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伴随疼痛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红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32-32
在周围性面瘫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常伴有瘫侧颜面、耳廓、耳内、耳廓周边、乳突部、枕部、或颈前部某处的疼痛,疼痛部位最常见于乳突部。疼痛性质多为酸胀痛,少数为针刺、刀割样痛;疼痛程度多数患者能忍受,但也有因疼痛不能入睡,饮食不思者。疼痛多数发生于面瘫的初始阶段,也有少部分疼痛绵延至面瘫的恢复过程,甚至面瘫与后遗症长时间相伴者。解决此问题手段的能力与快慢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情绪,也左右着面瘫痊愈的进程。笔者近几年采用刺血疗法治疗此症,颇有心得,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2例患者均为2003年9月至2005年11月我院针灸科病人,其中男9例…  相似文献   

2.
吴振英  秦立新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57-1457
面瘫是因病毒感染或寒冷刺激而引起的一侧面部表情肌急性瘫痪,以发病7d内为急性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多数患者可伴有耳后或颈项部疼痛。如何解决面瘫急性期进行性加重及伴随的疼痛症状是治疗的难点。我们以拔罐疗法为主治疗急性期面瘫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周围性面瘫耳后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根据有无耳后疼痛分为疼痛组33例和非疼痛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刺治疗,分别观察第1、第2疗程结束后疗效的差别。结果:周围性面瘫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无耳后疼痛组病情改善率与有耳后疼痛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性面瘫无耳后疼痛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有效率与耳后疼痛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减少患者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药络的范围叫面瘫,起病较急,表现为单侧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歪斜,其它面部肌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前或病程中有耳后,耳下或颜面部疼痛,周围性面瘫根据面神经损伤的平面不同,分为核性瘫,桥小脑角性瘫,HUNT瘫,BELL化瘫和单纯性面神经炎。其中前两种  相似文献   

5.
正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属于常见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方面,针灸具有比较肯定的疗效。笔者运用浅针合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学》中面瘫的诊断标准[1]。1起病突然,春秋季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  相似文献   

6.
颈源性头痛是颈椎病的一种,早期患者多有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一侧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的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有的可同时出现肩背、上肢疼痛。疼痛的性质多样,可表现为隐痛、胀痛或刺痛,持续性存在。笔者自2002年至2007年采用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薛南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8):837-838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西药结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患侧面部针刺加中药汤剂外熏、口服、西药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针刺取穴: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翳风、风池、牵正、足三里、太冲、合谷(健侧).急性患者前3d面部取穴宜少且浅刺,同时给予TDP照射患侧面部及耳周,每次30 min,针刺3d后,根据麻痹部位,选取适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可加用阳白、鱼腰、迎香、颧髎、水沟及夹承浆.结果:痊愈48例,占92.3%,显效3例,占5.8%,有效1例,占1.9%.结论:针刺及中西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在面瘫治疗中的应用耿德军,侯钦荣(山东省枣庄市中医院,277101)面瘫之治,古有成方牵正散,医者多加减沿用。笔者在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本病过程中,常感方不敌证,生效缓慢。后经我院老专家指点,但凡病前曾患感冒,病时伴有耳后乳突部疼痛,或颌下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孙远征教授运用透刺埋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耳后疼痛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耳后疼痛患者24例,均采用灵台透至阳埋针治疗。结果:治愈1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半年后随访,无复发。结论:灵台透至阳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耳后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选穴少、操作简便、能持续刺激腧穴的优点,相比药物治疗,其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疱疹性面瘫又称Hunt面瘫,发病率约占面瘫的6%~8%,是各型面瘫中症状体征较重的一种面瘫,患者出现面瘫的同时表现出耳内外或周围疱疹,疼痛并有阵发性加剧,影响日常生活。笔者10年来收治疱疹性面瘫7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1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89岁;男34例,女37例;病程最长7 d,最短1 d。1.2诊断标准①符合Ramsay Hunt综合征的诊断[1],表现为耳内外及周围疼痛、出现疱疹、周围性面瘫,或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同侧偏头痛、呕吐、恶心等内耳症状;②排除Bell面瘫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1.
谈面瘫的分期与治疗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面瘫是由于脉络空虚 ,外感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脉络所致。西医认为是病毒侵害面神经而致。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患者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而留下后遗症。为此 ,本文就面瘫的分期与治疗时机谈一点个人的体会。面瘫的分型面瘫一般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型 ,临床上可以额纹的消失与否为主要鉴别依据。周围性面瘫又可分为颅内型和颅外型。前者指病毒侵害面神经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与颈乳突孔之间 ,临床上常首先表现为头痛、偏头痛、耳鸣等 ;后者指病毒侵害面神经部位在颈乳突孔处或末梢 ,临床上常表现为耳后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表…  相似文献   

