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涎腺肌上皮癌(附病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肌上皮癌发病率低,以腮腺最常见,其次为腭部小涎腺及颌下腺;早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晚期可侵犯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但血行转移率较高;生物学行为属高度恶性,预后差;早期局限性病灶及时手术可获得较好疗效,晚期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3.
涎腺肌上皮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涎腺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carcinoma)又称为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myoepithelioma,MME),WHO在1991的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是与涎腺肌上皮瘤(beniganmyoepithelioma,BME)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1]。以前人们对瘤组织中肌上皮细胞形态变异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46岁,因右侧腭部肿物渐进性增大20余年就诊。临床检查:右侧上颌磨牙区及右侧腭部可见一肿物,前界位于第一前磨牙远中,后界位于软腭翼下颌皱襞处,外界位于磨牙颊侧牙龈粘膜转折处,内界距腭中缝1cm,表面糜烂,中央凹陷,边缘突起,暗红色,碰触后易出血,疼痛明显。CT检查提示:右上颌部占位性病变,硬腭骨质膨胀性吸收破环,肿块内可见钙化小结,瘤体突入右侧上颌窦内,  相似文献   

5.
涎腺肌上皮癌是一种少见肿瘤 ,发生在小涎腺者更为罕见。我科曾于 1998年 3月收治 1例颊部小涎腺肌上皮癌患者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 ,40岁 ,因右颊部无痛性肿物 2年余 ,于 1998年3月来我科就诊。患者诉 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颊部长一“黄豆”大小肿物 ,无疼痛不适 ,自觉肿物距口内侧较近 ,无破溃史 ,未曾治疗 ,肿物逐渐长大。无特殊不良嗜好。检查 :面部双侧基本对称 ,于右颊部距口角约 1.5cm处可见局部隆起 ,触之有一大小约 1.5cm× 1.0cm× 1.0cm之肿物 ,无压痛 ,质硬 ,表面呈结节状 ,与颊粘膜粘连 ,基底部可活动 ,…  相似文献   

6.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在文献中曾以各种不同的名称出现,认识也不统一。本文复习了近期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包括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等的形态特征和抗原特异性)、生物学行为以及组织分型和组织发生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瘤主要由向闰管和肌上皮方向分化的细胞发生而来。瘤细胞分叶,典型形态为双套层导管样结构,细胞分化较高,但具有浸润性生长方式,治疗不彻底易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全身各系统均有相应的变化 ,特别是中老年人 ,如高血压性心血管病 ,眼病等。在口腔颌面部常引起涎腺退行性肿大 ,本研究通过临床 ,唾液总流率检查及腮腺造影对 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系统观察。发现 15例病例临床上的腮腺肿大为特点占 87% ,腮腺造影示除腺体体积增大外主导管扩张较为常见 ,认为与主导管发生逆行性感染有关 ,可能与静止唾液流率减低有关。使用促唾剂保持静止唾液总流率在正常范围内是防止逆行感染的必要治疗手段。有 4例静止唾液总流率低于正常有明显口干症状。而动态唾液总流率未见明显异常 ,提示高血压患者涎腺贮备功能尚未明显受累 ,说明口干症状主要是静止唾液总流率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8.
儿少期(<18岁)大涎腺部位的肿块,易被误诊为炎性肿块而延误治疗。本文报告了26例儿少期大涎腺肿瘤,文内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涎腺鳞状细胞癌(附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涎腺鳞状细胞癌较少见 ,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 0 .3 %~5 .0 % ,由于发病率低 ,文献较少对其进行讨论 ,现就我院收治 3例腮腺、1例颌下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患者女性 ,2 8岁 ,因双耳下各有一黄豆大小无痛性肿物 1年 ,逐渐增大 ,曾在当地医院手术摘除 (双侧 ) ,无病理诊断 ,术后 1个月双侧均复发 ,肿物迅速增大、疼痛 ,皮肤破溃并有脓性分泌物 ,来我院就诊 ,以腮腺多形性腺瘤合并感染收住院。查体 :全身一般情况好 ,专科可见双侧耳下各有一约 5 .0cm× 5 .0cm× 4.0cm大小肿物 ,皮肤表面呈紫红色 ,肿物中央有…  相似文献   

