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正今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6,(4)
为探讨吸烟与肺泡隔膜中多形核白细胞(PMN聚集的关系以及它对肺气肿发病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对吸烟与不吸烟的人和大鼠肺泡壁PMN的数量作了研究。人肺标本取自非住院而突然死亡者,全部病例无肺部疾病史。其中终生不吸烟者5人,年龄59~75岁(平均66岁);经常吸烟但无肺气肿者5人,年龄52~67岁(平均58岁);吸烟且有肺气肿者5人,年龄56~74岁(平均66岁)。肺标本用10%甲醛液以25cmH_2O压力作支气管内灌注固定,随机选择5个组织块切片、染色、组织学分析。大鼠重90~120g,人为吸入香烟烟雾,每次15分钟,每天4次,每周5天。另一组在同样时间内伪装吸入以对照。6周后处死,组织处理和人肺相同。切片编号后随机排列,镜检并计算每个单位长度肺泡壁中PMN的数量。结果发现,不吸烟的人肺泡壁平均PMN数为0.9±0.2/mm,吸烟而无肺气肿者为2.1±0.3/mm 相似文献
2.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评估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24例,稳定斑块组56例,无斑块组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水平。结果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4±6.18)%vs(24.67±5.34)%,P0.05]。结论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与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可作为斑块易损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近来已阐明人的多形核白细胞(PMNs)在机体防御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而PMNs的杀菌活力主要依赖其氧化代谢物.PMNs的氧化代谢增强被称为"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其特点是氧转化为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羟自由基(~-OH)等数种毒性产物,它们对于PMNs的杀菌、杀肿瘤和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考虑,为估价PMNs杀菌活力,需要测定这些氧化代谢物.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24)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急性脑梗死病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1d、7d、14d内分别抽取血液标本,用放免法测定GDF-15。入院后给予头颅TCD检查并记录阻力指数(PI)、血流速度(Vm)值,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公式计算梗死容积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病后血清GDF-15浓度明显升高,呈动态性改变,且与梗死容积相关,与PI呈正相关,与Vm呈负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GDF-15水平呈动态变化,可反映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与梗死容积相关,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血流动力学相关,推断其在脑血管中起到保护性作用,但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初期白细胞总数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两组。A组白细胞≥10×109/L25例,B组白细胞<10×109/L23例,将两组的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ST段抬高的导联≥3支14例(56.0%),<3支11例(44.0%),CK-MB≥20U/L20例(80.0%),<20U/L5例(20.0%),伴有心力衰竭10例,伴有严重心律失常3例,梗死后心绞痛6例,左室射血分数为(40±12)%。B组ST段抬高的导联≥3支7例(30.4%),<3支16例(69.6%),CK-MB≥20/LU10例(43.5%),<20U/L13例(54.5%),伴有心力衰竭3例,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1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左室射血分数(54±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白细胞增多多为严重的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并发症较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7.
《糖尿病新世界》2015,(4)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4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当中,分成三组,A组为正常血糖组,B组为高血糖组,C组为糖尿病组,对比分析各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及预后效果。结果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糖尿病组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效果依次由好到差,正常血糖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且无死亡发生,而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的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5.6%、46.5%和7.4%、15.5%,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何有效地控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是治疗该疾病的重中之重,对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引起重视,加强合理的干预,以保证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化学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多形核白细胞(PMN)、淋巴细胞(Ly)的化学发光(CL),及血浆中相关介质与免疫活性物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MN和Ly显示预激活状态,基础发光增强,Luminol依赖酵母多糖及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化学发光动力学扫描图形呈“双峰”状,峰时延迟,最大峰值降低,吞噬功能下降,氧化代谢与自由基释放增强,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cAMP/cGMP(环磷酸鸟苷)、超氧化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合并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尿潴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尿潴留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对比。结果治愈3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4%。尿潴留与无尿潴留患者预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应激反应、排尿高级中枢受损、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尿道因素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4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且经CT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无溶栓禁忌证。根据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大于 8分。随机分为两组 ,降纤酶治疗组 (降纤酶组 ) 2 0例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6例 ,年龄 5 0~ 77(5 6± 11)岁。尿激酶对照组 (尿激酶组 ) 2 0例 ,男性 16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1~ 76(5 7± 10 )岁。两组梗死部位及合并疾病基本相同。入院治疗时间窗降纤酶组 (5 .7± 1.2 )h ,尿激酶组 (5 .8± 0 .8)h ;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及14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并按病灶大小分为大、中、小脑梗死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天后开始上升,7天时达高峰;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以大梗死组最明显,中、小梗死组次之;14天时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后3~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饮食的增加,高尿酸(HUA)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研究显示[1],血尿酸(UA)水平增高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增加呈显著正相关,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UA水平增高.