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获得,自体移植不受供体来源限制,增殖能力及抗缺血、缺氧能力强大,易在梗死区内存活等多种优点,是干细胞治疗的重要来源。该文主要阐述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移植可修复心肌梗死后的疤痕组织,有效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县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心衰的方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其基础假设为:心衰的发生发展与心肌细胞不可逆的丢失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新的可收缩细胞来代替“死亡”的心肌细胞以提高心功能。出于试验的可行性,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被首先应用于临床试验,但其他细胞也同样受到重视,尤其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大量的动物试验证实心肌细胞移植技术可提高心功能,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1)合适的供体细胞类型;(2)移植细胞提高心功能的机制;(3)细胞存活的最佳条件;(4)细胞移植在治疗非缺血性心衰方面的潜在益处等。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试验用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肌内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于急性心肌梗死区的生长分化特点。方法以改良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分离及扩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直接注射对照、移植,冠状动脉内注射对照、移植4组,每组5只。不开通冠状动脉,分别向梗死心肌内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1·0~1·4×108个)或等量生理盐水。移植4周后通过HE染色、PTH染色、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寻找梗死区内存在新生肌组织的证据并观察其生长特点。结果经心肌内直接注射和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4周后,透射电镜及HE染色下均可在梗死区内找到新生幼稚肌原性细胞存在,PTH染色证实有新生的横纹肌组织形成,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骨骼肌原性的成熟肌组织存在;成肌细胞直接注射组内新生的肌组织排列较为密集,而冠状动脉内成肌细胞注射组内的新生肌组织排列较分散。结论通过心肌内直接注射和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注射将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到急性心肌梗死区后均能形成成熟的肌组织,为以骨骼肌成肌细胞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细胞心肌成形治疗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骨骼肌成肌细胞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近年来骨髓干细胞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从而使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的进一步研究面临巨大危机。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对限制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应用与临床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同时阐述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s)对急性心肌梗死兔心室重构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经冠状动脉注射SMs移植组(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术后4周,检测各组免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兔新生血管数目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移植组新生血管数目、梗死心肌组织中VEGF浓度明显增多,而移植组较对照组增多更明显(P0.05,P0.01)。结论经冠状动脉途径自体SMs移植可增加VEGF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的普遍观点认为 ,成熟个体的心肌属于终分化细胞 ,心脏局部没有足以恢复坏死心肌的幼稚细胞 ,心肌一旦坏死不能再生出成熟的心肌细胞进行修复 ,只能由瘢痕组织代替。而传统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 ,包括应用药物扩张血管、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只能恢复局部的血流再灌注 ,不能修复或逆转已坏死的心肌 ,心脏发生重构。部分患者进展为临床心力衰竭 ,甚至导致猝死。如何提高梗死区内心肌细胞数量以最大限度恢复心功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心肌和骨骼肌同属横纹肌 ,均来自中胚层 ,胚胎发育期有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8.
