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 3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细胞数据的研究 ,动态监测SARS患者的血象变化 ,探讨血象在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江门市医院 3 6例确诊SARS患者的外周血检查数据 ,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 入院时 3 6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均值为 ( 5 2± 3 0 )× 10 9/L随后WBC升高 ,至第4周有 91 6%病例WBC计数恢复正常 ,入院时淋巴细胞值低于 1 5× 10 9/L者占 88 9% ( 3 2 / 3 6) ,均值为 ( 1 0± 0 5 )×10 9/L ,入院 4周后有 86 1%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恢复正常。 1例血小板降低 ,占 2 8%。其他细胞分类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异常。 结论 白细胞降低或正常及淋巴细胞降低可作为SARS的早期诊断指标 ,淋巴细胞降低可作为SARS早期诊断的标准之一 ;淋巴细胞的降低显示SARS病毒严重侵犯患者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是否回升可作为监测患者免疫功能是否重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方琼  邝浩斌  李德宪 《广东医学》2004,25(6):663-664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判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83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不同病情SARS患者中的表现 ,以及与患者住院时间和X线病灶吸收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淋巴细胞计数 <0 8× 10 9/L者重症占 89% ,普通型占 11%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0 8× 10 9/L者在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以外并发症患者中占 6 4 % ,而在无呼吸功能障碍以外并发症患者中占 2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淋巴细胞计数 <0 8× 10 9/L者在住院时间≥ 30d患者中占 5 7% ,而在住院时间 <30d患者中占 38%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X线病灶吸收时间 :淋巴细胞计数 <0 8× 10 9/L者平均为 (17 73± 6 30 )d ,淋巴细胞计数≥ 0 8× 10 9/L者平均 (15 77± 5 83)d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近半数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 ,重症患者更为明显 ,可能与其出现细胞免疫功能损伤及损伤程度有关 ;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者更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以外并发症 ;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其住院时间、X线病灶吸收时间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4例住院SARS患者实验室资料,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和血清电解质。结果:20例(83.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4例(16.7%)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5例(62.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5例(20.8%)血清LDH升高、钠降低,3例(12.5%)血清CK升高,2例(8.3%)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血糖升高,所有患者血小板计数、血清钾、氯均正常。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及肝功能损伤是SARS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Zhong YF  Gao XM  Wang SL  Xie ZG  Ma Y  Fang WG  Zou WZ  Li XL  Zhang QY  Wang W  Zhao ZD  G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37-2141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病理变化 ,及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为探讨免疫细胞损伤在SA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 2 2例初步诊断的SARS病人外周血标本 ,及 4例正常成人外周血标本 ,分离收集所有的白细胞 ,进行透射电镜、免疫电镜和RT PCR检查。结果 白细胞的数量及亚型比例改变 :每个病例观察 10 0个细胞 ,分别计数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目。与正常组对照 ,粒细胞数目增多 (P <0 .0 5 )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5 ) ,T淋巴细胞 (CD4 5RO阳性 )仅占残存白细胞总数的 6 %~ 7%。在外周血白细胞胞浆内发现冠状病毒样颗粒者 6例 ,与RT PCR阳性者重合比例为5∶6。分别计数在各类白细胞中可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的阳性细胞数 ,发现淋巴细胞中可观察到病毒的阳性细胞数最高。SARS病人血白细胞中的冠状病毒样颗粒为圆形 ,或略呈卵圆形 ,80~ 12 0nm左右 ,致密的双层质膜包绕 ,核心较疏松 ,膜外有放射状排列的纤细突起。散在分布于胞浆或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器及膜包绕的空泡中。淋巴细胞有变性和活化增殖的现象。结论 在SARS病人的血白细胞 ,内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提示 ,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 ,也可能是冠状病毒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 10日至 2 0 0 3年 6月 2 5日收治的 32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35例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32例SARS患者中 15例 (4 7% )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 ,均起病急 ,发热多以高热为主 (39℃~ 4 0℃ )占 10 0 % ,咳嗽占 5 6 % ,气促占4 4% ,咳痰占 2 2 % ,咯血占 4 % ,乏力占 6 % ,四肢酸痛占 6 % ,畏寒占 2 5 % ,无 1例胸痛。而肺结核发热以低热为主 (37 5℃~ 38℃ )占 75 % ,咳嗽占 91% ,咳痰占 80 % ,乏力占 89% ,气促占 2 6 % ,有明显的盗汗占 83% ,胸痛占4 9 %。实验室检查SARS患者白细胞低于 4 0× 10 9/L者 8例 ,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 1 0× 10 9/L者 12例 (38% ) ,SARS患者 18人做血沉均正常 (16例SARS患者未做 )。 1∶5 0 0 0浓度PPD C ,SARS患者 2 0例阴性 (6 3% ) ,5mm~ 10mm者 10例 (31% ) ,10mm~ 2 0mm者 2例 (6 % )。肺结核患者白细胞仅 2例低于 4 0× 10 9/L ,淋巴细胞绝对值 2例低于 1 0× 10 9/L ,血沉异常者 31例 (89% )。肺结核PPD C强阳性者 2 8例 (80 % ) ,10mm~ 2 0mm4例 (11% )。X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我院传染科隔离病房从 2 0 0 3年 4月 30日至5月 2 0日共收治疑似SARS患者 2 8人 ,其中确诊SARS7人 ,其余均排除SARS。