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双源CTA在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的DeBakey I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交手术术前及术后CTA,6例患者的术中DSA资料和CT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患者术前CTA明确诊断为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根部上方附近,3例位于主动脉弓部,2例假腔机化,11例均累及胸主动脉及降主动脉,4例累及主动脉弓主要分支;术后CTA复查均很好显示置入支架位置,假腔血栓机化情况,重建主动脉弓及旁路血管显示清晰,其中2例患者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1例主动脉弓部局部出现内漏,其余患者夹层假腔内血栓机化,真腔内径扩大,旁路血管通畅。结论:双源CT主动脉成像在DeBakey I型胸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前后的评价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超声造影表现与CT血管成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超声造影与CT血管成像(CTA)的表现,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对18例(术前检查10例,术后复查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或术后复查,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血管成像检查。将两种方法诊断术前患者真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术后有无内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超声造影诊断为真性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随访8例中支架置入及人工血管置换各4例,均未见内漏,与CTA结果一致。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对腹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结果和CTA一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仿真血管内窥镜(VIE)成像方法及其在诊断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同机工作站重建横断面图像,并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VIE成像。结果:主动脉夹层17例,真性主动瘤12例,假性动脉瘤1例,主动脉炎2例.正常主动脉5例,其中11例经手术证实,9例经血管数字减影检查证实,12例与MRI和(或)彩色B超诊断相符,5例正常主动脉未作其他检查。观察主动脉夹层以MPR及VIE为佳,能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血栓情况,可显示破口位置与是否累及重要分支。SSD显示真性主动脉瘤最优,能立体、形象的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部位及与主要分支的关系。VIE能直观的显示假性动脉瘤改口大小及位置,对主动脉炎能清晰显示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MIP适合于显示主动脉钙化情况及支架位置。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和仿真血管内窥镜成像技术综合运用,可多方位显示主动脉解剖形态和病变,可直观、立体地对血管病变进行全面观察、分析,对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或手术计划、估计手术风险及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术前均诊断为De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破口在升主动脉.术中证实为Ⅲ型夹层动脉瘤逆行剥离致Ⅰ型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远端硬象鼻术4例,行介入主动脉腔内支架术1例.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其中1例术后伤口愈合延迟,1例出现声音嘶哑.随访2~18个月,效果良好.有1例远端假腔仍有血流,但无临床症状.结论: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可以认为是Ⅲ型夹层动脉瘤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及弓部形成,易误诊为一般Ⅰ型夹层动脉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远端硬象鼻术是最佳适应证;术前要充分估计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胡林婕  张燕  左红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89-2090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一般在主动脉瓣环上2cm处,累及大部分或全部主动脉。手术治疗难度大,因弓部手术涉及众多重要血管、手术风险高。我院2010年下半年为2例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Bentall手术,同时采用陈良万等研制的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方法替代四分支人工血管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最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撕裂或剥离,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患者易因大血管破裂而死亡.根据其病变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分为3型[1],其中Ⅰ型可累及主动脉升、弓、降部,需行外科血管重建,用4分支人工血管取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2005年1月-2006年5月,我科为13例患者施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最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撕裂或剥离,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患者易因大血管破裂而死亡。根据其病变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分为3型,其中Ⅰ型可累及主动脉升、弓、降部,需行外科血管重建,用4分支人工血管取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2005年1月-2006年5月,我科为13例患者施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6例行主动脉CTVE成像。结果:SCTA横断面CT,MPR及CRI均显示12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剥离内膜,瘤壁钙化及血栓,械断面CT显示4例内膜破裂口,MPR及CRI显示5例内膜破裂口,SSD及MIR显示12例真腔与假腔及剥离内膜,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SSD及MIP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均不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内部结构情况及内膜破口,CTVE显示5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及其内壁,剥离内膜。结论:以主动脉SCTA的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结论其MPR,CRI,SSD,MIP及CTVE图像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记忆金属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涤纶人工血管治疗I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放置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未出现脑损害症状,无喉返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低体温下停循环时间、术后止血时间、术后心包、纵隔引流液比传统弓部人工血管置换术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涤纶人工血管治疗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确切,简化了术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