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剂量CT就是利用降低管电流的方法,来减少CT射线的剂量的方法,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降低患者受辐射水平,对儿童检查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00例BMI正常同时胸部CT定位像扫描显示无明显异常的受检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39.74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41.8岁。2组均使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Z轴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低剂量组30~200mA,对照组30~350mA。记录CT扫描后机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取每例患者肺尖部、主动弓部、肺底部3幅图像,共计300幅。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判,测量相应部位的噪声。所有数据记录录入Excel,分析采用SPSS13.0。结果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判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肺尖部为12.27±2.64,主动弓部为10.83±2.03,肺底部为13.67±2.98。对照组图像噪声肺尖部10.96±2.42,主动脉弓部为9.71±2.72,肺底部为11.17±2.06。低剂量组噪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5.89±1.63)mGy、(3.26±0.92)mSv,对照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8.07±2.13)mGy、(4.47±1.20)mSv。结论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既能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又大幅降低了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6例头颈部CT增强血管成像的病例,采用常规扫描成像(固定管电流)和Z轴ATCM成像各43例。常规成像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0岁。ATCM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3岁。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专业人员分别评价图像质量,比较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扫描参数(kV、mAs、p、TH等)、造影剂注射速率、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扫描方法的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Z轴ATCM的DLP是常规扫描成像法的0.74倍。结论采用Z轴ATCM能明显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DLP,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辐射剂量高于其它X射线检测。因为剂量累积效应会导致较高的致癌风险,因此降低剂量成为当前CT技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降低剂量的手段主要有降低管电流和增加探测器排数,但受相关因素制约,进一步降低剂量面临较大困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X射线衰减水平的自适应非均匀采样方式,通过减少在高管电流区域的投影次数来降低剂量,并引入基于压缩传感的POCS—TVM算法从欠采样数据中恢复CT图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剂量。结论基于压缩传感理论的CT剂量降低方法可以在保证重建图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受检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Virtual Dose CT软件分析模拟不同体型的患者在接受腹部CT检查时有效剂量的变化。方法:Virtual Dose CT是一款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和三维计算数字人体模型并且专门用于计算CT扫描中患者主要器官的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的CT剂量计算软件。本次研究利用Virtual Dose CT计算使用GE Light Speed 16 CT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时,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一型、肥胖二型和病态肥胖这5种体型的成年男女患者在不同螺距、管电压和射线准直宽度的扫描条件下患者的有效剂量。结果:患者的有效剂量与螺距大小成反比,与管电压大小成正比,并且随着射线准直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螺距为0.6时,患者的有效剂量是1.6螺距时的2.3倍;当螺距为1时,140 k Vp管电压下的患者有效剂量是80 k Vp时的6.1倍;当射线准直宽度由20 mm变为5 mm时,患者的有效剂量增加了1倍;在相同扫描条件下,肥胖患者受到的有效剂量要小于体型瘦小患者的有效剂量。结论:在不同体型的患者身上使用同一套CT扫描方案,患者的有效剂量会有较大差异。影像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优化CT扫描方案,从而在获得满意的CT图像时尽量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不同电压对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高度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拟行CTPA明确诊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造影剂、电压不同。A组电压为12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B组电压为10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C组电压为80 kV,造影剂剂量为30 mL。3组均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设置管电流,其他参数一致。对比各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B、C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均明显高于A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均明显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能达到3~6分,且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扫描后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扫描长度与剂量长度之积及有效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扫描条件比较,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低管电压(80 kV)扫描条件下行CTPA检查可在明显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80 k Vp与120 k Vp管电压下双下肢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价低管电压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分别使用80 k Vp或120 k Vp管电压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轴位、三维重建图像,并进行Shapiro-Wilk Normal分布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80 k Vp管电压组的血管CT值在538 HU至605 HU,高于120 k Vp管电压组。两组之间的CNR和定性评价没有差异。