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规律中的五脏相关性。方法:在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大样本COPD临床证候信息调查,总结COPD证候规律,探讨五脏关系。结果:COPD证候类型的脏腑定位均与肺相关,其次为脾、肾,再次为心、肝。脏腑传变模式以肺虚及脾为主,其次是肺虚及肾、脾虚及肺、肺虚及心、肾虚及肺。病位聚类分析结果提示肺与脾关系最为密切。结论:COPD的中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肺脾之间相关性最强,其次为肺脾肾,肺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从临床角度印证了五脏相关学说。  相似文献   

2.
从五脏相关探析内伤咳嗽的病机,认为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瘀与火,与心、肝、脾、肺、肾各个脏腑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从五脏相关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内伤咳嗽的病机,体现了中医治疗内伤咳嗽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出发 ,结合现代医学对肝与哮喘发病的认识 ,提出了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观点。中医理论对哮喘的发病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 ,本文认为肝脏不能忽视 ,生理上肝肺密切相关 ,协调为用 ,病理上肝肺互相影响 ,治疗上肝肺共调。现代医学认为哮喘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从肝郁阐释了现代医学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了仲景对失眠的论治。通过文献研究将仲景对失眠的治疗总结为失眠首责于心、母病及子责在肝、子病及母责之脾、肺心相关求于肺、心肾相关责之肾5个方面,指出仲景对失眠的论治,是以心为主脏,同时也注重从肝、脾、肺、肾相关联的脏腑进行论治,这正是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注重内部五脏六腑整体联系性的学术思想的反映。这种注重五脏相关,从五脏相关的整体观出发的论治模式,对今天诊治失眠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马淑然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哮喘的临证经验。马教授认为哮喘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但与脾、肾、心和肝等脏腑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灵活运用本虚标实,五脏相关理论,通过做到五脏兼顾,扶正祛邪(即对风、热、寒、痰湿、郁、瘀等病理因素并调),可起到多靶点的治疗效应,临床收效良好。详细分析马教授自拟基本汤方的方意及药物的加减规律,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哮喘是临床常见病,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其发病因素及诱发因素颇多,中西医治疗哮喘的研究日渐深入,中医药辨证施治本病疗效可靠。一般认为,小儿哮喘病位在肺.可涉及诸脏,肺、脾、肾、肝、心五脏皆可致哮喘发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根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结合相关脏腑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五脏“辨证施治”,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现代中医学者结合临床经验与中医古籍文献中的脏腑理论,从肝、心、脾、肺、肾对儿童抽动障碍辨证施治。作者通过查阅近年来从五脏辨证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对从五脏论治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五脏一体观”是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五脏之间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基于“五脏一体观”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产生与五脏生理及病理产物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肾衰竭以湿浊瘀毒为发病基础,脾肾为发病关键,且与心、肺、肝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上,重视脾肾两脏的关系,同时不忘心、肝、肺的综合调治。  相似文献   

9.
"脾主五脏之气"反映脾对机体的整体与系统调控,体现以脾为核心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整体上,"脾主五脏之气"在生理观、病理观、发病观与治疗观、养生观等体现脾在五脏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系统上,从脾-心、脾-肺、脾-肝、脾-肾、脾-胃、脾-脑等系统阐释脾与脏腑的相关性及其主导地位,为"脾主五脏之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磊 《中医杂志》2011,52(8):653-655
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医家多从脏腑病机入手,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在脑,初起时与肝脾相关,继而影响到心肾,最终导致心、肝、脾、肾俱损,病理变化主要是心、肝、脾、肾的气血阴阳失调,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属于本虚标实证,其发病初期为实证热证,久则肝、脾、肾等三脏出现亏虚。拟从六经气化角度入手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以期拓展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的中医四诊信息、证型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利用中医舌面象一体仪、中医问诊量表、脉象仪、声诊信息采集系统、肺功能仪采集33 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1~5 个月)的四诊信息及肺功能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治疗前后四诊参数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哮喘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面色及舌体子区域的颜色、苔色等均有显著变化的参数;哮喘患者声诊参数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哮喘患者经治疗后鼻塞等肺系症状出现的频率减少;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脉象参数差异不显著。哮喘患者治疗后FEV1.0%升高,说明哮喘患者通气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中医四诊客观化检测可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病情演变观察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壮医特色针挑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壮医特色针挑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5例,按照治疗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分层随机对照法分为壮医特色针挑组(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和中医治疗组(对照组2)各35例。治疗组在应用抗喘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壮医特色针挑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单纯应用西医抗喘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2采用中医辨证定喘汤加减治疗。分别观察对比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程度不仅自身与治疗前比较效果显著(P<0.05或P<0.001),而且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壮医特色针挑疗法能够明显提高哮喘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加减小青龙汤对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并予以氨茶碱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变化及哮喘控制问卷6(ACQ)评分、哮喘生活治疗问卷(AQLQMAEKS)评分、肺功能等方面指标变化。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咳嗽、咯痰、喘息、哮鸣、气短)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下降。观察组经治疗后AQCQ6及AQLQMARK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MMEF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加减小青龙汤治疗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哮喘病位在肺,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气或自身脏腑气机失调影响及肺,而风邪犯肺是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且常为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责之于肝。治法上重视调理脏腑气机,尤其是肺、脾胃、肝,擅长疏风宣肺、培土生金、肺胃同降、肝肺同调等治法,收效良好。现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文献报道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数据库,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建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合格文献98篇,213条记录,发作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热哮证(41.78%)、寒哮证(38.03%)、痰浊阻肺证(5.16%)、肝火犯肺证(5.16%)等;根据各主要证型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型的判别准确率达85%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热哮证和寒哮证2个基本类别。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主要证型有寒哮(风寒袭肺)证、热哮(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和肝火犯肺证,可作为进一步开展支气管哮喘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内经素问·咳论篇》中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出发,说明咳喘虽是肺脏之本病,但其它脏腑有病,传于肺,亦可以使肺的宣降功能失司,肺气不利而出现咳喘。依据本病临床表现,可从“肺气上逆”而论。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经典理论出发,认为ALUARDS中肺为主病之脏,脾胃运化失职,肾不纳气,大肠传导失司,反作用于肺,亦致ALI/ARDs迁延难愈。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肺与各脏关系,以防肺及他脏之间相互影响,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自建库至2015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证型和证素进行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11篇,其中哮喘发作期193篇,缓解期118篇。经统计得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型包括热哮、寒哮、痰热壅肺等11个证型;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16个证型。证素分布情况:发作期病位在肺,其次为肾、脾;病性为热与寒,其次为痰、瘀等。缓解期主要病位在肺,其次为脾、肾;病性主要为气虚,其次为阴虚、阳虚、痰湿等。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病性以热、寒、痰、瘀多见,病位在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病性以气虚多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抹药罐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属寒哮)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抹药罐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EV1%预计值、PEF、中医症候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抹药罐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敏 《中医临床研究》2012,4(3):106-10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医药辩证治疗88例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76例病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中医药治疗哮喘从整体调节,标本兼治,且副作用少,但需要密切观察,从情志、生活、用药等方面做好辩证施护,并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