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采用电子射野系统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时的观察者间变异和观察者自身变异。方法:两队研究小组,分别由四名医师和四名技师组成,两组分别对6名头颈部肿瘤的患者,采用电子射野影像仪(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拍摄验证片(electronic portal images,EPIs),在EPIs上勾画骨性标志,以放疗计划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s,DRRs)做为参考图像,定量分析不同观察研究人员之间和研究人员自身采用EPID确定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射野摆位误差(field placement errors,FPEs)的差异性。结果:在前/后位射野图像上.不同医师之间、医师自身及技师自身对摆位误差的判断无明显差异,但在技师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自身差异性.医师组和技师组在前/后射野图像上的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分别为2.52±0.46和3.43±0.43,两者具有明显差异;在侧位野图像上,医师自身对摆位误差的判断有较好的稳定性,但部分不同医师之间在腹背、头足方向上部分患者中出现差异,而不同的技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医师组和技师组在侧位射野图像上的RMS分别为2.72±0.16和2.62±0.22.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医师和技师组在采用电子射野系统对头颈部摆位误差进行判断时存在人员之间的误差,应对所有人员进行统一训练才能减少射野摆位误差,从而提高IMRT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kV级锥形束CT(CBCT)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2例行IGRT的患者分为头颈组、胸腹组和盆腔组,通过868次图像配准统计配准结果,判断中心移位误差,同时观察配准满意患者计划PTV轮廓包绕实体靶区的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颈组、胸腹组和盆腔组在X(左右)的移位分别为1.7mm±1.1 mm、1.7mm±1.4 mm和1.3mm±0.9 mm,在Y(头脚)方向上分别为1.9 mm±1.2mm、2.5 mm±1.9 mm和2.4 mm±1.5mm,在Z(腹背)方向上分别为1.6 mm±1.0 mm。1.6mm±1.1 mm1.3 mm±0.9mm,且个体差异较大,配准满意后计划PTV轮廓包绕实体靶区,包绕满意率达95.2%(826/868),包绕一般满意率达98.8%(858/868),包绕尚可率达100%(868/868),未出现包绕危险现象。结论:kV级CBCT是开展IGRT的理想设备,可以提高照射精度,建议临床在PTV Margin外放时作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形束CT与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用于测量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评价两种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修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施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21例,于放疗实施前先进行EPID正侧位片的拍摄,再进行KV-CBCT的扫描。将EPID拍摄的正侧位片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配准,得出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同时将扫描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的骨性配准,得出x、y、z三个线性方向和绕x轴、y轴和z轴的三个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值;最终对EPID和CBCT获得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别计算摆位误差以及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两种技术校正前后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两种技术的残余误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结果:CBCT组校正前x、y、z轴的MPTV分别是:3.30 mm、2.58 mm、2.99 mm,校正后分别是1.71 mm、1.71 mm、1.98 mm,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D组校正前x、y、z轴的MPTV分别是:2.56 mm、4.02 mm、3.40 mm,校正后为校正前后各个方向0.9 mm、2.37 mm、4.23 mm,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与EPID残余误差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PID相比较,CBCT在校正后能使MPTV缩小至2 mm,大大提高了放疗精度,通过残余误差的比较发现CBCT校正误差的能力优于EPID。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兆伏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图像引导下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计划靶区(PTV)的边界(margin)外放。方法行MVCT图像扫描,将扫描获取的MV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记录左右(X)、头脚(Y)、腹背(Z)轴方向和横断面旋转(roll)方向的误差值,并对误差值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共行592次MVCT扫描。X、Y、Z和roll方向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5±2.8)mm、(-1.1±6.4)mm、(6.0±4.4)mm和(-0.2±0.7)°。X、Y和Z 3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小于5 mm,所占比例分别为97.13%(575/592)、88.01%(521/592)和37.84%(224/592),roll方向旋转误差小于1°,所占比例为93.92%(556/592)。根据公式得出在X、Y和Z 3个方向PTV的边界外放间距值分别为5.2、9.9和7.5 mm。结论对MVCT图像引导下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分析,为提高放射治疗精度及疗效,推荐胰腺癌放疗在X、Y和Z三维方向上CTV到PTV的margin外放值分别为5、10和8 mm。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兆伏级CT(MVCT)在线测量校正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的摆位误差,确定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之间的外放距离。方法:2012年5月至12月,21例接受TomoTherapy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靶区部位MVCT扫描。并将扫描后的MVCT图像与定位时千伏级CT(kVCT)图像进行配准,分别记录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旋转Roll四个方向的偏差数值,对其误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行358次MVCT扫描,其摆位误差值在x、y、z和Roll方向分别为:(-0.14±0.60)mm、(-1.21±0.44)mm、(0.69±0.93)mm和(0.02±0.26)。