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洗手效果,保障医疗安全和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37名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进行调查,并以取样后细菌培养的方式监测洗手效果。结果:工勤人员中51.35%接受过手卫生培训,24.32%掌握“六步”洗手法,64.86%洗手后用工作服擦干。接触患:手后的洗手率为37.84%,接触患者物品及科室物品后洗手率为24.32%,72.97%的工勤人员认为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时需戴手套,67.57%认为手有伤口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洗手合格率:导医员87.50%,标本收送员50.00%,卫生保健员26.09%,救护车司机为25.00%。结论:工勤人员对手卫生认知程度较低和洗手依从性较差,应加强培训,提高洗手率和洗手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在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2020年7月至12月实施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为观察组,2019年7月至12月未实施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为对照组。对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每月工作量、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医药护工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后,降低了不合理用药事件和安全事件发生率发生率(P<0.05),提高了医药护工勤人员满意度及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配置量(P<0.05)。结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实施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模式顺应了医院药学从药品供应调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合了人力资源并节约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工勤人员规范化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工作的25例工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未实施规范化培训的对照组(n=11),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规范化培训的实验组(n=14),比较培训前后工作质量,探讨工勤人员规范化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14例工勤人员工作质量为:清洗消毒合格率96.0%包装合格率98.0%、灭菌合格率99.0%,下收下送合格率95.0%,且实施后理论成绩为(96.75±8.21)分,所有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勤人员实施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升工勤人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的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 对40名工勤人员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标准预防培训前后差别较大.结论 通过对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的有效培训,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杜晓桦  谢勤 《安徽医学》2016,37(9):1166-1168
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医院工勤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后的职业暴露认知度。方法 2013~2014年从铜陵市4家二级医院中抽取160名工勤人员,随机分为试验组(80名)和对照组(80名)。对照组工勤人员按照常规方法培训,试验组工勤人员按照学历分层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调查分析,观察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工勤人员年龄、性别、工龄、学历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工勤人员职业暴露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工勤人员暴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上报率(87.50%)、处理率(88.89%)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培训能够提高基层医院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认知度和上报率,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办好学校需要3支基本队伍,即教师队伍,干部队伍和工勤人员队伍。本文就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工勤人员的功能、工作特点和结构以及当前现状和改进措施提出看法。一、学校工勤人员的功能,特点和地位学校工勤人员的管理目标同样是为“四化”培养合格人才,它是全校总系统正常运  相似文献   

7.
刘巧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9):198-198
护工的来源 本院的工勤人员:由于历史的原因,医院工勤人员严重超编,把剩余的工勤人员安排到临床当护工,既解决工勤人员超编的现象,又解决了临床护理人员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历的工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因素。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支助中心的85名护理专业学历工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学历工勤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均高于医院临床护理人员(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与青年常模比较,躯体化、焦虑、敌对因子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专业学历的工勤人员SCL-90全部因子得分均高于无专业学历的工勤人员(P〈0.05);影响护理专业学历工勤人员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性别与是否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女性,参加自考的工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未参加自考人员。结论护理专业学历工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管理部门在对其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开展心理卫生教育,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探讨有效干预降低工勤人员的医院感染隐患率。根据工勤人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通过干预管理使工勤人员工作制度规范化、流程合理,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干预管理能降低工勤人员造成的医院感染隐患率。因此,干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苏飞群  卢祝新 《广西医学》2009,31(5):724-726
目的通过医院工勤人员发生针刺伤状况的调查,分析工勤人员因针刺伤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我院工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结果74人被调查者中,2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29.7%;共发生29人次,其中暴露源有4例是艾滋病患者。结论工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防护意识不强,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发生率还比较高;医院管理者应该加强工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意识教育,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工勤人员对所从事工作持有的态度,查找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武汉市三所三甲医院临床支持中心185人工勤人员,问卷第一部分为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第二部分从职业态度的三个组成方面即认知因子、情感因子及行为因子进行设计,共13个条目。结果工勤人员职业态度总均分为3.63±0.49;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专业及不同婚姻状况之间各因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小、学历越高、工龄越短的工勤人员,对职业态度认知得分越低;医学专业毕业的工勤人员对职业态度认知得分低于非医学专业;无护士执照的工勤人员对职业态度认知各因子得分高于有护士执照的工勤人员,情感及行为因子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男性工勤人员对职业态度认知各因子得分高于女性工勤人员,情感因子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收入不满意的工勤人员,表现出较低的职业态度认知。结论工勤人员职业态度总体处于较满意水平,给予工龄短、学历高、医学专业毕业的工勤人员更多关注及职业态度认知教育是当前临床支持中心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室工勤人员现状及管理对策。方法对医院中12名工勤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对其的管理对策。结果手术室工勤人员在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后工作质量明显提升缺陷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其工作质量,避免工作缺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余美金 《中外医疗》2012,31(21):72-73
