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汀类降脂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如北欧辛伐他汀生存试验(4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冠心病事件复发研究(CARE)、普伐他汀对冠心病的长期干预(LIPID)和空军得克萨斯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实验(AFCAPS/TexCAPS)结果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并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1~4] 。正是这些研究成果的公布,在全球掀起了“脂质革命”。进入二十一世纪,他汀类调脂药仍是冠心病治疗中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研究更是方兴未艾。1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所谓他汀类药物为一大类其英文词尾均为—statin的药物统称,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其化学名称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HMG -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代谢中的关键性限速酶,而他汀类降脂药正是竟争性抑制该酶的作用,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血中浓度降低,触发肝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受体的表达增加,从而使循环中有更多的LDL -C及其前体进入肝脏与LDL -C受体结合而被清除。此外,...  相似文献   

2.
长期研究表明,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中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冠心病发病及其相关心血管病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病人需要长期调脂治疗.冠心病一级干预预防研究中,美国Framingham研究显示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致死率第一的疾病,学者们正致力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系统了解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传统认识上的危险因素之外,对血液中相关物质的检测,成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手段。"血脂因素1.总胆固醇(TC)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多数在5.0~6.5mmol/L。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早;血清总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有利于减少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相似文献   

4.
高胆固醇血症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特别是当胆固醇水平超过5.20mmol/L(200mg/dl)时。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会减少冠心病发病。通过改变饮食来降低胆固醇水平是一种主要的防治措施。最近有一些饮食观点已被一般人接受。其中之一是食用燕麦麸、豆和水果果胶中水溶性纤维能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吃燕麦麸可降低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问答     
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有何意义?血脂,特别是血中的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求将血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较低水平。已有许多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将主要含有胆固醇的LDL—C降低,无论对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还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都能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高血清总胆固醇(TC),尤其是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业已明确.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均证明,降低血清TC,尤其是LDL-C,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近,又有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预示着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反之,HDL每升高0.026 mmol/L(1 mg/dl),预示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将下降2%~3%,两者均不依赖于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其他危险因子的变化[1].辛伐他汀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明确显示可降低血清TC、LDL-C的浓度,从而使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性显著下降,而对HDL-C的升高作用,尚有一定的争议[2,3],且国内相关临床资料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对169例高脂血症患者辛伐他汀治疗6周后血脂水平的测定,观察辛伐他汀对不同基线水平HDL-C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锌摄入对机体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健康人高锌摄入对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为合理用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长清县五峰乡当地居民 38例 ,服葡萄糖酸锌 (0 .2 g ,含锌 5 0mg/d) ,每次专人送药 ,连服 8周。在服药前、服药后 4、8周 3次查体 ,描记心电图 ,测定血压。 3次查体同时取静脉血 ,测定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I(apoA1)、载脂蛋白B10 0(apoB10 0 ) )含量 ,观察动态变化。结果 :服锌 4周时TC升高 ,8周持续升高 ,TG 4周时升高 ,8周时处稳定状态 ,8周时LDL -C升高 ,4周时apoB10 0升高 ,8周时apoA1降低 ,apoA1/apoB10 0值变小。结论 :健康人摄入锌 5 0mg/d时 ,引起脂类代谢紊乱 ,临床应谨慎使用锌制剂。  相似文献   

8.
优于Friedwald公式的LDL—C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个受高甘油三酯 (TG)影响较小的L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计算公式。方法 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 ,推导出一个LDL -C计算公式 :LDL -C计算公式 :LDL -C =0 .8× [TCh -H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 -TG÷ 10。分别用该公式和Friedwald公式 (简称F公式 )间接计算 75 5例标本的LDL -C ,并与直接测定结果做统计学处理 ,评价其计算结果。结果 当血清TG <4.5 2mmol/L时 ,F公式和该公式计算结果与直接测定均较接近 ,两种计算方法与直接测定的相关系数十分接近 ,但该公式的平均计算偏差明显小于F公式。当血清TG >4.5 2mmol/L时 ,F公式计算结果明显低于直接测定 (其中 10例计算结果为负值 ) ,与直接测定的相关系数仅为 0 66(P <0 0 1) ,平均计算偏差高达61 3 5 %;相比而言 ,该公式计算结果与直接测定则较为接近 (4 8例中无 1负值 ) ,与直接测定的相关系数为 0 92 ,平均计算偏差为 5 86%,仅为F公式的十分之一 ,与TG <4.5 2mmol/L的情况比较接近。结论 该公式明显优于Friedwald公式。  相似文献   

