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防己碱对大鼠膀胱平滑肌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植物源性钙通道阻滞剂粉防己碱(Tet)对大鼠膀胱平滑肌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整体实验中,Tet8mg/kg灌胃能在较少影响血压、心率的情况下,降低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力(P〈0.01)。在离休实验中,Tet(10、30μmol/L)能浓度依赖性地非竞争性抑制由KCl引起的大鼠正常和肥厚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反应,PD2^′值分别为4.34和3.79。在连续每d灌胃Tet8mg/kg6周后,能减轻膀胱重量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链脲佐菌素造模后9周的糖尿病SD大鼠膀胱平滑肌收缩型标志物和关键调控基因myocardin的表达水平,了 解糖尿病大鼠膀胱平滑肌是否发生表型转化。方法32只体质量200~220 g的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糖尿病(DM)组 和非糖尿病(NDM)组,9周后取膀胱组织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膀胱组织病理变化,q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 测膀胱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收缩型平滑肌标志物及myocardin 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 平。结果DM组大鼠较NDM组明显消瘦(286.25±71.20 g vs 412.71±102.74 g,P=0.001),多饮、多尿,膀胱中胶原纤维组织增多 (P<0.001),myocardin、α-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膀胱平滑 肌在造模9周时发生表型转化,引起膀胱平滑肌舒缩障碍,可能在糖尿病膀胱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摘除术后因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止血气囊牵引压迫膀胱颈部,引流不畅以及冲洗液反复刺激三角区、膀胱颈及后尿道等,使膀胱敏感性增强,引起膀胱平滑肌无抑制性收缩出现膀胱痉挛,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和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现将108例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hoA/Rho激酶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性膀胱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取16例临床确诊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平滑肌组织(实验组)及8例正常膀胱平滑肌组织(对照组),观察预收缩后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两组膀胱平滑肌的舒张作用。结果实验组膀胱平滑肌对Y-27632的敏感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最大舒张率明显增大[(69.5±3.2)%比(43.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平滑肌组织中RhoA/Rho激酶的表达显著增加,从而推断RhoA/Rho激酶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报告非上皮性膀胱肿瘤3例,其中膀胱血管平滑肌瘤1例,膀胱平滑肌肉瘤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产为例。3例中2例为儿童。血尿、排尿困难或有不规则血块排出、膀胱区有压痛为主要表现,B超、C笔IVP有助于诊断,确诊有赖于病检。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随方3年未复发,1例肿瘤晚期仅作病检,术后3个月死于肿瘤肺、脑转移。  相似文献   

6.
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建立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只(正常及梗阻各1只),采用酶法分离技术获得膀胱平滑肌细胞后,于10%小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和扩增情况,用爬片染色、电镜、蛋白质α-肌动蛋白(α-actin)鉴定细胞类型。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均呈“谷和峰”样结构、细胞爬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电镜检查均证实为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actin呈阳性反应。结果证明,用该方法所分离、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其纯度几乎达99%。结论:该方法易行、可靠,在短期内可获得大量高纯度膀胱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7.
平滑肌瘤最多见于子宫,其次为胃肠道,膀胱的平滑肌瘤较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膀胱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79岁 ,反复下腹部不适、疼痛 ,排尿时加重月余 ,无明显血尿及尿频尿急 ,行 B超检查。超声于膀胱右前壁探及一低回声实质性近圆形肿物 ,约为 5 6 m m× 5 5 m m,向膀胱内隆起 ,边界清楚 ,包膜完整 ,肿块周边可见少数血流环绕 ,内部见散在性星点状血流信号 (附图 ) ,考虑为 :膀胱壁占位性病变 (膀胱平滑肌瘤可能 )。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平滑肌瘤。膀胱肿瘤以恶性为多 ,常见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及腺癌 ,临床上常以无痛性血尿为主要症状 ,而良性平滑肌瘤临床上则较少见。附图 膀胱平滑肌瘤膀胱右前壁低回声肿物为平滑肌瘤膀胱壁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9.