目的了解手术室持证上岗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的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手术室工作的35名工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100%的工勤人员均知道接触血液体液时需要进行防护,戴手套操作,知道医疗垃圾处置方法,知道拖把分区使用;对可能接触血液体液时就需要进行防护的人员仅37%。80%的工勤人员能很好的将接触血液体液的垃圾放人医疗垃圾袋,71%的工勤人员能接触血液体液时带手套,仅23%的工勤人员在有潜在接触血液、体液的可能时戴手套。结论对工勤人员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提高,但仍需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真正从观念上改变工勤人员的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安全性与手术室工勤工作的相关性。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共有工勤人员22名,笔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干预组给予专业的培训后上岗工作,对照组只给与常规的专业指导,对两组人员进行满意度的调查比较,并对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手术患者对干预组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8.5%,对照组为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的不满意原因调查,发现干预组工作人员的问题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组语言交流差和服务态度差的工作人员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工勤人员锐器伤规范处理的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医院476名工勤人员(包括护工、保洁员、外勤工)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476名工勤人员中发生锐器伤149例次,发生率为31. 30%;其中57例次锐器伤后能规范处理伤口,占38. 26%;15例次锐器伤后能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占10. 07%;54例次锐器伤者主动了解患者有无携带HIV、HBV、HCV情况,占36. 24%;38例次进行了血液监测,占25. 50%;只有7例次进行定期随访,占4. 70%。结论工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规范处理的依从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乡村卫生人才在职培训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齐市地区乡村卫生人才现状调查研究,为制定乡村卫生人才在职培训的策略与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采取多级抽样的方法,对齐齐哈尔6个县(市)13个乡镇卫生院的乡村卫生人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乡村卫生人才现状(年龄、性别、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乡村卫生人才继续医学教育需求、乡村卫生人才在职培训现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年龄以35-54岁为主,男女之比为1∶0.82;卫生所(室)的乡村医生年龄以35-54岁为主,男女之比1∶0.21,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均以中专为主。80.70%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与91.70%的卫生所乡村医生希望通过"村村大学生计划"进入高等医学院校,提高自身素质。阻碍乡村卫生人才参加培训原因主要有培训费用高、激励机制、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卫生部日前发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今后10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设定了总体目标。《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医药卫生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到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255万人,人才规模基本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医药卫生人才结构与分布进一步优化。所有新进临床医疗岗位的医师均要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准入制度。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到462万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0万人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118万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需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  相似文献   

18.
侯坤  李丽娟  黄丽华  沈益 《安徽医学》2022,43(4):473-478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策略在提升医疗机构工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态度信念以及防护措施执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的91名工勤人员,根据跨理论模型将工勤人员按其行为划分为5个阶段,对应实施不同的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8个月工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职业防护态度调查得分和行为改变阶段分布、职业防护措施执行率。结果 干预前后相比,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60.53±11.04)分、(75.47±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3,P<0.01);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74.57±8.71)分、(82.38±6.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22,P<0.01);职业防护态度调查得分分别为(22.70±3.43)分、(29.13±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4,P<0.01);行为改变阶段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08,P<0.01);职业防护措施执行率中防护用品使用分别为57.95%、77.26%,手卫生分别为53.10%、68.0...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贺州市62个乡镇卫生院的人员、设备、经济等基本情况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提出进一步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切实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兑现和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确保农村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加强横向联络,向卫生院集团化发展;加快医学人才的培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转变服务观念,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医院临床支持系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要求,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院通过建立临床支持中心,改革传统的工勤人员管理模式,将分散在各临床科室的工勤人员变为由临床支持中心集中管理,保障了临床科室的后勤工作,实行保洁、送检、护送专业化服务,为护士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降低了护理服务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