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校正的QT(QTc)间期延长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18岁以上体检行心电图检查者1 260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与Non-MS组.按照Bazett公式计算QTc间期.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与QTc间期延长的关系.结果 MS组QTc间期延长者63例,Non-MS组40例(P<0.01).在未调整模型中,MS是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OR=6.36,95%CI(2.34,8.67),P<0.01].进一步调整混杂因素后,MS与QTc间期延长仍密切相关[OR=4.11,95%CI(2.09,7.13),P<0.01].在MS各组分别与QTc间期延长的关系研究中,调整混杂因素后,仅腹型肥胖[OR=2.76,95%CI(1.43,7.56),P<0.01]及高三酰甘油血症[OR=1.75,95%CI(1.22,4.31),P=0.013]与QTc间期延长密切相关.结论 MS是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MS患者血脂及腹围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我院2000年至2004年门诊及住院共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AMI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与QTc间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早期复极变异(ERV)是一种公认的在心电图上表现J波和左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为主要特点的特发性改变。虽然ERV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变异,尤其是健康的年轻人,但实验研究提示其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的特性。近来一系列病例报道显示,下侧壁导联J波抬高的ERV患者在一些情况下通过不同机制反复诱发特发性室性颤动,从而发生心脏性猝死(SCD),提示ERV与SCD有关。现就ERV和SC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93例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院内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高危因素,提高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对93例60岁以上老年人SC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CHD)占66.7%,12-2月死亡例数最多占38.7%,6:00~11:59是一天中猝死最高时段(33.3%)。临终前心电图(ECG)室性心律失常占75.3%,其中室颤(VF)占62.4%。SCD合并心力衰竭(HF)占73.1%,其中急性左心衰占38.7%。合并电解质异常占21.5%。结论院内老年人SCD以CHD为最常见病因,SCD的发生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室性心律失常、HF、电解质异常是老年人SC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启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15(3):18-19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随访3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5例(93.8%)。24小时>1000个室性早搏者31例(38.7%),多形室性早搏15例(18.8%),成对室性早搏29例(36.2%),非持续性心动过速36例(45.0%),随防3个月4例发生猝死,无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1例。结论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封堵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其与QT间期?校正后QT间期(QTc间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2头苏中幼猪,采用介入法球囊封堵猪LAD建立AMI动物模型?根据LAD封堵造模的部位,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不封堵)4只,LAD下1/3处封堵组和LAD中部封堵组各9只,观察各组在造模过程中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发生率,造模成功后记录并分析各组心电参数指标?结果:LAD中部封堵组心室颤动发生率显著高于下1/3处封堵组(100.00% vs 33.33%,P < 0.05)?造模成功后,LAD中部封堵组QT间期同下LAD 1/3处封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11 ± 29.18) ms vs(338.78 ± 22.65) ms,P > 0.05];而LAD中部封堵组QTc间期较下LAD 1/3处封堵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2.67 ± 27.55) ms vs (425.56 ± 21.96) ms,P < 0.01]?结论: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与QTc间期延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993年1月至2002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124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定期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WHO规定标准。以全导联心电图、床旁心电监护及动态心电图等监测,从中检出心梗后室性期外收缩(VPC)者54例为对象,观察猝死的发生情况。随访70例 相似文献
8.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它不仅侵犯心脏瓣膜,还损害心脏的传导系统,引起各种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猝死。通过所测定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可对SDHVD及早进行有效的防治.从而大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国内尚无研究报道SDHVD与HRV关系,本研究对50例SDHVD患者进行HRV测定.以探讨SDHVD与HRV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运动性QRS间期延长与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活动时有、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各25例,观察该两组病人在活动平板运动中QRS综合波间期与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病人静息时QRS间期相同,运动时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组延长更为明显,ST段压低程度也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结论提示冠心病患者运动后QRS综合波明显延长易伴发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程度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西方国家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而心脏性猝死(SCD)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以冠心病为最主要的原因,在西方国家冠心病可能占猝死原因的80%,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患心肌梗死者75%可发生SCD。冠心病在美国发病率最高,美国SCD的发生率为30万~40万例/年。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低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但因我国人口总基数大,所以发病人数实际上也很多。公布了我国SCD流行病调查结果,第1次初步得出我国的SCD发生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年。总的SCD人数多于美国。此次调查还显示,在我国SCD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率分别为44.6/10万和39.0/10万。 相似文献
11.
12.
Z Freeman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1985,142(7):383-384
13.
14.
目的:探讨急性岛叶梗死部位及严重程度对梗死后心电图(ECG)改变及心血管负性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CVE)的影响.方法:连续登记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从发病到入院小于48 h的首次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99例,排除既往心脏病等病史.根据磁共振上岛叶累及范围,分大面积岛叶梗死、微小岛叶梗死和对照组,对比左右侧梗死的临床特征和梗死后48 h内ECG及6个月内CVE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CG异常和CVE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岛叶梗死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占71.8%,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左侧岛叶梗死患者窦性心动过缓(P<0.01)和心脏猝死(P<0.0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右侧岛叶梗死后房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P=0.079).随着岛叶梗死范围的扩大,梗死后窦性心动过缓(P<0.01)、新发房颤(P<0.05)和心脏猝死(P<0.05)的发生率随之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面积岛叶梗死明显增加梗死后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OR=4.660,95%CI:1.646~13.195;P=0.004).结论:急性岛叶梗死易引起ECG异常改变和心脏猝死,左侧岛叶梗死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提示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岛叶梗死的受累范围越大,其心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发生越多,需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5.
16.
Mazeika P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2001,77(908):363-370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he community remain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outline the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immediate treatment of the cardiac arrest victim. The subsequent in-hospital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will then be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the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A systematic and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should help to optimize patient care. 相似文献
17.
韦开福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2,(7):663-666
心脏性猝死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发生率较高.该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等方面对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居世界各国之首.SCD不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而且救治成功率低,绝大部分在院外就已经死亡.因此,对处于猝死高危状态的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SCD发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无创性检查技术领域不断发展,预测SCD发生的指标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综述预测SCD的心电指标,如反映心室复极水平的Tp-e、Tp-e/QT、TWA、缺血性J波;反映心室除极水平的QRS波时限、碎裂QRS波、窄而高QRS波,通过这些无创指标在时限、比值、形态方面的变化,来评价心脏电活动,以预防心脏恶性事件,最终避免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Cau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young Australian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cau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people aged 35 years or younger. DESIGN AND SETTING: A review of all autopsies performed between 1 January 1994 and 31 December 2002 at a major Sydney forensic medicine department serving an area with over 2 million people. MAIN OUTCOME MEASURES: Incid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cardiac disease causing sudden death in those ag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