80 k Vp管电压组的DLP为(203±22)m Gy·cm,120 k Vp管电压组为(780±85)m Gy·cm,有效剂量下降了74%。结论低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时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CT扫描情况下眼晶体剂量,探讨减少CT检查中儿童眼晶体剂量的方法。方法 :利用Virtual DoseTMCT软件计算CT检查时眼晶体剂量,模拟不同CT机、不同体模、不同扫描参数(螺距、管电压、毫安秒、射束准直宽度)对儿童眼晶体剂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厂商型号的CT装置其剂量输出特性不同导致儿童眼晶体剂量有一定差异,眼晶体剂量随CT扫描的管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也受到准直器宽度变化的影响;另外,眼晶体剂量与CT扫描的毫安秒成正比,与螺距大小成反比;儿童受检者的年龄对眼晶体剂量影响很小。结论:利用Virtual Dose模拟结果其对儿童眼晶体剂量变化规律与相关报道相符,可根据相关实验数据简单评估儿童颅脑CT眼晶体剂量。多种因素综合影响CT检查检查者的眼晶体剂量,合理选择扫描参数和扫描范围对减少儿童眼晶体剂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全新的光电耦合高电压强电流放大处理技术用于CT机的前置放大处理中,隔离噪声和高电压大电流放大图像信号,实现超低剂量扫描,高清晰成像。方法将光电耦合放大器制作成射线剂量仪,并用CT机等超低剂量120KV、3-6mA…对其曝光,并与标准射线剂量仪校准,使其输出值不仅为射线剂量值,更能显示为高电压和大电流的优质图像信噪比。结果超小电流扫描经探测和光耦放大后最大值为87.5V和0.96A,而噪声电压为0.13μV、电流仅为0.02μA,给超低剂量扫描和传输处理时的功耗及高电压的宽动态范围显示留了很大空间。结论 CT超低剂量扫描时光耦放大器可在源头彻底隔离各种噪声并超高倍放大、高电压大电流输出图像信号,可保证高清晰高分辨率成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量患者在"深吸气"与"深呼气"不同屏气状态时腹部前后径值的改变,以及应用CT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ATCM)时的不同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评价不同屏气状态对减小腹部前后径和照射剂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20例成人按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等分成(超重、正常、超轻)6组,按性别和BMI分为正常值组(BMI18~25)、超重组(BMI>25)和超轻组(BMI<18),每组男、女各10例。对同组内的20例患者分别取"深吸气"与"深呼气"不同屏气状态行腹部CT扫描。分别测量CT影像上腹部前后径值和使用ATCM时腹部的照射剂量(CTDI和DLP值)。进行两种不同屏气状态的作用效果对照评估。结果患者取"深呼气"屏气状态较"深吸气"屏气状态,可不同程度地减小腹部前后径和照射剂量。在男性超重、正常、超轻3组中,腹部前后径分别平均减小了4.20、3.95、3.86 cm,照射剂量(CTDI和DLP值)依次分别平均减小了14.83%mGy、121.89mGy.cm,21.20%mGy、175.82mGy.cm,18.70%mGy、161.31 mGy.cm。在女性3组中为4.25、4.39、3.44 cm。CTDI和DLP值依次分别平均减少了15.20%mGy、180.98 mGy.cm,27.83%mGy、167.16 mGy.cm,21.10%mGy、128.57 mGy.cm。以上各对照组数值经t检验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不同屏气状态下扫描所得的影像上,经测量相同部位的CT值及标准偏差均在正常允许值范围,两者影像的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深呼气"状态下的屏气方式,可起到"自我压迫"作用,能有效减小腹部前后径和降低腹部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1.
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的表征与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正确评价医用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探讨科学且实用的测量、估算与评价各类诊断所致受检者剂量的相应方法。方法:从便于电离辐射剂量学分析角度出发。将各种医用X射线诊断分类为普通X射线检查、数字X射线摄影、乳腺X射线摄影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比分析各类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各种表征量及其相应的直接测量或利用相应模式来推算的方法。结果:各类医用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剂量的表征量目前大都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来得到,但即便辅助以各种模体,也只能准确测量出特定条件下的表征量,另外直接测量工作费时且费用高;利用有关参数建立的数理模式不仅可较方便推算各种诊断类型的辐射表征量,同时它们还可用于估算与辐射风险直接相关的受检者的有效剂量;后者更适于用来开展大规模调查和评价群体剂量及其相应的辐射风险。结论:准确评价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是医学物理领域颇为重要的课题,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辐射剂量评价模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三维放射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CT、MRI、PET图像的三维后装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剂量计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宫颈癌放疗时剂量优化、屏蔽、多通道施源器及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腔内后装放疗时,微型热释光片体内剂量测量是预测直肠并发症的有效指针,施源器的固定对确保剂量的准确性具重要意义.基于CT、MRI和光束扫描的凝胶三维剂量仪是目前三维剂量核实的主要手段,PET影像在宫颈癌的腔内后装治疗和体外调强放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kV)技术对腹部扫描辐射剂量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12月90例行CT常规全腹部检查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1.6岁。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120kV,360mA;B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120kV和电流CAREDose 4D技术;C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CAREkV技术和电流CAREDose4D技术;3组其他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参数均相同。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测量肝门层面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噪声(SD),比较各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图像主观评价A组得分3.73,B组3.50,C组3.6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R,A组0.49,B组0.38,C组0.50;SNR,A组3.53,B组2.81,C组3.31;A组与C组CNR和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CTDIvol、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ED分别为(13.25±1.3)mSv、(7.57±1.9)mSv、(6.36±1.6)mSv,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 kV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自动选择kV及mA,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ICRU83号[1]报告,比较X线模拟和CT模拟采集图像对常规放疗的鼻咽癌靶区及各危及器官的剂量贡献。