12.
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以季节交替、冷暖不调时为发病高峰,少数人会多次发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口眼歪斜,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出现表情肌瘫痪,不能完成抬额、皱眉、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部分病人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温针灸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与普通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3壮、温针灸5壮与单纯针刺治疗。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FDI评分量表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比较耳周疼痛缓解程度,并记录耳周疼痛消失天数。结果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5.0%,温针灸Ⅰ组为95.0%,温针灸Ⅱ组达100%,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分别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灸Ⅱ组与温针灸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与普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均取得较好疗效,均能有效缓解耳部疼痛;温针灸疗效与普通针刺相比较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5壮与3壮相比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刺络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耳后疼痛症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宏伟  李琳 《光明中医》2010,25(9):1674-1674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耳后疼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刺络拔罐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0.00%、52.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耳后疼痛症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5.
面瘫散见于各年龄组患者,笔者单用“穴位贴药温灸法”外治已获得满意疗效(见《江西中医药》1992年第2期)。但面瘫患者中有12%~15%的病例伴有耳根痛、耳胀、耳鸣等症状,这类病人较痛昔,且面瘫的恢复较慢。为此,笔者根据辨证,内外兼治,亦取得明显效果,现分述如下:1毒邪内侵证患者初起常见风热乳娥、喉痛、牙痛、牙龈痛、口腔溃烂等疾病,常用抗炎解毒治疗好转或痊愈,在3~7d后,出现面瘫,伴耳根痛、耳闭、耳胀。此类患者疼痛或轻或重,呈持续性,涉及同侧头部。其病因病机属毒邪内侵,治疗以解毒通络为主。例1、许某,男,13岁…  相似文献   

16.
<正>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特征为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向一侧歪斜,患者无法完成闭眼、抬眉、鼓腮等动作,故又称为口僻口眼歪斜,与西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相当[1]。面瘫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面部形象造成损害.同时大多数患者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患病初期往往感到茫然.发生延误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进而导致顽固性面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舌前味觉减退、耳后部位疼痛、眼睛干涩及听觉功能受影响等诸多合并症[2]。  相似文献   

17.
针刺结合温灸翳风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5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围性面瘫在针灸科临床较为常见 ,笔者针刺结合温灸翳风分期治疗本病 5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8例均为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门诊患者 ,其中男 31例 ,女 2 7例 ;左侧发病 2 5例 ,右侧发病 33例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2月 ;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71岁 ;伴发三叉神经痛 1例 ,面肌痉挛 1例。1.2 治疗方法1.2 .1 耳后疼痛患者 ,针刺双侧合谷、太冲 ,针用泻法。同时用南京同仁堂生产的 30 g药艾条熏灸翳风 ,进行雀啄灸或回旋灸 ,使患者翳风处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待疼痛消失 ,按下法治疗。1.2 .2 耳后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配合局部取穴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中治愈40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治愈率6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中治愈23例,显效24例,无效13例,治愈率38.33%,总有效率78.3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能快速缓解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完骨穴封闭联合针刺治疗面瘫伴耳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面瘫伴耳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66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1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完骨穴封闭治疗。观察3组患者SF-MPQ各项评分,治疗第1、3、7天止痛例数,平均疼痛缓解时间,面瘫平均治愈天数,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9%(65/66),优于对照1组的75.76%(50/66),对照2组的87.88%(58/66),其中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的SF-MPQ各项评分,第1、3、7天的疼痛消失例数、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以及面瘫平均治愈天数均优于对照1、2组,其中对照2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完骨穴封闭联合针刺治疗面瘫伴耳周疼痛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对面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面瘫病程,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0岁,以青壮年居多;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伴患侧面部麻木的29例,伴耳后或下颌角疼痛的24例,左侧面瘫21例,右侧面瘫17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面瘫,均属面神经炎所致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