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和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Y)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4例PSTT及1例ETT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PSTT和ETT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伴HCG轻一中度升高.PSTT瘤细胞呈片块状或条索状穿插于子宫肌层平滑肌束间,常浸润血管壁;ETT瘤细胞排列成巢团状,位于玻璃样物或肿瘤坏死物中,呈地图样外观.免疫表型表达上皮性、滋养细胞性标志物,但对HPL、Mel-CAM、PLAP及p63的表达有差异.治疗手段以全子宫切除术和术后化疗为主,预后较好.结论 PSTT与ETT是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ITT),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但临床表现及惰性生物学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子宫阔韧带ETT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月经紊乱半年入院,B超提示盆腔包块,手术标本见肿块位于子宫左侧阔韧带。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上皮样瘤细胞巢、地图样坏死、血管瘤细胞套样结构及膨胀性生长方式。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CK、CK18、p63、CD10呈弥漫强阳性表达,EMA、HCG、PLAP、PR、E-cad呈局灶阳性,α-inhibin、HPL、ER、desmin、SMA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ET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中间滋养细胞肿瘤,可发生于子宫阔韧带,具有独特的生长方式及组织学、免疫学表现,尚需与绒毛膜癌、上皮样平滑肌肉瘤、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子宫ET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ETT发病年龄31~45岁(平均37.6岁),距前次妊娠6~216个月(平均94个月),临床表现闭经和阴道不规则流血。大体上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直径0.5~10cm,镜下显示典型的上皮样瘤细胞巢、"地图样"坏死、"血管瘤细胞套样"结构,4例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免疫组化:CK18、CD10、p63均呈阳性,hPL、PLAP、CD146、hCG、inhibin部分病例灶状阳性,Ki-67增殖指数5%,p53阳性率4例5%。结论 ETT是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绒毛膜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需与子宫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宫颈鳞癌及其它滋养细胞疾病等鉴别,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4.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合并局灶绒毛膜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观察病变的大体及镜下特点,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测定cK(AEl/AE3)、HPL、HCG、α-inhibin。结果肿瘤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瘤细胞巢呈地图样分布,瘤巢间充满嗜酸性透明变性物质。肿瘤的免疫表型:CK(AE1/AE3)、HPL、PLAP和α-inhibi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ETT为滋养细胞肿瘤的新类型,系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属于低度恶性肿瘤。ETT应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结节、绒毛膜细胞癌和宫颈鳞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及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PSN)4种中间型滋养细胞(intermediate trophoblast,IT)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0例IT疾病标本,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肿物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观察并总结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PSTT与ETT为肿瘤性病变,具有侵袭子宫平滑肌的特性,组织坏死常见;EPS与PSN为非肿瘤性病变,常见于刮宫活检标本,有时易误诊为肿瘤。4种病变免疫组化标记均表达上皮及滋养细胞标志物,PSTT及EPS中HPL呈弥漫阳性,ETT及PSN中p63呈弥漫阳性。结论 PSTT、ETT、EPS及PSN均为少见的IT疾病,滋养叶细胞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及其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0-2007年间共5例ETT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K18、p63、α-抑制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泌乳素(HPL)、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Ki-67等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随访11~50个月,并简要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5例ETT病例均为生育年龄妇女,平均年龄33岁,发生率占同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0.48%(5/1037).镜下见肿瘤由相对一致的单核滋养细胞排列成结节状浸润生长,肿瘤细胞巢中可见玻璃样物质.肿瘤坏死较常见,典型者可呈地图状坏死.肿瘤细胞CKl8、p63弥漫阳性,HCG、HPL、PLAP灶性阳性或阴性.α-抑制素表现为阳性或阴性.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核分裂象达15/10 HPF,发病1年后死亡,另1例发生肺转移,2年后死亡.结论 ETT是一种罕见的滋养细胞疾病,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核分裂象高与发生肺转移的病例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Mao  TL  Seidman  JD  Kurman  RJ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6):702-702
滋养叶细胞疾病分为穿透性和非穿透性病变,后者包括绒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胎盘部位结节、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逾常胎盘部位。ET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不同于PSTT和绒癌,但其形态学特征可与一些滋养细胞和非滋养细胞病变相混淆,尤其是胎盘部位结节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由于ETT、胎盘部位结节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处理明显不同,因而将ETT与其它病变区别开来非常重要。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分析了2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E和p16在25例胎盘部位结节、21例ETT、10例逾常胎盘部位、8例PSTT、7例绒癌和8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中间滋养细胞疾病病理简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滋养细胞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绒毛滋养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按细胞形态特征以往一直分为细胞滋养细胞 (cy totrophoblast,CT)和合体滋养细胞 (syncytiotrophoblast,ST) ,近年来分为 3类 ,即细胞滋养细胞、中间滋养细胞 (interme diatedtrophoblast,IT)和合体滋养细胞 (表 1)。其中发展较快的是IT及其病变的研究 ,IT现分为种植部位IT和绒毛膜型IT。IT引起的病变有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lacentalsitetrophoblastictumor,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ep ithelialtrophoblastictumor,ETT)、超常胎盘部位 (exaggeratedplacentalsite ,…  相似文献   

