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代、第4代试剂与NAT的不同组合模式的比较,评价和探讨HIV核酸检测的意义,选择适合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HIV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2种ELISA试剂与NAT(诺华单人份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标本,初筛HIV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采用ELISA第3代试剂、NAT或(第3代试剂+NAT)组合检测,假阳性率均较低,而特异性均较高,假阳性率分别为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100%;而所有含ELISA第4代试剂的筛查模式其假阳性率均较高,而特异性均较低,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1种ELISA试剂或2种(3代+4代)联合检测模式,灵敏度均为87.50%,而NAT灵敏度为100%。ELISA试剂与NAT组合检测互补性相对较好;NAT在检出窗口期的HIV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其早期检测灵敏度优势可替代ELISA第4代试剂。结论:采用第3代ELISA试剂与NAT同时筛查HIV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的风险;同时减少假阳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
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窗口期”感染的筛查技术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现状 人感染HCV后,存在着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病毒血症阳性,血清抗体阴性,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检验“窗口期”,HCV在体内复制活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致力于缩短丙型肝炎病毒(H CV)检验“窗口期”的途径有许多,主要的如下 1.提高抗-HCV—ELISA试剂盒灵敏度:近几年来,抗-HCV-ELISA试剂盒已推出第三代产品,大大缩短了“窗口期”,从 98 d降至 82 d,再降至 70 d。 2.开展HCV RNA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技术:鉴于HCV抗原尚未分离出,直接检验HCV抗原成为难点。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全长约9.6 kb,开放读框区编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献血者中进行HCV筛查是防控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检测HCV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抗HCV抗体检测、HCV抗原检测、HC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胶体金法快速检测、HCV分子核酸检测等。抗体检测应用最早,但窗口期较长;抗原检测能缩短窗口期,敏感性高,但易受到体内因素的干扰而影响检测结果。一些快速检测方法不需要任何设备,且简便易行,但其敏感性较差。分子检测使用的HCV RNA扩增技术(NAT)是目前最敏感的检测技术,能大大缩短窗口期,但其检测成本较为昂贵。各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血液中心采用至少两种不同试剂检测抗HCV以进行血液的安全筛查。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地区健康自愿献血者弓形虫感染率为4.83%,不同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应进一步加强对献血者进行弓形虫感染筛查,防止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5.
HBV2血清模式回顾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HBV_2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嗜肝病毒,HBsAg-DNA序列与HBV有同源性,所以,HBsAg可以检出,恢复期HBsAg转阴后抗-HBc和抗-HBs均不能检出。感染期病人血清中也测不出HBeAg。我们在郑州市9个省级医院对HBV_2的血清模式进行了回顾性调查,27 870例乙型肝炎五项检测指标中怀疑为HBV_2血清模式者共1 114例(4%),对这种血清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曲靖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IV感染献血者检测HBsAg、抗-HCV、抗-TP。结果:133例HIV感染献血者中,HBV感染率为1.5%,HCV感染率为10.5%,梅毒感染率为7.5%。结论:曲靖市HIV感染的献血者中,并发HCV和梅毒感染率高,而并发HBV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情况,为建立一支健康、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盐城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检测的阳性率,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初次献血者为5.45%,2次献血者为3.39%,3次及以上献血者为2.77%,除谷丙转氨酶(ALT)差异不大外,其余4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献血者处于"窗口期"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防止因输血引起的HIV、HBV及HCV传播,国内外已有大量针对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法的研究。如抗原和/或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经过多年研究和应用成效显著。为降低"窗口期"导致的疾病传播,核酸检测(NAT)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同时血清学检测(SS)与NAT的互补和联合应用,形成了不同的血筛检测策略。同时,基于纳米材料的微流控技术对病原体多元快速检测,以及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PCR-ELISA)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探索研究,将会为血液筛查技术开辟新的途径。文章综述了血液中HIV、HBV和HCV的检测在血筛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HBV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秀梅  丁明权 《山东医药》1996,36(11):25-25
HBV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的探讨解放军第88医院(271000)周秀梅,丁明权,甘天福,张光曙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7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分布特点,旨在探讨HBV与食管癌发病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年龄3...  相似文献   

10.
