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乳鼠心肌细胞合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旨在探讨罗格列酮作用于心肌细胞时,在细胞因子调节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罗格列酮预处理30min后,用AngⅡ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同培养24h,然后分别采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和心肌细胞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刺激乳鼠心肌细胞TNF-α蛋白质合成和mRNA表达增加,罗格列酮抑制AngⅡ的作用(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作用越强.结论:罗格列酮抑制AngⅡ刺激的乳鼠心肌细胞TNF-α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罗格列酮这一作用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格列酮组在PAAF作用前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进行干预;GW9662组:在吡格列酮干预前30 min,先行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最后加入PAAF。分组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AF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GW9662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PPARγ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GW9662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减少PPAF刺激所致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A549细胞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IL-17及人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辅助蛋白1(hCLCA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及罗格列酮和IL-17抗体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传代细胞随机分6组:罗格列酮/RSV组、罗格列酮/GW9662/RSV组、DMSO/RSV组、IL-17抗体/RSV组、GW9662/RSV组、细胞对照组。DMSO/RSV组予0.02% DMSO预处理0.5h,罗格列酮/RSV组予罗格列酮(10μmol/L)预处理0.5h,罗格列酮/GW9662/RSV组在应用罗格列酮前先以GW9662(10μmol/L)预处理0.5h,IL-17抗体/RSV组在RSV感染前予IL-17抗体预处理2h。各组培养6、12、24h收获细胞及上清液待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PARγ、IL-17、hCLCA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CLCA1蛋白水平,ELISA检测IL-17蛋白表达。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DMSO/RSV组PPARγ、IL-17、hCLCA1 mRNA和蛋白表达在3个时间点均明显升高,随时间增加表达量增加,24h达高峰,与1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同一时间点上罗格列酮/RSV组、IL-17抗体/RSV组IL-17、hCLCA1mRNA和蛋白均明显低于DMSO/RSV组,与罗格列酮/GW9662/RSV组相比,罗格列酮/RSV组IL-17、hCLCA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罗格列酮及IL-17抗体对IL-17 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在干预后6h最强,与12、24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抑制RSV感染后IL-17、hCLCA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机制可能为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使PPARγ活性增强,在转录水平下调IL-17表达,从而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干扰RNA片段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了解PPAR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内皮素-1(ET-1)的基因表达量有无变化,以探讨PPARγ及ET-1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iRNA Expression Cassette方法干预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RT-PCR、适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ET-1的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针对PPARγ基因设计的siRNA Expression Cassette 1(1 326)使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量下调,ET-1 mRNA表达量增多,二者之间表达量的mRNA灰度比值变化有相关性(r=0.995,P=0.042)。siRNAExpression Cassette 2,3,4片断未能发挥干扰效应。结论:干扰RNA片段siRNA Expression Cassette 1(1 326)对PPARγ的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可以在转录水平抑制PPARγ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同时使ET-1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格列酮组在PAAF作用前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进行干预;GW9662组:在吡格列酮干预前30 min,先行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最后加入PAAF.分组处理6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AF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GW9662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PPARγ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GW9662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减少PPAF刺激所致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AngⅡ诱导VSMCs的表型转化,给予罗格列酮预处理后用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微丝骨架,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PAR-γ、PKG Ⅰ α以及VSMCs收缩型标志因子(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mRNA和蛋白水平.应用PPAR-y抑制剂预处理后再给予罗格列酮刺激,Western blot检测PKG Ⅰ α和SM22α蛋白水平.结果 ①罗格列酮(20 μmol/L)预处理可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迁移(P<0.05).②罗格列酮(20 μmol/L)预处理后可抑制AngⅡ诱导VSMCs微丝骨架的形成.③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罗格列酮(20 μmol/L)预处理后可抑制AngⅡ诱导PKG Ⅰα和SM22α mRNA的下调作用(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罗格列酮(20 μmol/L)预处理后可抑制AngⅡ诱导PKG Ⅰ α和SM22α蛋白水平的下调作用(P< 0.05);PPAR-y抑制剂GW9662可减弱罗格列酮对PKG Ⅰα和SM22α的促表达作用(P<0.05).结论 罗格列酮通过激活PPAR-y来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表型转化,激活PPAR-y可能通上调PKG Ⅰ α表达发挥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内皮素-1(ET-1)诱导心肌肥大的作用,并探讨PPAR-γ激活后抑制心肌肥厚的机制。