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皮细胞的增殖与死亡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肠道粘膜屏障的完整性。皮肤烧伤后,粘膜增殖因子是增加的,意味着细胞增殖也是增加的,而此时的肠道粘膜重量下降,说明细胞的死亡多于增殖。本实验旨在证实这种细胞死亡为细胞凋亡。取成年雄性  相似文献   

2.
烧伤早期家兔小肠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家兔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蚓状突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 2 5只 ,随机分成 5组 :正常对照组、严重烧伤 3、6、12、2 4h组 ,每组均为 5只。各烧伤组制作成 30 %TBSAⅢ度烧伤动物模型 ,于伤后相应时相点对 5个部位的肠组织取材 ,行HE染色、电镜检查及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TUNEL切片作统计分析。 结果 HE染色烧伤组见较多凋亡细胞单个分散在小肠及蚓状突粘膜上皮层、粘膜固有层 (部分延伸到粘膜下层 )的淋巴小结和散在淋巴组织中 ;伤后 2 4h组有少数肠粘膜断裂 ;所有切片未见明显炎症及坏死现象。电镜显示凋亡小体形成。TUNEL法见大量呈蓝黑色的阳性细胞核 ,分布位置同HE染色。伤后 3h小肠及蚓状突细胞凋亡数较对照组已有明显增多 (P<0 .0 1) ,到 6和 12h显著升高达峰值 (P <0 .0 1) ,伤后 2 4h已下降接近 3h水平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烧伤组家兔中段及远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数均高于近端小肠 (P <0 .0 5 )。 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家兔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蚓状突淋巴细胞大量凋亡 ,中远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较近端小肠显著 ,这些变化可能是烧伤后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是肠粘膜上皮细胞更新代谢的主要形式,其与粘膜上皮等细胞增殖之间的动态平衡共同调节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但细胞凋亡也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创伤后的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可造成肠粘膜及相关淋巴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也是肠I/R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可导致肠道吸收、屏障等功能受损,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引发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促进MOD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的早期应用对严重烧伤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rhGH组 ,每组 10只。后两组造成2 5 %TBSAⅢ度烧伤创面 ,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80mg/kg ,从伤后 2h开始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rhGH(1.33U·kg-1·d-1)。于伤后 30、96h ,观察回肠末端粘膜组织形态、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和肠粘膜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率变化。 结果 烧伤组肠粘膜形态结构及上皮细胞损伤严重 ,rhGH组明显减轻 ,基本接近对照组 ;伤后 30h烧伤组和rhGH组肠粘膜细胞增殖指数 (proliferativeindex ,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伤后 96h ,rhGH组PI较烧伤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烧伤组肠粘膜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rhGH组凋亡率较烧伤组 (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5 )明显下降。 结论 rhGH能促进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细胞增殖 ,但作用缓慢 ;能抑制肠粘膜细胞凋亡 ,而且作用迅速、效果明显 ,并可能通过抑制作用减轻肠粘膜损伤 ,维护形态结构的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雌激素和雄激素对烧伤后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的血清处理大鼠源性IEC-6细胞,构建烧伤后小肠上皮的体外细胞模型。观察己烯雌酚或睾酮处理后的细胞增殖速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比率(DAPI染色法检测)、生长曲线(细胞分析仪检测)及Claudin-1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烧伤血清可促进IEC-6细胞增殖(0.777vs0.415,P〈0.001),促细胞凋亡(10.5%vs1.59%,P〈0.001)和Claudin-1表达,减少IEC-6细胞总数。己烯雌酚和睾酮可同时抑制烧伤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己烯雌酚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指数(12.3%vs14.6%;P〈0.001)和凋亡比率(1.04%vs2.33%,P〈0.005)均低于睾酮处理后的细胞。结论烧伤后小肠上皮细胞凋亡速度超过了增殖速度,己烯雌酚和睾酮可同时抑制烧伤后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其中己烯雌酚的作用较睾酮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对烧伤早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66只烧伤大鼠随机分为肠道喂养组(EF组)及静脉营养组(PN组),分别采用灌喂和颈外静脉输入方法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液。每组设伤后6、12、24、48、72h5个观察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并设正常对照(6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空、回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分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E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4的表达。结果:(1)肠粘膜上皮GO/G1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在空肠粘膜,伤后72h时EF组明显低于PN组(P<0.05);在回肠粘膜,6、12、48、72h时EF组与PN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2)伤后48.72h时EF组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高于PN组(P<0.05-0.01);(3)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变化:与对照值比较,EF组在伤后24h及PN组在伤后48h明显增高(P<0.05),72h时EF组显高于PN组(P<0.05);(4)EF组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在伤后72h显高于对照值和PN组(P<0.05);(5)PN、EF组肠粘膜CDK2的表达与对照值比较以及PN、EF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性意义(P>0.05),EF组CDK4的表达在72h明显增高(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能加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进程以及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与更新。细胞周期蛋白及CDK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免疫抑制、烧伤或创伤情况下,因肠道屏障功能衰竭引起的肠道细菌易位在全身性感染的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消化道粘液可能通过影响细菌与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来发挥屏障作用,因此细胞粘液的耗竭将会造成细菌易位的增加。本实验在体外用尤氏囊(Ussing chamber)研究肠道粘液耗竭后对细菌穿越回肠粘膜上皮的影响。