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2000年3月5日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天加重并恶心呕吐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94次/分,P-R间期0.28秒,Ⅱ、ⅢaVF导联呈Qr型,在上述导联ST段与T波融合呈弓背型单向曲线并有不同程度抬高.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Ⅰ房室传导阻滞;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再次复查心电图所示,仅示以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距0.56秒,频率107次/分,多数P波后无QRS波,QRS波群为两种形态:一种为Qr型,时限0.06秒,(较窄为窦性P波下传的室上型);另一种呈qR型,时限较宽,于前一QRS波后1.56秒出现,其前无有关P波为室性逸搏,在其室性逸博后均出现2个窦性P波1:1下传,心室逸博后第1个下传的P-R间期均固定为0.51秒(韦金斯基现象).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高度房室传导沮滞;4)室性逸搏伴韦金斯基现象(超常传导),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正> 临床资料:女,62岁,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心电图特征:本图上下两行系V_1导联的连续记录。图示窦性P波的形态时间正常,但P-P间距不规则,呈长短交替,长P-P间距为1.48秒,短P-P间距为1.10秒,QRS波分别呈rS型及rsR′型和rsr′型三种形态。前者形态时间均正常,但节律与P波一样呈长短周期交替出现。长的R-R间期为1.58秒,短的R-R间距为1.04秒。后二种QRS波均相随前-QRS波后0.56秒~0.58秒处出现,其前均可见一窦性P波,P-R间期为0.30~0.36秒。心电图诊断:1.双结性文氏现象:(1)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呈3:2传导:(12)加速的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伴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平 《苏州医学杂志》1998,21(1):M004-M004
患男,20岁,因四肢乏力.不能行走5小时入院。曾有类似症状但较轻.入院当日血清钾浓度为2.0mmol/L。临床诊断: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入院体检:T36.8℃,BP16/9.7kPa(120/75mmHg),P102次/分,节律绝对不齐,无杂音。心电图V3导联连续记录示P-P规则,P-P间期0.56S,P渡频率107次/分,以3:2.2:1.6:5的比例下传心室,多数P波与前面的U波、T波重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渡脱落不下传。Q-T间期因出现明显U波已无法测量。  相似文献   

4.
吴桂平  刘少稳等 《海南医学》2002,13(12):168-168
目的:蝉联现象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常常发生于心房颤动时,出现于窦性心律时的蝉联现象还很少有报道,我们报道房早引发其后窦性心律伴伴右束支蝉联现象一例给同道讨论分析。方法和结果:病人,女,56岁,因心慌不适来医院检查,连续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略高尖。P'3、7、11、28为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均下传,P’3、28后为窄QRS波群,P’7、11后为宽QRS波群,P’7、11前的窦性下传P波也为宽QRS波群,所有宽的QRS波群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P-P间期为0.68(0.72秒)后出现的房早下传呈窄QRS波群(P’3、18),继发于房早后较长代偿间期的第二个窦性P波下传呈宽QRS波群。P’-QRS3代偿间其为0.90秒,比前一个窦性周期0.68秒延长0.22秒,造成下一个窦性(0.66秒)P波落于右束支不应期内而呈宽QRS。P’-QRS11同样形成0.88秒的代偿周期,P-QRS12正常,但P-QRS12-P-QRS13周长又缩短为0.64秒,又一次使P14下传落入右束支不应期,故QRS14变宽,其后一系列P-QSR的QRS均为宽的,直至P-QRS21周期,其周长仅延长0.04秒,而过了不应期才正常下传。结论:该患者连续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原因,可能为激动通过左束支下传经间隔传入右室,再经右束支末稍递传形成一系列隐匿传导所致,俗为蝉联。蝉联现象发生的条件是早搏、心率加快,退出的条件是心率减慢,本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这一条件。此患者的右束支阻滞图形均出现于早搏的代偿间期之后,与此代偿间期引起的右束支不应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5.
