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道残留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问题之一 ,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为 41% [1 ] ,常需再次手术治疗 ,但自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以来再手术率明显下降。我院普外科 1995年 7月~ 2 0 0 0年5月采用纤维胆道镜经 T型管窦道治疗胆道取石残留结石 32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胆道残留结石 ,均系胆道术后两周经 T型管胆道造影证实的病人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2 8~6 6岁 ,平均 47岁。其中单纯胆总管结石 3例 ,左肝管结石 7例 ,右肝管结石 14例 ,左右肝管结石 8例。取石 1次以内 2 8例 ,2次以上者 4例。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2006年2月~2011年3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30例,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或胆总管Ⅰ期缝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取石后T管引流72例,取石后Ⅰ期缝合胆总管58例.留置T管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40±15)min,平均术后住院9.5d;Ⅰ期缝合患者手术时间(110±8)min,平均术后住院6.5d.术后残留结石11例,术后2个月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结石.拔T管后胆漏2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无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等并发症.130例随访1~48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胆总管结石取净和肝外胆总管无狭窄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中87例在胆道探查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外院转入术后胆管残留结石29例.结果 87例中有12例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为Ⅲ级及以上胆管残留结石、泥沙样结石,7例为取净结石伴胆管狭窄者),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73例安置T管引流,术后造影发现结石残留15例;术后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44例(外院29例,本院15例),一次取净结石32例,占72.72%,4例残余结石未能取净.结论 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但不能完全代替病肝切除;术后经T管窦道实施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留结石:彻底根除胆管残石,应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逆行性胰胆管造影(F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5例临床上诊断PCS患者行ERCP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塑料或金属胆道支架(ERBD/EMBE)治疗,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治疗等内镜治疗.结果 行ERCP检查的患者,90例(94.7%)成功,证实胆总管结石43例,乳头旁憩室9例,胆囊管残留过长8例、伴结石2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6例,壶腹部癌4例,肝门部胆管损伤并狭窄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2例,胆胰管合流异常1例,胰胆管未见异常6例.43例胆总管结石中40例内镜取石治疗成功,8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括约肌功能异常、胆囊管残留结石2例行EST,3例肝门部胆管损伤并狭窄行胆道塑料支架(ERBD)引流.2例壶腹部癌置入金属支架(EMBE)引流.2例乳头良性肿瘤,高频电切除乳头.并发症发生率为6.7%,其中切口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4例.结论 对于PCS患者,ERCP检查能明确病因,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同时能进行创伤小、痛苦少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胆道术后为引流胆汁和残余结石,减轻胆道内压力,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露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同时为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常放置T型管引流,置管期间为更好的了解胆道下段通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入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P20胆道镜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选择性施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经胆囊管入路26例,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38例.结果:①经胆囊管入路取净结石2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出结石34例,推入十二指肠3例,阴性探查1例.一期缝合17例,术后胆漏2例,引流1周内愈合;置放T形管21例,术后无胆漏.残留结石1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成功.结论: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入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但对不适宜的患者仍应坚持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取石后酌情行一期缝合或置放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为引流胆汁,预防狭窄,常放入“T”型管进行引流。如何护理“T”管引流术后病人,笔者提出如下浅见。供同道参考。 1 预防“T”型管脱落堵塞 妥善固定,防止牵拉折曲受压。如“T”管堵塞引流不畅,可使胆道压力增加,胆汁溢出而引起腹腔感染。故应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每4小时)从上向下挤压一次。引流袋应低于床面30cm,防止胆汁返流。 2 注意胆道出血 随时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交接班要清楚。如在短时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立即通知医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入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P20胆道镜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选择性施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经胆囊管入路26例,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38例。结果:①经胆囊管人路取净结石2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出结石34例,推入十二指肠3例,阴性探查1例。一期缝合17例,术后胆漏2例,引流1周内愈合;置放T形管21例,术后无胆漏。残留结石1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成功。结论: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人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但对不适宜的患者仍应坚持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取石后酌情行一期缝合或置放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后I期缝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总管切开取石后I期缝合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选择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常规经右上腹腹直肌开腹 ,切口长度6~8cm ,于十二指肠上方纵行切开胆总管 ,长度以结石大小而定 ,一般在2cm以内 ,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不放置T型管 ,以胆道镜探查胆道黏膜情况及结石 ,以取石钳及纤维胆道镜网篮取净结石 ,并确认远端通畅无残余结石及狭窄 ,应用5_0的可吸收胆肠吻合线I期缝合。