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普遍认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80%的食管腺癌来源于Barrett食管[1].现将本院在2003年7月发现2例Barrett食管并发食管腺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病例】男,67岁。既往反酸史约30年,近2年出现进食停滞感,时重时轻,无胸骨后疼痛,消瘦,近1个月来吞咽困难加重,只能进半流食。上消化道X线钡透提示食管下段约4 cm狭窄,狭窄段以上食管轻度扩张。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约3 cm×2 cm溃疡,边缘隆起,质脆,触之易出血,其周围食管僵硬。病理活检:慢性食管炎伴腺上皮化生。后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食管下段溃疡面3·5 cm×2·5 cm,外围有4·5 cm×7·0 cm暗红色病变区,表面粗糙、糜烂,与正常多纤维组织及炎症细胞浸润,病理诊断为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多系胃液反复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溃疡、… 相似文献
4.
目的Barrett食管在我国少见,故复习文献并报告Barrett食管合并食管腺癌3例。方法复习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来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病例,其中Barrett食管合并食管腺癌仅有3例。结果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岁。2例为贲门型/交界型Barrett食管,1例为特异型Barrett食管;其中1例合并印戒细胞癌,2例合并低分化腺癌。结论诊断Barrett食管时应注意病变的解剖学部位,以避兔过度诊断。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Barrett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为单层住状上皮替代的病理现象,是由于食管下皮群状上皮长期受胃食管反流时的胃酸与胃蛋白酶慢性刺激的结果,发生胃肠上皮化生性改变。本病临床发生率较低,由于没有特征性的表现,往往误诊为食管瘤。我院自1980~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端粘膜以柱状上皮为衬里(Columar epithelium-lined oesophagus,CELO)的一种病理状态。自1957年Barrett首先描述这一现象以来,引起了临床,放射学和病理学者的极大兴趣,与之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有关小儿本病较系统的报告近年来才有所增加。本文就小儿Barrett食管的若干方面作一综述。一、胚胎学基础胚胎7.5mm时,食管为内衬复层上皮的圆简形结构。16mm时,上皮包含3~4排细胞,基底层偏向柱状。胎儿18~32周时,食管上皮为复层,其浅层由成片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细胞组成。纤毛上皮仅见于胎儿,出生时虽可有纤毛上皮岛,但已变形,生后2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在某些西方国家甚至超过了食管鳞状细胞癌。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识别Barrett食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食管腺癌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本文就Barrett食管的定义、诊断手段及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在人群中普遍存在,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为了解BE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EA的关系,本文复习近年相关文献,从病理生理基础及诊断、治疗方法入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三者的病情进展过程为正常食管黏膜-GERD-BE化生-BE低度和高度异型增生-EA。故BE的治疗应以减轻GER症状为主,并定期筛检和评价预后,以早期发现EA。 相似文献
9.
10.
Barrett食道的Barrett食道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Barrett食道42例,其中8例个有腺癌结构。内镜观察;食道粘膜上皮粗糙,糜烂,颗粒状增生,斑块状隆起,溃疡,粘膜充血或苍白。组织学观察:Barrett食道上皮有三种不同形式,其中胃底型上皮8例,交界型上皮14例,特殊型上皮20例,8例具有腺癌结构,特殊型上皮与腺癌结构间可见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内镜下乙酸染色对于诊断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帮助。方法 用喷雾管在24例患者食管远端喷洒1.5%乙酸5~10mL,随后喷洒自来水50mL并进行观察。结果 以1.5%乙酸喷洒食管远端黏膜,开始食管黏膜和胃黏膜都变白,约2、3min后观察,食管鳞状上皮仍是白色,柱状上皮变成微红色,并且柱状上皮周边有白色边缘。结论 乙酸染色可指导微小或不易辨别的BE上皮的活检,提高对BE的诊断率,这种方法安全、迅速、价廉。 相似文献
13.
Survivin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二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关于BE及EA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肿瘤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与细胞周期紊乱和凋亡受阻密切相关的疾病。Surviv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因子.属于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是目前分子量最小的IAP蛋白。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钡餐双对比造影连续摄影对提高老年人巴雷特(Barrett)食管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老年人Barrett食管,经食管钡餐双对比造影用连续摄影诊断后,经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证实,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发病部位均位于食管下段,食管钡餐双对比造影连续摄影表现为:食管黏膜皱襞紊乱10例;溃疡龛影形成10例,单发5例、多发5例,龛影尖角形或椭圆形6例,点状钡斑浅龛影4例;龛影周边衬托有长而窄透亮线或晕环透亮影8例,腔内出现充盈缺损表现2例;龛影大小约0.2~1.2cm,其中4例有1cm以上龛影;食管狭窄4例;伴有食管裂孔疝5例。结论食管钡餐双对比造影连续摄影检查能提高对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发现,认识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是1950年由英国心胸外科医生Norman Barrett首先提出而得名,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食管疾病。它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有文献报道约5%的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群高出40~100倍[1]。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COX-2)为诱导性酶,参与细胞对生长因子、肿瘤促进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反应。本文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癌变过程及其与COX-2的相关性进行综述。1 Barrett食管的诊断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被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取代的一种病理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Barrett食管(BE)患者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76例内镜诊断为BE的患者,分别在常规白光摸式、NBl模式及1.2%碘溶液染色模式下观察,对所有可疑病变部位均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176例患者,病理诊断BE的160例,其中3例被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EAC),将3种方法的结果相比,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进行比较。NBI和复方碘溶液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9.8%和91.7%,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 结论 NBI技术对BE合并早期食管腺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阴性预测值,它的结果与复方碘溶液染色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1-04-2006-11行胃镜检查18090例,其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1435例,内镜发现并经病理证实Barrett食管(BE)患者5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F)是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1950年首先由Barrett描述。1953年Allisonll和Johnstone把食管柱状上皮中发生的深部溃疡称为Barrett溃疡。国外有关BE的研究报告较多,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鉴于国内报告尚少,现结合文献简要介绍如下。一、病因 BE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Barrett最初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短食管伴变薄的胸腔胃,貌似柱状上皮覆盖的末端食管。其后则认为是由异常的胚胎发育伴柱状上皮覆盖胎儿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Barrett食管(barrecc 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胃镜下表现度食管动力改变,以提高BE的诊断率,以期早期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4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LESP厦屏障压(LESP-GS)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度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系统治疗后,41例患者在该院行胃镜复诊,21例(51.22%)仍为BE,19例(46.34%)患者恢复正常食管上皮,1例(2.44%)进展为食管腺癌。结论 BE是胃食管反流痛(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治疗联合抑酸治疗为BE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