1.1 确诊SARS患者 共 7例 ,男 6例 ,女 1例。年龄 18~6 9岁 ,大于 6 0岁 2例。流行病学史 :均居住北京 ,生活密切接触者有发病的 4例。临床表现 :发热 (体温超过 38℃ ) 7例 ,咳嗽 4例 ,头痛 ,乏力 ,关节酸痛 5例 ,腹泻 1例 .肺部可闻及干湿性音 2例。实验室检查 :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 (2 .9~ 9.9)× 10 9 L ,其中少于 4 .0× 10 9 L者 3例 ,白细胞计数呈进行性降低 5例 ;淋巴细胞百分比降…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 (WHO)命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SARS患者的诊断至今仍以临床诊断为主。该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 ,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本文对SARS患者的早期外周血白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白细胞总数、分类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 87例经临床及X线确诊的SARS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计数结果。结果 治疗前有 2 1例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 ,1 0例患者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 ,其余 56例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绝对值的平均值、u值和P值分别为 (6 92± 4 2 8)× 1 0 9/L ,(6 48± 2 1 0 )×1 0 9/L ,u =1 832 ,P >0 0 5 ;(1 37± 0 81 )× 1 0 9/L ,(1 98± 0 93)× 1 0 9/L ,u =71 1 1 ,P <0 0 1 ;(0 47± 0 37)× 1 0 9/L ,(0 51± 0 2 3)× 1 0 9/L ,u =2 3 1 4 ,P <0 0 1 ;(5 0 7± 3 98)× 1 0 9/L ,(2 79± 2 32 )× 1 0 9/L ,u =1 1 0 4 ,P <0 0 1。结论 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前淋巴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绝对值比治疗后低 ,治疗前粒细胞总数比治疗后高。  相似文献   

9.
重症SARS血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英  刘双  朱小玲  刘静  刘彤 《北京医学》2003,25(4):270-271
目的 探讨SARS患者血象特点 ,掌握其变化规律 ,以利于SARS患者 ,尤其是重症SARS的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 4 6例留院观察的SARS患者 ,分为普通组与重症组 ,对两组白细胞总数、中性分类、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从发病到留院观察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重症SARS组与普通SARS组相比 ,血象各个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显著升高 ,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结论 重症SARS患者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通常提示合并二重感染 ,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 0例SARS住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SARS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 ,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 ,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3 、CD4 、CD8 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4 细胞百分数 ,CD8 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SARS患者各病程CD3 、CD4 、CD8 ,于病程第一至第三周较第四周下降明显 (P <0 .0 5 ) ,病程第一至第三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2003年5~8月35名SARS患者的外周血血细胞,生化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发病早期,中期和恢复期的动态观察;对16例疑似患者外周血血细胞,生化等指标进行检测与SARS患者发病早期的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发病早期,35例SARS患者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的为54.3%,低于4.0×109/L为40 %;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1.0×109/L为78.0%,正常范围的为22.8 %;RBCHGBPLAT均正常。在发病早期心肌酶指标 ,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浕 -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显著增高,与疑似患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患者的发病早期LYM,白细胞的显著降低;发病早期的ASTCK、LDH和HBDH显著增高,对SARS患者和疑似患者的确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27例临床诊断为SARS的患者和50名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比较病程不同阶段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健康人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736±493、860±275、695±253)个/ul;227例SARS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162±649、621±399、443±290)个/u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病程1~2周达最低值,在发病的第2~3周开始明显回升.12例死亡患者外周血CD4 均低于200个/ul;SARS患者恢复期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378±746、742 474、521±295)个/ul,多数恢复正常.结论:SARS患者急性期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均减少,但可逆转,恢复期可恢复正常,与病程进展相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北京小汤山医院收治的682例SARS临床病例资料.结果682例SARS患者的年龄分布于13~76岁.356例(52.2%)有明确的接触史,有171例(25.1%)发病前曾到过医院.677例(99.3%)患者出现发热,5例患者体温正常.其它主要症状包括咳嗽(44.3%)、气促(12.2%)、腹泻(8.9%);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占87.4%;ALT和CPK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6.4%、2.5%;全部患者都有肺部病变,累及双肺占69.8%;死亡6例.结论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医院是重要的传播场所;发热、咳嗽、胸片异常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瑞  李建国  魏青  严海燕  赖琳 《广东医学》2003,24(Z1):93-94