9.
徐济民 《社区卫生保健》2006,5(2):148-149,151
一、什么叫血脂异常?长期血脂异常对人体有何危害? 血脂异常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而言。长期血脂异常,可使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致管壁增厚、变硬,导致管腔狭窄,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脂代谢紊乱与颈动脉重构的关系。方法 入选14 2例,其中正常血压组4 0例,高血压血脂正常者5 2例,高血压伴血脂紊乱者5 0例,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和舒张末期内径(end -diastolicdiameter,Dd)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与IMT和Dd 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IMT及Dd 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高血压伴血脂紊乱组IMT及Dd 高于高血压血脂正常组。LDL -C与颈动脉IMT(R =0 .312 ,P <0 .0 0 1)、Dd(R =0 .32 6 ,P <0 .0 0 1)呈正相关,HDL -C与颈动脉IMT及Dd无明显相关。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尤其LDL -C升高可促进颈动脉重构,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者尤重。  相似文献   

11.
项红雨 《中国校医》2003,17(5):461-46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公认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控制血脂于正常水平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对我校教职工中 4 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血脂康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观察的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 ,均为我校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 ,经饮食宣教 2~ 4周后 ,2周内采血化验 2次。血清总胆固醇 (TC) >6 .0mmol/L ,甘油三酯 (TG) >2 .0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3.5mmol/L ,3项中任何 2项符合者入选。…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居民血脂及高脂血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居民血脂指标,了解维吾尔族高脂血症发病特点,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5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采集400名维吾尔族居民的血液,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分析高脂血症发病情况。结果维吾尔族的TG、TC、LDL、,LDL/HDL、TG/HDL等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高,HDL随年龄升高而降低(P0.05);Ⅰ型、Ⅱ型、Ⅲ型、Ⅳ型高脂血症检出率分别为26.3%,40.5%,16.3%,0.8%,Ⅱ型Ⅰ型Ⅲ型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比较,维吾尔族男性TG、LDL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Ⅰ型、Ⅱ型、Ⅲ型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随年龄增加,维吾尔族脂代谢水平紊乱、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增加,同时也表现出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老年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变化及其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餐后血脂代谢特点以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 48例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 (冠心病组 )和 3 0例老年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均禁食 12h后 ,分别接受脂肪餐负荷试验 ,于空腹及餐后 4h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CH)、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 ,并同时于空腹状态及餐后 4h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用酶联免疫标测法 (ELISA)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餐前及餐后 4hTG(P<0 0 1)、CH(P <0 0 5 )、LDL -C(P <0 0 1)、PDGF(P <0 0 1)、vWF(P <0 0 1)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HDL -C(P <0 0 1)显著低于对照组。餐后 4h与餐前比较 ,TG、CH、LDL -C值明显上升 ,而HDL -C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冠心病组PDGF、vWF值在餐后 4h上升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人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餐后血脂更能反映老年人的代谢水平。餐后血脂代谢异常对血小板活化起促进作用 ,血小板反复活化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20年3月在重庆市某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n=60;冠状动脉狭窄≥50%,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与对照组(n=30;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未诊断为冠心病)。收集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单核细胞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分析以上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血糖、有效戒烟、降低LDL-C水平,不仅可以防治冠心病,也可降低冠心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锌摄入对兔锌铜含量及脂类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用纯系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2 0只 ,分为加锌组和对照组 ,加锌组饮水中加葡萄糖酸锌 (锌浓度 15 .3mmol/L)喂养 ,连续观察 6个月 ,加锌前后测定锌铜含量 ,测定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I(apoAI)及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变化。结果 :加锌组血清、肝和肾锌含量较加锌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铜含量无变化。加锌组加锌后TC、LDL -C及ApoB10 0较实验前及对照组升高 (P <0 .0 5~ 0 .0 1) ,HDL -C和ApoAI降低 (P <0 .0 5~ 0 .0 1)。结论 :动物高锌摄入可干扰锌代谢 ,引起血脂、载脂蛋白和脂蛋白代谢异常 ,这些改变利于动脉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6.
所谓血脂异常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而言。长期的血脂异常,可使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使管壁增厚、变硬,导致管腔狭窄,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引起血脂异常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其中环境因素、个人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是造成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对预防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全因死亡,强化降低胆固醇还可以进一步有效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然而,近年的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患者经过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CVD的剩留风险,三酰甘油(TG)升高及富含TG的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造成CVD剩留风险的主要血脂异常谱.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敏  李兰荪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1):1472-1474
目的 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研究冠心病 (CHD)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在改善内皮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12 0例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及硝酸甘油 (GTN)引起的舒张反应 ,并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 10~ 12周后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的以及GTN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冠心病患者的内皮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 ( P <0 0 1)。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和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开展血管内皮功能检查 ,可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可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研究表明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而LDL中的主要结构蛋白血清载脂蛋白B(APOB),约占LDL总蛋白的98%。故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对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预防冠心病有重要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相似文献   

20.
1939年挪威奥斯陆大众医院的Carl Muller认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1960年Avedis K.khachaduriah指出这种遗传性疾病有两种基因型:杂合子型和纯合子型.这种病症主要由於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陷、不足影响LDL降解而造成血中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升高.近年来围绕弥补LDL受体不足,纠正LDL受体基因缺陷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在治疗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