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入职护士轮转输液室对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入职的 136名新护士轮转到输液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静脉输液培训,培训期满比较每周穿刺总量及穿刺成功率,并比较培训前后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新入职护士第一周静脉穿刺总量为124次/人,静脉穿刺成功率(78.4%),第二周静脉穿刺总量为138次/人,静脉穿刺成功率(84.9%),第三周静脉穿刺总量为142次/人,静脉穿刺成功率(92.7%),第四周静脉穿刺总量为156次/人,静脉穿刺成功率(98.6%),穿刺量及成功率逐次提升,比较培训前后对静脉输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明显。结论 新入职护士轮转输液室,进行一个月的集中化培训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能加强对静脉输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新入职护士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行之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静脉穿刺是每一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本文对细小静脉的穿刺技术小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静脉穿刺是每一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本文对细小静脉的穿刺技术小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本院门诊部2007年1月-2009年1月静脉输液过程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并制订防范对策。结果发生静脉输液护理纠纷事件共68例次,其中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沟通及穿刺技术不足)因素40例次,占58.8%;病人因素18例次,占26.5%;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因素6例次,占8.8%;药品因素4例次,占5.9%。结论护患沟通不足、护士责任心不强、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精湛,病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药物过敏反应及护士法制观念淡薄等是引起静脉输液护理纠纷事件的相关因素。因此,建议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为病人实施告知程序,提高护士输液技能及法律意识,并在输液过程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使病人在输液过程能得到安全与舒适的服务,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建立静脉穿刺技能专项培训方案,以提升我院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能.方法 分析2008年五年内护士静脉穿刺实地考核结果和当年两年内护士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结合文献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建立静脉培训基地、组建静脉输液小组、采用导师负责制、组织理论授课、实施为期4月的百针穿刺活动,对我院2008、2009、2010年两年内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技能培训.结果 自2008年连续三年两年内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培训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制定规范、科学的静脉穿刺技能培训专案不但可以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穿刺技能,同时也提高专职教师的带教水平,有效改善护理技术服务品质,促进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专职护士在输液流程改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流程与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的关系。方法:由输液专职护士采用改进流程为病人输液操作。即由辅助护士先行挂液及输液前宣教,再由输液专职护士评估病人,选择治疗给药部位、途径、输液工具并实施穿刺。结果:在输液穿刺速度、导管留置时间、病人满意度、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耗用数量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流程改进在降低费用、提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浅静脉血管评级的培训,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方法]2016年7月—2016年12月实施浅静脉血管评估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将静脉评估、穿刺工具选择、首次穿刺成功、输液并发症及静脉穿刺技术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规范化护士静脉评估能力、穿刺工具选择、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病人对静脉操作技术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将浅静脉血管评级方法运用在手术病人静脉输液护理实践中,培养规范化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评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规范化护士在静脉输液管理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采取干预措施,注重每一个操作环节,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梳理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的基础上,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培训。采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知识问卷及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培训评价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知识得分由培训前的(55.96±7.67)分提高到了培训后的(66.35±5.33)分,在评估、查对、无菌原则、输液工具选择、穿刺技术、通路维护、输液观察及记录、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职业防护9个风险环节的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6%的护士对培训课程总体表示满意,97%以上护士认为培训可以增强静脉输液的风险意识。结论: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知识水平,增强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新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家长满意度。方法:对照组选择2008年8月门急诊输液患儿(年龄1个月~3岁)97例,由新护士按常规操作,进行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统计。观察组先对新护士系统培训穿刺2个月后,选择2008年10月门急诊输液患儿(年龄1个月~3岁)106例进行静脉穿刺,然后对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作统计,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与家长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培训新护士对小儿头皮静脉的穿刺,包括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注意家长、患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造良好的穿刺环境,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家长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在长期或反复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倒长期或反复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每例患者双日采用手背远端顺向静脉穿刺,单日采用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结果: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榆注成功率及一次固定成功率均高于手背远端顺向静脉穿刺(P<0.05,P<0.01).结论:逆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静脉利用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影响儿科急诊护士穿刺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给予病人有效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如何稳、准、快、好地把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发展[1],是儿科急诊护士一直在探讨的技术操作内容。我科在工作人员有限,输液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做出了不少努力,分析了引起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我科静脉输液37400人次,穿刺成功率为92%,穿刺失败2992人;2005年输液人次上升到103393人次,输液量增加了2.8倍,穿刺成功率提高到98%,其中70%以上输液患儿的年龄在3岁以内。通过对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制定对策,使穿刺成功率提高了6%,通过问卷调查,病人满意率从92.5%上升到98%。2穿刺失败原因分析2.1环境因素急诊场所人多嘈杂,由于患儿小,陪人多,静脉穿刺时围观者也多,再加上患儿的哭吵声,让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影响穿刺。2.2护士方面2.2.1护士工作资历较浅,技术欠熟练我科现有护士33人,平均年龄24岁。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实用性的工作,护士穿刺水平也需通过我们在实...  相似文献   

12.
