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非手术疗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出现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金匮翼》说:“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因之。”《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腰为肾之府,肾脉循行“贯脊属肾”,可见腰脊痛与肾之关系甚密。故内因是发病的基本要素,补肝肾,培固元气,壮筋骨为治疗之…  相似文献   

2.
腰腿痛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伤科病症。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等。腰腿痛在祖国医学归属"腰痛"、"痹症"范畴。其病因为风寒湿邪、跌扑、劳损而致气血凝滞,筋脉不利,并与肾气不足,腰膝不利有关。《诸病源侯论.腰腿侯》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腿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病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 1病因病理 按中医理论,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相似文献   

4.
补肾壮督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LOH)属中医"腰痛"、"骨痹"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相似文献   

5.
刘申  刘红宾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2):717-717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压迫腰骶神经所产生的症候群 ,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 ,传统以“诸般腰痛皆肾虚”为辨证要点。笔者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结合 2 0多年临床实践 ,并吸取家父刘新安医师治疗本病的经验 ,总结一套以补肺为主的辨证治疗方法 ,现总结如下。1 腰痛肾虚源于肺本病祖国医学素以肾虚论治 ,如《内经》 :“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中说 :“肾气不足 ,受风邪之所为也 ,劳伤所肾虚 ,虚者受于风冷 ,风气与正气交争 ,故腰脚痛”等 ,现代医学在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6.
中药内服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 ,纤维环破裂 ,以致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组织 ,产生以腰背痛和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腰腿痛”等范畴 ,正如《内经》所言 :“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曰 :“肾气不足 ,受风邪之所为也 ,劳伤则肾虚 ,虚则受于风冷 ,风冷与正气交争 ,故腰脚痛。”至于其病象 ,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 ,不可以俯仰 ,仰则恐仆 ,得之举重伤腰。”又云 :“肉里之脉令…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腰突五穴"是指大肠俞、关元俞以及L4、L5、S1的华佗夹脊穴这五组特定腧穴.电针深刺腰突五穴可直达病所,疏通局部经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炎性水肿,修复神经损伤.结合寿氏脉学,通过诊脉辅助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针脉结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1 外伤致病 肤(dié),<说文·肉部>:"骨差也.从肉,失声.音读与'跌'字同."<广韵·屑韵>:"胅,骨胅."<说文解字注·肉部>:"胅,谓骨节差忒不相值,故胅出也."指骨节错位突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用"跌"注音之妙,<说文·足部>:"跌,踢也.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髓核或部分软骨盘通过它周围环状韧带的簿弱点向他处突出而言。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痹症”的范畴。《金匮翼》说:“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因之。”《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说:“肾  相似文献   

10.
<正>蔡圣朝教授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三科主任,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妇科、内科、骨伤科等老年性疑难杂症,其针刺"非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为肾之府,则腰痛与肾密切相关,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要病因。《素问·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又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典籍言"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纵观<内经>谈及心肾开窍时,未见此说,只有"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主耳……在窍为耳."'耳者,肾之官也.""心主舌,开窍于耳."唐·王冰注:"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素问·缪刺篇>:"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  相似文献   

12.
足转筋,即足抽筋,现代医学称之为腓肠肌痉挛.临床多见于成年人,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外者,多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如[1]<诸病源候论>云:"转筋者,由荣卫气虚,风冷气搏于筋故也."内者,多因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肝主筋,肝血虚,荣筋之血不足,则转筋.又乙癸同源,精血同生,且<素问>有"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之说,故笔者从肝肾着手,补养肝肾、舒经散寒,用吴萸木瓜汤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辉 《光明中医》2016,(12):1798-179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青壮年人。根据"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等中医理论,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的关系,认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根据该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运用补肾壮骨法治疗。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行气止痛为辅、佐以补肾壮骨法治之。中期以调理气血为主、补肾壮骨为辅、佐以舒筋活络治之,后期以补肾壮骨为主、调理气血为辅、佐以舒筋活络治之。经临床验证,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肾论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肾开窍于耳”与“心寄窍于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东垣在其所著的<脾胃论>中提出"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灵枢·脉度篇>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另一方面,<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根据前人的论述,肾开窍于耳,心则寄窍于耳.那么,心肾各自与耳的关系是什么,其关系应如何鉴别?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较完善的论述,常常让学医者感到困惑.本文从耳穴定位、功能形态、生理病理、临床报道四个方面阐述心肾寄窍于耳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为学医者阐明医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内经>称为"消瘅".<素问@奇病论>指出其治疗"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曰:"兰草味辛热平,利水道,辟不详除陈久甘肥不化之气者,以辛能发散故也";马莳云:"治之者以兰草除其陈郁之气,则辛能发散,病愈矣."张志聪则说:"治之以兰者,盖味有所积,以臭行之,从其类而治之也."<灵枢@师传篇>有言:"中热消瘅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故而喻嘉言言<内经>有其论,无其治,张从中曰:"<内经>治渴以兰除其陈气,亦辛平之剂也."<景岳全书>中亦有载:"以兰香叶、白葵花、黄柏、知母,少加升麻,以引清气处升而渴止,此说亦可酌用."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说:"兰草一两用水之盏,煎一盏半,温服无时."<内经>"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提出,对后世糖尿病的治疗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喎 "口歪"之义 <说文解字>用"咼"表示.<说文>:"咼 口戾不正也."但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未能找到书证."咼"字又是"和"的古字.<正字通·口部>:"咼 <转注古音·歌韵>有‘咼' <淮南子>‘咼氏璧' 即卞和之和."<淮南子·说山>:"咼氏之璧 夏后之璜 揖让而进之以合欢."高诱注:"咼 古和字."为了区分"咼"字的两个义项 <内经>首创"喁"字 在口歪的义项上 与"咼"构成古今字关系.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王宝利,刘兆平,陈永胜,孙丽(河北省直机关第二门诊部05005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常因外伤、受风寒湿或积劳损伤而诱发。祖国医学认为,肾气不足,劳损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腿痛。可见外伤及...  相似文献   

18.
吕玉娥主任医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和督脉密切相关,肾虚与督脉不通是腰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从"腰为肾之府"出发,提出强肾通督的治疗思路,治疗上以对穴为基础,开创"强肾通督"针法,为中医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尚书·周书·洪范>说:"金曰从革",指出金具有肃杀、收敛、潜降、变革、成形的特性.此观点渗透入中医学理论体系后,则引申为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均属于金.故在<内经>中已点明肺属金,具有肃降的特性.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审平之纪,收而不争……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藏肺……其应秋."这是肺气宣发肃降而应于秋的理论萌芽.清·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肺痹>说:"肺为呼吸之橐籥,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则进一步阐明了肺具有肃降功能.  相似文献   

20.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脊椎炎、腰椎骨质增生、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内经》云:"腰者肾之腑。"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脉夹脊抵腰,经连腰处则属太阳,经连脏处属肾,故腰痛与肾关系甚为密切。中医认为,引起腰痛的原因包括内伤和外伤。内伤有坐卧冷湿之地或外感,涉水冒雨,身劳汗出,衣着湿冷,感受寒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