10.
11.
张岚  胡济安 《口腔医学》1996,16(2):96-97
涎腺肌上皮肿瘤(附2例报告)浙江医科大学口腔病理教研室张岚,胡济安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于1443年首先由Shelclon报告并命名。恶性者为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myoepithelioma)或肌上皮癌(Myoepi...  相似文献   

12.
上皮 -肌上皮癌 (epithelial myoepithelialcarcinoma)是一种极少见的双细胞型、低度恶性涎腺肿瘤[1] ,目前对其临床学研究尚少 ,对其生物学行为认识不甚明了。本文就我院诊疗的 5例涎腺上皮 -肌上皮癌的临床资料 ,进行临床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的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小涎腺肌上皮癌非常少见 ,发生于颊部小涎腺则更罕见 ,我科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 ,3 9岁 ,汕尾市人 ,发现左颊部小手指头大小不明原因肿物 1年 ,肿物生长缓慢 ,无任何自觉症状。检查见 :左上颌第一、二、三磨牙相应颊部可扪及约 3cm× 3cm肿物 ,质  相似文献   

14.
涎腺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5.
用透射电镜观察8例涎腺肌上皮瘤和癌的各种癌细胞,结果发现,每种瘤细胞具有部分或全部下列结构:肌丝、中间丝、张力丝、桥粒、基板等,表现出与正常涎腺肌上皮细胞相似的上皮和间叶双重结构及特征。本文对各种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腺泡细胞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在临床上不易与涎腺其他肿瘤相鉴别。由于其组织病理学上的表现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往往无一定规律,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本文收集我院75~86年发生于大小涎腺的腺泡细胞癌11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最大72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5岁,病期2月~5年;发病部位:腮腺5例,颌下腺2例,腭部小涎腺2例,颊部小涎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大涎腺缺失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天性大涎腺缺失(congenitalabsenceofmajorsalivaryglands)是涎腺畸形的一种,由胚胎期间大涎腺发育障碍所致。本病极为罕见,可能与遗传有关,国外曾有少量病例报道,国内仅查见一例腮腺缺失报告。现结合有关文献将1995年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为兄弟2人,兄28岁,弟26岁,出生后即发现口干,进食时需以汤水伴食物下咽,自幼眼干无泪。全身体检正常。口腔专科检查:口腔粘膜干燥,两侧颊粘膜、舌下肉阜处未见涎腺导管开口,挤压无唾液流出。颌后凹腮腺区凹陷。兄: |3873|138先天性…  相似文献   

18.
王旭霞 《口腔医学》1992,12(2):84-84
<正> 例1,患者孙××,男,30岁。住院号:316801。主诉:右上腭无痛性肿物7年。现病史:7年前右上腭被鱼刺刺破后出现流脓血,经用消炎药后好转,但遗有一溃疡久不愈合,且逐渐隆起增大,无痛感。近1年肿物明显增大,右鼻腔不通气,右上后牙松动,牙龈出血,消炎药物无效。检查:全身情况良好。右上腭肿物8×6×6cm,超过中线距对侧牙龈1.5cm,外侧达颊侧牙龈,前到4,后达舌腭弓。中等硬度,无压痛,粘膜表面无溃疡。8765 Ⅲ°松动,4 Ⅱ°松动。副鼻窦片示:右上颌窦内,下、外璧呈溶骨性破环,意见:右上颌窦癌。术前病理报告:(上腭)涎腺肌上皮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涎腺混合瘤发生于下颌骨者较少见,我院曾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40岁。住院号:1245.因右下颌骨骨体部膨大伴疼痛3月而入院。检查:从右下颌骨体部到下颌骨角有4×3cm~2大小、质硬、不活动、无压痛之肿块,穿刺为胶质样液体。口内8缺失,其舌侧牙槽粘膜突出约有3×3cm~2大小,表面光滑无溃疡,触之有乒乓感,X线片示:从7至升  相似文献   

20.
涎腺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为了总结涎腺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有效治疗,作者对19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临床特点为:发病部位以腮腺为最常见,其次为腭部;部分肿瘤生长迅速,广泛侵犯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不很高,但血行性转移率高;治疗后极易复发;患者预后差。其生物学行为属高度恶性肿瘤。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原则上不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放射治疗不敏感。对于局限性肿瘤复发灶及时手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