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细胞分化重要的调控因子,通过调节其他转录因子的表达,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目的:构建pEGFP-N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受体功能和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受体靶点的药物筛选提供分子研究平台.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7在南华大学附属一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材料:选择雄性2-5月龄新两兰大白兔,用丁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法不断纯化.从正常小鼠的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获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DNA.经Xho Ⅰ,Apa 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主要观察指标:经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脂质体介导下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瞬时表达及转染效率,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获得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片段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构建正确,成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中检测到目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pEGFP-N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重组质粒,同时在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获得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转录因子中的超家族成员,它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参与体内的许多病理生理过程。PPARγ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可通过对巨噬细胞及核因子κB的影响,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调节血管张力,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PPAR-γ与脂肪细胞分化、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炎症、免疫反应及器官纤维化等多种生物过程有关,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在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PPAR-γ具有抗肿瘤效应,如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本文就PPAR-γ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可分为PPARα、PPARβ、PPARγ三种亚型,它们均可在不同动物和人类肾组织中表达,并在肾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PARγ不仅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还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硬化,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现就PPARγ与肾脏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1(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PGC 1)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 ted receptorγ,PPARγ)的转录共激活因子。PGC 1 在能量代谢和适应生热作用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GC 1的过度表达能明显地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合成。PGC 1调节几种核受体和其他转录因子的活性。在应答传递能量需求的信号中,PGC 1能使转录和剪接协调调节。有关 PGC 1 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γ-连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肝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6例正常肝组织中β-连环蛋白、PPART蛋白的表达,分析PPARγ与分化程度等临床和病理指标的关系及β-连环蛋白与PPARγ的关系.结果 49例肝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34例(69.39%);癌旁组织中异常表达24例(48.98%);6例正常肝组织中表达均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001).49例肝癌组织中PPARγ表达阳性25例(51.02%),癌旁组织中15例阳性(30.61%),6例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016).肝癌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水平、门/腔静脉癌栓有无、HBsAg感染与否的PPAR-γ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14、3.201、0.046、3.201,P均>0.05);不同分化程度的PPARγ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93,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与PPARγ阳性表达相关(χ2=5.130,P<0.05).结论 异常表达的β-catenin可能参与肝癌的形成.PPARγ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肝癌病理分化有关,检测PPARγ蛋白对诊断肝癌、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残粒脂蛋白可诱导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目的:观察残粒脂蛋白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和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成脂诱导剂刺激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分离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高脂餐后4h抗凝血浆中的残粒脂蛋白,分别将0,50,100,150,200mg/L残粒脂蛋白与10mg/L胰岛素联合刺激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油红O染色发现0,50mg/L残粒脂蛋白组有微量脂滴形成。100~200mg/L残粒脂蛋白组红色脂滴逐渐增加,以200mg/L组红色脂滴最多。在50~2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细胞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与脂联素mRNA表达随残粒脂蛋白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P<0.05)。200mg/L残粒脂蛋白组脂联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150mg/组(P<0.05),但与100mg/L残粒脂蛋白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表明残粒脂蛋白通过激活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并上调脂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5O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激动组、激素激动组、激素组、哮喘组和对照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的改变,ELISA测定血清中IL-4的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γmRNA的表达,肺组织病理切片做PPARγ免疫组化染色、计数PPARγ阳性细胞数。结果哮喘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应用罗格列酮的激动组和激素激动组低于哮喘组,但激动组仍高于激素组。肺内炎症细胞评分显示哮喘组评分最高,对照组评分最低,激素组评分低于激动组。各组血清中IL-4的水平(pg/ml)分别为152.24±1.54、127.88±2.31、128.13±2.05、164.39±4.90、124.07±3.66。哮喘组IL-4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与激动组比较,P<0.05;与另外3组比较,P<0.001。各组肺组织的PPARγmRNA水平分别为26.70±0.52、25.00±0.75、17.70±0.42、19.30±0.50、15.00±0.49,OVA吸入后PPARγ表达增加,应用PPARγ激动剂后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肺组织PPARγ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40±0.67、16.10±0.97、10.20±0.42、13.10±0.82、7.50±0.72,应用PPARγ激动剂后阳性细胞数高于哮喘组、激素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PARγ在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中具有抗炎症作用,PPARγ激动剂能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马美芳  文铁  刘玲 《中国临床康复》2011,(32):5945-5950
