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蒺藜全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PHPLC)对蒺藜70%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数据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所得单体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甾体皂苷:1)uttroside B;2)polianthoside D;3)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4)(25R)-26-O-β-D-吡喃葡糖基-5α-呋甾-3β,22α,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吡喃半乳糖苷;5)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蒺藜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
龙葵全草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全草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手段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龙葵全草60%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柱吸附,获得的60%乙醇洗脱部分再经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及波谱分析确定这些化合物结构分别为uttroside B(Ⅰ)、uttroside A(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Ⅲ)、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dumoside(Ⅶ)、5α,20S-3β,16β-二醇-孕甾-22-羧酸-(22,16)-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地榆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地榆炭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22-酮(1)、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2)、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29)-二烯-28-酸(3)、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8-二烯-28-酸(4)、3β-羟基-乌索-12,1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5)、3β-羟基-乌索-12,18-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6)、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2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7)、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9-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8)、3β-O-α-L-阿拉伯糖基-乌索-12,18-二烯-28-β-D-葡萄吡喃糖苷(9)、3,4′-O-二甲基逆没食子酸(10)、没食子酸(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榆皂苷元V,化合物2、5首次从地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葡聚糖凝胶LH-20、大孔树脂柱、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方法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朝鲜白头翁根茎中得到11种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Ⅶ)、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Ⅷ)、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Ⅸ)、常春藤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Ⅹ)、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银杏(Ginkgobiloba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IR,UV,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得8个黄酮醇苷类成分:槲皮素-3-O-β-D-葡糖苷(1),山奈酚-3-O-β-D-葡糖苷(2),芦丁(3),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6),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8)。结论: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类成分@唐于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过山蕨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山柰酚(1);山柰酚-7.0-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结论 化合物2,3,4,5,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卷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鳞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①β-D-葡萄糖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②β-D-果呋喃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③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④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⑤腺嘌呤核苷,⑥胡萝卜苷,⑦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⑧薯蓣皂苷元3-O-{O-α-L-鼠李糖基-(1→2)-O-[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苷},⑨(25R)-3β,17α-二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⑩(25R)-3β-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11)(25R)-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二十九烷醇,(13)正二十二烷酸,(14)豆甾醇,(15)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2、3和化合物5~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合欢皮中一个新的八糖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合欢皮化学和活性成分.方法:用溶剂、色谱和谱学方法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结果:从合欢皮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一个八糖苷(1),经化学与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21-O{(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3-O-(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羟基-2,7-辛二烯酸基)-β-D-吡喃木糖基]-2,7-辛二烯酸基}-金合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酯.结论:1为新皂苷,命名为合欢皂苷J24 (Julibroside J24).  相似文献   

9.
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n)Iljinskaja]叶的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综合应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乙基-4-甲基戊酯-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胡桃苷E(2)、(4S)-α-松油醇-8-O-α-L-呋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4S)-α-松油醇-8-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丁子香酚-O-β-D-呋喃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醛酸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醛酸苷(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青钱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从蒺藜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2种甾体皂苷,利用各种光谱分析,鉴定为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和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11.
