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元时期针灸配穴理论形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万春 《山西中医》1991,7(1):22-24
配穴理论是针灸配穴处方的依据。金代以前的针灸处方以单穴处方为主,缺乏对针灸配穴理论的论述。金元时期是针灸学创新发展的时期,针灸配穴处方开始兴起,丰富了针灸配穴理论,对后世针灸配穴处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配穴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针灸配穴中腧穴主次先后关系的确立;②远道配穴法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并提出担截配穴法。本文试就文献资料,一现金元时期针灸配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交经八穴,相合主证奇经八脉的内容虽早见于《内经》和《难经》,但联系临床配穴应用却很不完备。金元时广平郡乡县人窦汉卿,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倡用“交经八穴”(近人称为“八  相似文献   

2.
高熙静  姚贵轩 《光明中医》2014,(10):2045-2047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笔者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腰痛的条文,探析该书对针灸治疗腰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针灸取穴及刺灸操作方面的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阐述采用针灸等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探讨其病机与治则之理论内涵,提出以五脏为核心辨证取穴治疗,辅以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针灸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应是在挖掘整理、深入研究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学手段不断加以验证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学家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针灸歌赋对现代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针灸疗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探讨针灸歌赋处方特点及规律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针灸逢源》处方配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李学川编撰的《针灸逢源》一书中,载有大量的针灸临证腧穴处方,见于该书卷五。探讨中国古代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与规律,对现代针灸学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以中国书店于1987年11月出版的《针灸逢源》(全二册影印本)为蓝本,...  相似文献   

6.
腹针疗法与针灸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针疗法提出了"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针灸发展新思路,针灸标准化是针灸科学发展的关键,只有做到标准化才能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使针灸学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陈泽林 《中国针灸》2007,27(3):223-224
本文介绍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灸处方学》的成书背景,将该书的特点概括为:(1)确立以部位为主线的针灸处方思路;(2)明确处方与处方学的关系;(3)承古与创新有机结合,突出《针灸处方学》与时俱进的科学性。《针灸处方学》教材的出版在《经络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完善了针灸学课程体系,填补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知识结构的空白,是针灸学科取得发展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8.
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消渴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治疗消渴病的研究,逐渐从针灸降糖的疗效以及机理研究过渡到针灸对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因而,通过概述中医对消渴的认识、针灸治则处方历史沿革及挖掘针灸治疗消渴的古方,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总结针灸减轻和消除消渴所致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针灸处方,阐述针灸消渴古方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现代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消渴(糖尿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灸处方 ,是针灸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直接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内容 ,是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从积累之丰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针灸处方都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为推动针灸处方向标准化、规范化、定性定量化发展 ,为全面掌握古代针灸处方理、法、方、穴的组成特点 ,本文就晋隋唐时期的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探求古代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1 针灸处方以单穴为主 ,多穴处方开始大量出现  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中 ,记载针灸处方 1 37首[4 ] ,其中摘自《伤寒论》的 1 0首 ,摘自《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0.
转化医学理念为针灸学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本文概述我国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现状和转化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包括理论研究难以有效指导临床、临床研究缺少规范化的试验设计与评价体系、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相分离方面。由此提出适用于针灸学科的转化研究模式:基于“经典/经验到基础再到临床”的路径提炼新方法;基于“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的思路优化旧方法。针灸学的转化研究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创新发展针灸理论,结合循证研究方法优化针灸临床方案设计,立足针灸整体观系统评价针灸效应机制,从而提升针灸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应用和推广,更好地推动针灸学的转化研究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研究的重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针灸与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通过对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策略与技术及在针灸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对于发展针灸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思邈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其代表作,书中不仅载有各科疾病处方,亦记载了大量针灸学内容,其主要针灸学术特点反映于这两部书籍之中,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从经穴理论发挥、针灸治未病、灸有生熟说、针药结合及针脉结合、完善刺灸法、辑录针灸处方、擅用外治法七个方面来阐述孙思邈之针灸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实用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精要>是新世纪的一部突出中医学整体观念和针灸学临床辨证论治两大特色的针灸临床专著.该书以针灸医学的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经络辨证论治为主线,八纲、脏腑、气血等辨证论治方法贯穿其中;以传统的针灸学理论为基础,强调辨证论治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衷中参西,中西医互补,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了独特的理论优势和临床优势,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普遍性和全面性于一体的专业书籍.  相似文献   

14.
从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针灸取穴配方存在的理论问题,指出这些理论问题不仅影响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也影响针灸临床操作的技术标准。所以应大力加强针灸学配方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53-55
针灸教材作为针灸知识扩散的载体,是发行量最大、阅读人数最多、读者最耗费精力的针灸文献。针灸学术史上第一本针灸学专著为《针灸甲乙经》,在唐代被作为官定教材,并且绵延至两宋,乃至远播朝鲜、日本;1949年前,澄江学派创始人承淡安编纂的《中国针灸学讲义》,被誉为"近百年来影响最大的针灸专著"。1949年后,由中华人民卫生部审定的第一套中医教材系列之一的《针灸学讲义》,其权威性、代表性是不可替代的。三种针灸学教材的理论体系存在差异,通过梳理与比较,对针灸理论体系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现代针灸理论体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尹海燕  王绪  余曙光  唐勇 《针刺研究》2021,(6):515-517,545
结合材料学与针灸学自身的发展,提出针灸材料学分支学科概念.针灸材料学可能是未来针灸工具革新的重要方向,需加强学科内涵、外延的进一步梳理和发展,加强针灸材料的分类、应用范围、研发及标准建设等工作,以针灸材料学的发展促进新时代针灸学科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407-2409
为了解西方针灸内涵,比较其与中国针灸的差异,文章即从理论基础、刺激部位、干预术式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结果发现西方针灸的理论基础源于现有神经科学知识;刺激部位的选择不注重穴位的特异性;干预术式单一,注重刺激参数量化;临床应用较为局限,痛证应用最多。提示西方针灸在继承中国传统针灸的同时,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与技术,进行了顺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学术流派与学派的形成都是针灸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但针灸的学派与学术流派有明显不同,二者所关注的问题在针灸学体系的结构当中处于明显不同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学派与流派对于针灸学术发展有不同的影响。针灸学派主要关乎学科的理论与思想,处于学科体系的核心,涉及的问题非常关键、非常集中,数量较为稀少;针灸流派主要关乎技术的特色与优势,处于学科体系边缘的外部,涉及的问题十分发散,数量比较庞大。争鸣中的学派有利于促进主流针灸学体系的发展,繁荣中的流派则是对主流针灸学体系的补充和丰富。各个流派、学派的存在并非永恒,它们的代谢与进化能够更好地推动现代针灸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乐亭是近代著名的针灸专家。在针灸理论和临床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他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解剖生理,加之多年临床实践而拟定的针灸处方,组方合理,法度严谨。用于临床,随证加减,疗效彰显,是经得起临床检验的有效名方。其组方原则亦为现代针灸临床针灸处方的拟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明清时期的中医文献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明清时期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明清时期是针灸处方及其理论成熟完善时期。并且有四大原则及规律:配穴处方成为主流,针灸处方已近成熟;配穴理论极其丰富,配穴方法层出不穷;针灸处方配穴的“君臣佐使”;透穴刺法的提出与发展。指出:透穴刺法特点是,刺针数量少、刺激穴位多、疗效高。具有调和阴阳、协调表里、激发经气、改善症状之作用。认为,针灸处方经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积累和发展,历史各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但使针灸处方理论成熟是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