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利布合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需上肢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罗哌卡因,B组应用利布合剂,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A组在镇痛完全的基础上绝大部分病人上肢仍能活动。讨论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病人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0.25%左布比卡因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拟行双上肢手术的患者,采用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患者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变化。结果麻醉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0.25%左布比卡因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两经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l例患者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并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两经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且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经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一经路的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4.
套管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套管针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26例择期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臂丛神经阻滞,留套管在臂丛神经鞘内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21例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改良锁骨上臂丛阻滞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 观察改良锁骨上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50例行上肢手术的病人予改良锁骨上臂丛阻滞,观察腋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改变锁骨上臂丛阻滞术定位方便,麻醉效果确切,可满足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静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观察.方法 选择小儿上肢手术80例,根据患儿手术部位选择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手术开始辅以丙泊酚镇静,术中持续监测患儿生命征,观察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全部患儿术中生命征平稳,有3例改插管全麻,余手术均在臂丛麻醉复合丙泊酚下顺利完成,苏醒期无躁动,术后不良反应少,术者及患儿满意度高.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静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呼吸、循环平稳,对机体影响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研究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上肢显微外科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每组40例,臂丛组在神经刺激仪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完成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生命体征;术后2、4、8、12 h疼痛程度;术后疼痛感知时间,麻醉费用,不良反应以及术者和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 血压、心率全麻组内T1时明显低于T4时(P<0.05),组间T4时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2、4、8h疼痛VAS评分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疼痛感知时间臂丛组明显长于全麻组(P<0.05),麻醉费用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者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臂丛组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 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合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既能取得完善的臂丛神经麻醉效果又不增加局麻药剂量,减少毒性反应的麻醉方法。方法 80例行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低浓度高容量臂丛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和传统容量浓度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2%利多卡因10 ml+1%罗哌卡因10 ml+生理盐水至5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2%利多卡因10 ml+1%罗哌卡因10 ml+生理盐水至25 ml,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支配区域针刺感觉消失时间、持续时间、尺桡侧阻滞不全例数、应用镇痛药物例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浓度高容量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更完善的阻滞效果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王明霞 《吉林医学》2014,(6):1179-1179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氯胺酮加丙泊芬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每组30例。结果:治疗组氯胺酮用量与麻醉初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加丙泊芬复合臂丛神经阻滞(腋路)麻醉是患儿上肢骨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上肢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采用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解剖定位臂丛阻滞麻醉,对比麻醉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时间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实施上肢手术时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佳、安全性高,同时可减少麻药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潘再韩 《吉林医学》2012,33(23):4947-4948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并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将患儿上肢择期手术80例,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并臂丛神经阻滞;B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A组麻醉效果满意,氯胺酮的用量少,心率明显慢于B组,没有严重的呼吸抑制病例发生,术后的烦躁、嗜睡、哭闹不安等现象明显少于B组,术后30 min苏醒率为100%。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基本麻醉是小儿外科上肢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1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均采用传统肌沟臂丛神经阻滞,注入1%利多卡因+0.25%布丝卡因混合液20ml,对注工后20min手术区域仍有疼痛的病人,行静脉内局部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臂合液20ml,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阻滞成功率达81.8%,正中神经、尺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55.8%、53.2%和45.4%,阻滞不全需用静脉局部麻醉57例,占总例数的37%,用静脉局部麻醉后麻醉完善51例,结论: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率较高,静局部麻醉可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一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及肩关节手术中的镇痛效果,以及麻醉后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锁骨及肩关节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组。结果:A组和B组在手术中的镇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循环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功能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及肩关节手术中都能够提供安全良好的镇痛效果;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及肩关节手术,有麻醉并发症少、对循环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罗利民 《中外医疗》2011,30(9):10-11
目的突破小儿上肢手术传统上常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1],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28例小儿上肢手术中采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术中对一系列经常性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术后各例均表现正常,无一例患儿出现情绪焦躁,深度睡眠等情况。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具有镇静、镇痛效果好,呼吸、循环平稳,全麻苏醒迅速,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的婴幼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75),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3),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5),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肌间沟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上肢手术惠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C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结果A组患儿手术前后生命体征波动大,苏醒期躁动、谵语明显、苏醒时间长、麻醉风险高;B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较稳定,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但苏醒期躁动、谵语仍然常见,麻醉风险仍然较高;C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快速清醒且苏醒期无躁动、谵语、呕吐等表现,麻醉风险大大降低。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具有对循环、呼吸干扰小,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术毕苏醒快、清醒质量高,降低麻醉风险等优点,是目前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5月单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则采用术中持续泵注生理盐水结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切皮、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疼痛情况及术中心率等监测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及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过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了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及心率减慢的现象,减量后缓解。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行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符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为满意,无抑制呼吸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臂丛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局麻)药注射在臂丛神经干、束周围,达到阻滞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和肌肉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目的。臂丛神经阻滞具有阻滞效果确切、不影响患者意识,对血压和呼吸干扰小等优点,是目前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本文报告1例因毒蛇咬伤后行臂丛神经阻滞出现神经损伤的病例,以期为临床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体重43.1kg,因左上肢被毒蛇咬伤4天于2018年7月30日就诊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单一臂丛神经阻滞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探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单纯肌间沟法或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法。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达峰值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判断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达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阻滞效果评定显著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利用了两种阻滞技术和优点,弥补了单一臂丛神经阻滞各自缺点,是一种用于病情较为复杂上肢手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120例,随机分成二组,各60例。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观察二组手术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手术中HR、MAP、RR、SpO2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中A组HR、MAP、RR与B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A组苏醒时间为(28.8±6.3)min,B组苏醒时间为(5.7±2.3)min,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毕苏醒迅速,是小儿上肢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