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患者,在提高生存率,改善化疗后毒副作用等方面,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确立有效的中药针剂、中药复方方剂和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等结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手术后的研究,对于改善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防治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抗肝纤维化是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特色优势的重要体现。《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的发布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带来机遇。如何提高肝纤维化的疗效、研发更多抗肝纤维化的有效中药新药是新形势下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挑战。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着手,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早期干预,并联合精准医学、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等手段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进一步建立并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诊疗指南及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指南是未来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216-1220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肝癌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侵袭、抗血管生成、调节免疫、逆转耐药等方面降低肝癌的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认为中医药对肝癌复发转移防治具有低毒性、多靶点、多途径优势。在日后的研究中,应重点着眼于如何筛选出作用于肝癌的有效成分,了解中药的完整作用机制,能否保障体内外验证中药疗效的一致性,以及临床多中心研究药物对于不同地区人群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是胃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往的研究显示在减轻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延缓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特点,但治疗的优势人群仍有待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医体质与人体对致病因素、治疗敏感性与预后密切相关.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而确定研究方向,从中医体质的角度出发,明确中医药防治胃癌优势人群,可能有助于中医药在胃癌防治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相关标记物筛检高危人群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统计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排列第五.减少发病率,改善预后,成为当前大肠癌防治研究的主要策略[1-3].业已表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确诊的大肠癌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大肠癌不足40%.为此,通过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以改善大肠癌预后已成为大肠癌防治切实可行的措施[4-6].然而根据临床征象如疼痛、便血、体重减轻或肠道功能紊乱等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线索并未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大肠癌症状出现的早晚与大肠癌的进展及预后亦无必然联系.无症状人群普查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方法,为提高筛检效率,对高危人群的靶向筛检已成为大肠癌防治研究的热点[7].我们主要探讨粪隐血试验、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癌家族背景及粪基因突变为线索确立高危人群筛检大肠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藤龙补中汤对大肠癌肺转移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II型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大肠癌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中药组,藤龙补中汤灌胃,每天1次;化疗组,5-Fu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用药3周后,剥离小鼠肺组织,称重并计数转移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肺转移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标志基因Arginase I、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藤龙补中汤可以显著抑制大肠癌肺转移,藤龙补中汤治疗后小鼠肺转移结节和肺质量显著降低。藤龙补中汤治疗后小鼠大肠癌肺转移组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显著减少,同时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降低。[结论]藤龙补中汤可以抑制大肠癌肺转移,可能与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藤龙补中汤对人大肠癌RKO细胞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方法]藤龙补中汤处理RKO细胞,TRIzol试剂提取RNA,试剂盒纯化RNA,肿瘤转移PCR芯片(Tumor metastasis PCR array)检测基因表达。[结果]藤龙补中汤作用RKO细胞后,CD82、CDH1、CDKN2a、KISS1、SSTR2和TIMP2表达升高,FLT4、CD44、FGFR4、ITGB3、MMP3、MMP9、SMAD2和TGFB1表达降低,涉及细胞粘附、移动、侵袭、基质重构、上皮-间质转化和淋巴管生成等与转移相关的生物过程,CD44还与大肠癌干细胞和循环大肠癌细胞相关。[结论]藤龙补中汤可调控RKO细胞多个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并可能对上皮-间质转化、大肠癌干细胞、循环大肠癌细胞和淋巴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早期干预血脂异常,可以减少或延缓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目前有部分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了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疗效,但研究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在下一步研究中,应着重3个方面,首先开展绝经后血脂异常的证候流行病学及基于代谢组学证候本质的研究;其次基于中医药对于更年期症状的有效性和症状与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评价中医药治疗绝经相关症状从而改善血脂代谢的疗效;最终要完善顶层设计,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长期随访研究以提供中医药防治绝经后血脂异常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郑武平  夏立平  高炳玉  张鹏 《山东医药》2007,47(32):141-141
腹腔化疗是大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防治或延迟肿瘤在局部、腹腔和肝脏的复发、种植、转移。现对我院1998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57例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医药在大肠癌防治中研究的逐步深入,单纯的辨证论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实际的需要,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辨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文通过论述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辨治模式的理论内涵,结合近10年来大肠癌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阐述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辨治模式在大肠癌中医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CHB)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开展不够、客观化的疗效评价指标重视程度欠缺等。在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应紧密结合CHB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充分发挥中医药调整人体功能状态包括免疫功能状态的特色和优势,开展中医药调控CHB免疫应答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在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时,除了注重患者的症状,还要积极应用生化学、病毒学、病理学等替代结局指标,以提高疗效评价的客观性;在临床研究中,尽可能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公认性。充分发挥我国CHB防治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必将造福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DPC4和TGF-beta1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 2005-1/2005-12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48例,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DPC4和TGF-beta1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DPC4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正常组织较低(52.1% vs 72.9%, P<0.01), 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TGF-beta1 mRNA在大肠癌中呈高表达(68.8% vs 41.7%, P<0.01), 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DPC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表达程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 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TGF-beta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TGF-beta1和DPC4的表达有相关性(chi2 = 3.95, P<0.05). 结论: TGF-beta1和DPC4是TGF-beta转导通路中起瓶颈作用的关键因子, TGF-beta1高表达和DPC4 低表达可作为大肠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癌肿之一 ,据统计 ,1990~ 1992年 ,我国发病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 6 .98/10万和 4.72 /10万[1] 。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 7位 ,病死率占第 5位 ,在胃肠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2 ]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大肠癌的发病率仍将有上升趋势。大肠癌的治疗首推手术 ,并根据病期的早晚 ,结合全身治疗 (化疗 ,放疗 ,免疫治疗 ,中医药等 )。特别中晚期病人 ,手术后的综合治疗尤为重要。而化疗对大肠癌相对不敏感 ,临床常用的CF/5 -FU方案有效率为 40 %~ 45 % [3] ,加入铂类药物疗效稍有提高。近年来研…  相似文献   

14.