HBV感染与胃癌关系探讨解放军第88医院(271000)山东矿业学院医院甘天福丁明权张光曙杨建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乙肝病毒(HBV)与消化腺肿瘤中的肝细胞癌、胰腺癌等关系密切,但与消化管肿瘤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HBV抗原在胃癌及癌旁组织内的...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的主要病原体,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的肝炎病毒。感染后60%转为慢性肝炎,其中又有20%转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1],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安全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可利用,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发现HCV感染者是丙型肝炎防治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对HCV及其常用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妊娠期筛查HBV感染(简称筛查)可确定有无围产期母婴传播风险的妇女。制订本共识的目的是更新2009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关于孕妇HBV感染筛查的建议。USPSTF需要重新确认证据更新,以确定是否存在足够的新证据以改变先前建议。USPSTF通过文献复习以及临床病例管理对筛查的有效性和危害性进行了证据审查。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十分沉重。筛查和监测是提高肝细胞癌患者早诊早治和生存率的有效措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筛查和监测策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共同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旨在为规范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细胞癌的筛查和监测提供参考,进而改善我国肝细胞癌的防控效果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国的献血事业飞速发展。短短10年间,我国已全部实现了无偿献血。并且向着输血科学化、合理化、节约化的方向发展。献血者作为我国献血事业的主角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成分输血阶段,正向单采成分输血阶段转化。这也就需要我国广大的献血者也相应的转化为单采成分血献血者。因为单采成分血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献血,献血者在转化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单链RNAs,通过抑制蛋白质翻译或降解mRNAs调节基因的表达。目前发现有2000多种人源miRNAs,参与调节发育、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压力反应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等,而miRNAs基因突变或者异常表达可能会引发肿瘤等疾病。已有研究表明miRNAs在肝炎病毒(HBV、HCV等)感染以及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HBV/HCV调控宿主miRNAs,以及miRNAs如何影响病毒的复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HBV基因型在荆州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探讨HBV基因型和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检测。结果本地区基因型以B型和D型为主,分别为31.4%和24.4%。其它为:A型3.5%,C型18.6%,B、C混合型11.6%,B、D混合型10.5%。结论 HBV基因型在本地区分布有其独特之处,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在C型发生频率高于B型,有显著性差异,但与D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V基因型及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彼此间无明显相关性。肝损作可能主要与机体免疫等相关,HBV变异仅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HBV感染者血清HBcAg检测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感染者血清HBcAg检测临床价值的探讨王德扬,王庭玉,朱丰盛,杨其明为评价HBV感染者血清HBcAg检测的临床价值,我们自1991年1月至1994年3月,对3033例HBV感染者进行了血清HBcAg及其他HBV标志的检测,部分病例应用多聚酶链反...  相似文献   

19.
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预防接种以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我国儿童HBV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国成年人HBsAg阳性率仍然很高,特殊人群也越来越多,应做到对特殊人群及时筛查和诊断,以尽早抗病毒治疗,阻滞或者延缓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治疗时机及药物的选择除了关注HBV病毒学、肝功能,还要考虑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母婴传播、接受化学治疗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HBV再激活等问题。从而实现HBV高危和特殊人群应筛尽筛、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一HBe、抗一HBc)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l)、HBVDNA,探讨HBV—LP与HBVDNA及HBVM模式间的关系,研究HBV—LP用于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BV—LP、HBVpreS1和HBVM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大蛋白检测结果与HBVDNA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7,P〉0.05)。HBV—LPA值随HBVDNA拷贝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565,P〈0.01),在不同HBVDNA拷贝数组别间,HBV—LP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3,P〈0.01)。结论HBV—LP是反应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良好的血清免疫学指标,血清中的HBV—LP与HBV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体内监测病毒复制及预后判断的良好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