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产妇急性乳腺炎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产后的哺乳期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全身发热,且容易化脓。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抗炎镇痛,但效果欠佳。笔者2012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自拟方鹿仙膏外敷治疗本病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门诊患者中确诊急性乳腺炎[1]产妇52例,年龄21~35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急性化脓性感染 ,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因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是乳痈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造成乳房化脓 ,患者遭致极大痛苦。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笔者 1993年至今收治了 14例急性乳腺炎病人 ,都是口服单味天葵子鲜根 ,不用其它任何药物。 14例中口服 6 g治愈 1人 ,7g治愈 2人 ,8g治愈 3人 ,9g治愈 1人 ,10 g治愈 1人 ,12 g治愈 2人 ,18g治愈 1人 ,2 0 g治愈 1人 ,30 g治愈 1人 ,未有一例出现毒副作用。发病后第一天就诊有 11人 ,第二天就诊有 3人 ,都是乳腺炎早期未化脓 ,服药一次…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2001年1月~2002年4月,用凉血通络散结、清热解毒法自拟消肿汤治疗急性乳腺炎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15例,均单侧发病,发病1~3天。其中哺乳期12例,怀孕期2例,非哺乳期1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7.7℃~39.5℃)。其中5例经西药治疗后又复发。诊断标准依据《中医  相似文献   

4.
尹兴玲  刘攀 《中国针灸》2020,(3):325-326
外吹乳痈,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1],多发生于产后哺乳2~4周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研究[2]显示高达33%的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近两年来外吹乳痈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停止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临床亟待确立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毫火针赞刺法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患者60例,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和肿块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乳腺炎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初产妇哺乳期 ,其病因病机多数是因患者乳汁过剩或因婴儿口含乳头睡眠吹风入内、疏泄不利造成或气滞血瘀、热毒内蕴、瘀热互结所致。笔者采用灸膻中、拔天宗治疗本病 38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1 一般资料本组 38例均是青壮年产后哺乳期妇女 ,均经门诊选择为早期未化脓者。其发病在右侧 2 9例 ,左侧 9例。伴有畏寒发热者 31例 ,T 37.5~ 38.5℃者 18例 ,右38.6~ 39.5℃者 13例 ,6天以上者 5例。发病后未经其治疗者 2 4例 ,经抗生素和中药治疗无好转者 14例…  相似文献   

6.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是外科常见疾病,也是产褥期妇女常见病之一,初产妇尤为常见。统计显示,哺乳期妇女急性乳腺炎发病率达9.5%~16%[1],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易耐药,所以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常导致炎症浸润发展,形成脓肿,且因哺乳需要,存在哺乳期用药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哺乳期生活及婴儿健康。因而,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研究的重点。2012-01—2013-12,我们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消痈通乳汤治疗急性乳腺炎114例,并与单纯抗生素治疗11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现代中医乳房病学》[2]中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1.2排除标准①非哺乳期乳腺炎及慢性乳腺炎。②头孢唑啉钠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③彩色超声诊断乳腺脓肿已形成者。1.3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01~2013-06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21~35岁,平均28岁。对照组30例,年龄19~35岁,平均27.6岁。2组患者在年龄、症状和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乳腺炎系哺乳期妇女常见病,为乳汁排泄不畅,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本病以初产妇多见,如处理不及时,易发展为蜂窝组织炎或乳腺脓肿。笔者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均为产后哺乳期妇女,初产妇27例,经产妇3例;发病于产后1~12周,平均3.80周;年龄22~36岁;其中单侧乳腺炎者28例,双侧乳腺炎者2例;伴发热者18例,无全身症状者14例。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中23例属急性乳腺炎早期,继续哺乳;7例炎症严重患者暂停哺乳,改用吸乳器吸出乳汁。30例均予青霉素320万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  相似文献   

9.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 ,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病变 ,特点是乳房部红肿热痛 ,并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是产后哺乳妇女常见病 ,尤其初产妇更为多见。笔者自 1999年以来 ,用脚蹬配合按摩有关穴位治疗乳痈早期 (未化脓者 ) 5 0例 ,奏效迅速、效果确切、方法简单 ,且不用任何药品和器具 ,值得临床推广。1 临床资料1 1 治疗组  5 0例均为哺乳期患者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3 5岁 ;病程 1d~ 2d者 3 5例 ,2d~ 4d者 8例 ,4d~ 7d者 7例 ;单侧乳房 44例 ,双乳 6例。1 2 对照组  3 4例门诊患者均为哺乳期妇女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3 2岁 ;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多发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 ,尤以初产妇多见 ,自 1 999年以来 ,我们采用内服中药加外治的办法 ,治疗急性乳腺炎 70例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70例病人均为产后哺乳期 ,初产妇 48人 ,经产妇 2 2人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3 8岁 ,发病 1~ 1 5天不等 ,其中根据中医分期属于初期 67例 ,成脓期 3例。2 治疗方法采用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 :内服瓜蒌牛蒡汤加味 :瓜蒌 1 5g ,金银花 1 5g ,蒲公英 3 0g ,赤芍 1 0g ,连翘1 5g ,柴胡 9g ,黄芩 1 0g ,青皮 1 0g ,王不留行 1 0g ,夏枯草1 0g ,甘草 6g。水…  相似文献   

