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9岁。 主诉:阴囊、阴茎暗紫褐色丘疹伴瘙痒2年。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紫色丘疹,伴瘙痒。近2个月来阴囊皮损渐增多,瘙痒加剧,于2004年9月至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7岁.因外阴后联合处色素性斑片2年于2010年10月20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外阴后联合处出现一黑褐色斑,直径0.5 cm,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斑片逐渐扩大,表面无破溃.既往体健,否认婚外性生活史及性病史.孕0产0,配偶无类似疾病史.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2岁。因包皮系带两侧出现灰黑色斑块7个月余,于2007年3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06年8月发现阴茎冠状沟近包皮系带处有一绿豆大肤色丘疹,7d后在包皮系带对侧的相邻部位又出现一米粒大淡红色丘疹。因两处丘疹既无破溃也无不适感,故未行诊治。其后,皮损渐增大,颜色加深,最终呈灰黑色斑块。曾自行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的“绝疣霸”,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因面颈部出现红斑、丘疹20余年,外阴及肛周丘疹、斑块伴瘙痒2年,于2008年3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0余年前出现面部淡红色至浅褐色斑疹及斑丘疹,伴颈部褐色扁平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外院诊断为"扁平疣",予以相关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效.后皮损逐渐增多,累及躯干及左前臂.  相似文献   

5.
60例鲍恩样丘疹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鲍恩样丘疹病(BP)主要发生于生殖器部位,临床常呈多发性丘疹,病程良性,组织病理可呈原位癌样改变.现对我院近5年发现的60例BP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鲍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人外生殖器皮肤的良性丘疹病,容易与多种疾病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笔者将1998年5月-2005-3月确诊为BP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阴尖锐湿疣比较常见,但同时并发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和鲍恩样丘疹病者比较少,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鲍恩样丘疹病(BP)的疗效和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第一组15例,单纯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每周3次,疗程8周.第二组12例,应用CO2激光治疗.第三组12例,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三组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 第一组33.33%(5/15)的患者获得痊愈,无1例复发,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糜烂和疼痛,无系统不良反应.第二组CO2激光治疗后,12例全部痊愈,但66.66%(8/12)患者复发.第三组治疗后12例痊愈,仅25%(3/12)患者复发.结论 5%咪喹莫特乳膏是治疗鲍恩样丘疹病的有效药物,尤其是对皮损较小者,疗效好、复发率低.对于肥厚性和/或伴有轻度疣状损害者,CO2激光治疗后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因阴囊丘疹3年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粟粒大暗红色丘疹,因无自觉症状未就诊。3年来皮损缓慢增大,表面覆有鳞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鲍恩样丘疹病”。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生殖器溃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非婚性接触史,否认食物与药物过敏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鲍恩样丘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恩样丘疹病为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扁平丘疹,组织病理为低度恶性原位癌表现。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与鲍恩样丘疹病关系密切。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局部免疫调节剂和光动力疗法有显著的优越性。少数皮损有癌变的可能,应终身随访。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并发鲍恩样丘疹病.患者女,39岁.面部、四肢出现褐色斑片26年,大、小阴唇及肛周出现深竭色丘疹、斑块2年.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呈网篮状角化过度,表皮上部可见凹空细胞,其细胞核固缩,符合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组织病理改变.会阴部皮损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鲍恩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12.
鲍恩样丘疹病是一种较少见的肛周外生殖器疾病,该病与尖锐湿疣和鲍恩病有诸多相似之处。研究提示,鲍恩样丘疹病主要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改变对其有促进作用。感染细胞致癌蛋白p53和p16的异常表达、端粒酶活性的增高与鲍恩样丘疹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凋亡在鲍恩样丘疹病的良性生物学行为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主因躯干、四肢红斑伴瘙痒、脱屑3年余,阴囊及肛周肿物1年余,于2011年1月5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闪,额部、颈部及双手背出现红斑、脱屑,伴瘙痒,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4岁.外阴部丘疹8年,手足丘疹7年,脾肿大伴进行性血红蛋白降低7年,于2011年6月13日就诊于我科.8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会阴部出现数个丘疹,逐渐增多,无不适感.在外院行组织病理检查示棘层肥厚、细胞数目增多,表皮突延长,棘细胞形态及排列均有轻度异形,基膜完整;真皮浅层可见噬黑素细胞,诊断为"鲍恩样丘疹病".7年前患者的手足开始出现丘疹,逐渐增多,波及双手掌跖和手足背,无不适感,外院诊断为"寻常疣".同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多于午后发热明显,否认盗汗等.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趾间鲍恩样丘疹病(BP)。患者男,26岁,双足趾间斑疹4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双足第三、四趾间均可见青灰色斑疹,外生殖器部位未见新生物、糜烂及溃疡。皮肤镜检查:皮肤镜下可见褐色斑及鳞屑,表面可见少许小球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不规则增生,表皮全层细胞排列紊乱,大小不一,可见异常核分裂象及细胞空泡化;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人乳头瘤病毒(HPV)原位杂交检测:HPV16及HPV18均(+),HPV6及HPV11均(-)。结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HPV检测,诊断为鲍恩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16.
女性鲍恩样丘疹病患者外阴皮损及宫颈HPV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研究发现,鲍恩样丘疹病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尤其是高危型HPV。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探讨女性鲍恩样丘疹病外阴皮损及宫颈HPV的感染情况,我们对18例女性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的外阴皮损及宫颈进行了低危型HPV6/11及高危型HPV16、18DNA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皮损内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应用EnVision法对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进行Toll样受体(TLR)2、4及CD3、CD4、CD8、CD68免疫组化标记.结果:①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中均有TLR2和4阳性表达,TLR 2在棘细胞、基底细胞、真皮浅层炎性细胞中强表达;②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真皮浅中层均有以CD3+、CD8+.CD68+细胞为主的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尖锐湿疣浸润细胞量明显多于鲍恩样丘疹病.结论:①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内表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阳性表达,说明当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入侵时,表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能对HPV抗原进行识别和处理.②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的真皮浅中层均发生了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且CD47CD8+比值明显下降,但两病的局部免疫仍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8.
外阴鲍温样丘疹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教师。因外阴部发生褐色的扁平丘疹,偶伴痛痒2月就诊。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大阴唇外侧可见粟粒至料粒大之淡褐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清楚,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数目较多,排列密集(图1)。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刺细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因颈部起丘疹,破溃2个月余,泛发全身10d,于2003年7月9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于颈后部近中线处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逐渐破溃,表面结黑痂,有轻微疼痛。当地医院给予外敷药物(药名不详)治疗,疗效差,皮疹逐渐扩大成4cm×5cm不规则溃烂面,表面附坚实黑痂,痂下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入院前10d,患者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绿豆至甲盖大丘疹和红斑,数天后皮损中心开始溃烂,表面结黑痂,皮损数目增多,分批出现,自觉乏力、低热、纳差,踝关节轻度水肿,体重下降4kg。幼时患有鱼鳞病。体格检查:T38.1℃,P84次/min,R20次/min,Bp15.5/7.0…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全身泛发皮疹的淋巴瘤样丘疹病。本例临床上类似恶性淋巴瘤的表现,但组织学上符合淋巴瘤样丘疹病的诊断,治疗上采用维甲酸联合PUVA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