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自枳HoveniaacerbaLindl.叶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kaempferol,Ⅰ,槲皮素(quercetin,Ⅲ),异槲皮忒(isoquercetin,Ⅳ),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精甙[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Ⅵ),山来酚酚3-O-芜香糖(kaempferol-3-O-rutinoside,Ⅵ),槲皮素-3-α-L吡喃鼠李糖(1→6)-βD一吡喃半乳精[quercetin-3-α-L-rhamnopyranosyl(1→6)-0-β-D-galactopyranoslde,X],芦丁(rutin,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女贞小蜡树Ligustr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光谱和化学方法分离和鉴定植物中化学成分。结果:从小蜡树茎叶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得到5个酚性成分。两个木脂素类化合物:8‘-α-羟基-落叶松脂素-4‘-O-β-L-吡喃葡萄糖基苷(I)和liriodendrin(Ⅱ),化合物I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小蜡苷I(sinenoside I);另外三个黄酮类化合物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和山奈苷(Ⅴ)。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乌桕树皮中的鞣花酸衍生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95%乙醇提取,浸膏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滤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鞣花酸衍生物,分别为: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 Ⅰ),3,3′-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 acidⅡ),3,3′-二甲基鞣花酸-4′-O-α-D-阿拉伯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α-D-arabinfuranoside Ⅲ),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 IV),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de V),3-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 Ⅵ),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Ⅶ),鞣花酸(ellagic acidⅧ)。结论 化合物Ⅰ-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多酚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石油醚及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Ⅰ)、大黄酚(chrysophanol,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Ⅳ)、橙皮苷(hesperidin,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Ⅶ)、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Ⅷ)。结论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矮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常压、减压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其石油醚、氯仿部分及正丁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I)、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nic,Ⅳ)、谷甾醇(sitosterol,Ⅴ)、谷甾醇葡萄糖苷(sitosterol-3-O-glucoside,Ⅵ)、葡萄糖(glucose,Ⅶ)、大黄素-龙胆二糖苷(emodin-gentiobioside,Ⅷ)和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O-β-D-glucopyranoside,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矮大黄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黄素-龙胆二糖苷为首交大黄属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急弯棘豆Oxytropisdeflexa(Pall)DC.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蜂花酸(Ⅰ),β-谷甾醇(Ⅱ),五味酯甲(Ⅲ),山奈酚(Ⅳ),槲皮素(Ⅴ),山奈酚-3-O-6″-乙酸吡喃葡萄糖甙(Ⅵ),紫云英式(Ⅶ),异槲皮甙(Ⅷ),山奈酚-3-O-6″-丙二酰毗喃葡萄糖甙(Ⅸ),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木脂素Ⅲ和黄酮甙Ⅵ,Ⅸ在豆科棘豆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三桠苦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桠苦叶丙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等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桠苦叶丙酮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胡萝卜苷(Ⅲ),异鼠李素(Ⅳ),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Ⅴ),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醛酸苷(Ⅵ),3,5,4’-三羟基-8,3’-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酮(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对掌叶覆盆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三十一烷(Ⅶ).结论 除了化合物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分部。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进行分离,利用理化鉴别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了2个山奈酚苷,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芸香糖苷(1)、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化合物1,2的获得对富集玉簪花中重要成分,并进一步开展化学成分体外活性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