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蕈样肉芽肿T细胞抗原受体γ基因重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淋巴细胞恶性增殖的主要特点是克隆性增殖,在T淋巴瘤表现为TCR的单克隆性重排,而绝大多数炎症及反应性淋巴细胞浸润则是表现为多克隆性的。根据此点,近十几年来,国外用Southern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皮损的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主要是检测TCR-β和γ基因重排。由于γ基因重排可出现在几乎所有的T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瘤,且其结构相对简单,故与Southern印迹方法相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TCR-γ基因重排更简便易行,且检出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以皮肤内辅助T细胞的单克隆扩增为特征。他与有相同组织学亚型的累及皮肤的原发性淋巴结淋巴瘤在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都明显不同。如今最常用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类是EORTC分类 ,HTLV -Ⅰ可能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 ,有待进一步验证。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有较为独特的免疫表型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疾病的转归和预防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以皮肤内辅助T细胞的单克隆扩增为特征。他与有相同组织学亚型的累及皮肤的原发性淋巴结淋巴瘤在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都明显不同。如今最常用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类是EORTC分类,HTLV-Ⅰ可能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有待进一步验证。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有较为独特的免疫表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疾病的转归和预防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一例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继发蕈样肉芽肿(MF),随访27年,并检测其克隆性是否与疾病相关。方法 比较不同时期的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皮损组织和外周血标本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结果 此例在不同时期各具临床病理学特征,增生的淋巴细胞为成熟的Th细胞,且示共同T细胞克隆。结论 LyP继发MF示相同T细胞克隆,克隆性T细胞与疾病的生物行为无关。  相似文献   

5.
对1例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进行分析.右胫后多发结节,组织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在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性浸润,肿瘤组织具有血管中心性及血管破坏性特点,肿瘤细胞具有异型性.瘤细胞表达CD2,CD56,颗粒酶B,EBER阳性,未检测到TCR克隆性基因重排.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预后差;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检测及EBER原位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6.
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基因重排,从而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任何失调都会导致疾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由于单个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所导致的,病变组织表现出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蕈样肉样肿和Sézary综合征为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检测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分类、诊断、判断预后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Southern印迹分析(SBA)和取和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早期(IA)和组织学上未确诊的蕈样肉芽肿(MF)皮肤损害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GR)阳性率分别为50%以上和19%,有助于诊断。IIA期MF患者特别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组织学上大都是反应性增生)的外周血中TCRGR阳性率较高(65%-80%),支持MF早期即为一系统性疾病的理论,但外周血中克隆T细胞和预后相关性则难于确定。Sezary综合征(SS)的TCRGR的发生率在皮肤、淋巴结和外周血中分别为70%、100%和86%。非MF/SS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皮肤 损害和外周血中TCRGR亦较常见。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皮肤损害和外周血中也可见TCRGR。  相似文献   

8.
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以引起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病的关注。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PCR检测分析确诊。结果左膝内后方皮损初次活检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1个月内再次活检示真皮和皮下脂肪内肿瘤大片坏死,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血管中心性浸润和血管坏死。瘤细胞表达CD2,CD8,CD45RO,CD56,TIA-1,GranzymeB和LMP-1,EB病毒(+);未检测到TCR-γ的克隆性基因重排。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诊断有赖于常规组织病理结合分子病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γ受体、IgH基因重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临床病理特点和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对6例C-ALC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并用PCR方法对石蜡标本进行T细胞γ受体(TCRγ)和重链免疫球蛋白(1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临床起病以孤立性结节多见,病情进展缓慢,个别可自行消退。5例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1例死于淋巴结及肝脏转移。镜下以75%以上CD30^ 间变性大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为特点,多数瘤细胞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5例标本TCRγ基因重排阳性。结论:C-ALCL是少见的原发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综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皮肤淋巴瘤的诊断得益于新技术,免疫标记有助于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对非亲表皮性淋巴瘤可更好地特征化。CD_(30)抗原的表达对于大细胞非亲表皮性T淋巴瘤有预后价值。对抗原的T受体α/β或γ/δ的表达,其预后意义尚待确立。抗T受体可变区抗体可构成某些T淋巴瘤克隆的标记,基因型的确立对于诊断某些非亲表皮性淋巴瘤是一种进步,Southern印迹法未能解决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的难题,多聚酶链反应是具有光明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的发生与嗜人 T 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感染有关,本病临床已可分为急性、慢性、危象、淋巴瘤及隐匿型五型,各型中皮肤受累很常见。根据该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皮损内 ATLL 细胞的 Southern 印迹分析,提出了皮肤型 ATLL 这一新病名。但皮损内 HTLV-Ⅰ型病毒感染的病理学及病毒学诊断标准尚未建立。作者首次对 ATLL病人皮损组织进行短期培养以检查 HTLV-Ⅰ型病毒表达。患者70岁,男性。双侧腹股沟肿物2个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原发性皮肤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B-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基因重排与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多形性T 细胞淋巴瘤和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是近年来确定的淋巴瘤类型,可能原发于皮肤,也可能是蕈样肉芽肿的进一步发展。本文2例是根据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作出诊断。例1诊断为多形性T 细胞淋巴瘤,因有异形核的不典型T 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的大、中、小而分为低度或高度恶性,免疫表型大多数细胞显示T9,CD25(IL2受体)和CD30(Ki-1)等抗原,Ki-67显示与增殖相关的核抗原阳性细胞占30%。电镜下根据细胞大小、胞浆的电子密度、核形和核染色质的结构分为大、中、小3组,中或大淋巴细胞清楚地属于恶性克隆。按照Suchi 的分类,开始时本例认为属高度恶性,但是放疗后斑块完全消失达2年。例2为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诊断是根据光镜检查,早期损害为典型的MF 所见。晚期损害在整个真皮发现相对单一形态的大淋巴细胞的弥漫性浸润,表皮之间有一无浸润的狭带。核呈卵圆形或肾形,核仁明显、胞浆丰富略嗜碱性,核膜清晰,有多数不典型的丝状分裂,肿瘤细胞出现Ki-1抗原为最有力的诊断依据。迅速扩大的肿瘤结节内,恶性克隆免疫表型为活化T 辅助细胞,40%肿瘤细胞显示Ki-  相似文献   

