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国彪  陆永建  王康 《河北医学》2010,16(6):696-698
目的:探讨高颈段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确诊为高颈段肿瘤的41例患者,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手术,全切39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症状消失24例,改善10例,无变化4例,死亡1例,复发2例。结论:高颈段肿瘤早期缺乏典型特异性临床表现,神经根痛、感觉异常和肢体乏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磁共振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显微手术治疗有利于肿瘤全切除,后正中入路适用于大部分肿瘤。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和病程长短、术前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技巧,方法:6例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患者,采用颈后正中入路行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结果:5例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后26月症状加重,病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均应手术治疗,只要操作得当大部分行枕下后颈正中入路亦能达到全切。  相似文献   

3.
高颈段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2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经MR检查确诊后,采用显微技术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者15例,次全切除者4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结论显微手术能提高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全切除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脊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8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显微手术切除8例,根据磁共振成像扫描,采取不同入路和手术方法。结果:髓外肿瘤全切,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或保持稳定。结论:对高颈段髓肿瘤应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积极治疗,根据肿瘤位置,大小选择手术入路有利于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全切除10例,包括8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2例,为星形细胞瘤。术后3月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8例患者比术前改善1级,4例患者保持不变。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8例全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犯椎体及其附件的高颈段哑铃型神经鞘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特点.方法分析7例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等.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肿瘤位于颈1~2椎体平面2例,颈2~4椎体平面5例,均为哑铃形生长,沿椎间孔从椎管内延伸至椎管外,相邻颈椎椎体及其附件不同程度破坏、颈髓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椎动脉被肿瘤包绕2例,推挤移位5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颈椎后路植骨固定术,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多伴不同程度颈椎及其附件破坏,脊柱稳定性受损,切除肿瘤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行颈椎后路植骨固定,以防术后椎体不稳造成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临床效果.方法 显微手术切除高颈段髓内肿瘤.结果 本组全切除肿瘤30例,次全切除肿瘤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高颈段髓内肿瘤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颈段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7例高颈段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全切6例,次全切1例,痊愈6例,好转1例,随访8月-_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MRI是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好的诊断方法,其一旦明确诊断,即应积极处理。恰当的手术入路及精确的显微操作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高颈段髓外肿瘤,以良性病变多见,MRI对其早期定位诊断有较大价值,是目前诊断高颈段肿瘤最可靠的手段。尽早显微手术切除及良好的术后护理和监护措施,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12例颈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显微手术的12例颈髓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肿瘤病理类型、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星形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全组均行镜下全切,无手术死亡。结论:对颈髓髓内肿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颈髓髓内肿瘤适宜作显微全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高位颈椎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神经根性刺激症状及颈髓压迫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内固定无松动移位,颈椎稳定性好.结论:颈后入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可以完整清除肿瘤,并加以坚强内固定及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钉棒系统用于颈椎后路关节融合术治疗上颈椎脊髓肿瘤患者的手术考量及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因上颈髓肿瘤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肿瘤切除及颈椎后路关节融合术的22例患者的医 疗记录,其中包括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16~60岁。所有患者接受肿瘤切除,通过多轴钉棒系统对上颈椎(颈1~3) 进行后路关节融合术。所有患者接受平均5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5.5个月。22例患者共 置入114枚螺钉,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神经节神经胶质瘤1例,混 合肿瘤(成分包括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鞘瘤)1例。所有病例均获成功融合,术后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13.9分,治愈率为51.4%。1例术后发生颈椎后凸和肿瘤复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未发现 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术后神经根病、螺钉拔出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多轴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关 节融合术用于治疗上颈椎脊髓肿瘤,能够获得满意的长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颈髓髓内和髓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颈髓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包括颈椎病(n=21),颈椎管狭窄症(n=6),颈椎及颈髓肿瘤(n=6)和脊髓空洞症(n=4),和对照组20例,结果:31例髓外病变者,19例(61.3%)上肢拇展短肌(APB)中枢运动传导速度(CMCT)异常,21例(67.7%)下肢胫骨前肌(AT)CMCT异常;6例髓内病变者,2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椎管内肿瘤97例,男62例,女35例。在讨论中特别强调早期诊断的注意点。在治疗方面,提出了高位颈段脊髓肿瘤手术可能引起呼吸停止,讨论了呼吸停止的原因;探讨了硬膜内髓外肿瘤手术时硬脊膜应在肿瘤上方稍偏一侧切开的方法;认为对于圆锥髓内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评价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膜下肿瘤52例,分析病变部位、形态、大小、MRI影像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均有硬膜下特征表现,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发病部位、病变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及MRI信号均有各自特点。结论:硬膜下肿瘤MRI检查都有其特征表现,其信号反映了肿瘤内病理基础,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李家亮 《中原医刊》2007,34(5):22-23
目的 探计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0例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均一期全切除,无手术死亡。随访0.5—8年,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 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是治疗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具有术野开阔、肿瘤显露充分、全切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报告25例颅脊部肿瘤,髓外型15例;髓内型10例。疼痛为首发症状,颈项部、枕下部根性疼痛多见;其次为肢体活动障碍和感觉障碍;颅内高压及后组颅神经损害症状并不多见。发病早期没有完全一致的综合征,较易误诊。CT扫描及脑室Conray造影有助于诊断。小脑延髓池造影具有某些危险性。手术治疗髓外型肿瘤,效果较为理想,髓内型者切除较为困难,效果较差,但可减缓痛苦,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椎管内肿瘤,同时行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10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3周以内)可下床活动,无1例出现眩晕、颈痛、头痛等颈椎不稳的表现。随访6个月~2年未见后凸畸形发生,颈椎活动不受限制,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板切除同时行经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管内肿瘤,能够维持手术后颈椎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