实验用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建立阴道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阴道粘膜上皮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阴道粘膜组织小块,胶原酶Ⅳ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分离法收集上皮细胞,接种于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液中静置培养、传代.动态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为二倍体细胞,增殖状态良好,细胞间可见桥粒连接,免疫组化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染色均具有上皮细胞特征.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可作为阴道粘膜上皮研究的理想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较大面积烧伤不仅引起皮肤或其深层组织的损伤,还会引起机体各个脏器和系统功能、代谢和形态学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严重烧伤后肠道病理变化的致病作用已得到广泛重视。过去人们认为严重创伤后肠道缺血、缺氧导致肠黏膜细胞坏死脱落,造成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近几年来,细胞凋亡的研究不断深入,创伤后缺血、缺氧条件下肠上皮细胞凋亡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认为细胞凋亡在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现将烧伤后细胞凋亡对肠黏膜屏障功能与结构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汗腺上皮细胞增殖并向表皮细胞转化的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四肢与躯干烧伤患者28例.收集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37块、浅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21块、正常皮肤标本10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观察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CK19、bel-2和P63在深、浅Ⅱ度烧伤创面及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等强度表达CK19、CK14和CK10,基底层肌上皮细胞微弱表达P63和CK14,CK10表达阳性的终末分化细胞不表达bcl-2和P63.浅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其汗腺分泌部结构及上述蛋白表达未见异常.深Ⅱ度烧伤后7 d创面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P63和bcl-2表达增强;伤后8~10 d创面基底细胞增殖、迁移和鳞状上皮化,形成bcl-2、P63、CK19和CK14表达强阳性的实心岛状上皮结构,并随肉芽组织向创面浅层迁移,经鳞状上皮增殖完成创面再上皮化.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13~30 d,超常增殖的表皮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仍强烈表达bcl-2、CK14、CK19和P63. 结论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逆分化过程导致上皮生长滞后和肉芽组织过度增殖,这种失衡现象可能是导致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失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黏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研究富含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对大鼠烧伤后肠道黏膜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AEF组)、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组)及延迟肠内营养(DF组)大鼠在烧伤后第1、3、6和9d时,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和肠黏膜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变化.结果在烧伤后第1天,各组肠道黏膜PCNA的阳性细胞极为罕见.与DF组相比,在烧伤后第3天AEF组肠黏膜PCNALI即有明显升高[(20.61±7.53)‰vs(6.9±2.7)‰,P<0.05),而EF组在烧伤后第6天才有显著升高(18.2±5.1)‰vs(10.81±5.10)‰P<0.05].结论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受损,肠上皮细胞增殖受抑.单纯早期肠道可减轻肠黏膜损害,但不能尽快改善肠道黏膜增殖.通过在早期肠道营养中加用精氨酸可进一步增加肠道黏膜上皮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生长方式的颞骨胆脂瘤上皮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特性,探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于颞骨手术中收集侵袭性胆脂瘤37例和非侵袭性胆脂瘤25例,鳞状细胞癌8例,颞骨鳞状细胞癌病灶中胆脂瘤上皮5例,正常颞骨皮肤组织8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及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TUNEL)技术检测颞骨胆脂瘤上皮及颞骨鳞状细胞癌组织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各种类型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指数(MI)均显著低于颞骨鳞状细胞癌而高于正常表皮;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正常表皮及颞骨鳞状细胞癌;增殖、凋亡指数比(MI/AI)显著高于颞骨鳞状细胞癌细胞,而与正常表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胆脂瘤上皮的增殖凋亡指数及增殖凋亡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骨胆脂瘤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颞骨鳞状细胞癌有显著区别,颞骨胆脂瘤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凋亡起着互相调控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胆脂瘤体积的增大及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肾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修复的影响。方法体质量为25~30 g 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IR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建立阻断小鼠左侧肾蒂30 min后切除右侧肾模型。雷帕霉素组术前及术后每日给予0.5 mL雷帕霉素和生理盐水混悬液(1 mg∶10 mL)灌胃,IR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3和7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全血及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水平,HE染色评价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以比较组间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修复差异。结果雷帕霉素组术后1 d肾功能好于IR对照组(P〈0.05),但在7 d时却较IR对照组差(P〈0.05)。IR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术后3个时期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较手术对照组严重(P〈0.05),但前两组间损伤病理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和3 d时,雷帕霉素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IR对照组(P〈0.05)。术后1、3和7 d雷帕霉素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IR对照组(P〈0.05)。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为主,后以细胞增殖修复为主。