B 型预激症候群(WPW)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两种图形并存者少见。现将间歇性 B 型 WP W 合并 RBBB1例报告如如下:患者,男,干部,58岁。数十年常感闷气、失眠,阵发性心悸。体验: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染音,胸透无异常。化验:TG0.167g/L(167mg%)从1983年起,心电图间断出现 B 型 WP W 和 RBBB。P 波窦性,心率50次/分,QRS 波群出现两种形态:V_1、V_5导联 R_(1,2,3,7)形态,时限0.12秒,V_1导联呈 rsP′型,V_5导联呈qRs 型,S 波粗钝,P-R 间期0.14秒。V_1、V_5导联 R_(3,6,)P-P 间期0.11秒,QRS 波群增宽0.13秒,QRS 波群起始部模糊粗钝,α波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5岁。以心慌闷气3天于1989年3月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入院后心电图示:P波形态正常,P-P间期为0.90秒,P_1-R间期为0.19秒,P_2-R间期突然成倍延长为0.48秒,P_3未下传,呈规律的3∶2传导。(见附图) 心电图诊断:Ⅱ°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文氏现象。讨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是致不典型文氏现象的常见因素之一。本例P_1-R间期为0.19秒,P_2-R间期为0.48秒,传导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
交替下传文氏周期是指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的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以2—3个P波连续下传受阻而结束文氏周期的一种特殊的文氏现象。因其多为一过性出现,易被忽略。结合所遇1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蝉联现象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现象 ,常常发生于心房颤动时 ,出现于窦性心律时的蝉联现象还很少有报道 ,我们报道房早引发其后窦性心律伴伴右束支蝉联现象一例给同道讨论分析。方法和结果 病人 ,女 ,5 6岁 ,因心慌不适来医院检查 ,连续记录II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P波略高尖。P’3、7、11、2 8为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 ,均下传 ,P’3、2 8后为窄QRS波群 ,P’7、11后为宽QRS波群 ,P’7、11前的窦性下传P波也为宽QRS波群 ,所有宽的QRS波群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P -P间期为 0 .68(0 .72秒 )后出现的房早下传呈窄QRS波群 (P’3、2 8) ,继发于房早后较长代偿间期的第二个窦性P波下传呈宽QRS波群。P’ -QRS3代偿间期为0 .90秒 ,比前一个窦性周期 0 .68秒延长 0 .2 2秒 ,造成下一个窦性 (0 .66秒 )P波落于右束支不应期内而呈宽QRS。P’ -QRS11同样形成 0 .88秒的代偿周期 ,P -QRS12正常 ,但P -QRS12—P -QRS13周长又缩短为 0 .64秒 ,又一次使P14下传落入右束支不应期 ,故QRS14变宽 ,其后一系列P -QSR的QRS均为宽的 ,直至P -QRS2 1周期 ,其周长仅延长 0 .0 4秒 ,而过了不应期才正常下传。结论 该患者连续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原因 ,可能为激动通过左束支下传经间隔传入右室 ,再经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6岁。因阵发性胸闷1天,突然晕厥入院。入院时查体:急性危重病容,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6bpm,律不齐,心音低钝,无病理性杂音。BP100/60mmHg,临床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逐渐延长,当P-P延长至0.34秒时,P波下传受阻。长间歇(R-R相距1.10秒)后第1个窦性下传的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呈右束支阻滞形,属慢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上抬0.15~0.30mV,对应导联Ⅰ、avL、V2-5、ST段水平下移0.05~0.35mV,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做心…  相似文献   

10.
刘红燕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695-695
1 患者 ,男性 ,73岁。临床诊断 :肺心病 ,心律失常。其中P3~P4 间期为窦性周期。频率 0 .72秒 ,心率 83次 /分 ,P~R间期固定为 0 .12秒。自第 1个窦性P波后 ,连续出现 3个提早的异位P',P'波倒置。P'~R'间期≥ 0 .12 '。考虑起源于心房下部 ,心室率≥ 16 0次 /分。下传的P'~R'间期有两种 ,第 1个P'波出现于第 1个心搏T波的降支 ,P1'~R1'间期为 0 .12秒 ,第2、3个房P'波分别出现在前 1心搏的ST段及QRS波群的降支部分 ,下传的P'~R'间期依次为 0 .14秒、0 .16秒 ,此后出现一段前无P'波的长间歇。房性P'~P'间…  相似文献   

11.
