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观察颞下颌关节MRI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图像,分析张闭口位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的改变。结果:52例中,关节盘前移位47例(可复性前移位20例,不可复性前移位27例),前内移位5例。结论:MRI可清晰显示颞下颌关节盘形态及盘-突位置关系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关节盘穿孔的诊断价值及方法,以期提高关节盘穿孔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按照标准共同判定图像:(1)关节盘连续性中断,伴有或不伴有关节腔上下关节腔相通;(2)关节盘形态尚可,但关节盘信号增高、模糊;(3)关节盘扭...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3例共46侧关节盘行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及T2*WI扫描,分析关节盘在开口位和闭口位上的位置变化和关节盘的形态等。结果:46侧关节盘中有17侧(17/46)正常;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1侧(11/46),主要MRI表现为闭口位时关节盘在髁状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开口位时,关节盘回到关节窝正常位置,关节盘可变形伸长,后带膨大,信号基本正常;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5侧(15/46),主要MRI表现为在闭口位和开口位时关节盘位置均位于髁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不回到关节窝内,关节盘形态严重变形,出现圆形、折叠型、伸长型等,关节盘信号基本正常;关节盘内侧移位2侧(2/46),外侧移位1侧(1/46),这两种类型主要MRI表现为关节盘变形,呈低信号改变。结论:MRI可以清楚显示关节盘的位置、结构及盘突关系,对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损伤的MRI表现,重点观察关节盘的移位及损伤情况.方法 13例TMJ损伤的初诊患者,使用3英寸(1 英寸=2.54 cm)双颞下颌Dual表面线圈,分别行斜矢状面和斜冠状面T1WI和T2WI的闭口位及张口位扫描.结果 13例患者26个TMJ中有20个(20/26, 76.9%)发生髁突骨折,其中12例患者的19个(19/20, 95%)关节盘随着碎裂的髁突骨折片向前内侧移位,6个(6/20, 30%)关节盘可见扭曲、变形.另1例患者为单侧髁突骨折并关节盘断裂(1/20, 5%),向外侧移位,其对侧关节盘轻度向前移位.12个TMJ可见关节积液,均见于髁突骨折的关节(12/20, 60%).开口位关节盘的位置较闭口位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MRI是TMJ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判断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诊断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于外伤后3~20天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闭口斜矢状位T1WI、PDWI、斜冠状位T1WI、T2WI,张口斜矢状位T1WI、PDWI。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分析MRI表现。结果:30例共60个颞下颌关节中发现18个髁状突骨折,9个骨损伤,29个关节盘移位,26个关节囊积液、积血。结论:MRI能很好的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折、骨损伤以及关节盘与关节囊损伤情况,是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重要检查与评价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正常青年人颞下颌关节张、闭口斜冠状位MR图像关节盘与髁突的位置关系.方法 对29例(58个颞下颌关节)正常青年人行MRI张、闭口斜冠状位PDWI扫描,选取闭口位通过髁突前斜面中心、张口位通过关节盘中带中心层面测量关节盘与髁突的位置.结果 58个关节中除去9个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及1例有运动伪影影响的2个关节,47个关节斜冠状位观察结果如下:(1)闭口位有30个(63.83%)、张口位有45个(95.74%)关节盘内缘超出髁突内缘,关节盘内缘与髁突内缘间距于张口位大于闭口位(P =0.00);张、闭口位各有3个(6.38%)关节盘外缘超出髁突外缘,关节盘外缘与髁突外缘间距无统计学差异(P =0.70).(2)关节盘内外缘间距于张口位大于闭口位(P =0.00);髁突内外缘间距张闭口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结论 正常青年人存在颞下颌关节盘内缘超出髁突内缘的现象,应避免误诊关节盘内侧移位.  相似文献   

7.