方法: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观察罗格列酮对ET-1诱导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罗格列酮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可显著抑制ET-1所致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增加、肥大基因表达、Calcineurin酶活性增高、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该作用可被PPAR-γ受体拮抗剂GW9662逆转(P<0.01)。结论:ET-1可通过激活calcineurin信号通路诱导心肌肥厚,罗格列酮以PPAR-γ依赖的方式抑制calcineurin信号通路,防止心肌肥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小鼠Ⅱ型葡萄糖载体(mGLU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维甲酸类受体X(RXRα)及mGLUT2cDNA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CMX和pGL3b上.PPARγ,RXRα,mGLUT2克隆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处理或不处理罗格列酮,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法及RNA印迹方法等测定罗格列酮对mGLUT2重组体荧光素酶活性调节及对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可激活mGLUT2重组体荧光素酶的活性,亦可增加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强mGLUT2的表达,可能参与PPARγ对mGLUT2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9.
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和释放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及内皮NO生成的影响,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原代培养,3~5代用于实验;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粘附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Griees反应原理测定上清NO释放量.结果HUVECs未活化时不表达VCAM-1而ICAM-1呈低表达状态;AngⅡ在生理浓度时(10-9 mol/L)即可刺激HUVECs表达ICAM-1和VCAM-1 mRNA,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10-7 mol/L 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刺激HUVECs 6 h即有ICAM-1 mRNA和VCAM-1 mRNA较高表达,但高峰有所不同,前者在10 h左右,后者为12 h.在AngⅡ刺激下两种粘附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趋势与mRNA相似;并随浓度增加而明显抑制NO生成.结论AngⅡ明显增强HUVECs表达粘附分子,并抑制其NO生成,具有显著的促炎和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时激活PPARα、PPARs激活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肥大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非诺贝特(PPARα激活剂)和或吡格列酮(PPARγ激活剂)预处理24 h后,加用AngⅡ刺激诱导肥大心肌细胞模型.采用软件分析细胞表面积,以MTT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用RT-PCR法检测α-MHC和胚胎基因β-MHC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吡格列酮显著逆转了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抑制AngⅡ引起细胞活力改变,增加α-MHC mRNA表达,降低β-MHC mRNA的表达,α/β-MHC mRNA比值明显增加;相对两药处理组,上述指标与两药合用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PARs信号通路激活能有效预防心肌细胞肥大,PPARαγ配体合用未见明显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对系膜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在核转录水平对人系膜细胞(HMCL)炎症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人系膜细胞,利用IL-1β制备炎症性系膜细胞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TNF-γ和IL-6水平;蛋白印迹方法测定HMCL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RGZ)、曲格列酮(TGZ)及15d-PGF2,PPARγ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中PPARγ和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 IL-1β(10 ng/ml)可使炎性细胞因子TNF-γ和IL-6蛋白、mRNA表达增加,正常人系膜细胞可低水平表达PPARγ,炎症刺激后PPARγ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PARγ特异性配基曲格列酮(TGZ)可下调PPARγ表达.三种结构不同的PPARγ特异性配基TGZ、RGZ和15d-PGJ2可下调炎症刺激后IL-6和TNF-γ蛋白水平,且这种抗炎效应的作用环节在mRNA水平.结论 PPARγ可能是系膜细胞炎症与抗炎反应过程中炎症自我限制的一个重要靶位,作用于这一靶位的特异性配基有望成为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新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549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不同时间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介素-8(IL-8)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观察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罗格列酮干预后MCP-1、MIP-1α、IL-8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PARγ激动剂对RSV感染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RSV感染的细胞模型,将传代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6组:A组(15d-PGJ2+RSV组)、B组(罗格列酮+RSV组)、C组(RSV组)、D组(PDTC+RSV组)、E组(PPARγ拮抗剂GW9662+罗格列酮+RSV组)、F组(细胞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培养12、24、48h收获细胞及上清液待测。应用ELISA检测MCP-1、MIP-1α、IL-8蛋白水平,实时定量RT-PCR检测MCP-1、MIP-1α、IL-8 mRNA表达。结果 C组与F组相比,MCP-1、MIP-1α、IL-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在12h开始升高,其中mRNA表达在24h达高峰,48h有所下降,与1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蛋白表达在48h达高峰,与1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各时间点3种趋化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但仍高于F组(P均<0.05)。A组、B组与C组相比,各时间点MCP-1、MIP-1α、IL-8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1);E组与C组3种趋化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F组(P均<0.05)。结论 RSV感染可导致MCP-1、MIP-1α、IL-8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15d-PGJ2、罗格列酮均可抑制上述作用,其作用可被GW9662所阻断;PPARγ激动剂的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THP-1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THP-1细胞经160 nmol/L佛波酯(PMA)孵育24 h,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分别与10.0 μmol/L普伐他汀及10.0 μmol/L罗格列酮单独或联合作用24 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分别采用RT-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ABCA1的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普伐他汀增强PPARγ mRNA表达,但抑制LXRα mRNA表达(P<0.05),对ABCA1的表达不产生明显效应(P>0.05); 罗格列酮单独或与普伐他汀联合作用均可引起ABCA1表达明显增加,同时PPARγ及LXRα mRNA 表达亦上调(P<0.05).