背景:残粒脂蛋白可诱导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目的:观察残粒脂蛋白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和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成脂诱导剂刺激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分离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高脂餐后4h抗凝血浆中的残粒脂蛋白,分别将0,50,100,150,200mg/L残粒脂蛋白与10mg/L胰岛素联合刺激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油红O染色发现0,50mg/L残粒脂蛋白组有微量脂滴形成。100~200mg/L残粒脂蛋白组红色脂滴逐渐增加,以200mg/L组红色脂滴最多。在50~2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细胞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与脂联素mRNA表达随残粒脂蛋白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P〈0.05)。200mg/L残粒脂蛋白组脂联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150mg/组(P〈0.05),但与100mg/L残粒脂蛋白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表明残粒脂蛋白通过激活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并上调脂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背景: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骨髓造血及成脂调控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6位正常人骨髓液各10mL,Ficoll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达70%~80%融合后扩增传代。取传至第3代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提取总RNA,比较各组基因与内参基因之间的差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与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GATA-2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降低(P=0.012,0.03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量升高(P=0.035);两组GATA-1基因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GATA-2、干细胞因子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AA患者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解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易成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背景: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骨髓造血及成脂调控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6位正常人骨髓液各10mL,Ficoll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达70%~80%融合后扩增传代。取传至第3代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提取总RNA,比较各组基因与内参基因之间的差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与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GATA-2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降低(P=0.012,0.03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量升高(P=0.035);两组GATA-1基因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GATA-2、干细胞因子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AA患者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解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易成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约占糖尿病孕妇的80%以上,发生率为1. 5%~14. 0%,近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作为妊娠期常见合并症之一,GDM可引起胎儿流产、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增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难产、胎儿病死等发生率,影响母儿远期预后。国内外大量研究[1-3]表明,GDM孕妇分娩以后,2型糖尿病(T2DM)发生概率显著提高,故可将GDM认定为T2DM的早期阶段。尽管目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PPARγ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PPARγ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 PPARγ表达在Ⅰ~Ⅳ级胶质瘤组织中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降低(P<0.01),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0.770,P<0.0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PARγ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可以为临床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属于核受体超家族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经转录激活靶基因,可影响脂质代谢、糖稳态、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目前,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因此,PPARs激活通过调节新陈代谢及抗炎的双重作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本文综述PPARs的结构和分布、PPARs配体、PPAR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与成脂分化方向对骨再生和修复的影响足目前的研究热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特别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2和核心结合因了α 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有调控作用.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大鼠骨髓腔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核心结合因子α 1的表达变化与骨折愈合障碍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12在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大鼠喂养8周后断尾法取血,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对照组沣射等量枸橼酸盐缓冲液.注射2周后断尾法取血,建立大鼠左胫骨牵引成骨模型.行左胫骨中上段骨干横行截骨,安置特制延长外固定架,牵引14 d.主要观察指标:行X射线摄片比较2组大鼠牵引间隙内骨痂的形成;在组织学水平观察牵引骨痂内微骨柱及初始基质前沿形成及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形成,并计算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与骨髓腔面积百分比;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双侧股骨骨髓腔内过氧化物晦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核心结合因子α 1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窄腹胰岛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周后:空腹血糖、总胆周醇及三酰甘油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0.01),说咧2型糖尿病建立成功.X射线摄片显示,实验组大鼠骨折断端之间牵引骨痂形成明显减少,骨痂组织学检查表现为微骨柱基质排列紊乱,初始基质前沿浅染.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大鼠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占骨髓腔面积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双侧股骨骨髓腔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mRNA表达上调(P<0.05),核心结合因子α 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障碍可能与2型糖尿病条件下骨髓腔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mRNA表达增加及核心结合因子α 1mRNA的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peroxisome proliferations,PPs)是目前认为最广泛的一种非基因毒性致癌物,是一类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包括驱虫剂、白三烯D4抑制剂、乙酰水杨酸、降血脂药物、塑料成型剂、除草剂、冷却剂、润滑剂等,此类物质可以引起啮齿类动物肝细胞体积变大,过氧化物酶体增牛。1990年Issemann和Green克降出一类能被PP类物质激活的受体—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ed receptors,PPARs),PPARs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脓毒症时有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7)活性、血浆促炎介质白细胞介索-6(IL-6)的变化,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再分为术后12、24、48 h 3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有核细胞PPAR7活性及血浆IL-6水平.