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娴  郑辉  陈铃 《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43-74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测宫颈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和46例正常健康妇女行TV-CDS检查,回顾性分析宫颈癌的超声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肿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PSV明显增高,RI明显降低(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宫颈癌组织内,PSV、R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不同,宫颈癌组织内PSV、R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V-CDS能客观评价宫颈癌的血流信号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且癌组织内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肿瘤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FGF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F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bF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有关。结论 bFGF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癌微血管密度(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肾癌预后估价的意义.方法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49例原发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中MVD.结果的例肾癌组织中平均MVD为58.62±23.86,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MVD与其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肾癌的分级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5 a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远处转移及生存期均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MVD可作为估价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和宫颈防癌检查的健康组女性50例,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资料及1年的跟踪随访情况,以及健康组的检查结果。对150例观察对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计数测量微血管密度,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流阻力指数(RI)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I、MVD分别低于和高于健康组(P0.01),宫颈癌患者RI与MVD呈负相关(r=-0.4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VD为宫颈癌患者预后情况(差)的影响因素(95%CI:1.01~1.21,P0.05),ROC曲线显示,MVD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为0.758,灵敏度为97.3%、特异度44.8%。结论宫颈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阻力值和MVD为负相关关系,MVD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b2~Ⅱ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不同动脉化疗方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15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3例采取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对照组38例采取髂内动脉前干支化疗,术后2~4周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化疗后2周内肿瘤变化及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2、5年生存率.结果 介入术前测量肿瘤最大径平均为(4.58±0.37)cm,介入术后最大径平均值(2.11±0.24)cm.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31.9%和21.1%;总有效率为94.7%(107/113)和76.3%(29/38),2周内疗效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均<0.01).两组手术切缘均未见癌浸润,研究组3例切缘见脉管转移,5例见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6例;对照组1例切缘脉管转移,2例宫旁浸润,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研究组2年生存为68/84,5年生存为47/64;对照组2年生存26/32,5年生存18/24.两组2年及5年生存率比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短期内使宫颈癌肿瘤明显缩小,有利于外科手术剥离,近期疗效好于髂内动脉前干化疗,远期疗效无差异,是Ⅰb2~Ⅱa期宫颈癌的首选新辅助动脉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该种方法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收治的6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结合放疗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新辅助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宫旁浸润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4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1.7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共3例(8.82%)患者出现并发症,24例(70.58%)患者的宫旁浸润缓解;对照组共有4例(11.76%)出现并发症,17例(50.00%)患者的宫旁浸润缓解,前者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肿瘤分期以淋巴转移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强化治疗效果,但是就会受到患者肿瘤直径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DC值及DCE-MRI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对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提高MRI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之间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确诊宫颈癌患者35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旁浸润组(13例)和无宫旁浸润组(2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检查、DWI和动态增强MRI扫描,测量ADC值,DCE-MRI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分析采用Omni Kinetics软件(GE,Healthcare),获得感兴趣区的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利用MRI形态学、ADC值及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于宫旁浸润进行诊断,对比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ADC值和各定量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宫旁浸润组Ktrans、Kep、Ve值均显著高于非宫旁浸润组(P <0.01)。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9%、100%,84.6%、90.1%,92.3%、69.2%;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1.6%、86.4%、81.1%。宫旁浸润组ADC值显著低于无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微血管密度(MVD)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胃腺癌组织中PTEN表达及MVD值。结果: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缺失或降低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MVD与胃腺癌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与分化程度无关。PTEN与MVD呈负性相关。生存期分析显示,PTEN表达缺失或降低与高MVD的胃腺癌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结论:胃腺癌中PTEN表达及MVD值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可估计胃癌侵袭、转移,能作为确定胃癌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trA2/Omi与L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普外科乳腺病区自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3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IDC患者的病理组织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trA2/Omi与Livin在63例IDC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trA2/Omi与Livin在ID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rA2/Omi的表达与肿瘤脉管侵犯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TNM)、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分子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Liv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侵犯、ER、PR、C-erbB-2、Ki-67、分子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IDC组织中HtrA2/Omi与Livin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IDC患者中,HtrA2/Omi及Livin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Livin可能与IDC细胞增殖相关,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6例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利用Mann-Whitney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病灶内血管生成情况与经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早期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判断依据。结果 对比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病灶血流情况与宫颈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可以发现宫颈癌病灶内血管数量与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10mm、脉管受累、病灶大小≥18.0mm及宫旁浸润等宫颈癌预后因素有关(P〈0.05)。中、高风险患者在术后需要接受放、化疗,其中大部分患者在术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病灶内血管丰富。另外,中、高风险组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PI值(0.51±0.30)与低风险组(0.97±0.52)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提示搏动指数(PI)值在0.82作为最佳临界点。