结论 普伐他汀与罗格列酮联合应用能增强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10、30、50、100 μmol/L)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半定量检测PPARγ、PTEN、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和透射电镜观察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PPARγ经其配体罗格列酮激活后,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HepG2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停滞;PTEN、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被激活.TUNEL和透射电镜均可在罗格列酮组观察到凋亡细胞.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细胞凋亡,这可能与调节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AT-Ⅱ)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酶消化分离和免疫黏附法纯化原代培养AT-Ⅱ细胞,并进行碱性磷酸酶、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和电镜鉴定.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经LPS作用后PPARγ、TNF-α、SP-A mRNA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LPS作用后细胞PPARγ,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蛋白表达.结果 经碱性磷酸酶、SP-A和电镜鉴定,原代培养AT-Ⅱ细胞成功;在致炎因子LPS作用下,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这一变化伴随炎性因子TNF-α的升高.结论 在LPS作用下,AT-Ⅱ细胞内PPARγ表达降低,提示PPARγ参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和蛋白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采用RT-PCR检测RAW264.7细胞TLR4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RAW264.7细胞TLR4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MPO活性.结果 罗格列酮浓度依赖性地下调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MPO活性.此外,TLR4阻断剂对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MPO活性有部分地抑制作用,而罗格列酮可增强这一抑制效应.同时罗格列酮明显地抑制TLR4特异性配体脂多糖的促MPO分泌效应.结论 罗格列酮可下调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表达,并可能通过干预TLR4,影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抑制MPO分泌,减轻炎症反应,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我们前期研究证实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具有预防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大鼠胃癌发生的作用,本研究拟探讨罗格列酮防治胃癌的机制。方法采用微阵列技术对罗格列酮体内干预的大鼠胃癌实验模型进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研究,筛选PPARγ配体抗肿瘤新的靶基因并予验证。结果采用微阵列技术在大鼠胃癌组织中筛选出79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RSG处理组大鼠胃癌组织中DLK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MNNG诱癌组。同时我们检测MNNG诱癌组14例大鼠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LK1的mRNA水平,发现胃癌组织中DLK1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罗格列酮诱导AGS细胞PPARγ及DLK1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PPARγ桔抗剂GW9662能阻断罗格列酮诱导DLK1表达的作用。结论罗格列酮通过PPARγ依赖途径诱导AGS胃癌细胞DLK1的表达,诱导DLK1表达可能是罗格列酮预防胃癌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袁波  贺红焰  王明勇  刘建 《疑难病杂志》2011,10(5):366-368,40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E-cadherin,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经Ang-(1-7)和AngⅡ(终浓度均为10~(-6)mol/L)干预24、48、72、96 h后,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中E-cadherin和α-SMA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ngⅡ作用96 h后,E-cadherin蛋白及E-cadherin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5),α-SMA蛋白及α-SMA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同时加入Ang-(1-7)后,与AngⅡ组比较,E-cadherin蛋白及E-cadherin mRNA的表达增强(P<0.05),α-SMA蛋白及α-SMA 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 Ang-(1-7)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α-SM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人参皂苷Rg1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所诱发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ng Ⅱ组、AngⅡ+Rg1组。在接受药物处理24h后,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β-MHC、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量。结果 Ang Ⅱ处理导致培养心肌细胞的总蛋白含量以及β-MHC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提示心肌肥大的发生;人参皂苷Rg1显著抑制了Ang Ⅱ的促心肌细胞肥大作用。同时,AngⅡ增加心肌细胞对TNF-α和IL -1βmRNA表达的效应也被人参皂苷Rg1所抑制。结论人参皂苷Rg1抑制了 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以及心肌细胞对炎性介质TNF-α、IL-1β的释放,这可能是人参皂苷Rg1对心脏疾病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及内皮NO生成的影响,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原代培养,3~5代用于实验;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两种粘附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Griees反应原理测定上清NO释放量。结果:HUVECs未活化时不表达VCAM-1而ICAM-1呈低表达状态;AngⅡ在生理浓度时(1019mol/L)即可刺激HUVECs表达ICAM-1和VCAM-1mRNA,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10^-7 mol/L 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刺激HUVECs 6h即有ICAM-1mRNA和VCAM-1mRNA较高表达,但高峰有所不同,前者在10h左右,后者为12h。在AngⅡ刺激下两种粘附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趋势与mRNA相似;并随浓度增加而明显抑制NO生成。结论:AngⅡ明显增强HUVECs表达粘附分子,并抑制其NO生成,具有显著的促炎和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