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采伐量最大、伐木工最多、开采时间最长的林区之一。地处我国最北方且采伐季节是在寒冷的冬季,因此该林区的伐木工应是振动性白指的多发和高发人群,但发病情况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调查简述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在冬季采伐期,对50个伐木小工队(分属5个林业局)的288名油锯工及31名手持电锯工共319人,做振动性白指(以下简称白指)检查。对该林区使用的051型、GJ—85型油锯。用丹麦B/K公司产7007磁带记录仪做现场振动参数测试。方法: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按照GB…  相似文献   

2.
振动性白指—局部受冷和振动负荷后的末梢循环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分为三个组:(1)振动白指组(29例);(2)振动无白指组(105例);(3)对照组(60例)。 研究表明:振动白指组冷水试验的白指再现率为10%,而振动无白指组和对照组无一例出现白指;Ⅰ期振动性白指患者的皮温恢复时间延长者占40%,而Ⅱ期和Ⅲ期振动白指患者皮温恢复时间延长者均为100%;振动白指组的指血流图平均波辐高度冷水试验后显著低于冷水试验前(P<0.01),而振动无白指组和对照组没有这种差异。 本文讨论上述试验在振动性白指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某刀剪厂磨工分为:振动性白指组(27例)、振动无白指组(102例)、单纯噪声组(28例),进行白指期别和末梢感觉异常和痛、触觉改变的调查。结果:手麻、手指针刺样痛,手无力感觉发生率及痛觉,崤试验,两点辨别异常率经统计学处理,振动性白指组与振动无白指组均显著高于噪声对照组。但结果提示:接触振动工人的末梢神经学指标并不能预示白指的发生。其主诉和痛触觉异常也许只说明末梢神经受到损伤。振动引起的末梢  相似文献   

4.
<正>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各种振动工具如:油锯、砂轮机、凿岩机、铆钉机、捣固机等。长期使用这些工具可使人体局部受到振动的影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可以导致振动性白指,(VWF)。因此国内外普遍重视人体局部振动的测量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振动性白指患者(白指组)、振动作业工人(接振组)振动负荷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并同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振动负荷前后白指组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及各峰间期和接振组Ⅰ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001);白指组BAEP的Ⅰ、Ⅲ、Ⅴ波、各峰间期及接振组Ⅰ、Ⅴ波潜伏期在振动负荷后较振动负荷前明显缩短(P<005)。从而提示,振动可致脑干听通路受累,并使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性下降;BAEP结合振动负荷试验对评价手传振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闽西北林区油锯工局部振动病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闽西北林区局部振动病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及探讨南方亚热带地区局部振动病临床体检时白指诱发方法,现就48例资料作一分析。工人使用051,CY_5和YJ_4型油锯,实际接触振动时间205.5±37.8日/年,4.33±0.94小时/日。用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处高寒的我国北方大兴安岭地区近三百名林业工人进行了接触噪声与振动危害的卫生学调研。结果表明,工人的作业条件较艰苦,严寒与较强的噪声与振动使1/3的工人手部有手麻症状,双手的作业能力降低,上下肢关节痛与腰、腿痛较突出,但以白指、指关节肿胀与变形等器质性改变为主的振动性损害则较少,油锯手的白指发生率为5.0%,电锯手的为2.5%。据此,本文推荐了可供林区与其它接振工种参考的接触振动的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各因素对振动性白指的关联程度,从不完全信息中找出影响振动性白指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振动性白指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各因素与振动性白指的关联程度。结果振动性白指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依次为:白指潜伏期(X3)>手指温度(X11)>首发症状时间(X1)>发生白指持续时间(X7)>戴手套时间(X9)>休息时间(X8)>首发症状个数(X2)>并发其他疾病个数(X10)>日接振时间(X6)>吸烟(X4)>饮酒(X5)。结论影响振动性白指的主要因素为白指潜伏期、手指温度、首发症状时间、持续时间、工作时戴手套时间等。  相似文献   

9.
矿山井下凿岩作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同时接触强噪声和局部振动,发生职业性耳聋和振动损害的危险性较高。关于噪声振动联合作用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不少资料报道[1-4],但关于振动损害出现的振动性白指和听觉损伤的相关性,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用年龄和工具操纵时间一致的振动性白指阳性者和阴性者作为观察—对照配对,对听觉损伤和振动性白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 象 与 方 法  一、观察组出现振动性白指的某铁矿井下凿岩工,共18人。年龄范围20-7~31-5岁,工龄范围2~11年。每天实际接…  相似文献   