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10例,分别应用X线模拟采集DR图像和CT模拟采集断层图像,计划系统评价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受照剂量体积。结果:在临床靶区1(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1)、临床靶区2(CTV2)CT图像勾画的低剂量区高于DR图像,而治疗区体积小于X线图像(P〈0.05)。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垂体、视交叉、视神经、颌下腺、晶体、颞叶、上颌窦、口腔方面的受量和受照体积,X线图像高于CT图像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脊髓、腮腺、颞颌关节、下颌骨和耳蜗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图像能提高鼻咽癌靶区剂量,减小了治疗区的体积,较X线图像能有效地减少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应能减轻放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中,单色X射线产生的投影数据,更有利于对图像进行处理,X射线管阳极和阴极间的直流电场决定了X射线的能量谱,为了产生能量集中的X射线,就需要给X射线管提供平稳的直流电压,本文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精确控制口腔CBCT的X射线球管电压的控制策略及其硬件实现。方法:设置好X射线管需要的电压,微控制器(MCU)从存储器中读取与设置的输出电压相关的参数,然后控制数模转换器(DAC)的输出电压,将DAC的输出电压作为控制逆变频率的预置参考电压值,通过改变参考电压值来调整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芯片MC33067输出脉冲的频率。结果:通过控制逆变全桥输出脉冲的频率,改变了变压器初级的输入电压,实现了对经过变压器升压后进行倍压整流滤波输出的直流电压的自动控制和调整,使实际输出电压值与设置的输出电压值吻合,输出电压误差小于3%。结论:通过实验验证,观测输出电压的反馈波形,证明通过该控制方法输出的直流电压稳定,纹波小,可以为X射线球管提供直流高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评估受检儿童在全身PET/CT显像中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并讨论其可能受到的辐射损伤。方法:选取60例接受全身PET/CT显像儿童患者(<18岁),在自动曝光技术下通过公式估算出CT和PET的全身有效剂量值,将估算结果与国外类似报道结果比较。结果:单次PET/CT显像,受检儿童所受CT有效剂量为(2.8~10.8)mSv,平均(5.9±1.8)mSv;PET有效剂量为(4.5~12.4)mSv,平均(7.2±2.0)mSv;PET/CT总有效剂量为(8.55~20.2)mSv,平均(13.1±2.9)mSv;CT有效剂量占总有效剂量比例为45.2%;年龄越大,CT所导致的辐射剂量也越大;自动曝光技术下儿童全身PET/CT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固定能量PET/CT扫描。结论:配备有AEC技术的PET/CT单次检查所致辐射剂量对受检儿童来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在静脉肾盂造影应用中以满足图像诊断质量和X射线曝光参数(kVp、mAs)的优化组合,使X射线剂量控制在最低,降低被检者的有害X射线辐射量。方法对3组不同体型厚度(18cm、22cm、26cm)的被检者,对每组分别以常规摄影条件,增加kVp、降低mAs进行摄影。以kVp与mAs组合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要求,剂量最低的参数作为最优参考曝光参数。用体模替代3种被检者体型厚度,用同样摄影曝光参数,分别测量体表、体后及有关被检者器官组织的吸收X射线剂量。结果与常规摄影相比,被检者的X射线吸收剂量平均降低了31.97%,面积乘积剂量平均降低了34.57%,有效剂量降低了33.98%。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用CR成像技术与投照参数优化组合,对降低被检者的X射线吸收剂量是行之有效的,为其他投照部位用CR或数字X射线摄影(DR)数字成像参数优化组合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背景:颌面骨是面部软组织附丽的基础,人的个体又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各种测量能精确全面地描述颌面部测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对比X射线及三维CT测量在颌面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颌面部,骨组织,三维重建测量法”或“maxillofacial,bone tissue,measure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篇。 结果与结论:X射线三维测量法的优点是:价格低廉,放射剂量相对较低,数据获取时间相对较短,但有标志点定点的可分辨性较差等缺陷。CT三维重建测量法的优点:测量内容全面,准确性和精密度,方法可靠,可重复,应用方向广泛;但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所需时间相对于传统平片检查仍较长,目前临床上作CT扫描时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仍比X射线平片检查所受的辐射剂量要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与低碘量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选择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AE)患者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9岁。前瞻性随机分为A、B、C 3组(n=30),行CTPA检查。A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40 mL(碘质量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4.0 mL/s。B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35 mL(碘质量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3.5 mL/s。C组:管电压80 kVp,对比剂30 mL(碘质量浓度270 mgI/mL),注射速率3.0 mL/s。3组均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B组、C组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重建。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值和碘量。在轴位图像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的CT值。结果 3组图像背景噪声、SNR、CNR及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接受碘量分别高于B组(25.00%)和C组(42.14%)。与A组相比,B组和C组ED分别降低了38.09%、51.99%,SSDE分别降低了37.96%、48.39%。结论管电压80 kVp、对比剂30 mL(碘质量浓度270 mgI/mL)、注射速率3.0 mL/s在肺动脉CTPA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既满足诊断,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大型X线设备体检的项目也日益增多,而在此类检查中,体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通常较大,成了大型X线设备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最主要问题。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为大型X线设备参与健康体检打开了广阔的前景。实际应用中,20~30mA的管电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用该条件进行螺旋CT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体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