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时,眼压高低是决定视野进步、稳定、还是恶化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的原因还包括年龄、治疗方法、视乳头情况等。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另一种因素一近视性屈光不正,在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证据表明具有近视眼的高眼压,其视野损害的可能性要比没有近视眼的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伴开角型青光眼、进展性近视伴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改善眼压首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别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79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伴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6例36只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12例24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28例32只眼,进展性近视伴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8只眼,总计128例189只眼进行SLT治疗。结果以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下降≥3mmHg为有效,分别计算出患者术后2小时、1月、3月、6月、12月的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3.65%、97.48%、95.65%、94.57%、91.49%。结论SLT有显著的降眼压效果、安全、损伤小、实用、简便、科学。  相似文献   

3.
王乐丹  吴钰 《眼科新进展》2015,(12):1198-1200
临床和试验研究均发现,高度近视患者并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特别是当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存时,病情变得尤其复杂。对于个体而言,近视和青光眼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仍然很不明确,高度近视是造成青光眼的风险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从青光眼的眼底变化中也很难分辨出是近视导致还是功能异常,因此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但意义重大。本文从流行病学特征、视盘结构、视野改变、眼压测量等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切灼、狄氏膜切开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深层巩膜切灼、狄氏膜切开术对完成追踪观察的96例(113眼)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120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眼压比术前下降分别为(单位mmHg)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由74.94±11.26降至18.11±3.4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由37.94±5.63降至16.54±1.8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由32.48±4.17降至16.54±3.15;继发性青光眼由46.76±7.12降至18.09±2.21;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43.86±2.13降至18.31±1.57。术前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6.7%。结论深层巩膜切灼、狄氏膜切开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及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氩激光巩膜突光凝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氩激光巩膜突光凝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67只眼进行了治疗。结果术后观察2年,眼压下降幅度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P<0.001),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其中21只眼已停用了降眼压药物。结论氩激光巩膜突光凝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新方法,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8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采用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可吸收缝线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38.5±4.3)mmHg(1 mmHg=0.133kPa),随访3~14月(平均6月),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平均眼压为(17.1±5.2)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术后眼压≤21 mmHg者21眼,占80.8%.术后5眼眼压>21 mmHg(19.2%),2眼前房积血.但无浅前房、炎症反应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可吸收缝线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操作较为复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宋玉伟  连浩  徐文烽  戢红 《眼科研究》2000,18(2):165-16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 5 7眼 ,其中 5 0眼为开角型青光眼 ,7眼为闭角型青光眼 ,用ArF准分子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造瘘。 结果  5 7眼术前平均眼压 (33 2 3± 18 45 )mmHg ,术后平均 (15 2 3± 6 45 )mmHg。治疗前后眼压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5眼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波动较大 ,其中 2眼改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保持或改善占 87 7% ,前房深度、视野及视杯无明显改变 ,无 1例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结论 准分子激光巩膜瓣下巩膜造瘘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遗传学研究技术在近视眼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褚仁远 《眼科》2001,10(3):132-136
近视眼 ,包括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是眼科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我国 18岁以上者患病率在 50 %以上。单纯性近视造成视力下降 ,给工作、学习带来不便 ,而病理性近视眼虽然患病率只有0 95% ,但其严重并发症 ,如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出血等引起矫正视力下降 ,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近视眼发病机理的研究虽然已有 10 0多年的历史 ,但尚无明确定论 ,倾向于认为单纯性近视是多因子疾病 ,遗传和环境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而病理性近视是单纯遗传性疾病。随着群体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巩膜瓣可调缝线的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瓣可调缝线对2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开角型青光眼(共38只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均在10.24~17.30 mmHg之间,平均13.27 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2.23~18.68mmHg之间,平均15.55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浅层巩膜静脉压在眼房水动力学中有重要作用,但因数值测定困难,迄今研究尚不充分。为查明原发性青光眼、高眼压症和高血压病人浅层巩膜静脉压的差别,作者观察了年龄20—70岁的84例139眼。