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31例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 (17例、14例 ) ,分别用丙种球蛋白 4 0 0mg/ (kg·d)、5 0~ 6 0mg/ (kg·d)静滴 5d ,同时开始口服强的松 1mg/ (kg·d)。观察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相近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 ,升至≥ 5 0× 10 9/L ,达峰值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峰值、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相近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丙种球蛋白可迅速提高ITP患者血小板水平 ,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 ,中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与大剂量相近。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8年起,在原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于改善出血倾向、促进血小板上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及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66例ITP患者随机分成:A组(20例),IVIG0.4g.kg-1.d-1×5d;B组(21例),IVIG0.2g.kg-1·d-1×5d;C组(25例),地塞米松10mg/d×5d,5d后均继以强的松1mg.kg-1.d-1治疗。结果有效率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与峰值A,B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与峰值C与A及C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VIG总剂量1g/kg是治疗ITP的有效剂量;IVIG与皮质激素比较,有效率接近,但IVIG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更迅速。  相似文献   

4.
杜淑媛 《工企医刊》2003,16(4):42-43
我院从1995年开始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22例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同时选用强的松治疗的16例急性ITP患儿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庆国 《中国校医》2005,19(6):643-64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但一些重症病例由于出现严重的黏膜出血,BPC低于20×109/L和/或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的危险,因而需要紧急治疗[1]。临床已证明,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5~7d即可升高血小板,特别适用于一些重症患者。我院对20例儿童重症ITP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 VIG)治疗,获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我院于2001~2004年收治的儿童重症ITP38例,均符合首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G)冲击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HD-IgG,400mg/(kg.d-1).静脉滴注,连用5天,联合波尼松1-2mg/(kg.d-1).血小板正常,出血症状消失,治疗一个月后逐渐减量;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结果观察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峰值时间,控制出血症状时间少于单用泼尼松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65%.(P<0.05).结论HD-IgG冲击治疗可以有效促进ITP患者外周血小板的恢复,迅速控制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临床多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严重时危及生命 ,且复发率较高 ,通常选用激素治疗。但某些重症病例由于出现严重的粘膜出血 ,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的危险 ,或有使用激素禁忌证 ,或激素疗效不佳急需提高血小板。目前国内外已有人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紧急治疗重症病例。我们使用IVIG治疗 3 6例难治性重症ITP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及方法1 1 病例选择 ITP患者 3 6例 ,均为本院住院病例 ,均经临床、血常规、骨髓象、血小板抗体检查 ,按 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  相似文献   

8.
张小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43-1044,1047
[目的]观察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泼尼松片治疗:全反式维甲酸,10mg/次,3次/d,口服;泼尼松片,1mg/(d.kg体质量),3次/d,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mg/(kg.d),连用5d。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51.72%,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痊愈率34.48%,总有效率79.31%。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G、PAIgM、PAIgA等观察指标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25+T及CD4+CD25highT阳性率、血小板计数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效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ITP疗效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 IVIG)联合地塞米松(DXMT)抢救小儿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52例ITP患儿全部静点HD IVIG及中等剂量的DXMT,连用5 d,同时抗感染、止血处理。每日检查血常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儿无一例死亡。除1例1 d完全止血,1例延迟到10 d,其余均2~4 d内完全止血。1周内,显效50例,占96.15%;无效2例,占3.85%。结论:HD IVIG联合中等剂量的DXMT治疗ITP起效迅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2例重症ITP随机分为冲击组 10例及对照组 12例。冲击组给予地塞米松 2mg/kg静注 ,每日1次 ,共 5天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每日 0 2~ 0 4mg/kg ,血小板升至正常稳定后逐渐减量 ,总疗程 1个月左右。两组同时随访分析 ,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冲击组 1周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周后复发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疗程短 ,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之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107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多数IT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前驱感染史,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循环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低下、贫血,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显示成熟障碍。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ITP做出早期诊断是ITP治疗的关键,对避免因大出血造成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惠玲 《智慧健康》2022,(13):181-183
目的探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治疗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河源市妇幼保健院于2016年3月-2020年12月纳入的5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26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另外26例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评估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干预各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常规组69.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干预后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红蛋白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及家长认知程度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合理应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患儿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李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18-1119,1125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40例和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6、TNF-α及IL-18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IL-6、TNF-α及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显著,可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杨伏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65-3466
我院于2006年2月~2007年2月共收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患儿104例,对其中42例应用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4例病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的随访病人,符合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所定的ITP诊断标准。男60例,女4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亚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9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1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所致。目前尚没有特效疗法。笔者对70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分别给予免疫球蛋白冲击、激素冲击及口服激素3种方法治疗,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瑛 《现代保健》2009,(30):29-30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冶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2例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B组26例采用泼尼松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反应率84.6%,B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20例,长期反应率59.1%,B组随访21例,长期反应率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1例并发感染;B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并发感染。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方案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维持时间长,可做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司翠芬  王娜 《现代保健》2011,(33):37-3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21例ITP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rrP的发病率为0.17%。21例患者中5例有出血倾向,均无脾脏增大。实验室检查21例患者中85.7%血小板计数〉50×10^9/L,13例患者行骨髓穿刺检查均显示巨核细胞增生活跃,但成熟障碍,8例患者行PAIgG检查7例阳性。21例患者中9例经阴道分娩,12例行剖宫产术,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新生儿均成活,未发生颅内出血。结论ITP确诊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同时需排除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HELLP综合征和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对血小板〉50×10’/L,无症状的孕妇不需要治疗,可考虑阴道试产;当血小板〈50×10^9/L时,可考虑给予相应治疗并在血源充备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P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