结合术前超声宫颈癌病灶血流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PI与风险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前超声宫颈癌病灶血流丰富或PI≤0.82者与中、高风险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早期宫颈癌病灶的血管生成情况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血管丰富及PI≤0.82与患者是否需要术后治疗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高频彩超、超声造影(CEUS)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82例原发性乳腺肿瘤患者于术前行常规高频彩超检查,观察病灶灰阶图像特征及血流特征;启动造影模式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应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分析病灶增强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肿瘤内MVD,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组肿瘤血流Adler分级低于良性组(P<0.05);超声造影显像特点:恶性组血管数量多且粗细不等,良性组血流束细窄、平直;恶性组TTP低于良性组,PI及AUC高于良性组(P<0.05),MVD显著高于良性组(P<0.001);肿瘤MVD计数随血流Adler分级升高而升高,CDF1血流丰富程度与MVD呈正相关(r=0.456,P< 0.01); PI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83,P<0.01).结论 超声造影能客观评价乳腺肿瘤血供,术前应用CDFI结合超声造影在体检查肿瘤血管,可为早期诊断乳腺肿瘤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5例行宫颈CT灌注扫描,并与11例宫颈良性病变作对照。根据灌注所得图像得到时间-密度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灌注时间-密度曲线特点为速升缓降或中高位强化型,短时间达峰值,峰值高于宫颈良性对照组。宫颈癌组的灌注参数BF、BV、PEI、PMB、MTT、TTP与宫颈良性病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宫颈癌灌注参数BF、BV、PEI、PMB呈正相关,与MTT、TTP呈负相关。宫颈癌Ⅰ期与Ⅱ期MV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之间、不同的肿瘤临床分期之间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之间、不同的肿瘤临床分期之间,MVD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之间VEGF表达及MVD计数有差异(P0.05),但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为富血供、高灌注肿瘤,CT灌注成像参数结合VEGF、MVD分析,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27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乳腺肿块大小、形态、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微钙化、血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征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析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70,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相对肿块越大,边缘毛刺征检出率越低,后方回声增强、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越高,血流分级越高。肿块形态、微钙化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MRI 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b 和Ⅱa 期)的 MRI 及 TVCDS 资料,统计分析单独应用 MRI、TVCDS 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结果在肿瘤大小、宫颈间质浸润、阴道浸润、宫旁组织受侵及淋巴结转移5项指标中,MRI 联合 TVCDS 的诊断准确率为88.4%、79.2%、89.4%、97.4%、92.3%,其准确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 联合TVCDS 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度,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颈癌MR影像表现,评价MR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0例均在治疗前行盆腔的轴位SE T1WI,轴位及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在MRI上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浸润范围及累及宫旁的情况,并将MR所见进行影像学分期,同时与临床及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在判断宫颈癌发生部位的准确性为100%,判断宫旁浸润的准确性为92.31%,判断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性为96.67%,对宫旁浸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87%和92.31%。结论MR能多方位高分辨率显示宫颈癌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向宫旁浸润的程度,对宫颈癌的分期具有极高的价值。临床检查结合MRI可较为准确地评价宫颈癌的分期,使其更接近于病理分期,从而对宫颈癌的治疗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受体(RACK-1)与转录因子Twis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5例首次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离癌周5 cm以上正常组织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ACK-1、Twist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为58.8%(50/85),高于正常组织的14.2%(1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Twist阳性表达率为62.4%(53/85),高于正常组织的11.8%(1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CK-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脉管瘤栓形成、深肌层浸润均有关(P<0.05)。Twist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形成相关(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RACK-1与Twist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5)。结论 RACK-1、Twist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RACK-1、Twist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前行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6年资料完整的早期宫颈癌132例,其中试验组70例,子宫根治术前行经导管介入化疗栓塞术,对照组62例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试验组在介入术后观察患者短期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形态学变化,评价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试验组术后14d行宫颈癌根治术。两组根治术中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脉管侵犯、阴道切缘侵犯等高危因素指标。长期随访患者生存及肿瘤情况,统计3年期生存率及复发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介入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妇科镜检肿瘤体积均有缩小,部分完全缓解,短期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87.14%。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394&#177;104)ml和(3.64&#177;0.62)h,较对照组(466&#177;110)ml和(4.51&#177;0.57)h明显减少(T检验,P〈0.05)。术后病理学比较,试验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阴道切缘侵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脉管侵犯在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3年期间,试验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3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术前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和癌旁肝组织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nm23-H1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HCC和癌旁肝组织进行TGF-β1多克隆抗体、nm23-H1单克隆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结果TGF-β1及nm23-H1蛋白表达在HCC和癌旁肝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CC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与肿瘤间质MVD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三者与HCC有无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TGF-β1及nm23-H1蛋白表达强度和肿瘤MVD的变化与HCC转移有关,上述3项指标对评估HCC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MR对宫颈癌Ⅱa-Ⅱb分期的准确性,即MR用于评价宫颈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对65例宫颈癌患者行盆腔常规T1WI、T2WI平扫及T1WI增强序列扫描,由两名观察者就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浸润范围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期判断,计算Kappa值,检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MRI对宫颈癌Ⅱa-Ⅱb分期判断的准确性.结果:两名观察者判断肿瘤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45;MR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的敏感度为91.7% (33/36),特异度为96.6% (28/29),准确率为93.8%(61/65),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96%.结论:MR能准确判定肿瘤体积、浸润深度、判断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是判断宫颈癌Ⅱa-Ⅱb分期的可靠手段,为评价肿瘤的手术可切除性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 ,FLK 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5例人大肠癌组织VEGF ,FLT ,FLK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转移相关性。结果 VEGF ,FLT ,FLK 1主要表达于癌浸润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FLT表达于癌细胞膜和 (或 )细胞质 ,而FLK 1则只表达于细胞质。VEGF ,FLK 1强阳性组 ( )MVD计数增多 (P均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VEGF ,FLT ,FLK 1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VEGF ,FLT及FLK 1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