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益母草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观察益母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益母草能明显降低血液和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的含量,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提示益母草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益母草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文报导益母草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30只兔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兔于缺血20min时静滴益母革注射液(1.5ml/kg,30ml)10min,与对照组比较,可使LVEDP和心电图抬高的ST段显著下降,LVSP和±dp/dtmax均明显回升;再灌注心肌中的CK、AST、LDH-L、α-HBDH、GSH-PX、SOD、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和Ca2 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益母草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理与益母草保护心肌中SOD、GSH-PX、ATP酶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组织的损害,减少心肌细胞内心肌酶的逸出,以及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益母草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益母草注射液治疗(LJ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LJ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及形态学改变(P〈0.05)均显著减轻。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小玲  陈坷  严激 《安徽医学》2008,29(6):747-74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阻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主要难题,尽早恢复缺血心肌组织的血流,减轻或防止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仍是当今心血管研究的方向。氧自由基、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等因素均参与其发病过程。寻找有效的多靶点药物从心脏功能、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心肌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等方面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基础和临床的研究热点。降脂药物辛伐他汀可在降脂的同时有抑制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还具有抗氧自由基等作用,因此,探讨辛伐他汀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志福 《广西医学》2010,32(2):226-228
随着心血管外科的蓬勃发展,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保护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如何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心脏外科的热点。而引起心脏损伤除了手术本身的影响外,重要原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本文就氧自由基与心肌保护的关系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心肌保护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因氧自由基增多和钙超载造成心肌损伤,造成心肌持续收缩无力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可通过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的应用;Ca2+拮抗剂和通道抑制剂的应用;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因素及通过静脉及吸入麻醉剂加以防治。近年心肌缺血预处理观点的提出为降低再灌注损伤发生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了没食子酰基金丝桃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GH能使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SOD水平显著增加,脂质过氧经物显著降低,心肌线粒体损伤得到明显改善。提示GH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阻止LPO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产生氧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在体犬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实验模型,通过去白细胞技术,研究白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产生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利用顺磁共振波谱仪直接测定肌缺血再灌注的不同阶段氧自由基的产生。结果 存在白细胞浸润的心肌中氧自由基的产生显著增加;无明显白细胞浸润的心肌中氧自由基的产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 白细胞是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提示去白细胞血再灌注,可以获得良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9.
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在正常心肌组织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有研究表明,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系因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而引发了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1]。2007年7月我们研究了硒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胜  曹广智 《医学综述》1997,3(11):505-507
<正>七十年代Hearse研究表明再灌注能引起大量的心肌酶释放,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心肌收缩力损害,提出了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问题。在所有IR损伤中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①再灌注心律失常;②短暂的机械功能障碍或称心肌顿抑;③细胞死亡。IR损伤的机制是由于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爆发性增加和心肌细胞钙超负荷。随着冠心病介入性、再灌注治疗的进展,探索预防心肌IR损伤有效的药物已非常重要。现将近几年预防心肌IR损伤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found: Myocardial MDA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post-ischemic reperfus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A blockade of the xanthine oxidase pathway for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could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xogenous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H2O2, .OH and O2- could induce changes in the contractility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yocardial cells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ischemia/reperfusion. An outburst of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was detected by ESR spectroscopy at low temperature (-173 degrees C) and with the spin trapping technique during the very early phase of reperfusion.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free radica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相似文献   

12.
结扎实验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min后开放45min,以造成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和再灌注期心肌丙二醛含量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在缺血期心肌丙二醛有增加,但不显著,超微结构损伤较轻;在再灌注期,丙二醛显著增加,超微结构损害严重,提示氧自由基主要产生于再灌注期,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The changes in endogenous superoxide dismutase (ESOD)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and the efficacy of oxygen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in myocardial prote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isolated heart model connected with the recirculating nonpulsatile perfusion circuit. Subjected to a 2-hour period of global ischemia (27 C), the heart was reperfused with 37 C oxygen diluted auto-blood for 60 minutes. Superoxide dismutase plus catalase was added into the cardioplegic solution and reperfusates. ESOD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pyrogallol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ESOD activity aft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was decreased and the addi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OD and CAT) to the cardioplegic solution and the reperfusates greatly reduced the leakage of myocardial enzymes, cor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and the ultrastructural damages of the myocardiu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SOD and CAT may inhibit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 by scavenging oxygen-derived free radicals.  相似文献   

14.
阿魏酸钠对大白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魏酸钠800mg/kg 灌胃15d,然后进行结扎大白鼠左枝冠状动物45min.解除结扎恢复血流灌注60min,复制大自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该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阿魏酸钠明显提高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心肌丙二醛含量和减少心肌细胞的肌酸磷酸激酶释放,(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减轻再灌注导致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提示,阿魏酸钠对大白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理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5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心肌组织进行超微结构改变观察。结果表明,心肌组织MDA含量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增加而SOD活性明显下降。心脏复跳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害较心脏停跳后更明显。提示心肌组织氧自由基的产生主要是在再灌注期,是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器官缺血后的血液再灌注是必然的治疗措施,但再灌注的同时也会引起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再灌注损伤机制中氧自由基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抗氧化剂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经典的抗氧化剂,近年来许多国外实验室开始关注它对器官缺血再灌注(如脑、肝、肾、胃肠、后肢、睾丸及卵巢等)损伤的治疗作用,而且目前在国外DMSO已经应用于临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由此产生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是当务之急,希望通过本次综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氧自由基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流致肺损伤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肠缺血2h,肠缺血2h再灌流1h三组,分别测各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血浆和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肠缺血再灌流组各指标均显著不同于缺血组及假手术组,MDA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肠缺血再灌流时机体MDA含量增加,SOD活力减弱。氧自由基参与了肺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通过测定大白鼠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流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证实氧自由基是造成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主要原因。结果提示,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如SOD,可以预防皮瓣的缺血/再灌流损伤。  相似文献   

1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的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钙超载、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MIRI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