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 Necrotizinghyperplastic lymphadenopathy,NH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临床上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 ,病理组织学上见淋巴结内有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 ,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其特点。本病最初于 1 972 相似文献
2.
报道5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疾病性质及预后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15例病人的发病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长期发烧、淋巴结肿大、白细包减少、对激发治疗敏感是其临床特点,淋巴结活检是确诊依据。结论 本病是一种自身免性疾病,正确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自 1996年以来 ,我院收治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的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9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1~ 45岁 ,平均 2 9岁。冬春季节发病 6例 ,夏季 2例 ,秋季 1例。1.2 症状与体征 :9例中有前驱症状 6例 ,其中有上呼吸道感染 5例 ,腹泻 1例。均有发热 ,其中弛张热 4例 ,不规则热3例 ,稽留热 2例 ,发热持续 14天~ 2月。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其中 4例有颈及腋下淋巴肿大 ,3例有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2例为单纯性颈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最小 0 .5× 1.0cm ,最大 3 .0× 4.0cm ,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一例少见的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临床特点:发热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出汗,皮疹,体重减轻,单株或多株高丙球血症。典型病理改变:淋巴结正常结构广泛破坏;多种细胞增生和弥漫性浸润,主要为原始免疫细胞;小血管显著增生,嗜伊红PAS阳性物质沉着。本病预后不良,缓解后恶化,大部分在短期内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6例病人的年龄、症状与体征、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上以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本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的疾病。近年国内相继有病例报告,现将我院1994年~1998年收治的经淋巴结活检证实的14例病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分析1.1 一般资料 14例病人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12~58岁,平均33.4岁。四季均有发病,以春夏季为多。1.2 症状与体征 14例均有发热,弛张热7例,稽留热1例,不规则热6例,3例伴有寒战。14例均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主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著,其次为锁骨上、颌下、腋下、耳后、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大小约0.5cm×0.5… 相似文献
9.
10.
<正>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74年由Frizzer等首先提出.也有人命为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BL)、淋巴肉芽肿病X(lymphogranulomatosis X,Lgx).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发热、皮疹伴γ-球蛋白增高.最初认为AILD是一种非肿瘤性增生,目前对这一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认为是AILD的一部分患者,现已被确认为AILD样T细胞淋巴瘤,AILD的确诊靠淋巴结活检.现将AILD的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1 病理学AILD是具有淋巴瘤样的独特形态学的疾病,其淋巴结改变具有诊断意义.AILD的特异性病理学表现有3个特征,即弥散性病变、血管增生和包括免疫母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的浸润.病变淋巴结结构不同程度破坏,常伴有包膜和包膜外浸润,约半数的患者可见到淋巴滤泡及生发中心,滤泡中心细胞密度减低,残留血 相似文献
11.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2例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病以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本组患者院外误诊率为100%需与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强的松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熊惠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96,(3)
为了减少乳牙牙髓病及根周病反复多次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就诊次数,笔者在采用常规处理根管及瘘管的基础上加用抗生素复方制剂填塞替代根管治疗,总有效率9539%,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唐红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4)
本文24例红细胞增多症以围产期因素引起者占首位.临床表现有嗜睡、烦躁、呼吸困难、呕吐、惊厥、多血貌、紫绀、高胆红素血症、酸中毒,低血糖等.所有病例入院初均采用低浓度牛奶喂养.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以降低血粘度,并进行对症治疗.5例采用部分交换输血疗法,获得较为满意效果.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4.
840例脑星形细胞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表明:该肿瘤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在21~50岁,10岁以下儿童少见。成人发生部位多在大脑半球,小孩多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Ⅰ级84例;Ⅱ级425例;Ⅲ级265例;Ⅳ级66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肿瘤界限不清楚,手术难以完全切除,Ⅲ~Ⅳ级肿瘤有一定界限,主瘤易于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化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其临床观察,星形细胞瘤Ⅰ级预后较好,Ⅱ~Ⅳ级预后较差。本组5年生存148例,生存率为17.6%,10年以上生存32例,生存率为3.9%。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为AILD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例AILD临床病理特点,并用7种抗体对其中10例作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本组AILD患者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高丙球蛋白血症等为主要临床特点,部分病人血乳酸脱氢酶增高。主要组织学改变为:淋巴结结构破坏,免疫母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系列性增生和分支小血管显著增生。免疫组化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增生的淋巴细胞为T细胞(其中5例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3例为抑制性T淋巴细胞),少数患者B淋巴细胞系列增生。结论:本组多数病例系列增生淋巴细胞为T细胞系列;本病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囊内注射铝溶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囊内注射铝溶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8例(64个囊肿),结果:消失12个,有效37个,无效15个,总有效率为76.6%。其方法安全、简便,无副作用;随访6个月~2年,并对适应征的选择及铝溶液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针刺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兔,观察针刺对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影响,证明针刺对后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结合有关的功能指标探讨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近五年来手术治疗颊癌的44例中,4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1%。五年生存4/8(50%),三年生存13/20(65%)。术前化疗+根治性手术的疗效好,列举了七种修复颊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Nd:YAG激光和He-Ne激光治疗慢性滤泡性咽炎36例。治疗和随访情况显示出Nd:YAG激光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疗程短、疗效显著等特点。宜于门诊常规治疗使用。 相似文献
20.
彭翔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1)
101例急性小儿偏瘫病因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感染性疾病43例,其中以钩端螺旋体病居多,脑肿瘤18例,癫痫9例,脑外伤5例,风湿性脑炎等5例,原因不明者25例。此外,对急性小儿偏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