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设计制作新型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制作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并应用12只小鼠进行稳定性和实验效率验证。结果采用时间加浓度切换的模式,交替供给100%氧气和100%氮气,实现一个循环为90 s,每个循环均出现动物最低血氧饱和度和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达到低氧事件40次/h的环境设置,与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对应。结论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可以完成模拟OSAHS的低氧和复氧的过程,为研究OSAHS靶器官损害提供标准化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制作新型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制作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并应用12只小鼠进行稳定性和实验效率验证.结果 采用时间加浓度切换的模式,交替供给100%氧气和100%氮气,实现一个循环为90 s,每个循环均出现动物最低血氧饱和度和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达到低氧事件40次/h的环境设置,与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对应.结论 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动物慢性间歇低氧箱可以完成模拟OSAHS的低氧和复氧的过程,为研究OSAHS靶器官损害提供标准化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上气道塌陷引起呼吸暂停、通气不足、睡眠结构紊乱、打鼾、频发血氧饱和度降低等[1].慢性间歇低氧(CIH)是OSAH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2].  相似文献   

4.
1氧自由基与慢性间歇低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或)通气不足,伴打鼾及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继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并导致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慢性间歇低氧与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造成的间歇低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特点,它能够导致自主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后者可能是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现将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所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慢性间歇低氧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常见持续性低氧(常发生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的特殊类型低氧,主要发生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可以造成全身脏器损害,包括引发和加重心脏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动物模型。方法将8只Wistar大鼠的双侧舌腭弓、咽腭弓及舌根处注射透明质酸钠,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以浅状态模拟睡眠状态,用多导睡眠仪监测动物的脑电、肌电及口鼻气流。结果①动物处于浅麻醉状态时,脑电和肌电活动与睡眠时相似;②注射前和注射后4周,动物在监测过程中均出现伴有胸腹反常运动的呼吸暂停,但是注射前后呼吸暂停指数(AI)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部注射透明质酸钠法所建立的大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模型稳定、可靠,与人类OSAS相似,可应用于OSAS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和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用于治疗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例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例。结果25例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扁桃体切除对治疗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组除引起呼吸系统损伤外,同时可导致患者神经系统认知障碍、心血管系统、肾脏系统等多脏器损伤的睡眠呼吸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中,睡眠中呼吸暂停引起的间歇低氧是全身靶器官损害的核心病理基础,随着间歇缺氧致机体损伤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对间歇缺氧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就间歇低氧相关信号通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索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结果:应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消除患者的呼吸暂停,改善临床症状。结论: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可靠、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间歇性缺氧及睡眠剥夺建立大鼠睡眠呼吸暂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大鼠模型。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常氧正常睡眠对照组,常氧睡眠剥夺组,间歇性低氧正常睡眠组,间歇性低氧睡眠剥夺组,每组8只。实验期间每周测定鼠尾收缩压1次,在缺氧、睡眠剥夺终点测定有创动脉压、心脏重量(CW),左心室重量(LVW),并计算出心脏质量指数(CMI);取大动脉、肺、肾组织石腊包埋,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随时间的延长,睡眠剥夺组、间歇性低氧组、间歇性低氧睡眠剥夺组鼠尾压逐步升高,并出现左室重量、心脏重量增加,以间歇性低氧睡眠剥夺组最为明显;组织病理显示低氧睡眠剥夺组大鼠动脉壁不规则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可见蛋白管型;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结论通过模拟间歇性缺氧及睡眠剥夺机制建立了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nd liver inju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A general review was made of studies involving: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leep apnea style intermittent hypoxia and liver injury and (2) the mechanism that causes the liver injury. Data sources The data us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from Medline and PubMed published in English from 1993 to February 2009. The search term was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Study selection (1)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vidence that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nd sleep apnea style intermittent hypoxia leads to liver injury; (2) the mechanism that causes the liver injury. Results The effect of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nd sleep apnea style intermittent hypoxia on the liver fun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serum aminotransferase elevation. The liver histological injury includes hepatic steatosis, hepatocyte ballooning, Iobular inflammation, Iobular necrosis, and liver fibrosis.