雷帕霉素因具有抗凋亡和抗增殖的双重作用,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肾功能损伤,但却不利于以后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α1-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断剂-特拉唑嗪对小鼠前列腺增生组织的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方法:取材于75只实验小鼠的标本,采用Ki-67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所有标本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检测。结果:特拉唑嗪对前列腺增生的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均无作用,而对两的凋亡却有促进作用。坦索罗辛无此效应。结论:特拉唑嗪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面可能有潜在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_2S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STZ(50 mg/kg×4 d)腹腔注射和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两组:STZ+GYY 4137组(H_2S组)给予20 mg/kg GYY 4137腹腔注射,STZ+生理盐水组(DK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另外取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情况、肾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给予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糖(25 mmol/L)刺激并H_2S预孵,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KD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尿白蛋白减少;DKD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H_2S治疗后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改善;DKD组小鼠肾组织凋亡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减少;H_2S产生酶胱硫醚β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在肾脏表达,其中糖尿病小鼠仅胱硫醚β合成酶减少,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无改变。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cleaved-caspase-3增加,H_2S预孵降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改善细胞凋亡。结论 H_2S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减轻肾小球系膜增殖,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活性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烧伤后肠黏膜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凋亡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后 6、12h,1、3、5d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5只。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cas pases 3酶活性、细胞外基质成分 (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 )含量 ,并作相关分析。  结果 烧伤后大鼠肠上皮凋亡细胞数、caspases 3的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0 5或 0 .0 1) ,大鼠肠黏膜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 ( P <0.0 5或 0 .0 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肠黏膜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变化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r =- 0.5 75, - 0.6 13,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 ,且与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烧伤可引起胃肠道粘膜的变化,使细菌和内毒素易于通过粘膜屏障进入全身血循环和远隔部位的器官。既往的研究表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能刺激胃肠粘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实验旨在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uEGF)对烧伤小鼠胃肠粘膜形态学改变和细菌易位(B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烫伤延迟复苏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与氧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烫伤立即复苏组,n=60)、B组(烫伤延迟复苏组,n=50)、C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n=20)和D组(别嘌呤醇治疗组,n=20).30%TBSA三度烫伤大鼠伤后6小时进行复苏;采用DNA断裂百分率(ap%)、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规律;并测定了A组、B组伤后3、6、12、24、48小时和C组、D组伤后12、24小时肠粘膜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伤后肠上皮均发生严重的细胞凋亡,高峰期在伤后12和24小时,但B组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烫伤后肠粘膜MDA、XO均呈上升之势,而TSH和NPSH则呈逐渐下降之势.C组伤后肠粘膜ap%、MDA显著低于B组,而NPSH含量则显著高于B组.D组肠粘膜XO水平显著下降,但其ap%无显著变化.B组肠粘膜ap%与MDA和XO变化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NPSH的变化则成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延迟复苏可使烫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与其氧化应激关系密切;抗氧化剂NAC可有效降低肠上皮细胞凋亡,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雌性SD大鼠体内。3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MSCs+I/R组(M组)、DMEM-F12+I/R组(D组),每组10只。7d后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I/R后第7天,M组在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上,均明显好于D组;肾组织内PCNA+细胞数和凋亡指数均低于D组。I/R后7d内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外源性MSCs可以促进I/R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大鼠前列腺上皮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为正常对照组(6只),第二、三组皮下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各7只),注射剂量分别为50mg/kg,2次/d及100mg/kg,2次/d。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重量和组织学变化,Ki-67免疫染色及TUNEL染色测定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NOS3种亚型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3组大鼠的前列腺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组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萎缩较明显。Ki-67及TUNEL染色显示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NOSl和NOS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3组NOS2表达均不明显。结论 NO可能影响前列腺细胞增殖及凋亡,在BPH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