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约有10~30%发生于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之嗜铬组织中。我科收治腹主动脉旁恶性嗜铬细胞瘤及膀胱壁嗜铬细胞瘤各一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女,60岁,左上腹包块8年,入院前一年来感左上腹发胀,食欲减退,低热,以腹块待查人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肝胆管肿瘤多为恶性,良性少见,现报告良性囊腺瘤1例。患者女,67岁。半年前出现右上腹肿物,伴闷胀感,无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大小便正常。入院时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皮肤粘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右上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质软,光滑,左右方向活动度大。血象及肝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髂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我院骨科收治的1例27岁女性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血儿茶酚胺的测定,骨骼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病理资料,并进行有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在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10年诊断左侧髂骨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性复发。手术切除左侧髂骨转移肿瘤,术后1周血压和血生化检查均恢复正常,术后7年存活。结论恶性嗜铬细胞瘤髂骨转移较为罕见,临床表现隐匿,导致诊断较晚,但积极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婴儿及儿童时期的肾脏恶性肿瘤,临床上以肾胚胎瘤为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0%。而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则少见。我院曾有1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女性,15岁。因右上腹部肿块3个月,于1983年11月17日入院。3个月来感右上腹部饱胀,合并腰酸,继而局部出现肿块,但无疼痛和发热,亦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检查:慢性病容,略为消瘦,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右上腹肋下可  相似文献   

5.
肾嗜酸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肾嗜酸细胞瘤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本组例1术前疑诊为肾嗜酸细胞瘤,并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行保留肾脏的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2年,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无转移。例2术前诊为肾癌,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无转移,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要点:(1)肿瘤无明显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肿瘤生长缓慢,无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多为单发;(2)肿瘤突出于肾轮廓之外,呈外突性生长;(3)肿瘤切面呈棕褐色;(4)CT示肿块密度均匀,无出血、坏死,有完整包膜;(5)病理检查:光镜下肿瘤由单一的嗜酸细胞构成,电镜下细胞富含线粒体。一旦确诊,应尽可能行保留肾脏的手术,避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双侧肾脏嗜酸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双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结果:例1术前疑诊为双肾嗜酸细胞瘤,一侧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行保留肾脏的肿瘤剜除术,另一侧穿刺证实.另一例术前诊断双侧肾癌,行根治性左肾切除,及右肾穿刺活检术,病理均诊断肾嗜酸细胞瘤,术后分别随访3年及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良性肿瘤,多为单发,极少数双侧发病,术前诊断较困难,应依据免疫学、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综合诊断.治疗以保肾手术为首选.双肾及多发肾嗜酸细胞瘤,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极其重要,并应尽量选择保肾手术,但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原发性多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罕见。我院收治1例,兹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0岁。因右上腹部肿物1个月,伴腰背疼痛、腹胀、纳差,以右上腹肿物待查入院。体检:BP14.6/10.6KPa,P80次/分,发育正常,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肺部可闻及喘鸣音,心脏未见异常,腹部无曲张静脉、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可触及约15×12cm大小的肿物,表面不平,质硬,有压痛。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8.
嗜酸细胞腺癌又称恶性嗜酸细胞腺瘤及恶性大嗜酸粒细胞瘤,是与嗜酸细胞腺瘤相对应的、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如乳腺、甲状腺、胰腺、腮腺和皮脂腺[1]等,临床上极少见,发生于涎腺的嗜酸性细胞癌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入院前6小时无明显诱因睡眠时出现左侧鼻腔点滴状出血,自行填塞无效,以"鼻衄"于2010年11月5日收入我院。患者平素体质良好,患糖尿病13年,长期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苏勤军  夏苗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420-1421
嗜酸细胞腺癌又称恶性嗜酸细胞腺瘤及恶性大嗜酸粒细胞瘤,是与嗜酸细胞腺瘤相对应的、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如乳腺、甲状腺、胰腺、腮腺和皮脂腺[1]等,临床上极少见,发生于涎腺的嗜酸性细胞癌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入院前6小时无明显诱因睡眠时出现左侧鼻腔点滴状出血,自行填塞无效,以"鼻衄"于2010年11月5日收入我院。患者平素体质良好,患糖尿病13年,长期胰岛素治疗。右眼外展神经麻痹3月。专科检查:外鼻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嗜酸细胞瘤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并与肾嫌色细胞癌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30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肾嗜酸细胞瘤CT表现,比较肾嗜酸细胞瘤与肾嫌色细胞癌病变形态学特征,病灶强化百分比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结果肾嗜酸细胞瘤密度于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均低于肾脏皮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嗜酸细胞瘤密度于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高于肾脏髓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嗜酸细胞瘤较肾嫌色细胞癌体积小,密度均匀的比例高,存在星芒状瘢痕的比例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肾嗜酸细胞瘤与肾嫌色细胞癌强化程度间比较显示,肾嗜酸细胞瘤在皮髓质期、实质期的病灶强化百分比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均高于肾嫌色细胞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形态学特征及动态增强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少见肾脏原发性肿瘤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介绍几种少见肾脏原发性肿瘤;类癌、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12.
恶性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是判断其良恶性的标准。本例患者以多发肝、肺、骨转移就诊,查多项肿瘤标志物、胃镜、胸腹强化CT、PET-CT均难以确诊,行肝转移瘤穿刺活检,病理示:(肝右叶)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结合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考虑为恶性嗜铬细胞瘤肝、肺、骨转移。目前恶性嗜铬细胞瘤尚无标准治疗,文献报道使用CVD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和靶向药物舒尼替尼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本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CVD化疗及1个疗程索坦治疗后,疾病仍缓慢进展。通过多学科讨论,认为131I-MIBG(131I-间位碘苄胍)可以作为该患者下一步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恶性嗜铬细胞瘤14例报告方小正恶性嗜铬细胞瘤比较少见,诊断亦比较困难,我们共收治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81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嗜铬细胞瘤中恶性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2岁~65岁,...  相似文献   