陆茵  孙志广 《医学教育探索》1995,(10):529-531,557
采用切断大鼠腹下神经制备尿频模型。金樱子水提物能使该模型大鼠排尿次数减少,排尿间隔时间延长,每次排尿增多。金婴子水提物抑制家兔离体空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家兔空肠平滑肌、大鼠离体膀胱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对上述3种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均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分离、培养高纯度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并进行细胞学鉴定与分析。方法 正常成年新西兰白兔共6只,运用显微手术器械在肉眼下仔细剔除膀胱黏膜层及浆膜层后,完整分离膀胱平滑肌层。然后以酶分离法获取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分离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同时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形态学观察分析,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平滑肌特有的α-肌动蛋白进行细胞学鉴定分析。最后根据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增殖曲线。结果 24 h可见膀胱平滑肌细胞贴壁生长,7 d可进行传代,传至第10代时细胞仍迅速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相互交叉、重叠生长形成多层,高低起伏呈“谷和峰”样结构,至第12代时,细胞开始变形,至第15代时细胞已失去平滑肌细胞的典型形态特点,细胞生长杂乱且不规则,至第20代时细胞已死亡。以第4代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爬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以及平滑肌特有的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均证实,该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膀胱平滑肌细胞,且纯度高达100%。结论 酶分离法在短时间内成功培养大量高纯度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为深入研究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1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平滑肌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 (ET 1 )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平滑肌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 1 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不全梗阻性膀胱 (实验组 ,梗阻 6周 )及 1 0只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无梗阻性膀胱(对照组 ,术后 6周 )膀胱壁组织 (分为膀胱体部及颈部平滑肌组织 )中ET 1进行研究。 结果 :尿液中ET 1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膀胱壁的膀胱体部平滑肌组织ET 1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膀胱颈部平滑肌组织ET 1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 .2 )。实验组膀胱重量明显增加 (P <0 .0 0 1 )。 结论 :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的膀胱壁结构改变及功能紊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检测膀胱平滑肌肌电的方法及其肌电特征。方法用Ag-AgCl电极直接检测家兔的膀胱充盈期、排尿期的电活动情况,同时测定膀胱内压及检测膀胱邻近组织肌电活动,并对其检测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膀胱排尿期记录到的电信号,其特征是无特定规律、无周期性的脉冲串,频率999.65±27.34(次/min)幅值0.076±0.012(mv)。基本波形是在电平线的背景上产生爆发性的一连串幅度不等的单相或双相动作电位。膀胱充盈期无明显电活动表现。电活动的产生均伴随着膀胱内压的升高,且先于膀胱内压的升高。结论用Ag-AgCl双电极可直接检测兔膀胱电活动,通过分析、处理后,膀胱平滑肌电活动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途径。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无血尿,排尿障碍及排尿刺激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予膀胱镜、B超或CT随访3个月到6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瘤无明显临床表现,初诊时误诊率较高,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膀胱镜检查,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良大鼠膀胱平滑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为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膀胱疾病提供必要的技术平台.方法 采用木瓜蛋白酶和胶原酶Ⅱ,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消化5只新生和成年Wistar大鼠膀胱组织,在膜片钳工作台上分别对平滑肌细胞钠钙交换体电流行全细胞记录.结果 建立了稳定的新生和成年大鼠膀胱平滑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新生大鼠钠钙交换体(Na+/Ca2+ exchanger,NCX)电流密度(pA/pF)为[(0.21±0.07),n=4],成年大鼠NCX电流密度为[(0.19±0.06),n=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B-R7943在5μm浓度下,有阻滞NCX正向模式的能力.结论 本方法改良了大鼠膀胱平滑肌细胞急性酶分离,并成功应用于膜片钳技术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07-109+封三
目的 对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台州市立医院病理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的12例患者,其中血尿患者1例,排尿困难患者1例,尿频、尿急患者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9例。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表现。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颈口近前列腺处肿物。1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 11例患者完整剜除肿瘤,1例患者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行膀胱肿瘤电切的患者术后4年复发,余患者随访无复发。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可通过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外科手术通常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膀胱内平滑肌组织的非上皮性良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一般认为不发生恶变.膀胱平滑肌瘤在手术治疗上一般采用部分膀胱切除术,以尽量保留正常的膀胱组织.现就我科就诊的2例平滑肌瘤,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网膜包裹膀胱脱细胞基质(bladder acellular matrix,BAM)复合多种细胞的组织工程移植物构建复层结构且血管化丰富的组织工程膀胱补片。方法:将体外扩增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膀胱平滑肌细胞、膀胱上皮细胞分别以1.0×106个/mL先后种植于制备的BAM上,培养10 d后制作成膀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BMSCs-BAM组织工程膀胱补片;实验组将组织工程膀胱补片包裹在硅胶导管上植入兔网膜间培养,对照组单纯将BAM补片包裹在硅胶导管上植入兔网膜间培养,2组分别于4周和8周后取材行免疫组化,采用CKAE1/AE3抗体检测上皮层,α-SMA抗体检测平滑肌层及CD31抗体检测血管生成情况。结果:4周后,实验组膀胱补片有上皮层和平滑肌层形成,且内部有明显的新生血管,CKAE1/AE3、α-SMA及CD31表达阳性;8周后,实验组上皮层及平滑肌层增厚,血管增多增粗。对照组BAM补片仅有微小血管形成,无上皮层和平滑肌层形成。结论:将膀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BMSCs与BAM复合后行体内...  相似文献   

18.
膀胱平滑肌瘤属非上皮性膀胱肿瘤,较罕见。总结自1980年2月~2004年10月收治的膀胱平滑肌瘤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女8例,男4例;年龄17~49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程15d至8个月,平均5个月。临床表现:肉眼血尿5例,排尿困难3例,膀胱刺激症状7例,下腹部包块2例,下腹部不适4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摘除术后因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止血气囊牵引压迫膀胱颈部、引流不畅以及冲洗液反复刺激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及后尿道等,使膀胱敏感性增强,引起膀胱平滑肌无抑制性收缩出现膀胱痉挛,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和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现将57例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庆华  宋红儒 《重庆医学》2012,41(14):1451-1452
随着腔镜手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ue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前列腺疾病,而膀胱痉挛则是TUR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张素萍报道其发生率高达40%~100%。膀胱痉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膀胱平滑肌无抑制性收缩,而诱因和危险因素则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