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行体检的中老年人80例,均行不同部位骨密度测定及维生素D水平检测。按照骨密度不同,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而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又统称为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不同部位骨密度及维生素D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探究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骨质疏松组19例,骨量减少组27例,骨量正常组34例。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的腰2~腰3、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的骨密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53. 13±11. 71) mmol/L、(57. 24±12. 73) mmol/L、(57. 82±13. 53)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性别、年龄、25羟维生素D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年龄与性别为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可通过骨密度测定及时诊断骨质疏松,而骨密度降低与维生素D缺乏、年龄、碱性磷酸酶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评估绝经后女性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绝经后女性患者的腰椎1~4椎体(共计224个椎体),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和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得出每个椎体信号下降指数和骨密度值,按照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三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差异,探讨不同骨密度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56例患者224个椎体按照T分数进行分组,骨量正常组68个,骨量减少组72个,骨质疏松组84个,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中位数分别是60.57%(67.86%~45.34%),58.22%(69.29%~49.49%),56.80%(67.52%~36.00%),骨质疏松组同正常组、骨量减少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骨量减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定椎体下降指数可以反映椎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对骨质疏松做出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临床荟萃》2012,27(6):474-476
目的 探讨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现状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长期居住在凉山彝族地区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760例(男381例,女379例),准确记录性别、年龄及种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5)前后位BMD测量,并按5岁为1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倍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结果 随年龄增加BMD逐渐下降(P<0.05),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女性高于男性(P<0.O1).结论 年龄及性别是骨量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运动是骨量减少的保护因子:彝族老年人骨质疏松较汉族老年人发病偏少(P<0.05),可能与彝族人居住在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及体力劳动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密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补钙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 475例累积补钙时间超过2年的老年女性志愿者设计为实验组,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又将其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计算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对发现的斑块依据回声强度将其分为低回声、等回声和高回声;设对照组100例,均未服用过任何钙剂,年龄、地域与研究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实验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中的骨密度检测值不同的3组之间斑块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正常组中,高回声斑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海地区长时间补钙的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较易发生高回声斑块,同时提出能否将骨密度检测值、颈动脉斑块回声强度作为有效补钙的评价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10/2004-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门诊和住院的中老年体检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410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40~49,50~59,60~69,70~79,>80岁)和不同骨密度组(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密度正常)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均低于女性(P<0.05),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尿吡啶啉/肌酐值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基本在正常范围。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骨密度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7.051,7.898,P<0.05);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3.633,17.923,P<0.05);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定量CT(QCT)测量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BMD),探讨煤工尘肺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64排螺旋CT对43例有明确粉尘暴露史并经临床确诊为煤工尘肺的男性患者和43例同年龄段的无粉尘暴露史的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T12、L1、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以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评价煤工尘肺组患者有无骨质疏松症;对两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两组样本有无统计学差异;对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接尘工龄、临床分期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3例煤工尘肺患者经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评价:骨量正常者17例(39.53%),骨量减少者21例(48.84%),骨质疏松者5例(11.63%),具有较高的患病率;(2)煤工尘肺组与对照组骨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20);(3)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接尘工龄呈负相关(r=-0.268,P=0.041);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尘肺临床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p=-0.719,P=0.000).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不同年龄段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定量CT骨密度范围值。方法 用日本ST5 0 0 0TCT扫描机检测 184例 6 0~ 79岁老年腰椎 2 - 4椎体定量CT。