自1944年Norgaard首先报告颞下颌关节造影术(TMJ Arthrography)并于1947年发表专著以来[1],颞下颌关节造影术得到了较广泛推广和应用.近年来虽然CT、MR等已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turbance syndrome,TMJDS)的诊断,但CT检查不能清楚地显示关节盘,MR虽能显示关节盘的形态、大小、位置,却不能明确关节盘有无穿孔及穿孔的位置和程度[2],故TM造影检查仍是TMJDS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造影术目前已成为关节盘前移位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28例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在关节造影后进行动态X线录象检查,来探讨这种影像学方法在关节盘前移位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MRI表现,探讨3.0 T MRI在TM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确诊为TMD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其关节盘、关节囊、髁突骨质及翼外肌异常影像,并进行统计。结果:TMD患者的关节盘、关节囊、髁突骨质、翼外肌异常影像概率与非TMD患者有显著差异。结论:3.0 T MRI能够全面评估TMD患者颞下颌关节情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区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7例主诉为颞下颌关节区肿胀、疼痛、杂音或者张口受限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其斜冠状面和斜矢状面的张闭口位T1WI、T2WI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病理证实为滑膜软骨瘤病.结果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为:(1)病变区有单个或多个散在软骨小体或钙化游离体(n=7);(2)关节腔大量积液(n=7);(3)关节区软组织肿大(n=5);(4)关节盘形态和位置异常(n=2);(5)下颌髁突骨质异常改变(n=3),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和/或骨髓腔减少;(6)颞骨关节面骨质异常改变(n=2),表现为骨质硬化.结论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多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软骨小体或钙化游离体伴关节腔大量积液;往往伴有关节区软组织肿胀;少数病例可侵犯邻近的骨质,引起髁突或颞骨关节窝等骨质的破坏或伴有关节盘形态或位置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在Ⅵ型髁突骨折致颞下颌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8例Ⅵ型髁突骨折患者于伤后3~14 d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分析MRI表现. 结果 在18例19侧Ⅵ型髁突骨折中有15侧发生关节盘移位,9侧关节囊撕裂,16侧关节盘后区组织撕裂(双板区),19侧关节腔内关节液改变. 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Ⅵ型髁突骨折引起的颞下颌关节损伤情况,是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重要检查与评价手段,有利于指导临床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1.5T和3.0T颞下颌关节MRI影像质量等级的差异。24例可疑关节盘前移位的病人随机进行了1.5T和3.0T MRI检查。使用表面线圈进行旁矢状位(闭口和张口位)和旁冠状位成像。2位有经验的观察者在不知病情和MR设备类型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分析影像,包括髁突位置、信号改变及关节盘形态。此外,还对关节盘形态和位置进行可辨性评估。结果显示,在关节盘形态(P〈0.001)和位置(P〈0.001)的可辨性上3.0T与1.5T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下颌髁突脱位骨折后颞下颌关节(TMJ)软组织改变的MRI表现.方法 应用矢状面和冠状面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T2WI连续检查103侧(77例)患有下颌髁突脱位骨折的颞下颌关节(TMJ).结果 MRI上,103侧髁突脱位骨折后的TMJ异常表现有:(1)髁突骨折断片向前下(102侧,99.0%)和前(1侧,10%)脱位;(2)关节盘移位(100侧,97.1%),其中矢状面MRI显示关节盘随脱位的髁突向前下移位者99侧,向前移位者1侧;(3)关节腔积液(103侧,100%);(4)关节盘后区信号异常(91侧,88.3%);(5)关节盘下后附着异常(89侧,86.4%);(6)关节囊异常(89侧,86.4%);(7)关节盘上后附着异常(37侧,35.9%);(8)关节盘变形(8侧,7.8%);(9)关节盘撕裂(8侧,7.8%);(10)颞骨关节窝骨折(4侧,3.9%).结论矢状面MRI上,多数下颌髁突脱位骨折以TMJ关节盘随脱位的髁突向前下移位,并伴有关节腔积液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颞颌关节造影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颌关节造影术1944年由Nφrgaard首先报告,此后20年仅有少数作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原因是关节腔内注射技术和关节造影图象解释上的困难,以及给患者造成不适或疼痛等。