x、y、z方向CTV和PTV之间的外放距离分别为:5.5mm、7.4mm和3.9mm。结论:胰腺癌患者治疗摆位误差较大,Tomotherapy通过在线摆位校正能有效减小摆位误差。临床上建议胰腺癌患者在x、y、z方向上CTV和PTV之间可分别外扩5mm、7mm和4mm,为精确照射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治疗床值摆位技术降低胸腹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应用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胸腹部肿瘤患者30例,每位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均行CBCT扫描,并与计划系统的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取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X(左右)、Y(头足)、Z(腹背)三个方向上的治疗床值,该数值为旋转容积调强照射提供了移床的精确数据。对所有患者第10次治疗前再行CBCT,与定位CT图像匹配,计算并分析第10次的摆位误差。结果:30例患者在X轴、Y轴、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2.36±1.25)mm、(3.03±1.47)mm、(2.47±0.97)mm。结论:应用固定床值摆位技术明显降低了X和Z方向的误差。同时,摆位时以治疗床值的作为参考,简化了摆位过程,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陈德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5):2080-2083,2089
目的:对采用头颈部精确定位摆位仪进行定位和摆位的体位重复性和摆位误差进行测量研究。方法:利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内的坐标系线和定位线的特点,接合颅骨茎突的特点,以右茎突尖最下面一层中心点为参考点,通过对左茎突尖最下面一层中心点、坐标系原点、肿瘤中心点等在坐标系内空间位置变化的测量,得出体位重复性和摆位误差数据。结果:坐标系原点相对于右茎突尖最下面一层中心点在三维空间的平均摆位误差是1.05 mm,肿瘤中心点相对于右茎突尖最下面一层中心点在三维空间的平均摆位误差是1.25 mm。结论:头颈部精确定位摆位仪在提高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减小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方面效果显著,将是肿瘤"三精"放射治疗必不可少的辅助器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对儿童腹部肿瘤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边界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放射治疗精度,提高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157例1~14岁腹部肿瘤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整个治疗期间168组锥形束CT(CBCT)图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升降方向(VRT)、进出方向(LNG)、左右方向(LAT)3个方向上的误差。利用外放边界公式=2.5∑+0.7δ计算出计划靶区(PTV)外放边界。结果通过SPSS 21.0统计学分析得出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VRT(-0.05±2.32)mm,LNG(0.11±2.67)mm,LAT(0.17±2.43)mm;计算出PTV外放边界为:VRT=9.1 mm,LNG=10.2 mm,LAT=9.4 mm。结论儿童腹部肿瘤放疗靶区外放范围VRT=9.1 mm,LNG=10.2 mm,LAT=9.4 mm为放射治疗最佳精度,为提高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医科达锥形束CT(CBCT)可以研究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规律。本文入组了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治疗的头颈部肿瘤240例,获取患者初次治疗的CBCT与计划CT的图像配准误差,分别统计线性方向(X、Y、Z)和旋转方向(U、V、W)误差(对应三个轴的旋转误差)。根据结果可得,在线性摆位误差中以Y和Z方向比较显著,旋转误差中以V(对应Y轴的旋转误差)轴最为显著,U和W轴旋转误差相似。在实际摆位中应注意误差比较大的方向,切实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因此CBCT监测误差对提高放疗精度有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直线加速器机载的千伏级锥形束CT扫描技术对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瓦里安RapidArc直线加速器治疗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头颈部患者53例,胸部患者58例,盆腔患者69例。所有患者在首次放疗前行KV-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将CBCT扫描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分析靶中心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值及其误差分布情况,探讨我科CTV–PTV外放边界大小。结果: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平移误差Lateral左右(x)方向、Vertical背腹(y)方向、Longitudinal头脚(z)方向分别为头颈部x(0.55±0.79)mm,y(0.81±1.00)mm,z(1.21±1.12)mm;胸部x(1.13±1.26)mm,y(1.03±1.09)mm,z(2.12±2.15)mm;盆腔x(0.94±1.16)mm,y(0.87±1.08)mm,z(2.02±1.78)mm;绕y轴方向旋转(Rtn)误差分别为头颈部(0.39±0.48)°,胸部(0.47±0.54)°,盆腔(0.44±0.51)°。结论:CBCT可以减少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保证放疗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在线配准方式的内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4例肺癌患者,应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4D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XVI系统配合治疗床进行在线校正,并计算内靶区外放边界值。结果:24例患者共行380次CBCT扫描,校正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外放值M分别为5.3mm、8.6mm、3.8mm和2.2mm、1.8mm、1.1mm。校正前后旋转误差数据结果显示,RⅣ、R),轴向上有统计学意义(t=2.817,P=-0.005;产一3.481,P=0.001),Rz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4,P=0.580)。结论:肺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缩小ITV外放范围,提高放疗精度,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提升肿瘤放疗剂量,弥补手术局部复发率高的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