但对于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的UA改变却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观察了脑梗死及其不同亚型的血清UA水平,以期进一步探讨UA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化学发光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多形核白细胞(PMN)、淋巴细胞(Ly)的化学发光(CL),及血浆中相关介质与免疫活性物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MN和Ly显示预激活状态,基础发光增强,Luminol依赖酵母多糖及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化学发光动力学扫描图形呈“双峰”状,峰时延迟,最大峰值降低,吞噬功能下降,氧化代谢与自由基释放增强,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cAMP/cGMP(环磷酸鸟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下,IgE抗体升高。提示:支气管哮喘与炎性细胞的激活,介质释放及免疫调节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化学发光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灵芝对多形核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及其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灵芝系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较多。含有多糖、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和多种化合物如三萜类及核苷酸。灵芝入药首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可补肝气,益心气,益脾气,益肾气,益精气,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近年来,对于灵芝在肝病中的应用有相当多的研究及报道,内容涉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急慢性肝炎的治疗、抗肿瘤等,均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损伤大鼠多形核白细胞L选择素变化及其在肺内扣押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循环血多形核白细胞(PMN)L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及其于肺内扣押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复制大鼠ALI模型,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为(1)内毒素5 min组;(2)内毒素15 min组;(3)内毒素30 min组;(4)内毒素60 min组;(5)fucodin干预5 min组;(6)Fucodin干预15 min组静脉注射fucodin 5 mg/kg后,立即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7)正常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内毒素.用免疫荧光间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ALI过程中PMN L选择素蛋白表达的变化;用髓过氧化酶(MPO)分析法及组织学检查定量ALI过程中PMN于肺内的扣押量.结果 (1)PMN L 选择素的表达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后5 min为7.8±1.6,与对照组(10.5±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静脉注射内毒素后15 min(2.9±0.5)、30 min(3.5±0.7)和60 min(4.9±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更具显著性(P<0.01).(2)大鼠肺组织MPO活力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后5 min [(0.359±0.074) U/mg肺组织]、15 min [(0.490±0.069) U/mg肺组织]、30 min [(0.565±0.111 ) U/mg肺组织]、60 min [(0.710±0.112) U/mg肺组织]与对照组[(0.069±0.011) U/mg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ucodin干预5 min组[(0.391±0.071)U/mg肺组织]和对应时相点的内毒素组[(0.359±0.074) U/mg肺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ucodin干预15 min组[(0.396±0.061) U/mg肺组织]和对应时相点的内毒素组[(0.490±0.069) U/mg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1)正常状态下L选择素在PMN表面呈结构性表达,内毒素致伤后PMN L选择素表达迅速减少,伤后15 min时最低,其后呈回升趋势.(2)内毒素性ALI大鼠PMN肺内的早期扣押可能是L选择素非依赖性的,但L选择素对维持肺PMN的持续扣押仍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了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与多切变粘度间的关系,我们对9例脑出血(CH)和27例脑梗塞(CI)患者的血小板α颗粒数、血小板面积及多切变粘度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死率的关系,为AMI预后提供预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226例AMI患者进行随访(平均417d)以确定其转归,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结果白细胞总数与AMI病死率相关,随着白细胞数的增加,AMI病死率持续增加(P<0.01)。当白细胞数>1.10×1010/L时,AMI病死率是≤8.0×109/L时的2.5倍(P<0.01),0.81~1.10×1010/L时的1.8倍(P<0.05)。结论白细胞总数与AMI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形核粒细胞(PMN)在金黄色葡萄球菌Panton 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介导的肺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15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分为3组,构建肺炎性损伤模型.对照组使用PBS灌肺,粒细胞正常兔直接用重组PVL灌肺(rPVL组),粒细胞减少症兔先用长春新碱(VCR)处理,再用rPVL灌肺(VCR+rPVL组).造模后9h,计数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MN,同时检测BALF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肺通透指数(LPI),BALF中PMN凋亡率、坏死率、活性氧自由基(ROS)释放量.取肺组织检测肺湿干比,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rPVL组外周血PMN为(2.69±0.34)×10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3±0.38)×106/mL(t=4.12,P<0.05).对照组、rPVL组和VCR+rPVL组BALF中PMN分别为(0.57±0.01)×106/mL、(3.01±0.02)×106/mL和(0.10±0.02)×106/mL,rPV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54.39,P<0.05).rPVL组兔LDH、LPI和肺湿重/干重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后者与VCR+rPV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PVL组BALF中PMN晚期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为( 18.98±1.04)%、(63.56±3.53)%,对照组分别为(1.03±0.17)%、(0.95± 0.33)%(t=38.24,39.48;均P<0.05),VCR+rPVL组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为(1.17=0.24)%、(1.1 3±0.17)%.rPVL组、对照组和VCR+rPVL组ROS分别为1.56±0.39、0.41±0.03和0.39±0.02,rPVL组明显升高(t=6.58,P<0.05).rPVL组肺组织有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出血、水肿,VCR+rPVL组仅见支气管周围与肺泡间隔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rPVL可引起粒细胞正常兔肺炎性损伤,但对粒细胞减少症兔肺损伤极小.PVL引起肺炎性损伤可能是依赖PMN的招募和聚集,继而坏死和(或)激活,释放细胞毒素颗粒内容物和(或)活性氧代谢产物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