<正> 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患者,女性,31岁。患风湿性二尖瓣狭窄5年,因心悸、胸闷,气喘加重,下肢浮肿,不能平卧5天,收治入院。心电图检查发现,P波规律出现,P波形态一致,P-P间期相等,频率为150次/分。R-R间期相等,频率为75次/分。P-R问期固定为0.14秒,房室传导比例为2:1。诊断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未做任何处理,在做心电图过程中,患者不自主咳嗽后,房室传导突然得到改善,呈1:1下传,P-R间期固定为0.14秒,频率为167次/分,P与QRS波形态未变,为典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持续2秒钟后,突然又转为2:1房室传导。后反复多次咳嗽试验,又复为1:1房室传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6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4年,再发一天伴胸痛就诊.拟诊为“冠心病”.心电图特征:选自Ⅱ导联,连续记录.可见多个提早出现的逆传P波,配对间期固定为0.58秒,P’-P’间期距离恒等为2.72秒,P’-R间期0.11秒,心室波群均为室上性,R—R间期不规整,P—P间期1.00秒,P—R间期0.14秒.入院后再次心电图检查,仍见频发交界性过早激动,配对间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9岁,因胸闷心悸3天来院就诊.体检:血压110/70mmHg,心率80bpm.心律不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同步记录为II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频率83bpm,上条R2.5.下条R3提前出现,ORS室上性型,其前或后见窦性P波因房室干扰下传受阻,联律问距明显不等,上条P10,下条P8下传受阻,貌似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下条R8在长间歇后出现,QRS为室上型,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0S,此为交接区逸搏.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显性及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早搏致房室干扰,后者引起伪II度房室传导阻滞,偶见交接区逸搏.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24岁。既往无心脏病史,无任何不适,因外院健康体检时发现有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来就诊,查体:T37℃,P80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透视正常,12导联心电图QRS。T波及ST段无异常。长导联(图1)示:P波规律出现,P波直立,波形稍不同,为窦房结内游走节律,P-P间期不等0.64~0.84秒,心率72~94次/分,P-R期间也不等,P-P间期0.64秒时,P-R间期0.22秒;P-P间期0.70-0.84秒时,P-R间期0.18-0.20秒,QRS时限0.06秒。心电图诊断:窦房结内游走心律及不齐,3相I…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4岁。2013年12月27日因胸闷,心悸前来内科门诊就诊。听诊心率:48次/分。临床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同步十二导联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4~0.72s,频率83~94次/分,可顺传心室的P-R间期固定为0.19s,呈2∶1传导,下图长Ⅱ导联示8个QRS形态正常,前两个及最后一个QRS前P-R间期固定,第3~7个QRS波前P-R间期不固定,第3~5个心动周期时间为1.32s,频率为47次/分,考虑为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第7个QRS波提前出现,考虑为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其后T波高尖考虑为房性P波落在T波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男性,60岁。曾因反复晕厥住院两次,发作时感到心前区疼痛。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入院时心电图特点:图1描记为Ⅱ导联,显示为窦性心律不齐,平均心房率为63次/分,QRS时限增宽可见切迹,其时限0.12S,ST段呈下斜性压低,T波呈负正双相.当P-P间距延长到1.04~1.20S时窦性P波未能下传。图2为标准Ⅲ导联,是继Ⅱ导联后描记的,也可见上述特点,反复出现P波下传受阻。提示四位相性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图1第二心动为交界区逸搏,其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后,继而可见窦性P波连续传入心室,提示魏登斯基易化作用和由魏登斯基效应维持的短时传导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男性,70岁,工人。因头昏、心悸伴心前区刺痛,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于1989年8月21日收住入院。心电图分析附图为入院后第二天测得。取I、V_1,及V_3(V_(3a、b)为连续记录)导联。见规律性窦性P波P-P间距0.84秒,P-R间期0.18秒,约合窦性心律71次/分。各导联QRS波时限增宽达0.13秒,I导联呈R型,R波切迹,V_1、V_3呈rS型,S波增宽,为完全性左囊支传导阻滞。另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P′融于前一心动T波之上,QRS形态与窦性相似,联律间期基本相等,为房性早搏(以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每房早后均可见形态各异的逸搏心动(以R~-表示),且各R′-R~-  相似文献   

18.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20岁。因心悸就诊。心电图显示前3次心搏起自窦房结,Ⅰ、Ⅱ、Ⅲ导联P波直立,心率75/min,P-R间期0.18s,QRS时间0.08s。第4个心搏P′波出现于T波升支上,梯形图显示房性早搏激动受阻于房室结快径路,而沿慢径路前传心室,下传P′-R间期延长至0.48自第5个心搏开始,Ⅱ、Ⅲ、aVF导联P′波小而又有切迹,心率58/min,P′-R间期0.15s,为房性逸搏心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早搏慢径路下传心室;③房性逸搏心律。2讨论电生理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房室结双径路不一定在窦性心律中表现出来,而很容易在自发的房性早搏中显现出…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0岁,主因胸痛4天就诊。自述既往有心肌病史。查体:体温36℃,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0mmHg。心电图示:II导联P波形态各异,呈高尖、双向、低平或倒置等;时限宽窄不一,0.12-0.14秒不等;P振幅高低不等,甚至为倒置,振幅从最高值的4mm逐渐降低,呈正负双向后倒置,直至最低值-3mm,呈现出高尖-正负双向-低平-倒置的变化趋势,过渡明显,最显著的特点为P波形态改变围绕一个轴呈极性变化,其具体表现为P波以一种形态持续几次后逐渐演变,P-P间期0.50秒(120次/分), P-R间期长短不一,0.16-0.12秒不等,有明显的P-R段,说明每个P波均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QRS波群呈室上性。根据以上特点,考虑是一种扭转性、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心房内游走心律少见。我院收治一例并伴双束支阻滞,现报告如下: 心电图特点及分析患者女性、80岁,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伴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其心电图特征是: 一、P波异常: 1.从图1看出P波有四种,但无一种与图2中窦P相同,全属异位P波(用P′表示)。 2.凡屑下传的P′—R间期均>0.12秒,且不完全相等。 3.P′—P′间期不等,在0.54—0.76秒之间。 4.相邻P′波间无一处有连续三个相同的。 5.P′波形态变化突然,与其P′R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