近年来由于造影方法的发展,颞颌关节疾病外科手术的开展,颞颌关节造影术的开展也日益增多。尽管CT、MR 比关节造影术操作简单、无损伤性,但关节造影术在估计关节盘的破坏和关节盘后附着动力学方面优于CT 和MR。它可广泛用于观察关节盘移位及利用矫型夹板后的下颌位置。带有录像的装置记录的动态关节造影是估价关节功能紊乱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没有颞颌关节专用线圈情况下颞颌关节的MR扫描技术.方法 79例共158侧颞颌关节,其中35例70侧颞颌关节使用头线圈,44例88侧颞颌关节使用矩形表面大线圈,行斜矢状面的快速双回波自旋序列(Pd+T2_tse)、斜冠状面多回波序列(Multiple echo 2 dimension,Me_2d)扫描.结果 158侧颞颌关节图像皆可以满足诊断需要,应用矩形表面大线圈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头线圈,有较好的对比度、空间分辨率和较高的信噪比.158侧病例中,20侧正常,138侧符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MR影像学诊断.结论 使用矩形表面大线圈,通过对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的设计,可以得到符合临床要求的高质量颞下颌关节的MR图像.  相似文献   

16.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RI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erengment syndrome,TMJDs)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74侧)TMJDs患者MRI表现。74侧均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50侧附加模拟动态扫描;关节腔造影33侧,关节腔镜检查19侧,手术14侧,病理切片4侧,结果 (1)44侧有症状关节中,38侧关节盘病变,其中最多见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开闭口运动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0mm厚的闭口位、大开口位的颞下颌关节的薄层断面标本,在SGI工作站上对关节盘、髁突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相关测量。结果: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闭口位、大开口位时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变化及其三维解剖结构关系。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整体显示,并可绕任意轴进行旋转,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颞下颌关节运动解剖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MRI在TMJ损伤中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MRI对观察损伤性颞颌关节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山羊颞颌关节损伤分别于 3h、7d及 1月行MRI检查 ,采用斜矢状闭、开口位梯度回波T1W / 3D/WATS、自旋回波PDW /TSE、T1W /SE和T2 W /TSE序列及冠状闭口位T1W / 3D/WATS、PDW /TSE扫描观察TMJ结构变化 ,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MRI观察到TMJ损伤早期髁状突表面软骨碎裂 ,关节盘挫裂和移位 ,关节间隙减小及关节腔内有出血 ,损伤后期可见髁状突表面软骨破坏 ,关节盘畸形 ,关节间隙减小。结论 MRI能全面地观察TMJ损伤后骨性结构及附件结构和形态的变化 ,对颞颌关节损伤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浮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学  吴希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5):F0003-F000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治疗上极为棘手,笔者从2000~2005年运用浮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6例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其中早期患者33例,中期患者3例;单侧患病者13例,双侧患病者23例。年龄26~48岁,平均34.6岁。病程5~46 d,平均18 d。临床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疼痛,关节弹响,张口和咀嚼困难。经X光摄片检查,符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在患侧颞下颌关节处常规消毒,选用5号肌肉注射针头,在距耳门4 cm处进针,针尖对着耳门,以15~20°角…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10例病人行颞颌关节直接矢状CT 检查。病人仰卧于辅加扫描床上,后者端缘有缺口,置于扫描机架外侧同扫描机检查床约成30~55°角。扫描从颞颌关节的内侧至外侧,用连续2mm 厚度层面。最适宜的扫描是在闭口位、半开口位及最大开口位,并在关节弹响前及后重复扫描。可清楚显示关节盘的功能及位置、下颌髁状突活动及同关节凹的位置关系,颞颌关节的骨与软组织异常。作者认为;颞颌关节CT 检查比关节造影有很多优点:非损伤性、不需注射造影剂、检查没有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