朱红  宋湘  金丽娟  金鹏  刘娴  李学奇 《心脏杂志》2009,21(2):179-182
目的 观察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移植到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后的生长分化特点和疗效。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经冠脉注射SM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SM移植组取臀肌分离、纯化SM并体外扩增。结扎兔左冠脉前降支(LAD),建立AMI模型。再灌注后,SM移植组经冠脉注射自体SM悬液1 ml(5×106个细胞)。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注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均同对照组。4周后,通过HE 染色和抗5-溴脱氧尿核苷(BrDU)抗体、抗骨骼肌特异性慢β-肌凝蛋白重链(slow-MHC)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移植细胞的转归。术后24 h和4周,以超声心动图仪测量3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 SM移植组在术后4周,HE染色后可在梗死区内找到新生的多核肌样细胞。抗BrdU 抗体和抗Slow-MHC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术后24 h,假手术组的LVEF 和FS 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M移植组(P<0.01)。而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和SM移植组的LVEF和FS明显改善(P<0.01)。结论 经冠脉注射法移植自体SM可在AMI区存活,修复受损心肌并提高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以改良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分离及扩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冠脉内注射对照及冠脉内成肌细胞注射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及4周时测定左室功能指标、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经冠脉注射移植组术后4周CO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比冠脉结扎后显著升高(P〈0.05);术后4周时LVEF和SV比对照组上升21.1%~31.4%(P均〉0.05)。结论经冠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可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到无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区后的生长分化特点。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杂种成年犬10只,分为对照组和经冠状动脉注射移植组,各5只。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悬液10 ml(1.0~1.4×108个)或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通过HE染色、PTH染色、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评价移植细胞病理转归。结果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4周后,透射电镜及HE染色下可在梗死区内找到新生幼稚肌源性细胞存在,PTH染色证实有新生的横纹肌组织形成,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有骨骼肌源性的成熟肌组织存在且新生肌组织排列较分散。结论通过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注射将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到急性心肌梗死区后能形成成熟的肌组织。  相似文献   

11.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左心室重塑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19只慢性心力衰竭犬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9):采用开胸直接心肌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对照组(n=10):开胸心肌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前及移植后5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病理组织标本行Desmin和Brd-U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①移植后较移植前,实验组收缩末期心室腔面积(ESA)、舒张末期心室腔面积(EDA)均明显下降(P<0.05),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ESA和EDA在移植前、移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心肌注射部位可见存活细胞,经Desmin和Brd-U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证实来自于移植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结论: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对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左心室重塑及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修饰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将71只Wister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局部注射法将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域。其中将制膜成功的42只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6只)、注射培养液组(DMEM组,6只)、移植SkMs组(SkMs组,10只)、移植感染了携带HIF-1α空载体腺病毒的SkMs组(Ad/GFP组,10只)和移植感染了携带HIF-1α基因腺病毒的SkMs组(Ad/HIF-1α组,10只)。术后28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血流动力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8天后SkMs组、Ad/GFP组和Ad/HIF-1α组大鼠梗死心肌周围血管新生明显,以Ad/HIF-1α组最为显著(P<0.05),且胶原沉积最少;SkMs组、Ad/GFP组和Ad/HIF-1α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好转,Ad/HIF-1α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HIF-1α基因修饰后的SkMs移植较单纯成肌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缺血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到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后对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经冠状动脉注射SMs移植组、BM—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再灌注后,SMs移植组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SMs悬液1ml(5×10^6个细胞);BM—MSCs移植组经冠脉注射自体BM—MSCs悬液1ml(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均同对照组。术后4周,以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各组兔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兔新生血管数目。结果: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SMs和BM—MSCs移植组的I。VEF明显提高[(53.21±2.32)%比(61.93±4.11)%比(62.41±2.58)%,P〈0.01],LVEDd明显减小[(12.48±0.84)mm比(11.23±0.44)mm比(11.34±0.36)mm,P〈0.01],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减低(P〈0.01),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增多[(4.08±1.8)个/HP比(13.6±1.6)个/HP比(12.5±1.7)个/HP,P〈0.05]。