10.
一、局部振动病的患病情况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局部振动病在我国的地区和工种分布是相当广泛的。东北地区报道较多,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均有报告,最近,江西、福建亚热带地区也发现了振动病,许多地区尚未调查。己调查的工种有凿岩工、风铲清理工,造型捣固工、固定和手持砂轮磨工、铆工、油锯伐木工、电锯工、锻造工、手锤钢板校正工、抻拨工等。我们观察,砂轮磨光工的患病率为22.2%~47.0%;油锯伐木工的的患病率为38.0%。振动性白指发生率在  相似文献   

11.
局部振动病手部循环障碍指标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手持振动工具的强烈振动可致手部血管功能障碍,造成局部血流量减少,严重者出现白指发作,即雷诺氏现象。振动所致白指是局部振动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由于其具有发作性特点,诱发比较困难,检诊时不易发现。因此,其他的  相似文献   

12.
振动性血管损伤(vibration-induced vascular impairment,VVI)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周围血管功能紊乱,表现为指端血管的收缩、痉挛,严重者可发生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VVI是手臂振动综合征(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HAVS)的主要表现,也是目前诊断手臂振动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局部振动累积剂量与白指发病关系的初步探讨哈宽庭,董洪仁,周正余,赵小勤,徐晓柱,刘纯华,丁路,倪金玲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致以白指症为主的局部振动病,这早为各家报道所证实,但江苏迄今未见有本病的报道,为此,我们联合对镇江、扬州、常州三市部分接振工人进行调...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3个大型金矿的249名井下凿岩作业工人局部振动危害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是手部自觉症状和手部痛觉、两点分辩觉、嵴试验、复温试验、甲皱循环等异常检出率,经x2检验分析,有自述白指组明显高于无自述白指组。提示在局部振动作业职工体检中,如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就应采取措施,预防白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砂轮磨光作业局部振动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手臂振动职业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砂轮磨光作业工人进行医学查体,对振动性白指患者进行计分和分期。结果 白指组全身及手臂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痛觉阈值和动脉血压明显高于接振组和对照组;白指组计分为12-15 ±10-10 ,Ⅰ期、Ⅱ期和Ⅲ期的白指患者分别为7 人、10 人和3 人。结论 砂轮磨光作业手臂振动职业危害仍较严重,应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振动性白指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振动性白指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林立(综述)王林(审校)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whitefinger,VWF)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指端神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发作性手指变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局部振动病的典型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手臂振动作业工人手部功能和社会传导速度的影响其相互间的关系,我们对某砂轮磨光作业进行振动参数的现场测度。并统计作业工人手部症状,痛觉阈值,同时进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白指组各手部症状的发生率及痛觉阈值显著高于接振组和对照组;白指组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动作电位波辐明显降低,白指组运动神经动作电位较接振组明显减。提示,正中神经传导性,兴奋  相似文献   

18.
金矿凿岩作业局部振动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3个大型金矿的249名井下凿岩作业工人局部振动危害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是手部自觉症状和手部痛觉、两点分辩觉、嵴试验、复温试验、甲皱循环等异常检出率,经x^2检验分析,有自述白指组明显高于无自述白指组。提示在局部振动作业职工体检中,如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就应采取措施,预防白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手传振动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手传振动对作业工人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4名金矿凿岩工人进行了振动负荷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测试,并对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振动负荷试验前、后,对照组、接振组、白指组SDANN均有依次降低、LF/HF均有依次增高的趋势,其中白指组变化更明显(P<0.05,P<0.01);试验前后比较,试验后SDANN较试验前降低、试验后LF/HF较试验前增高,其中接振组与对照组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白指组,接振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的发生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衰弱综合发生率、动脉收缩压白指组显著高于接振组(P<0.05)。结论 手传振动可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交感染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随接振时间的延长,这种紊乱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振动性白指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牛克剑,李强,罗桂珍,杜艳丹通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探讨振动性白指与微循环障碍关系,并进行量子血疗探索性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26例患者(简称白指组)是我院对林业采伐工人普查中检见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