目的探讨SARS患者外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SARS住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测定其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ARS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CD3+、CD4+、CD8+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79-82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13年4月~2018年5月确诊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白血病组)的血常规结果,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细胞数目检查发现,白细胞(WBC)升高40例,降低27例,正常13例,异常率83.75%(67/80);红细胞(RBC)升高0例,降低76例,正常4例,异常率95%(76/80);血小板(PLT)升高0例,降低69例,正常11例,异常率86.25%(69/80);白细胞分类发现,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升高0例,降低73例(91.25%),正常7例(8.75%);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升高45例(56.25%),降低21例(26.25%),正常14例(17.50%);单核细胞比率(MONO%)升高62例(77.50%),降低5例(6.25%),正常13例(16.25%)。急性白血病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低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单核细胞比率(MONO%)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中血细胞数目及白细胞分类对急性白血病的初步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筛查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SARS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至 2 0 0 3年 5月收治的 2 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 2 9例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有明确接触史者 2 5例 (占 86 .2 % ) ,第一次血常规白细胞降低者有 8例 (占 2 7.6 % ) ,淋巴细胞计数 <0 .9× 10 9 L者 19例 (占 6 5 .5 % ) ,白细胞计数出现进行性下降者 2 2例 (占 75 .9% )。所有患者胸片显示肺部阴影 ,其中迅速进展者 18例 (占 6 2 .1% )。治疗采用抗病毒、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 ,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和无创机械通气。结论 :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治疗采取综合方法 ,对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常规及X线表现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3年2~4月收治的170例SARS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SARS患者的年龄2~89岁,平均(41.2±18.1)岁.男72例,女98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4 d,平均(7.1±3.9)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咳嗽(55.3%)、乏力(21.8%)、气促(能.2%)、腹泻(7.1%)、头痛(24.7%)、肌肉酸痛(33.5%);热程多为3~23d,平均热程(9.4±3.7)d;外周血白细胞正常(71.8%),降低(22.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24.7%),嗜酸性粒细胞(EOS)降低(83.8%);全部患者均有胸片影像学改变.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对症支持治疗,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病情有一定疗效.结论SARS有强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式降低,淋巴细胞降低,嗜酸粒细胞降低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240例SARS患者T淋巴细胞及活化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检测240例不同病程的SARS患者(包括50例重型患者和190例普通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RS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各活化亚群绝对值明显减低,其中CD3+CD25+、CD3+HLA-DR亚群百分比升高;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T细胞、CD4+亚群的绝对值均明显减低,CD25+CD3+、CD28+CD4+及CD95+CD4+亚群的绝对值也明显降低;各病程SARS患者比较,T淋巴细胞(包括CD4、CD8亚群)的绝对值为Ⅲ组>Ⅱ组>Ⅰ组;CD25+CD3+、CD28+CD4+及CD95+CD4+亚群的绝对值也明显降低。结论伴随着全面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SARS患者的T细胞有效活化过程有所改变,以重型SARS患者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与预后,对2003年5月6日至6月27日宣武医院收治的220例SAR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临床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SARS患者年龄7~86岁,平均(41.33±18.40)岁。男性112例(50.9%),女性108例(49.1%)。医务人员33例(15.0%)。有明确接触史148例(67.3%)。并存基础病60例(27.3%)。临床表现发热218例(99.1%),咳嗽144例(65.5%),畏寒64例(29.1%),气促91例(41.4%),胸闷80例(36.4%),肌痛66(30%)。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降低。T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值降低。胸部X线或高分辨率CT早期单侧或双侧局灶性斑片状渗出性改变,影像多变、短期内增多,进展高峰期呈云雾、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增大。在可分析的145例血气中,低氧血症63例(43.4%)。220例SARS患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5例(11.4%);使用机械通气31例(14.1%)。201例康复出院,19例死亡,病死率8.64%。早期鼻导管吸氧、进展期合理使用激素及机械通气可阻止病情进展。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可预防及治疗混合感染(细菌、真菌)。提示流行病接触史、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降低、胸部X线或CT显示渗出病灶是诊断SARS的临床依据。年龄、合并基础病、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2002~2003年在广西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2~2003年广西收治的22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2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6~64岁,平均(30.68±13.39)岁,男14例,女8例。14例患者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咳嗽(95.5%)、咳痰(40.9%);白细胞计数正常(72.7%)、降低(27.3%);肺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100%)。结论:SARS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的隔离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SAR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