天时血小板计数及有效率均高于DXM组,P<0.05;IVIG组血小板上升至30×109/L所需时间明显短于rhIL-11 +DXM组和DXM组,而rhIL-11 +DXM组所需时间小于DXM组,P<0.05;IVIG组、rhIL-11 +DXM组和DXM组C/E分别为220.18、61.95和41.05;以DXM组为参照,IVIG组和rhIL-11+DXM组△C/△E分别为1 450.58和297.58.结论:3组在治疗重症ITP短期总有效率高.IVIG组提升血小板计数最迅速,但价格最昂贵,DXM组治疗最经济,rhIL-11 +DXM组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型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MDSC)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对相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53例初诊ITP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检测M-MDSC计数以及Arg-1与iNOS的mRNA水平.分选CD41细胞、M-MDSC和CD14+HLA-DR+细胞.并以C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IL-2、IL-4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5日至2014年10月3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病程分为〈3个月组、3个月~1年组、≥1年组。Elisa检测TPO、IL-2、IL-4水平,pearson检验PLT、MK、TPO相关性,方差分析三组因子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临床ITP病例68例,〈3个月组38例,3个月~1年组24例,≥1年组6例,正常健康查体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TPO水平在四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IL-2在病例组都存在表达下调,在四组之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个月~1年组下降更为明显;但是与其相拮抗的IL-4因子则表达变化不是特别明显,IL-4在〈3个月组、3个月~1年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h1在ITP疾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PO在ITP初期发病时与正常儿童没有变化。结论:检测ITP患儿的细胞因子等相关指标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并且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脏单个核细胞培养后IL-18,IL-18结合蛋白(b ind ingprotein,BP),IFN-γ,IL-4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常规无菌制备脾单个核细胞,置含PHA(phytohem agg lutinin)10μg/m l,10%胎牛血清的RPM I1640完全培养基中,于37℃、5%CO2条件下培养;分析ITP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脾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脾单个核细胞培养48小时后,ITP患者IL-18和IFN-γ的含量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IL-18BP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IL-4低于检测限。结论:IL-18、IL-18BP等细胞因子表达失衡在ITP的免疫紊乱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巨核细胞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enia purpura, IT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治疗后人类血小板抗体(human platelet antibody, HPA)的表达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ITP患者57例(ITP组),另选取同期正常者56名(正常组)。观察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对ITP诊断价值。将57例ITP患者按HPA值分为<1∶10组、1∶10组、>1∶10组。分析HPA在ITP患者中的表达。结果 ITP组原幼型巨核细胞MK计数(12.15±1.30)个/1.5×3.0 cm高于正常组(5.78±1.00)个/1.5×3.0 cm,颗粒型MK计数(69.78±14.07)个/1.5×3.0 cm高于正常组(53.49±10.77)个/1.5×3.0 cm,产板型MK计数(9.70±7.15)个/1.5×3.0 cm低于正常组(36.87±11.25)个/1.5×3.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59、-6.0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sCD9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NF-α等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8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确诊的34例ITP患者和同期体检的34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sCD93,TNF-α,IL-4,IL-17和IFN-γ的蛋白表达水平,对sCD93与TNF-α等细胞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sCD93为(367.28±206.98 vs 218.43±96.1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3,P=0.000 3); sCD93与TNF-α,IL-17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48,0.473,P均<0.01)。结论 sCD93可能参与了ITP疾病免疫机制,是该病潜在的疾病预测指标和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单纯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75例重症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次×1次/d×4 d+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次×1次/d×14 d,若血小板计数<10×109/L,则给予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 mg/次×1次/d×4d,余辅助治疗同治疗组.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3%比47.8%)、达有效时间[(6.9±1.4)d比(10.2±2.1)d]、血小板升高值[(155.2±101.2)×109/L比(55.7±33.3)×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x2=5.01,U=2.46、3.15;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重症ITP患者安全有效,较单纯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有效缩短血小板起效时间,并且能明显提高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有统计学意义(P<0.05),GPⅠb自身抗体对疗效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血小板膜GPⅡb/Ⅲa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可作为ITP患者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疗效预测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