结果如下:闭角型青光眼(16眼)平均14.55±0.9mmHg;高眼压症(13眼)平均10.31±0.78mmHg;健康人(40眼)平均9.68±0.48mmHg;开角型青光眼(37眼)平均9.41±0.33mmHg;高血压(33眼)平均9.87±0.48mmHg。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浅层巩膜静脉压和所有被检查组有明显差别,与开角型青光眼差别最明显,相差5.41mmHg。20—29岁各组的浅层巩膜静脉压平均压力为8.5mmHg。30—35岁无明显升高,30—50岁为10.66mmHg。波动范围:开角型青光眼4.4—12.9mmHg,闭角型青光眼7.4—16.2mmHg。一眼各象限相差2—3mmHg,故应取若干象限的平均值。因浅层巩膜静脉压有个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眼科主要的致眼疾病之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属青光眼常见类型,其根本发病原因仍不清楚。作者收集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通过了解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就涉及眼压、视盘、视功能病理性变化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参与机制进行了综述。诸多危险因素中,以种族、家族史、血压、近视对开角型青光眼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拉坦前列素 (Latanoprost)是前列腺素F2 α的衍生物。业已证实它是一种有效的降眼压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旁道房水引流来降低眼压。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 0 0 0 5 %拉坦前列素仅每天一次即与 0 5 %噻吗洛尔疗效相当。但拉坦前列素对房角部分或全部关闭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有降眼压作用至今尚不清楚。此研究目的是比较拉坦前列素与噻吗洛尔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短期降眼压效果及其安全性。作者以两个中心进行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对象为 3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小梁切除术对比,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每组术中均联合使用丝裂霉素。收集术前,术后1 d,2周,1,3,6,12个月的视力、眼压等基本数据。结果评价主要为平均眼压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完全成功的标准为:在不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控制在5~18 mm Hg或比基线眼压下降20%。结果 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32只眼纳入研究,每组各14例。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组术前平均眼压(34.5±5.6)mm Hg,小梁切除术组术前平均眼压(33.8±6.8)mm Hg。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2.6±4.5)mm Hg和(11.5±4.6)mm Hg。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完全成功者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组占69%,小梁切除术组占56%。相对成功者两组分别占87%和81%。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瓣下植入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装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眼压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眼压与近视发生发展、近视与青光眼的关系一直以来受到关注,并有不少临床和基础研究.文中就近视眼与眼压、近视眼与青光眼相互关系的研究和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深层巩膜切除联合玻璃酸钠 (HealonGV)注入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 15例 1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深层巩膜切除联合浅巩膜瓣下HealonGV注入 ,术后观察视力变化、眼压、前房反应和滤过泡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为 (2 7 6± 8 1)mmHg ,术后 3个月为 (15 2± 4 7)mmHg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平均眼压下降幅度为 44 9% (12 4mmHg)。术后发生浅前房、前房积血各 1例 1眼 ,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前与术后 1d、7d、3个月视力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深层巩膜切除联合HealonGV注入能有效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 ,且并发症少 ,视力恢复快 ,是一种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993年11月~2004年12月我院所有手术治疗的68例(136眼)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122眼合并近视,占89.7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为前房出血和术后浅前房,术后视力68眼有提高,49眼无变化,19眼下降.术后眼压<10 mmHg 28眼,10~20mmHg97眼,21~25mmHg11眼.结论青少年近视或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应注意警惕是否伴有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7.
Zhang L  Zhang YQ  Xu L  Yang H  Wu XS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05-108
基于临床考虑,在《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将正常眼压型青光眼与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同归类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归属于一类疾病的两个亚型,分界点在于眼压是在正常范围还是高于21 mm Hg(1 mm Hg=0.133 kPa)。但是正常眼压型青光眼与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否应属同一类型疾病,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高度近视患者中早期发现青光眼,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成为难点.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文献,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不同人种、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显示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是青光眼独立于眼压之外的危险因素.虽然开角型青光眼是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但是近些年却不断有高度近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报道.本文对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类型以及高度近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进行讨论分析,目的是提醒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重视高度近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 5 7眼 ,其中 5 0眼为宽角型青光眼 ,7眼为窄角型青光眼 ,用 Ar F准分子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造瘘。结果 :5 7眼术前平均眼压 33.2 3±18.45 mm Hg( 1mm Hg=0 .133 k Pa) ,术后平均 15 .2 3± 6 .45 m 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 5眼窄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波动较大 ,其中 2眼改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保持或改善占 87.7% ,前房深度、视野及视杯无明显改变 ,无 1例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