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心力衰竭(HF)患者常常伴有电解质异常,低钠血症是公认的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1])。尽管血氯水平是HF患者常规检测项目,但其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阳离子,如钾离子、钠离子等~([2])。最近几项研究发现,低氯血症不仅是H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将氯离子纳入HF患者预后模型,钠离子的预后作用消失~([3-9])。也许在HF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过度营养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流行病逐年增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972年Rubler等~([1])首次描述了4例糖尿病患者死后的病理结果,这些患者表现出心力衰竭症状,但没有冠状动脉或瓣膜病。1974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进一步证实,糖尿病妇女心力衰竭发生率更高~([2])。目前,认为糖尿病心肌病是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其发  相似文献   

3.
<正>肥胖与糖尿病(DM)关系密切,是2型DM(T2DM)的危险因素之一。多数T2DM患者体型肥胖或超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T2DM自然病程早期,肥胖者常表现有胰岛素抵抗(IR)和糖调节受损。减轻体重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DM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1])。肥胖的T2DM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不仅要能有效地降糖,且应不增加体重甚至降低体重~([2])。本文综述能帮助患者维持合理体质量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4.
<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HF在世界人口患病、死亡及医疗支出中占据重要比重~([1])。肝脏是人体酶最丰富的脏器,酶蛋白含量约占肝脏总蛋白含量的2/3,不少酶是由肝脏合成并由肝胆系统排泄。转氨酶的作用为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氨基互换。任何一种氨基酸在进行转氨基作用时,都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2])。HF患者,由于心  相似文献   

5.
正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包括代谢、转录、翻译、细胞生长和凋亡~([1]),GSK-3β在心肌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调控心肌细胞肥大~([2,3])、心力衰竭(HF)~([4,5])、缺血再灌注损伤(I/R)~([6-8])、心肌纤维化~([9,10]),本文就其与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总结。1 GSK-3家族概述GSK-3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广泛表达于多  相似文献   

6.
<正>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胸部肿瘤放疗可引起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1])。据统计,放疗后RIHD的发生率高达20%~68%~([2,3])。目前,这一放疗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淋巴瘤和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的常见良性死因~([4,5]),这类病人放疗后十年中约有88%出现无症状的心脏异常~([6]),同时他们进行各种心血管手术和安放起搏器的概率提高了数倍~([7]),心力衰竭发生概率也成倍提高~([8])。RIHD包括射线引起的即刻效应和迟发损伤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冠状动脉斑块破裂使血流中断,诱发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脏功能异常或器质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造成死亡~([1])。CHD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肥胖是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此同时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也增加,因此高血压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并不少见~([1])。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观察到高血压增加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2]),同时血压控制不良可恶化心房颤动~([3-4])、降低复律的成功率~([5])。研究还观察到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心脏同步化治疗后收缩压增加≥5 mm Hg(1mm Hg=0.133kPa)者,具有更好的长期预后~([6])。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HF)是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依据LVEF将HF分成3种类型:射血分数减低的H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HF(LVEF40%~49%)、射血分数保留的HF(LVEF≥50%)~([1])。它是绝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现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肥胖患者日益增多,人们对肥胖给人带来的利与弊研究也更加广泛。自1923年的Preble等~([1])首先报告约40%的肥胖患者伴有蛋白尿以来,人们开始陆续报告和研究肥胖与肾伤害间的关系;1948年Weil~([2])报道了一例40岁男性,体重指数为47.9kg/m2,出现大量蛋白尿,经减肥治疗后体重减少31kg,蛋白尿由每24h 9.7g降到0.13g;1974年Weisinger等~([3])证实了肥胖与肾小球病变之间的关系;2001年Kambbam等~([4])首次将肥胖病人伴蛋白尿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