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穗子 《河北医学》1998,4(7):61-62
静滴β-内酰胺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510075)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公费医疗门诊部黄穗子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反应时有报道[1],作者将临床应用这类药物时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50例,女30例,年龄...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然而,在长期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用药频率的提升而随之提高,成为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杂质是引发不良反应的源头,本文将着重围绕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杂质类型及来源、质量控制展开分析,旨在为提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度收集到的122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收到217份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为56%,122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涉及2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生抗生素,重视ADR的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彦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7-4898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物的性质。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能从本质上认识和了解药物的性质,掌握药物作用及其应用的规律。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念: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四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种类: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优点: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本类药物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缺点:由于β-内酰胺是由四个原子组成,分子张力比较大,使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1.1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机制抑制转肽酶活性能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转肽酶,使其催化的转肽反应不能进行,从而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亡。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活性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因而本类药物对细...  相似文献   

5.
顾志斌 《当代医学》2014,(29):118-119
阿莫西林为一种较为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详细讲解阿莫西林药理作用机制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以分析,分析其用药注意事项,同时对阿莫西林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使用情况及应用进行分析,为该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魏龙 《九江医学》2009,24(3):81-83
目前,我国在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中,抗生素占主要地位,而抗生素的应用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由于有β-内酰胺环,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它们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免疫学特性。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氧青霉烷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品种多、抗菌活性强、副反应小,适应范围广,疗效好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也是全球医学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我院β-内酰胺类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妙 《中外医疗》2008,27(14):119-120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4年至2006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销售金额.构成比.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使用逐年上升,青霉素类呈逐年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呋辛使用金额居前列.结论 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体稳定上升,但个别品种有滥用现象,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一结合基本药物制度中不良反应谈谈处方安全一、单列常用β-内酰胺类常见不良反应,针对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类1、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9.
于若舒  李宗峰  厉心 《中外医疗》2009,28(22):82-82
目的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到的80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β-内酰胺类所致不良反应较多,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案对儿童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使用两种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并没有显著优于单一药物,因此在临床治疗儿童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尽可能使用一种药物,以免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加强。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Lactamases Inhibitors)是一类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质粒传递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产生灭活酶、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靶位蛋白,而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大环内酯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参照近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综合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探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临床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是合理的,此外对于部分疾病实施上述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结论 抗生素药物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物作用特点各不相同,两者联合应用是合理的,且面对某些混合感染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文献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引述文献,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同种类总结应用机制。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临床应用中应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离临床标本中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析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型。结果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多数耐药,所测基因型中OXA和PER基因全阴性,DHA基因5号和10号阳性,VIM和IMP基因5号阳性。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天然耐多种抗菌药物,可依据其基因型来选择抗菌药物,以避免或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刘娟  向萍 《重庆医学》2013,42(20):2418-2420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用量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上半年、2011年下半年及2012年上半年该院信息系统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基本信息,以2011年上半年为基准,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变化。结果该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药占比、用药频度、药品限定日费用都呈大幅下降趋势。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β内酰胺类所致不良反应较多,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的认识,为药物热的及时诊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析11例发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药物热在停用抗生素后24~48h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结论]应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出现发热或发热加重,临床医生应警惕药物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抗菌药物应用越来越多,但很多药物容易引起肝损害,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容易引起肝脏损害的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等,其次是β-内酰胺类和二性酶素等等.以下将抗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情况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钠为窄谱抗生素,因其毒性低、疗效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化学结构具有β-内酰胺环,亦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为其主要常见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在青霉素钠的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常见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饱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该类药物主要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致细胞壁缺损,水份内渗、细菌肿胀、坏死,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是细菌细胞壁合成酶,当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结合后PBP失去活性,细胞壁合成受阻,细胞死亡。而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故不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