14.
皮肤假性淋巴瘤系指在组织学上类似皮肤恶性淋巴瘤,而临床表现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不完全符合皮肤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区分淋巴细胞的良性反应性增生和恶性增生(淋巴瘤)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难题[1].淋巴细胞成熟过程中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为检测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2].  相似文献   

15.
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相关性。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程,分析原发及累及部位。通过UCHL-1,CD56,多克隆CD3,CD8,CD20,TIA-1,粒酶B(GrB)等对肿瘤细胞免疫表型进行研究,EBV-EBER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阳性率分析其病因及发病。结果本例皮肤及鼻部取材组织病理表现为坏死及中等大小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增生浸润,UCHL-1+,CD56+,CD3+,CD8-,CD20-,TIA-1+,granzyme B ,为NK/T细胞淋巴瘤表型。EBV瘤细胞阳性率达60%,进一步证实为鼻部NK/T细胞淋巴瘤,EBV相关性。支持鼻部NK/T细胞淋巴瘤是具有特殊免疫表型,与EB病毒有高度相关性的独立疾病,临床进展迅速,病程短,提示为高度侵袭性。  相似文献   

16.
皮肤T淋巴细胞瘤 (CTCL)早期在临床和病理上诊断均有一定难度 ,组织学上改变常为非特异性 ,淋巴细胞异型性和亲表皮性可不明显甚至没有。用PCR法检测出克隆性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标志。为了进一步评价组织学方法以及TCR基因重排分析的诊断价值 ,作者对10 0例皮肤T细胞浸润病例进行了组织学和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检查。方法 :10 0例患者的组织标本首先由 2名独立的皮肤病理学家进行诊断 ,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将CTCL的诊断分为 4级 :①诊断CTCL ;②符合CT CL ;③提示CTCL ;④非CTCL。D…  相似文献   

17.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近年新认识的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来源于αβTCRT细胞或γδTCRT细胞的细胞毒性T细胞。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主要表现为皮下多发性结节、斑块或皮下肿块,部分患者可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病理上可见皮下脂膜炎样改变,其中可见瘤细胞围绕单个脂肪细胞形成特征性的“花环样改变”,免疫组化分析为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表达αβTCR或γδTCR基因重排,对常规化疗反应欠佳,预后较差,其预后与其免疫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是指瘤细胞起源于γδ-T细胞的一组Epstein-Barr病毒阴性的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病程呈侵袭性,预后差。皮肤损害主要发生于上、下肢,偶或泛发,累及躯干,常表现为蕈样肉芽肿样斑块、皮下结节或溃疡性肿瘤。同一患者常出现一种以上的组织病理模式[向表皮性、侵犯真皮和(或)皮下脂肪组织]。瘤细胞多形提示T细胞受体γ或δ基因重排,表达CD^4-、CD8^-,成熟细胞毒性表型,偶或CD8^ 表型;常伴坏死和(或)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皮肤淋巴瘤的分类标准主要有3种:REAL、EORTC和WHO。由于在分类和所用术语方面存在差异,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和混乱。2005年美国Blood杂志正式发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共同确定的皮肤淋巴瘤分类,正式名称为"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明确指出淋巴瘤确诊要依据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和受体基因重排方式。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成为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PCLC)可分为T细胞性和B细胞性两类。T细胞表型PCLCL[PCLCL(T)]可以CD30阳性与否预期其预后。CD30^+PCLCL(T)和CD30^ 非皮肤原发性LCL(T)的预后差。从蕈样肉芽肿转化成的CD30^ 皮肤LCL的预后一般差,从淋巴瘤样丘疹病演变成的CD30^ -LCL仅系统性的预后差而皮肤CD30^ -LCL的预后则不差。原发性皮肤多形T细胞性淋巴瘤,大细胞型和原发性皮肤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差。B细胞表型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中绝大多数为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其预后较淋巴结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