结果 脓毒症组术后12、24、48 h有核细胞PPART活性(A值:0.279±60.004、0.264±0.009、0.245±0.012)较正常对照组(0.292±0.007、0.293±0.004、0.293±0.005)和假手术组(0.295±0.008、0.295±0.006、0.294±0.007)明显下降,而血浆IL-6水平(ng/L:365.25±15.53、507.16±20.86、437.89±25.09)较正常对照组(43.54±11.10、48.82±10.62、42.96±9.52)和假手术组(42.43±6.77、40.32±6.48、44.10±9.36)明显升高(均P<0.05);且脓毒症组随病情加重PPARγ活性逐渐下降,IL-6于24 h达高峰后下降,组内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大鼠12 h时有核细胞PPARγ活性与血浆IL-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03,P=0.023).结论 脓毒症有核细胞PPARγ活性下降,血浆促炎介质IL-6升高,且两者呈负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ity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 in nucleated cell and level of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 interleukin-6 (IL-6) in plasma of rats with seps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90 male Sprague-Dawley (SD)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amely control group,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sepsis group.Each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according to postoperative time points, i.e. 12, 24 and 48-hour subgroups. Each subgroup consisted of 10 rats. Sepsis was reproduced by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 The PPARγ activity in nucleated cells and IL-6 level in plasma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The PPARγ activity in nucleated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12, 24 and 48 hours in sepsis group (A value: 0. 279±0. 004, 0. 264±0. 009, 0. 245±0. 012)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0. 292 ± 0. 007, 0.293 ±0.004, 0.293 ±0.005)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0. 295 ±0.008, 0.295 ±0.006, 0. 294 ± 0. 007), while the IL-6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epsis group (ng/L; 365. 25 ±15. 53, 507.16 ±20. 86, 437. 89 ±25.09)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43. 54 ± 11.10,48. 82±10. 62, 42. 96±9. 52)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42. 43±6. 77, 40. 32±6. 48, 44.10±9. 36, all P<0. 05). When septic condition became worse, the PPARγ activity in nucleated cells of sepsis group lowered,and IL-6 level was gradually elevated after operation, reaching the peak at 24 hours, and then gradually lower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value between any two time points was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 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PARγ activity in nucleated cells and IL-6 level in 12-hour subgroup of sepsis group (r=-0. 703, P=0. 023). Conclusion In septic rats, the PPARγ activity in nucleated cells was lowered while the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 IL-6 level in plasma elevated, 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PARγ activity and IL-6 leve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的表达变化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妊娠和GDM孕妇各40例,每组各有20例体质指数正常者和20例肥胖或超重者.收集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分别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组织中PPARγ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孕前体质指数匹配的GDM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但GDM两组间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GDM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PPARγ2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肥胖或超重GDM患者尤为显著,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此外,PPARγ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与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59、0.63、0.56,均P<0.01).结论:PPARγ2表达升高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GDM的发病关系密切;PPARγ2的表达除了与血胰岛素水平显著相关外,还会受到肥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高浓度葡萄糖液及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液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孵育,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PPAR-γ mRNA表达强度。结果:单纯高浓度葡萄糖组肾系膜细胞PPAR-γ mRNA表达量(0.394±0.02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995±0.016),P〈0.01;当姜黄素的浓度达100mg/L时,其PPAR-γ mRNA积分吸光度比值为0.701±0.04,高于高浓度葡萄糖+姜黄素(25mg/L)组(0.541±0.018),显著高于高浓度葡萄糖+姜黄素(6.25mg/L)组(0.432±0.024),P〈0.01。结论:姜黄素拮抗高浓度葡萄糖对肾系膜细胞PPAR-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上调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是血管支架置入或血管成形后发生再狭窄的重要机制,如能有效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必将对再狭窄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目的:观察PTEN基因对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调控作用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TEN蛋白表达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3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350~400 g,用于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15只.损伤组:球囊损伤左侧颁总动脉,在球囊损伤前3 d开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罗格列酮组:在芹侧颈动脉球囊损伤前3 d开始给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5 mg/(kg·d)灌胃;对照组为手术找出左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球囊损伤,术前3 d开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组分别于球囊损伤后14 d取材.主要观察指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血管PTEN、α-actin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PTEN表达量的改变.结果:①球囊损伤后14 d各组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不同程度内膜增厚.病理切片结果分析显示,损伤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②PTEN主要表达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胞核亦有部分表达.③westem Blot检测各组目的条带与内参α-actin的灰度值比值发现,罗格列酮组PTEN表达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罗格列酮组0.82±0.06,损伤组0.54±0.05,对照组0.57±0.03,P<0.05).结论:PTEN基因在调控血管损伤后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PTEN表达可能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治疗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