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由于精神症状、拒绝住院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及防范的暴力冲动行为,它无论对患者自身还是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均构成威胁。心理CT系统(MMPI)的测查结果可对临床提供信息,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法,可以用来预测患者在治疗中病程的发展[1]及行为变化。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拒绝药物治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2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拒药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出现拒药行为178例(33.8%),其中直接拒药142例(79.8%),藏药36例(20.2%);首次住院患者106例(59.6%);拒药患者中主要原因是对疾病缺乏自知力,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需要治疗(57.3%).结论 护理干预能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拒药心理和行为,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安康医院作为公安系统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主要收治严重肇事患者,其性质、职能决定了这些精神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往往更具有攻击性.本研究中的攻击行为主要包括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和体力攻击.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因幻觉妄想、心理功能紊乱及客观因素等常常发生攻击行为,且往往难以预料,给医护人员的安全及病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威胁,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1-3],已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攻击行为的预测及防范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走系指住院患者未经医生批准乘机逃离医院[1].本文所指的外走是封闭式病房住院精神病患者未经医生批准,利用各种方式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自知力缺乏,无主动住院治疗要求,多为亲属哄骗或强行捆绑入院,入院后大多不安心住院治疗,而出现外走想法或行为.当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走行为后,不仅造成治疗的中断,而且极易导致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引发医患纠纷,故历来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课题[2].本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彬  赵远琼  党分  方尚雪 《当代护士》2017,(11):100-101
目的探讨民政系统精神病院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时期的心理冲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方法采用自制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冲突调查问卷,向本院长期住院达2年以上的精神病患者发放问卷,统计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冲突。结果精神病患者对医院管理,被尊重感,家人关心等6个方面心理冲突所占比例不一。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心理冲突,提醒精神科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应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 ,入院时、3个月和 1a后测量体重及Quetelet指数的变化。结果 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氯氮平、舒必利等低效价药比氟哌定醇等高效价药更易增加体重。结论 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 ,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预测患者危机状态发生.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计算机诊断系统,对307例住院精神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试.结果: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风险倾向高的患者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疾病类型以情感性精神障碍最为明显.结论:对住院精神患者进行MMPI测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等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钟进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5):329-330
目的 :探讨女性重症精神病患者伤人毁物的行为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住院的女性重症精神病患者在入院初期实施集中管理 ,加强药物治疗 ,逐步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适时控制兴奋躁动。结果 :2 4 3例重症精神病患者出现伤人毁物 5 4例。结论 :伤人毁物行为多出现在患者住院后第 1周。认真收集病史 ,严密观察病情 ,尽早控制症状 ,有利于患者的管理。早期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角色转变 ,减少伤人毁物行为的发生。当伤人毁物行为发生时 ,先使用语言或药物治疗 ,若患者仍不能平静 ,则用保护性约束或其他强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放管理精神病住院患者陪护亲属的认知现状,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开放管理精神病住院患者陪护亲属实施健康教育和相应的心理干预,采用自编的亲属对治疗认知现状调查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陪护亲属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对医生的干预性治疗建议的领悟接受不一。心理干预前66.7%的陪护亲属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甚少,53.3%对疾病的诊断不知道,56.7%认为判断治疗有效标准为外显行为控制,53.3%要求药物大剂量治疗,73%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理解,63.3%认为系统正规治疗与预后的联系不重要,70%希望患者在1w~1mo治愈。结论对开放管理精神病住院患者陪护亲属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亲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传授监护技巧,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神病患者住院不穿着患者服装的探讨.方法住院精神病患者不穿统一的患者服装,可按照自己的日常习惯穿着在家时的平常衣服.结果给精神病患者创造友好平等的住院环境,满足患者自尊心理需求,缩小医患心理距离,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培养锻炼患者的自理能力,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不穿着统一患者服装,既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49例外走的精神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住院的无外走行为的49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2组的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BPRS总分、敌对性、猜疑、幻觉及行为紊乱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医务人员接触不当、强制约束手段及患者不合作、易激越、敌意、既往有外走史等临床特征因素均增高.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外走行为与患者的敌意猜测、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及医务人员的接触不当、强制手段密切相关.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外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患者由于自知力丧失,治疗依从性差,拒药行为现象较为普遍,现将其拒药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04年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病程6个月~20年,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30例患者发生拒药行为,男20例,女10例。拒药表现形式:①拒药行为:拒药物治疗,服药时明显不情愿;②拒药言论:常扬言不服药,要为其减药或停药或夸大服药后的不良反应。③产生敌对情绪和敌对行为:常闹情绪,搞破坏行为。2心理分析2.1疾病因素①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差,对精神病性症状无认识能力,对疾病无治疗要求。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为期8 w的、以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为措施的康复护理,对照组不实施该康复措施.两组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康复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前,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元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对恢复和重建良好的行为和社会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全程观察评定,调查不同住院阶段、不同病种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协助护士完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制定护理措施.方法 运用护士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12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评定.入院48 h内进行第1次评定,以后每周评定1次,出院时再评定1次.结果 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改变,在社会兴趣评分方面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精神分裂症组与非精神分裂症组第1次评分比较显示,精神分裂症组个人整洁、总分、总积极分低于非精神分裂症组(P<0.05);而精神病表现分高于非精神分裂症组(P<0.001),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较多相吻合.第2次评分比较显示,精神分裂症组精神病表现分仍然高于非精神分裂症组(P<0.01),提示1 w内精神病性症状缓解不明显;积极分低于非精神分裂症组(P<0.05).第3次评分比较显示,非精神分裂症组激惹、抑郁分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期的病人护理工作重点在于生活护理和精神病症状的观察、处理;针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存在社会兴趣的障碍,应该及早进行心理干预、行为治疗、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患者回归综合医院开放病房治疗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建立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病房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 ,并分析 12 0 0例住院患者的疗效。结果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管理模式具有患者生活自由、人际交往方便、可保持与外界社会的接触、治疗效果好、住院天数短、经济效益佳、精神症状更易控制等优点。结论综合医院建立开放式管理的心理病房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 ,是现代精神病治疗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并发躯体疾病的特点及解决办法。方法对住院期间并发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和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所患躯体疾病常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患者及家属对检查配合度不高,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治疗可能存在矛盾,导致住院期间并发躯体疾病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病患者在节假日可能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国内对有关节假日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很少。为了解节假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为这方面研究积累资料,作者对9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体重增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入院时、3个月和1a后测量体重及Quetelet指数的变化。结果: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P<0.05或P<0.01);氯氮平、舒必利等低效价药比氟哌定醇等高效价药更易增加体重。结论: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预测患者危机状态发生。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计算机诊断系统,对307例住院精神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试。结果: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风险倾向高的患者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疾病类型以情感性精神障碍最为明显。结论:对住院精神患者进行MMPI测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等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8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为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组(研究组)和传统护理观察和护理报告组(对照组),每组400例.对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严重程度、所致损失程度及预测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每例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1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级、4级、5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2级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所致损失程度>50元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测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较好.从护理管理角度来说,其能够对护理操作进行科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风险的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