HIV-1整合酶是 HIV 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酶。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果实中分得4个 HIV-1整合酶(IN)抑制成分:桔酸(1)、1,3,6-三O-桔酰-β-D-吡喃葡萄糖(2)、1,2,3,4,6-五-O-桔酰-β-D-吡喃葡萄糖(3)和诃子酸(4);从大戟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地上部分中得到4个有桔酰基团的黄酮醇苷桔酸酯:槲皮素-3-O-(2″-O-桔酰)-α-L-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2″-O-桔酰)-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2″-O-桔酰)-芸香糖苷(7)和山柰酚-3-O-(2″-O-桔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它们也显示抑制 HIV-1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研究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叶的活性成分,为开发番石榴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运用多种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番石榴叶60%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鸢尾酚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槲皮素(4)、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番石柳叶苷A,9)、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10)、顺式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2)。结论 对分离得到的11个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4、5、6显示较强活性,1、3、7、8显示中等强度活性。化合物2、10、11、12为首次从番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毛莨科兴安白头翁Pulsatill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兴安白头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兴安白头翁根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Ⅰ)、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Ⅱ)、ciwujianoside C3(Ⅲ)、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Ⅳ)、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Ⅴ)、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Ⅵ)、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Ⅶ)、5,6,7-三甲氧基香豆素(Ⅷ)、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Ⅸ)、5,7-二甲氧基-6-羟基香豆素(Ⅹ)、(4S,5R)-4-羟基-5-羟甲基-呋喃-2-酮(Ⅺ).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罗汉果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和精制纯品化合物,通过各种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罗汉果乙醇提取物中得到4个葫芦烷型三萜皂苷,分别为:罗汉果皂苷E(mogroside ⅡE,Ⅰ)、罗汉果皂苷(mogroside Ⅲ,Ⅱ)、光果木鳖皂苷(grosmomoside Ⅰ, Ⅲ)和罗汉果皂苷(mogroside Ⅴ,Ⅳ)。结论光果木鳖皂苷为一新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罗汉果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4-O-{[β-D-吡喃葡萄糖基(2-1)]- [β-D-吡喃葡萄糖基(6-1)]-β-D-吡喃半乳糖苷{mogrol-3-O-β-D-glucopyranoside-24-O-[β-D-glucopyranosyl(2-1)]- [β-D-glucopyranosyl(6-1)]-β-D-galactopyranoside},其他3个化合物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凤尾茶Elsholtzia bodinier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和MCI gel CHP20P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凤尾茶水提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酸-8-O-β-D-葡萄吡喃糖苷(Ⅰ)、圣草素7-O-β-D-葡萄吡喃糖苷(Ⅱ)、木犀草素7-O-β-D-葡萄吡喃糖苷(Ⅲ)、山柰酚3-O-芦丁糖苷(Ⅳ)、芦丁(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东紫苏苷(bodinierin)。  相似文献   

16.
土茯苓酚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土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大孔树脂、ODS柱色谱及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Ⅲ)、3,4-二羟基苯乙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8,8′-双二氢丁香苷元葡萄糖苷(8,8′bisdihydrosyringenin glucoside,V)、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土茯苓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并鉴定少药八角Illicium oligandrum果实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少药八角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苷(Ⅲ)、异=鼠李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Ⅳ)、槲皮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Ⅴ)、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Ⅵ)、二氢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Ⅶ)、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Ⅷ)、槲皮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Ⅸ)、山柰酚-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Ⅹ)、异鼠李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Ⅺ)。结论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Ⅳ、Ⅴ、Ⅶ、Ⅷ、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荷叶中的苷类化学成分,为荷叶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质量控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利用硅胶、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DS)、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进行分离纯化,最后通过质谱(MS)、核磁(NMR)以及与已知文献比对等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荷叶经70%的乙醇提取,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方法,共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异槲皮苷(1)、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3)、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6'-乙酯(4)、山奈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5)、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表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3-4,8-9为莲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无毒棉花籽为农作物棉花(锦葵科Malvaceae,棉属CossypiumL.)经选育得到的含低量棉酚的变种棉花的种子[1]。文献曾报道无毒棉花子的水提物有较强的5HT受体结合活性[2]。为寻找生物活性成分,笔者对无毒棉花籽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聚酰胺色谱技术的分离方法,从中分得4个黄酮苷,经光谱数据鉴定,分别为山柰酚-3-O-β-D-芹菜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糖苷()、槲皮素-3-O-β-D-芹菜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糖苷()、山柰酚-3-O-β-D-芹菜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糖苷()及槲皮素-3-O-β-芹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2α-羟基乌苏酸(1)、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2)、2α,3β,19α,23-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咖啡酸(7)、3,4-二羟基苯甲酸(8)、东莨菪内酯(9)、β-谷甾醇(10)。结论 化合物2、3、7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