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虹  董虹 《福建医药杂志》2008,30(2):108-10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变化及在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12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4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7例。健康对照组65例。检测各组及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和FG水平。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明显升高(P<0.001);UAP组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升高(P<0.001);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FG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及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高大胜 《中国医药》2008,3(11):670-67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不同类型CHD的关系。方法64例老年CHD患者为CHD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19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例;21例老年非CHD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Fg和血脂等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老年CHD组血浆Fg为(4.07±1.18)g/L,对照组为(3.05±0.78)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浆Fg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和UAP组血Fg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Fg在老年CH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的检测水平变化及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6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同期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测定4组研究对象血液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检测结果在各组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5),其中AMⅠ组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三者水平对AC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勇  陈才  郑茜 《中国医药》2013,8(1):31-3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因ACI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取血检测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以40名社区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取血检测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5±1.0)g/L,D-二聚体(0.4±0.1)g/L,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3、7、14天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12.7±3.2)g/L,(1.8±0.3)g/L;(9.6±5.0)g/L,(1.4±0.7)g/L;(6.6±3.4)g/L,(0.9±0.3)g/L;(3.7±1.0)g/L,(0.6±0,4)g/L。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第3、7天二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14天二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对冠心病(CHD)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236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类型不同分为SAP组(稳定型心绞痛,88例)、U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AMI组(急性心肌梗死,76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6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各组空腹肘静脉血样5 ml,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dime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观察各组指标差异及SAP组、UAP组、AMI组不同心功能患者的指标差异。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血浆vWF、Fg、GMP-140、TpP与D-dim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呈递增趋势,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呈递减趋势,多组间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P组、UAP组与AMI组心功能NYHAⅢ~Ⅳ级患者血AT-Ⅲ水平低于心功能NY...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二氧化碳分压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AECOPD患者为实验组,分别收集患者经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再选取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然后再比较两组D-二聚体、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401±190.8)μg/L、(65.7±10.1)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81.1±18.6)μg/L、(35.8±3.2)mm Hg,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87.4±19.8)μg/L、(37.2±4.5)mm Hg,这与对照组的D-二聚体(81.1±18.6)μg/L、PaCO2水平(35.8±3.2)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比健康人群的要高,所以在AECOPD患者的治疗中要严密监测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以此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余蓉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64-26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对冠心病(CHD)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将三组的D-D与FIB检测结果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三组冠心病组的D-D与FIB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与SAP组对比FIB和D-D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MI组与UAP组的D-D与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结论血浆FIB、DD水平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病和病变程度,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抗氧化因子总胆红素(TBIL)、促氧化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ey)和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Hey以及hs—CRP含量,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中AMI组、UAP组和SAP组TBIL含量分别为(12.1±3.0)p,mol/L,(11.5±2.2)μmol/L,(9.0±1.9)μmol/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3.8±3.6)μmol/L](P〈0.05);此3组Hcy含量分别为(21.3±4.6)μmol/L,(19.4±4.1)μmol/L,(14.8±3.9)μmol/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9.7±3.5)μmol/L](P〈0.05);且冠心病各组间TBIL和Hey含量变化密切正相关。但是hs—CRP含量AMI和UAP组分别为(4.82±1.07)mg/L和(1.33±0.33)mg/L,高于SAP组和对照组[(0.94±0.23)mg/L和(0.89±0.24)mg/L],而SAP组和对照组间hs—CRP水平没有差别。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和Hey水平呈现出一定相关性,对评估冠心病各临床分型鉴别有一定临床价值;hs—CRP在AMI和UAP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它们风险的独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1例冠心病患者组(冠心病组)及7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 Hcy、hs-CRP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应用循环酶法检测Hcy,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冠心病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分析各亚组Hcy、hs-CRP水平差异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9)μmol/L比(9±6)μmol/L,(15.1±1.4)mg/L比(1.0±0.9)mg/L](P<0.05)。冠心病各亚组比较:AMI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24±8)μmol/L比(16±5)、(19±6)μmol/L,(23.7±5.9)mg/L比(4.0±3.0)、(15.4±3.2)mg/L](P<0.05)。 UAP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19±6)μmol/L 比(16±5)μmol/L,(15.4±3.2) mg/L 比(4.0±3.0) mg/L](P <0.05)。结论血清Hcy及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相一致,检测血清Hcy及hs-CRP水平可以判断冠心病病情,对于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艳柳  周农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463-1465