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胆瘘发生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5 5±1 5)d ,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小 ,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 ,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I期缝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94年至今共做胆道手术99例,其中术后留置T管引流3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留置T管引流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胆囊炎32例,胆石症36例,胆总管结石34例,30~50岁16例,50~70岁22例.T管一般于术后2~3周拨除,留置T管引流避免了胆汁漏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同时留置腹腔引流,腹腔引流一般于术后3天拨除.6例术后2~3周不能拨除T管.其中1例因胆汁持续为絮状物,并有绿色沉淀物,T管造影在肝管开口部结石,经T管取石多次,仍不能完全取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处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7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遵循“清除结石,解除狭窄,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的原则,我们采取病肝切除、术中胆道镜检查、取石,肝门部胆管狭窄整形,胆肠R oux-en-Y大盆口吻合,空肠盲袢皮下埋置等综合治疗。术后常规消炎利胆片或中医中药预防结石复发。结果治愈45例(95.7%)。术前黄疸深重,术中渗血不止,停止手术,死亡1例,术后46天胃瘫并衰竭死亡1例。术后发现残留结石4例(8.7%),结石复发3例(6.5%),优良率93.7%;术后并发胆汁漏3例(6.5%),残留结石术后6周经T管窦道取净结石4例。结石复发的3例中经切开皮下空肠盲袢纤维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再手术切除狭窄胆肠吻合口,重新行胆管空肠吻合,并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2例。结论术前完善的检查对于了解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及肝门部胆管狭窄的范围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病变肝叶或肝段切除、肝门部狭窄胆管大范围切开整形、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并建立皮下便捷通道的肝胆管空肠R oux-en-Y大盆口吻合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综合治疗方法。术后常规用药预防结石复发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取石、碎石,术后1月复查5例存在残余结石经T型管胆道镜取石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效果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来自我院的使用两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对胆囊、胆总管进行切除,从而取出结石。在胆总管放置T管引流26例,胆总管一期缝合4例。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在微创外科的方法中成功的完成手术,在手术中未置胃肠减压管。平均手术时间为85min,在手术后疼痛比较轻微,患者胃肠功能在1~2d内恢复。T管放置的时间在2个月,经过T型管造影证实没有残余结石之后拔出T型管。患者住院时间在5~10d,平均8d。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在残留结石取出后选择拔出T型管。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总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选择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常规经右上腹腹直肌开腹,切口长度6~8 cm,于十二指肠上方纵行切开胆总管,长度以结石大小而定,一般在2 cm以内,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不放置T型管,以胆道镜探查胆道黏膜情况及结石,以取石钳及纤维胆道镜网篮取净结石,并确认远端通畅无残余结石及狭窄,应用5-0的可吸收胆肠吻合线Ⅰ期缝合.结果:所有病例均无胆瘘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1.5)d,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Ⅰ期缝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5例,观察组实施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和"T"管引流术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28例。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残石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再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此外观察组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胆汁漏;对照组也有4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术后出血,1例发生胆汁漏。结论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以及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好、预后快、并发症、复发率和残石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术后经T管造影发现残余结石21例,经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18例。通过B超、CT、MRCP、ERCP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残余结石21例,8例残余结石位于胆总管下段,经十二指肠镜行EST(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成功取石。16例再次手术,取净结石后胆管、空肠内引流术或T管、U管引流。结论:术后T管造影、B超、CT、MRCP、ERCP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残余结石的有效诊断方法,根据结石的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食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9例,横行剪开胆囊管1/2~2/3周径或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置入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切开处或置"T"管引流。结果 39例均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31例Hem-o-lok夹闭胆囊管,5例T管引流,39例全部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55~150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20~60mL,平均18mL,术后1例胆瘘,腹腔引流7d痊愈。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术中、术后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纤维胆道镜术中、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中,33例行术中取石,结石取净率为90.09%(30/33);3例术后再次经T管窦道取石,另5例系外院术后发现肝胆管结石。在我院经T管窦道取石,结石取净率为87.5%(7/8)。术中、术后取净结石共37例,结石取净率97.3%(37/38)。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余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可有效清除胆管残余结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胆总管取石术后患者胆道压力和胆汁分泌的影响。方法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引流患者20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予25%硫酸镁1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8d;对照组仅予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治疗期间,每天利用T管测定胆道压力,记录24-h胆汁引流量。结果术后第4-8天,实验组静脉输液后胆道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且24-h胆汁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取石术患者术后静脉应用硫酸镁可降低胆管压力,减少胆汁引流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再发性胆道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45例再发性胆道结石的病人,采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联合电子胆道镜术中取石治疗,并放置T管引流;术后根据T管造影结果,决定拔T管或用电子胆道镜经T管瘘道取石。结果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00min,平均出血70ml,术后24h进食及下床活动,术后5~8d带T管出院。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再发性胆道结石的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