结果 随年龄增长腰椎骨密度定量CT值下降 ,女性较男性更明显。男性 82例 ,女性 10 2例。结论 骨质疏松与年龄呈正相关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应有其不同骨密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Alara,INC.公司数字化x线骨密度仪,检测2006年进行健康体检的9l例中老年人群的非惯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指骨骨密度(BMD)变化,同时检测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并探讨BMD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骨量减少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明显;女性骨量减少较男性发生率为高。BMI的增高与BMD中骨量减少呈负相关性。结论老年性骨量减少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并与体质指数有关。我们建议中老年人应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推迟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MDP骨骼显像诊断早期骨量减少的价值。方法经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X)6周制作兔骨量改变模型。其中骨质疏松对照组每周注射2次,每次2 mg/kg;骨量减少组每周注射1次,剂量同前。第7周进行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骨组织病理切片、骨密度检测、骨形态计量分析、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血清骨钙素(BGP)检测。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结果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均见椎体、股骨头、膝关节等放射性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血清BALP、BGP等其他各项检测指标也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但骨量减少组股骨中段摄取99mTc-MDP未见显著增高(P>0.05),骨组织病理切片与股骨头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 99mTc-MDP骨骼显像所示股骨中段(长骨)摄取骨骼显像剂99mTc-MDP的比值差异小,结合骨密度降低不明显,可提示为早期骨量减少阶段,为临床提供在早期骨量减少时进行干预防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法(quantitative ultrasound test,QUS)、桡骨QUS法在骨量异常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18例成年人,其中≤50岁男性76例,50岁男性176例,未绝经女性75例,已绝经女性291例,采用DEXA、跟骨QUS及桡骨QUS法测量骨密度,以DEX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跟骨QUS及桡骨QUS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跟骨QUS、桡骨QUS诊断骨量异常的效能。结果 DEXA诊断骨量正常285例(46.12%),骨量异常333例中骨量减少187例(30.26%),骨质疏松146例(23.62%);跟骨QUS诊断骨量正常297例(48.06%),骨量异常321例中骨量减少193例(31.23%),骨质疏松128例(20.71%);桡骨QUS诊断骨量正常136例(22.01%),骨量异常482例中骨量减少246例(39.81%),骨质疏松236例(38.19%);以DEXA结果为金标准,跟骨QUS的诊断准确率为71.84%,灵敏度为72.07%,特异度为71.58%,阳性预测值为74.77%,阴性预测值为68.69%;桡骨QUS筛查骨量异常的准确率为53.24%,灵敏度为78.98%,特异度为23.16%,阳性预测值为54.56%,阴性预测值为48.53%。结论与桡骨QUS比较,跟骨QUS可作为骨量异常早期筛查的实用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活性氧与骨基质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医院骨科2003-01/12的女性住院患者90例,所有患者年龄<70岁,绝经1年以上。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QDR-4500A型、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测定其骨密度,将骨密度低于0.790g/cm2者归于骨质疏松组,骨密度0.790~0.897g/cm2者归于骨量减少组,骨密度不低于0.897g/cm2者归于正常组,每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I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用SPSS10.0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及相关分析,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9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丙二醛浓度: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高于正常组[(11.98±2.12),(9.28±1.44),(7.60±1.70)μmol/L,P<0.01],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低于正常组[(722.61±105.10),(882.34±102.38),(1063.06±76.68)μkat/L,P<0.01],骨质疏松组低于骨量减少组(P<0.01)。③I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高于正常组[(10.90±1.96),(7.89±1.78),(5.47±1.58)μg/L,P<0.01],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④丙二醛与I型胶原羧基端肽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I型胶原羧基端肽呈显著负相关(r=-0.88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增高,骨基质的降解也增多,提示活性氧能促进骨基质的降解,加速骨吸收,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与骨量、骨代谢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含量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6-05/06济南地区部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查体人员.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应用SetriscamTM数字化成像技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代谢综合征组90例(其中骨质疏松22例和骨量减少30例),单纯高血压组38例,单纯糖尿病组30例,单纯高血脂组32例患者进行骨密度、骨钙素等骨代谢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测定,与相同年龄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骨密度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组、代谢综合征骨量减少组、单纯糖尿病组的骨密度和峰值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0.01).②代谢综合征组、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组骨钙素、Ⅰ型胶原C端肽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0.01),甲状旁腺素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三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③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组骨密度与骨钙素呈正相关关系(r =0.262),与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r =-0.233),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r =-0.285),与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钙素、甲状旁腺素、Ⅰ型胶原C端肽、血压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骨质疏松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中老年患者行骨密度及下肢动脉彩超等检查,根据患者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43例,骨量减少组42例,骨质疏松组25例,比较3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白蛋白、血钙、血肌酐、血脂、血尿酸、空腹血糖及动脉粥样硬化积分(Crouse积分)差异;根据Crouse积分将患者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40例,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48例及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组22例,比较各组间腰椎骨密度T值及左髋关节骨密度T值差异;分析骨密度T值与Crouse积分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空腹血糖[(6.52±2.97)mmol/L]高于骨量正常组[(5.56±1.11)mmol/L](P0.05);骨质疏松组Crouse积分[(14.00±9.00)分]高于骨量正常组[(8.00±5.00)分]和骨量减少组[(8.00±7.00)分](P0.05);不同骨密度组间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白蛋白、血钙、血肌酐、血脂、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组腰椎骨密度T值(-1.90±0.71)低于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0.98±0.57)(P0.05),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组左髋关节骨密度T值(-1.28±0.35)低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0.40±0.17)及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0.63±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T值与Crouse积分呈负相关(r=-0.218,P=0.022)。结论中老年人群Crouse积分越高,提示骨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密度对腰椎椎体矢状位力线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腰椎病患者的术前腰椎MRI资料,根据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骨密度正常组(17例)、骨量减少组(19例)和骨质疏松组(10例),从腰椎矢状位MRI上测量和比较各组患者的腰椎椎体前、中、后高以及各椎间盘的前、中、后高,记录和比较各组患者腰椎各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Pfirrmann分级)。结果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腰椎各椎体高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其中椎体前高、中高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在下腰段椎间盘(腰3-4、腰4-5、腰5-1)中高有增加趋势,但骨质疏松组各椎间盘的后高都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椎间盘信号退变程度要明显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骨密度情况不仅对腰椎椎体矢状位形态产生影响,而且还对椎间盘矢状位形态和退变程度产生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椎间盘退变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的形成与激素功能紊乱、饮食营养、运动、遗传、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5例接受超声骨密度定量测量者的临床资料,女88例,男57例,年龄20~79岁,其中骨质疏松54例,骨量减少38例;统计分析145例不同年龄段男性与女性的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分布情况,综述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分别按腰椎和髋部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MRI化学位移成像中同反相位图像上腰椎1-4椎体的信号强度,计算椎体信号下降指数,分析3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差异,并同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照腰椎骨密度分组,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59.73%(21.84%-72.35%)、59.64%(21.55%-78.42%)、57.04%(34.77%-77.30%),通过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85)。按照髋部骨密度分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62.41%(21.84%-77.63%)、58.39%(40.96%-78.42%)、54.76%(21.55%-77.30%),通过两两比较,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髋部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p=0.351,P=0.004),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腰椎骨密度值无显著相关(P=0.379)。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椎体信号下降指数能够反映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变化,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密度的CT值范围。方法 通过定量CT测量286例60--80岁老年人2—4腰椎椎体。结果 随年龄增长骨密度定量CT值下降,女性较男性更明显。结论 骨质疏松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应有其不同的骨密度CT参考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男性体检人群骨密度情况,并探讨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自愿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男性5131例,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体检者足跟部骨质,根据骨密度仪计算出的T和Z值,分析年龄、血脂、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情况。结果≤35岁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最低,≥70岁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42.60%,14.08%)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过低的人群中,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最高(41.65%,13.27%),在超重的人群中,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最低(28.96%,2.44%),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逐渐减少(P0.05)。血脂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大(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年龄是骨密度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血脂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徐州地区1204例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徐州地区中老年骨密度,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徐州地区2005-2008年1204例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骨密度减低2.5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徐州地区男、女各部位骨密度逐年降低,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1),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对中老年人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对于55岁女性和65岁男性,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5~55岁153例女性为检测对象,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受栓者足跟部骨密度(BMD)值,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结果:绝经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P=0.022),且绝经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185),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224),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和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关系密切,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明显降低,绝经可能是导致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