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晚期进展性胃癌,目前尚缺少确有成效的措施,手术、化疗、放疗虽为主要的治疗手段[1-4],但难以预防和控制其转移复发,一般手术后1 a~3 a内复发率极高,多发生远处脏器或腹腔淋巴结转移,甚至产生癌性腹水或全身广泛转移,文献报道Ⅲ~Ⅳ胃癌以姑息或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仅为11.3%~22%,为此,研究如何提高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率,减少或阻止癌肿复发,是目前医学领域中最迫切的临床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入探索提高疗效的途径、思路和方法,研究抗癌肿的战略、战术,抑制或消灭残余癌细胞复活繁殖,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作者根据文献报道与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晚期胃癌治疗必须采取内外科、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但问题是在于中西医药如何在理论上结合、手术、化、放疗、免疫疗法与中医药又如何有机结合,而不是单纯的中西药物结合,而是要达到取长补短,增效减毒,发挥中西二法的共同优势,既能发挥药物的协同抗癌作用,又能提高和调动机体抗癌免疫功能和内在抗癌能力,这样方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藤龙补中汤对人大肠癌RKO细胞癌通路基因表达影响。[方法]藤龙补中汤作用RKO细胞,TRIzol试剂提取RNA,试剂盒纯化RNA,PCR芯片(cancer pathway finder PCR array)检测癌通路基因表达。[结果]藤龙补中汤作用RKO细胞后,CASP9、FASLG和TERF1表达升高,BMI1、CDC20、CDH2、FOXC2、MAP2K1、MKI67、SNAI1、VEGF-C和XIAP表达降低,涉及细胞增殖、凋亡、细胞衰老、上皮-间质转化和淋巴管生成。[结论]藤龙补中汤可调控RKO细胞多个癌通路基因表达,与藤龙补中汤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衰老、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作用相关;藤龙补中汤还可能对大肠癌淋巴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5年生存率在50%左右,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的局部复发和转移。在大肠癌远处转移中,肝脏是最主要的转移部位,进展期病人肝转移的发生率在50%~70%左右,其中,大约15%~25%的大肠癌病人在初诊时即有同时性肝转移[1],50%在大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大肠癌已确诊肝转移病人中存活期只有5~10个月,是大肠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目前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等,对肝转移癌的检出率为50%~90%[2],而对直径<1.0cm以下的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研究。[方法]入选大肠癌患者370例,将复发转移者列为研究组(190例)、未复发转移者列为对照组(180例),分析比较2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位置、淋巴结转移、Duker’s分期、分化类型等资料。[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及位置、淋巴结转移、Duker’s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放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Duker’s分期为导致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Duker’s分期确认为大肠癌复发危险性因素,临床上应针对有此特征的患者加强复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PP3表达减少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RT-PCR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MPP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MPP3蛋白表达。结果大肠腺瘤中MPP3表达无明显减少(P>0.05),部分大肠癌组织中MPP3表达减少,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更常见(P<0.05),Dukes C期和D期患者比Dukes A期和B期患者更常见(P<0.05)。结论 MPP3表达减少在大肠癌中为常见现象,而且在晚期肿瘤更明显,因此,MPP3在大肠癌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是直肠癌和结肠癌的总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大肠癌确诊时往往有25%~35%属于晚期[1],50%患者在术后5年内复发或转移.化疗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期大肠预后差,复发转移和化疗不理想,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大肠癌首选药,联合亚叶酸钙(CF)被认为是治疗大肠癌标准方案.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它对大肠癌细胞及顺铂耐药细胞株等多种肿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顺铂之间无交叉耐药性[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5-LOX-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LOX-1蛋白在103例大肠癌组织、56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预后情况及大肠癌组织中其他与侵袭转移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LOX-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P<0.05);15-LOX-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其他器官侵袭转移以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以及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侵袭转移者肠癌组织中15-L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肠癌组织中15-LOX-1阳性表达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15-LOX-1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15-LOX-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及手术时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大肠癌中15-LOX-1与VEGF、MMP-2、MMP-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15-LOX-1对大肠癌具有抑癌作用,对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