14.
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浙江省肿瘤医院方铣华,倪型灏患者男,66岁。因痰中带血伴胸痛6个月入院。4年前曾因肺结核行抗结核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部未触及肿块,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CT及胸片示:左上肺陈旧性结核灶,右上肺见10Xscm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提示肾癌,均缺乏临床特征;其中男女各7例,年龄44~77岁,平均(60.3±9.8)岁;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行部分切除术,肿瘤大小为1.5~7cm,平均(3.5±1.7)cm。1例失访,余13例随访5~48个月(平均21.4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少见的肾良性肿瘤,术前根据影像学诊断难以与肾癌相鉴别,经皮穿刺活检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对于肾脏小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结合术中冰冻切片依然是目前最适合的诊疗手段,密切随访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34、73、47、45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检查2例肿瘤位于肾脏下极,表现出以中心区星状瘢痕为特征.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另1例术中病理检查为良性而行肾部分切除术,余2例均误诊断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镜检:肿瘤细胞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均匀一致,呈巢状、片状或管状排列,具有许多嗜酸性颗粒的胞质,肿瘤中心部可见玻璃样变性无细胞区;免疫组化:CK( )、EMA( )、Vimentin(-).3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41个月,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患者术后失访.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实质性上皮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对于怀疑此肿瘤患者应术中行病理检查,治疗以保留肾脏手术为宜,确诊需要病理行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2岁,因右下腹痛2天诊断为“急性兰尾炎”于1998年7月25日入院.查体:T37.2℃,P 84次/min,R 21次/min、BP14/9kPa,腹部平坦,右下腹肌紧张,压缩,反跳痛,似可触及一包块.入院后立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行右下腹直肌切口,剖腹见腹腔有血性液体渗出,探查兰尾无异常,见右侧卵巢有一10cm×10cm×8cm大小肿块,高低不平,质硬,表面不光滑,部分已破裂,考虑为卵巢肿瘤,行右侧附件一并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为卵巢恶性无性细胞瘤并破裂.讨论:卵巢恶性无性细胞瘤临床较少见,发病年龄9岁~3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易破裂出血因而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73~2003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7.9%(18/227).结果: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为手术种植或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易多发或转移,转移位于无嗜铬组织的部位,多发部位常在肾上腺外.结论:嗜铬细胞瘤复发原因多种.多发及肾上腺外肿瘤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为降低复发率,术前应明确肿瘤是否为多发,术中应避免肿瘤组织的种植或残留,对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9.
纯卵巢泡膜细胞瘤比较少见,多与颗粒细胞瘤或纤维瘤并存,恶性者则更少见,现将我科所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4岁。1985年7月出现月经紊乱,周期短,经血少,继后停经3个月又持续性阴道流血。入院前1月发现下腹包块,迅速长大,伴午后潮热,疲乏,胃纳差。于1986年5月入院。术中见肿瘤位  相似文献   

20.
恶性内胚窦瘤是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 ,临床少见 ,恶性程度高 ,预后不佳。我院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男性 ,2 .5岁 ,因右下腹部无痛性肿块渐进性生长 1个月余入院。无发热、呕吐及血便 ,偶伴腹痛。入院体检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脐下偏右可触及一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