两移植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途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从而增强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前研究表明,移植到梗死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有大量死亡,效果不理想。微小RNAs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许多方面参与BM-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治疗过程。本文主要从微小RNAs生物学功能及对BM-MSCs分化与旁分泌的调控作用方面,概述微小RNAs在BM-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氧反应元件(HRE)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121在原代培养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中转染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pEGFP-C3-9HRE-CMV-VEGF121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到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中。在不同低氧浓度及不同缺氧时间下培养,通过RT-PCR、Western-Blot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转基因成肌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低氧浓度组可见明显目的基因条带,且随着氧浓度的降低及缺氧时间的延长,目的基因表达增强;低氧环境下,转染后的成肌细胞表达VEGF121蛋白产物明显增加;低氧环境下可见报告基因EGFP表达,常氧环境下未见报告基因表达。结论:以多拷贝HRE构建低氧启动子插入VEGF基因上游,可作为控制VEGF基因表达的开关,这对于防止VEGF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后VEGF基因过度表达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存活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骼肌卫星细胞,构建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随机分为骨骼肌卫星细胞组、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在各组动物梗死心肌内分别注射骨骼肌卫星细胞、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及等量的细胞培养液。造模前及细胞移植4周后,心脏超声测定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观察移植4周后心脏病理切片中心肌梗死边缘区骨骼肌卫星细胞存活情况、bFGF表达情况及新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病理学检查提示骨骼肌卫星细胞在心肌梗死边缘区存活,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组可见大量EGFPbFGF融合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骨骼肌卫星细胞组和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均有增加(78.3±5.2和98.5±8.6对25.2±4.6,P均0.05),且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组微血管密度较骨骼肌卫星细胞组明显增加(P0.05)。与造模前相比,移植4周后对照组和骨骼肌卫星细胞组均出现LVESD和LVEDD增大,FS和EF降低(P均0.05),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组各指标与造模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4周后,骨骼肌卫星细胞组和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组LVESD及LVEDD均小于对照组,FS和EF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骨骼肌卫星细胞组相比,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组LVESD及LVEDD减小,FS和EF升高(P均0.05)。结论:bFGF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自体移植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兔心肌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人类胚胎干细胞已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但由于其异源性、可能致癌性及伦理道德方面等问题[1],限制了其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而成体干细胞自体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和伦理道德问题,其实用性非常广泛.目前可供移植的成体干细胞包括骨骼肌成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等.  相似文献   

18.
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改良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细胞心肌成形治疗初步探讨较为简便、经济的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  方法 :采用机械分解法与IA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获取骨骼肌成肌细胞 ;通过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研究其生长特性 ;细胞组化染色鉴定 ,并比较差速贴壁纯化与否所得细胞组化染色阳性计数差异。  结果 :改良方法适于获取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 ;细胞生长旺盛 ,在细胞密集或分化培养基作用下可融合成肌管 ;α 横纹肌肌动蛋白、骨骼肌特异性肌球蛋白组化染色细胞为弱阳性 ,而肌管为强阳性。胚胎成肌细胞调节因子组化染色为阳性 ;各组细胞α 横纹肌肌动蛋白组化染色阳性数无显著差异。  结论 :改良方法获得的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 ;差速贴壁纯化与否获得成肌细胞的阳性计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MicroRNAs水平,评价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AMI患者24例,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症状发作后3h、6h、12 h、24 h、48 h、72 h检测血浆中microRNA-1、microRNA-133a、microRNA-208a、microRNA-499的水平. 结果 miRNA-1在缺血性胸痛发作后3 h血浆水平明显升高达到高峰,72 h基本降至正常;miRNA-133a在6h后血浆水平明显升高,12h达到高峰,48 h降至正常;miRNA-1和miRNA-133a表达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相关,miRNA-1的峰值出现在cTnI之前,miRNA-133a峰值与cTnI发生在同一时间. 结论 循环中升高的miRNA-1、miRNA-133a可能是诊断早期AMI的一种有潜力的、新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CM-DiI 标记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体外体内示踪作用。方法 CM-DiI 标记提纯后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标记率及荧光情况,观察 CM-DiI 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小鼠心梗模型心肌内注射标记后的卫星细胞,于移植后 1、3、7、14、21、28 天取出心脏行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存活分化情况。结果 CM-DiI 标记骨骼肌卫星细胞效率达 (93.3±0.95)%,3 代后仍保持红色荧光,对细胞增殖及分化无明显影响。标记细胞移植 1 天后即可见细胞团聚,3 天后细胞排列整齐,4 周后仍可见移植细胞。结论 CM-DiI 细胞标记液标记骨骼肌卫星细胞,安全简单,并可示踪移植后细胞的存活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