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方法对该科2000年1~3月住院患儿随机选取140例,逐个调查登记患儿年龄、输液部位、时间、患儿家属的看法、护士的心理活动及失败原因。结果婴幼儿(1个月至3岁)静脉穿刺失败率高于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穿刺部位的选择、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因素、护士的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与否。结论护士在静脉输液中注意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善于总结经验可以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静脉输液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例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静脉输液患者中健康教育要求居于前7位的是讲解输液安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药物名称,全天的用药量,输液速度,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拔针后的护理;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居于前3位的是输错液体,穿刺失败,液体走空。结论:保障输液安全是满足患者需求的前提,护士在工作中应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儿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学习曲线,为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6名低年资护士作为培训对象,应用PDCA循环理论、品管圈等分析影响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拟定针对性的对策进行培训,每两周为一个学习阶段,分为A-H 8个阶段;比较8个阶段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合格率、留置针输液法操作合格率、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8个阶段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合格率、留置针输液法合格率、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4个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绘制学习曲线显示,经过6个阶段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合格率、留置针输液法合格率、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出现拐点而后趋于平稳。结论儿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学习曲线约为六次。  相似文献   

15.
手术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手术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的方法及管理措施。方法取2004年1~6月在普外科择期手术行全麻的108例成人患者作为非评估组,由护士不作评估直接进行静脉穿刺。将2005年同期的152患者作为评估组,护士综合评估、决策后再选择留置针头开放静脉,并采用分步法静脉输液和输液安全管理。结果实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后,一次穿刺成功率从85.2%提高到96.7%(P<0.05),未发生输液并发症。结论实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在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消化科病房接受输液治疗的143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18例)和观察组(718例);对照组患儿在穿刺前常规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由责任护士进行穿刺;观察组患儿在穿刺前应用《儿童患者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进行评估和分级,根据评估分级结果选择相应层级的护士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应用评估指南后,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工作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应用于住院患儿能有效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分析总结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我院急门诊静脉输液患儿21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109例和对照组107例。护理组输液前后加强沟通,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输液过程中观察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输液。结果:护理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9.91%,对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91.47%,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0.37%,患儿家长满意度为77.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要注意加强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为不同对象、针对不同问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增加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正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的重要有创操作手段和主要用药途径。由于儿童的静脉细小,且因哭闹、情绪起伏等,外周静脉较难被看到或摸到,穿刺较成人困难[1]。静脉输液时的穿刺成功率直接影响着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2]。为使儿科门急诊护士能在静脉输液时快速准确地找到血管,提高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身心痛苦,提高患儿家属对门急诊护士的满意度、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等,科室自2016年8月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调查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静脉输液240例患者中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缺乏经验及操作不熟练、护士精神紧张、患者不合作、肥胖患者、进针角度不当、穿刺针型号不对、固定方式不当、血管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缺乏经验及操作不熟练、护士精神紧张、肥胖患者、患者不合作发生率高,分别为1.67%、1.67%、1.25%、1.25%、1.25%。结论:通过了解静脉穿刺失败常见原因,适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保证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技术分层管理的实用性。方法:依据静脉输液技术分层级标准和技术准入管理体系对临床护士实施分层管理,观察实施前后的静脉穿刺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工具选择合理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的静脉穿刺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工具选择合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静脉穿刺技术分层管理是技术准入制度在临床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静脉输液专业化队伍建设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