目的:探讨血浆铁蛋白(SF),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和脑小血管病(S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9例SVD患者,按照头颅MRI结果进一步分为腔隙性梗死组( LI )186例和白质疏松组(LA)173例。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146名。检测各组的SF(放免法)、FIB及D-二聚体(Clauss 法)水平。结果 SVD组SF、FIB及D-二聚体水平[(171.82±156.28)μg/L,(3.27±0.93)g/L,(1.10±1.06)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0.37±70.11)μg/L,(2.97±0.88) g/L,(0.83±0.55) mg/L](均P<0.05)。将SVD分为LI和LA进行比较发现,LA组各观测值[(185.22±108.55)μg/L,(3.32±0.86) g/L,(1.29±1.17)mg/L]均较LI组[(159.36±89.69)μg/L,(3.23±0.99)g/L,(1.03±0.80)mg/L]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高SF水平组(SF>151.16μg/L)患SVD风险是低SF水平组(≤151.16μg/L)的3.44倍(OR=3.444,95%CI为2.097~5.158,P<0.001)。高D-二聚体水平组(>1.02 mg/L)患SVD的风险较低D-二聚体组(≤1.02 mg/L)明显增加(OR=1.767,95%CI为1.114~2.803,P=0.016)。结论 SVD患者SF、FIB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SF及D-二聚体与SVD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加压泵对ICU病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ICU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作为预防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系统进行机械性预防。7 d后,评价预防效果。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观察组的D-二聚体由(381.22±103.42)μg/L明显减少至(254.25±105.69)μg/L,而对照组由(382.45±106.14)μg/L减少至(333.23±104.23)μg/L,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和间歇性充气加压系统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组,可以降低D-二聚体水平,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35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病理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各组血浆hs-CRP、Lp(a)、D-D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Lp(a)、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及SAP组各组间hs-CRP、Lp(a)、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检测冠心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指标的阳性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D-D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联合检测hs-CRP、Lp(a)、D-D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淑 《首都医药》2009,16(16):33-3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与5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并将冠心病患者分成三组:稳定型心绞痛(SAP,n=2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n=23)、急性心肌梗死(AMI,n=20);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生化指标BUN、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SAP、UAP、AMI三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BUN水平显著低于UAP、AMI组(P〈0.05);SAP组Cr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与U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5.
高敏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伟东  张曦元 《河北医药》2010,32(8):921-92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胰岛素抵抗(IR)及与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共7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CHD患者血浆hs-CRP水平和IR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中,AMI组和UAP组hs-CR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高于SAP组(P〈0.05);CHD患者Gensini积分与IRI、hs-CRP,IRI与hs-CR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s-CRP和IR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有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些心血管疾病时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4例正常人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高血压病(HT组)25例及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组)2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血浆ET水平的测定。结果AMI、HT及CHF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UAP组血浆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血浆水平较SAP组有所增高,AMI组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与SAP组、AMI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HT组不同分期之间,随病情加重,血浆ET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血浆ET浓度与AMI、UAP、HT及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CHD患者62例,以及同期的正常对照组38例血浆中的Hcy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D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UAP、SAP组间Hcy水平比较,AMI组〉UAP组〉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与CHD有密切的关系,Hcy水平越高显示CHD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吕连明  王光春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46-2147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5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TNF.仪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UAP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TNF-d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0例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1例)和其他肺炎组(69例),同时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比较3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以及D-二聚体的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其他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24±159)、(281±110)μg/L比(73±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怖炎支原体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炎组[35.3%(18/51)比17.4%(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是怖炎支原体肺炎常可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体内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需高度关注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193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与104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血清Lp(a)、Fg、DD水平.结果:血清Lp(a)、DD水平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水平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p(a)水平在UAP组和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FS水平在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AP组、UAP和SAP组(P<0.01);DD水平在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高于UAP和SAP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DD、HDL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Lp(a)、Fg、DD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工作中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