9.
滋养层细胞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与非滋养层细胞肿瘤仅从形态学上鉴别有时很困难。尽管已有一些滋养层细胞肿瘤标志物如hPL、hCG、Mel-CAN、p63、HLA—G、CK18和inhibin-α等,但这些标记物大多数并不特异且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作者评价了HSD381作为滋养层细胞标记物的价值。该研究共检测了19例胎盘部位结节(PSN)、18例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9例巨大胎盘结节(EPS)、14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35例绒癌、8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6例宫颈腺癌、63例子宫内膜癌、84例肺癌(鳞癌41例、腺癌43例)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SD381的表达。结果发现HSD381高度表达于合体滋养层细胞及正常胎盘和种植部位的中间滋养层细胞,而细胞滋养层细胞不表达。在所有正常胎盘、绒癌、PSTT、ETT、PSN和EPS中均有HSD381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BZ  Zhu L  Duan W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12):722-726
目的探讨中间型滋养细胞(IT)源性肿瘤即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T)及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表达特点、诊断与预后。方法北京妇产医院1959-2005年中,因恶性滋养叶疾病住院治疗患者共1012例,从中筛选6例PSTT及1例ETT,对其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要点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进行分析,抗体包括CK18、胎盘催乳素(hP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Mel—CAM(CDl46)及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对照组为20例附有底蜕膜的早期绒毛及20例见有着床部位反应的葡萄胎。结果平均年龄PSTT为32.4岁,ETT为36岁;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和闭经;术前检查hCG呈正常→轻度→中度增高趋势,1例睾酮明显增高。5例PSTT术前行刮宫及宫腔镜切取标本之确诊率为3/5。镜下PSTT瘤细胞呈单个、条索状或片状浸润于肌纤维间,将单个或一束肌纤维分离;ETT则显示岛屿状细胞群位于玻璃样物及坏死物中,呈地图样结构。治疗手段以子宫切除术或术后辅以化疗为主。随访时间14个月至19年,其中1例PSTT术后5个月发生胰腺转移,单纯化疗PSTT患者疗效尚不能肯定,其余均无复发。结论PSTT与ETT分别为发生于着床部位IT及绒毛膜类型IT,二者有不同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性表达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PSTT与ETT显示相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关于滋养细胞肿瘤的转移报道不少,但详尽论述不多。本文就滋养细胞肿瘤转移的特点,结合文献复习,作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25年(1960~1984)来,我室在外检中遇滋养细胞肿瘤转移性病变89例(其中  相似文献   

12.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极易误诊.作者在病理诊断中诊断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黏液型上皮样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 主要临床表现常为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罕见以腹股沟疝为首发临床表现, 其组织学类型及以腹股沟为发病部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本文报道1例68岁男性患者, 描述其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 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预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多囊性肾细胞癌(MCRCC),也叫多囊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RCC)和多囊性透明细胞癌,是一种预后较佳的少见的肾脏囊性肿瘤。2004年WHO肾肿瘤分类中将MCRCC作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其预后较佳。虽然文献报道囊性肾细胞癌比实体型透明细胞RCC预后好,但对于诊断MCRCC真正的临床意义和其预后还不清楚。作者根据WHO2004年的诊断标准收集了45例MCRCC,年龄30~80岁,平均54.3岁。男性28例,年龄36~80岁,平均56.3岁;女性17例,年龄30~78岁,平均51.1岁。50%的患者年龄小于50岁。肿瘤直径1—14cm,平均4.9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良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肺PECom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及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肺PEComa中男性5例,女性4例,4...  相似文献   

16.
肾脏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肿瘤病理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u J  Xu JF  Ji Y  Hou YY  Tan YS  Sujie A  Xu L  Shi DR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2):825-829
目的 探讨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肾脏肿瘤形态学特点,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余例肾脏肿瘤,符合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肿瘤3例,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观察3例肿瘤形态学特点,对其中1例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2例,男性1例,2例形态学表现为透明细胞癌样,1例见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乳头结构.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标记及S-100蛋白均为阴性,HMB45均为阳性,2例Melan A阳性.电镜末见黑色素小体结构.结论 色素性透明细胞上皮样肿瘤是非常罕见的肾脏肿瘤,病理学特征兼有肾细胞癌、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黑色素瘤等肿瘤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有利于鉴别诊断.其可能是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17.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有其特有的镜下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现收集2例子宫PEComa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乳腺小管癌29例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与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29例乳腺小管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由开放性小管组成,浸润性分布于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小管由单层上皮围绕构成,细胞形态温和,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罕见。肿瘤常与小叶性肿瘤、柱状细胞病变、导管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等伴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小管周围肌上皮缺失或不完整。结论乳腺小管癌是一种形态独特、预后良好的乳腺癌亚型,常与微腺性腺病、放射状硬化性病变、浸润性导管癌等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9.
涎腺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肿瘤,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过数十例,同义名有透明细胞腺癌,玻璃样透明细胞癌.现报道本院近10年来诊断的8例涎腺透明细胞癌,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987年Sesterhenn等[1]描述了一组发生于青年男性阴囊和腹膜浆膜面的未分化恶性上皮性肿瘤.1989年Gerald等[2]报道了类似病例,称其为"伴异向分化的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不久Gerald等又总结了19例组织学病变相同的病例,并正式命名为"腹腔内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3],但主要发生在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陆续有发生于腹腔外的报道[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