11.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以乳房红肿热痛、结块、化脓为主,兼发热身痛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自1990年以来笔者用手法治疗108例,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病历均来源于门诊。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初产妇98例,经产妇10例;单乳发病72例,双乳...  相似文献   

12.
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乳痈”,是乳房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尤其初产妇由于缺乏哺乳经验,易发生乳汁淤积而引起急性乳腺炎。临床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乳汁淤滞期,炎症浸润发展期,脓肿形成期。使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乳腺炎患者107例,年龄23~38岁;经产妇5例,初产妇102例;体温最高40.5℃。将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2组。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予抗生素治疗,并加中药大黄和芒硝肿块…  相似文献   

13.
乳痈相当于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乳腺急性炎症。哺乳期由于乳头开裂或乳汁瘀积易诱发急性乳腺炎。早期患乳肿痛,呈现大小不等之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西医采用雌激素和抗生素治疗。但有些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影响婴儿,而刮痧疗法治疗此症见效快且不影响哺乳。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观察86例,年龄23~35岁;其中初产妇72例,经产妇14例;发病时间1~7d;经雌激素和抗  相似文献   

14.
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部分病人重视不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化脓,临床上大多数病人需要切开引流治疗,因此导致病程长,医疗费用贵,根据化脓性乳腺炎的特点,笔者对化脓需切开引流的病人,采用B超引导穿刺冲洗配合中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不用切开引流,住院花费少,患者痛苦少、病程短、不留瘢痕、不影响乳房外形,且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均为我院2008至2009年期间收治病人。一般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26岁,参照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诊断标准[1],均确诊为急性乳腺炎,经B超探查脓肿为单腔脓肿,直径小于6cm,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7例,产后12天-8个月发病,以产后30天左右居多。单侧60例,双侧4例,脓肿位于乳晕下6例,乳房后4例,腺叶间57例。1.2治疗方法冲洗液配制及穿刺方法:冲洗液用500m1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24u。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深部脓肿采用彩色B超机,高频探头进行定位,将高频探头用酒精擦拭消毒,常规消毒皮肤,探查乳房,确定脓肿部位,大小,并选好穿刺点确定进针方向及深度...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病症,哺乳期的妇女尤其常见,严重者可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哺乳期妇女急性乳腺炎早期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尤为重要。一般患者又因担心西医药物治疗对乳汁产生一定影响,而多采取中医治疗。2010-01—2013-05,我们运用推拿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哺乳期妇女早期急性乳腺炎80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80例均为山东省郓城县中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房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关数据报道,在乳腺感染性疾病中,急性乳腺炎发病率高达75%左右[1]。处于哺乳期的初产妇是该病的高发群体,常发生于产后3~4周,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化脓等特点。目前治疗主要是以抗生素控制感染发展为主,但因抗感染药物治疗对乳汁排空并无显著效果,反而易导致硬结形成,加之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无法正常哺乳,极大程度降低母乳喂养率。鉴于此,对于急性乳腺炎患者制定一套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是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目前国内关于手法排乳及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研究很多,  相似文献   

17.
内外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乳腺炎祖国医学称之为乳痈,是哺乳期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特征为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有发病急、传变快、易化脓等特点,治疗及时得当,可迅速痊愈,若失治误治易致化脓,甚至迁延为慢性乳腺炎。笔者采用内外治相结合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40例,疗程短,疗效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要考虑到对哺乳和婴儿的影响,所以治疗上比较棘手。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联合循经按摩、中药芒硝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25例患者均来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符合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1],其中初产妇20例,年龄20~36岁,平均(26±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0天,平均(11.2±2.2)天;单侧病变者22例,双侧病变者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女性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加上无资质的手法"催乳"成风,乳痈即乳腺炎尤其哺乳期乳腺炎患病率日趋升高,有资料表明,产后妇女急性乳腺炎发病率最高可达16%,而哺乳期乳腺炎占总发病人数的90%。症状以乳房积乳、硬结、红肿、疼痛、化脓、发热等为多见。西医治疗乳腺炎多用抗生素、手术方法,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继续哺乳;针灸按摩、内服中药疗法标本兼治得以提倡,但专业性强、技术性高,更花费时间。那么在乳痈初起时,患者有没有办  相似文献   

20.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脓性疾病,以初产妇多见.多发于产后哺乳期,故有"产后乳痈"之称.笔者2000~200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