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nd sleep apnea style intermittent hypoxia can caus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xidative stress. Conclusions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nd sleep apnea style intermittent hypoxia can lead to chronic liver injury, which, in most cases, is shown a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xidative stress caused by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nd sleep apnea style intermittent hypox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新西兰大白兔动物模型研究OSA及其下颌前移矫治器(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MAD)治疗对舌下神经结构及功能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舌下神经与OSA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8只6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化对慢性间歇缺氧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因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间歇缺氧大鼠模型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2周间歇缺氧组、8周间歇缺氧组.观察AMPK激动剂和AMPK抑制剂作用不同缺氧程度的大鼠体内炎症介质、血脂、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监测大鼠脂肪组织AMPK、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间歇缺氧大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2、核因子κB (NF-κB)、缺氧诱导因子(HIF-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AMPK激活剂后的大鼠体内炎症因子释放减少,脂联素、瘦素含量增加,血脂、胰岛素抵抗情况较前有改善,GLUT4水平增加.而使用AMPK抑制剂处理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脂联素、瘦素水平均上升,胰岛素抵抗更严重,GLUT4水平也进一步下降.结论 AMPK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脂联素、瘦素的释放,增加GLUT4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调节能量代谢及炎症介质,为临床治疗OSAS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间歇缺氧(CIH)模拟阻塞件睡眠呼吸暂停(OSAS)的动物模型,观察CIH对心脏的损伤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ICR鼠33只随机分成3组:慢性间歇缺氧组、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对照组.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检测3组实验鼠心肌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前后的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3组鼠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结果:①慢性间歇缺氧组SOD活性及MDA水平高于对照绀和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P<0.05),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②慢性间歇缺氧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cTnI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慢性间歇缺氧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心肌组织变性,横纹模糊.伴有纤维性渗出物.而对照组正常.结论:OSAS通过氧化应激产生的过量活性氧造成心肌损伤,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可部分抑制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慢性间歇低氧(CIH)诱导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遗尿雌性大鼠模型,并探讨儿茶酚雌激素(CE)在CIH诱导的OSAHS遗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周龄SD雌性大鼠16只,随机分成CIH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置于常压间歇低氧舱,对照组置于同等条件下的空气模拟对照舱,均放置4周。监测24 h进水及排尿量;测定血清中CE,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如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及其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活性;测定排尿阈;留取膀胱行HE及Weigert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CIH组大鼠氧舱外进水量及排尿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IH组大鼠氧舱内排尿量明显增加,血清中CE、Adr、NA和DA含量明显增高,而COMT的活性明显降低,排尿阈明显降低,膀胱组织光镜下显示膀胱逼尿肌肌束排列紊乱、疏松,部分肌束断裂。结论:CIH可诱导雌性大鼠发生遗尿,伴有排尿量增多,排尿阈降低,血清中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含量增高,而COMT的活性降低,与儿童OSAHS诱发遗尿的临床症状相似,提示通过CIH诱导建立OSAHS遗尿雌鼠模型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变化。方法 将12只10~12周龄的雄性SD大鼠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大鼠每天10点至18点置于间歇性低氧环境中暴露,对照组大鼠不做低氧处理,共4周。饲养时间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及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染色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计算病变细胞、凋亡细胞在视野中所占比例。结果 HE染色光镜下实验组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肥大,排列不规则,细胞核、胞质着色淡,平滑肌细胞核肿胀;对照组见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形态及染色正常。TUNEL染色光镜下实验组可见多个凋亡细胞,对照组偶见凋亡细胞。实验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的细胞病变率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产生的慢性间歇性低氧可损伤大鼠胸主动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复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间歇缺氧(IH)大鼠模型,观察IH对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损伤及其复氧后的变化情况。方法4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A 组)10 只,复制30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间歇缺氧大鼠模型,其中10 只缺氧组(B 组),10 只缺氧后复氧组(C 组),另外10 只持续缺氧组(D 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心肌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IH模型大鼠MDA 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心肌组织GSH 活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氧组大鼠MDA、SOD 和心肌组织GSH活性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D 组大鼠MDA 含量增高,SOD 活性降低,心肌组织GSH 活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SAHS 存在氧化应激,严重损伤心肌组织,缺氧时MDA 含量、SOD 和GSH 活性改变,复氧后有所恢复。血清MDA含量、SOD 活性及心肌组织GSH活性可以反应氧化应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低氧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分为A组和B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治疗措施,其中A组32例进行无创BiPAP,B组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2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症状得到改善,1例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B组4例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例多器官衰竭病死.A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均优于B组(P<0.01).结论:无创BiPAP能够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