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牙槽骨缺损可由面部外伤、牙周病、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牙槽骨缺损后不仅使临床医生治疗原有疾病难度增加,且患者康复后牙列缺损的修复存在较大困难。新一代口腔种植技术常规要求种植区骨量高度高于10mm,厚度大于5mm,这种要求使临床上近一半的病例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一直是口腔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相继出现了多种骨代用品,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材料发展相当迅速,因此我们就牙槽骨缺损中常用的骨移植材料的性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种植床骨量不足,是种植牙修复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之一。因为受到骨量的制约,临床上无法获得理想的种植体位置和方向,不但给后期的修复带来很多问题,而且直接影响了种植牙的临床效果,严重的骨量不足甚至使得病员丧失了种植治疗的机会。自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去蛋白小牛骨在种植时同期植入解决种植床骨量不足.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左强  崔维顶  范卫民 《江苏医药》2013,39(12):1365-1367,1360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BMSC-PLGA)复合物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在12只小型猪的双侧膝关节股骨内髁建立陈旧性软骨缺损模型,并将这24例膝关节随机均分为对照(A)组和复合物(B)组。两组缺损首先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B组多个移植物之间遗留的死腔再使用富集BMSC-PLGA复合物填塞。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评估中,B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A组(36.2MPa vs.26.9MPa)(P<0.05)。结论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集BMSC-PLGA复合物修复膝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运用自体骨软骨移植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颌后牙区因为骨质疏松、上颌窦过低、牙槽嵴高度不足等因素,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在上颌窦底提升技术问世前,这一区域的种植失败率很高。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和植入骨代用品,使这一区域的种植成为可能。为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者采用这一技术为5例患者(7侧)施行上颌窦提升取得了初步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共7侧上颌窦,年龄48~60岁。无全身疾病。摄口腔全景片、缺牙区牙片、CT片显示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距离在5~7mm之间,不能满足种植要求。1.2材料种植体选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在环状骨移植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缺牙伴牙槽骨垂直向骨缺损6例,均接受颏部环状骨移植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术前与病人充分沟通,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手术室与手术器械的无菌管理;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术后从指导进食、生活习惯、植骨区与供骨区观察、影像学观察、预防种植体失败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影像学结果证实种植体周围实现骨结合,移植骨成活率100%。颏部供骨区愈合良好,病人无明显的感觉异常。结论 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可以有效的促进环状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技术对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即刻种植牙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种植牙体68枚,牙拔除术后即刻植入牙体,并用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观察术后各患者的状态,评价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对骨修复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的50例即刻种植牙病例,钛膜的平均保留时间为3.5个月,其种植体12周后骨修复成形,3年内冠修复后未见松动,切口愈合良好。在随访的3年中,未见出现进行性骨吸收病例,所有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平均高度为1.31 mm。结论由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疗效明显,对骨修复有良好的作用,可缩短种植修复的疗程,在牙种植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膨胀裂开法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种植牙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种植科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牙槽嵴高度均超过8 mm,但宽度仅4.5~5 mm,平均(4.70±0.38) mm,牙位分布于前牙、前磨牙、下磨牙区,采用骨膨胀裂开法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植入51枚种植体,其中Nobel种植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拔除术后结合膜引导技术即刻植入种植体修复牙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76颗牙拔除术后患者,即刻植入种植体使用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6个月~1年行冠修复,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76例即刻种植体12周后骨缺损修复形成,冠修复后承载了3年无松动。5年随访,除1例有进行性骨吸收外,其余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平均1.27mm。结论运用膜引导技术进行即刻种植,可获得良好的骨修复,缩短种植修复疗程,很好地承担修复体传导的牙牙合力,与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马树泽  徐欢  王会平  贾情  孙燕  崔二辉 《河北医药》2011,33(23):3605-3606
微创外科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更注意对病变区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避免或最小化全身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尽早康复。牙列缺损是老年人口腔常见病,由于基牙数目少,加之龋病、牙周病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的口腔种植患者中,抽取100例,根据随机排序法将单号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与双号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观察两组美学效果、牙槽骨吸收量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且牙槽骨吸收量明显更少(P <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牙齿种植美学效果,降低牙槽骨吸收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某院收治的需进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植入103枚种植体,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的修复。随访时间1~8年,平均随访(2.72±1.43)年。通过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来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80例施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患者中,8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上颌窦黏骨膜穿破,但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上颌窦炎等相关并发症。全部植入的103枚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均为良好,均顺利完成义齿种植修复,至今仍未出现种植体脱落状况,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对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采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口腔种植骨增量患者中,抽取150例,随机按照单双法将单数分为对照组与双数分为观察组,各组均7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骨劈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治疗,观察两组唇腭侧骨瓣移动幅度、唇舌向牙槽厚度以及唇腭侧骨板移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唇腭侧骨瓣移动幅度、唇舌向牙槽厚度以及唇腭侧骨板移动量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应用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可有效促进患者唇腭侧骨瓣移动幅度、唇舌向牙槽厚度以及唇腭侧骨板移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采取种植牙修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以其就诊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活动义齿修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种植牙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治疗前后牙槽骨骨吸收量及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美观度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调查表(QOL)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47±0.15)mm,对照组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46±0.17)m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51±0.15)mm低于对照组的(0.65±0.12)mm,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度评分分别为(9.71±0.21)、(8.86±0.35)、(9.26±0.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2±0.63)、(6.11±0.42)、(7.35±0.4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QOL评分为(64.40±10.21)、(85.64±7.69)分,对照组治疗前后QOL评分为(63.54±10.15)、(70.25±8.36)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牙修复法对牙列游离端缺失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和语言功能,减少牙槽骨骨吸收量以保证种植牙稳定性,且美观度更显著,因此该种修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血液回收机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选择100例外科择期与急诊手术,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阻滞。应用德国Fresenius公司生产的自体血连续回输系统(Continous Autotransfusion svstem C、A、T、S)。回收术野出血。结果 100例外科手术病人经C、A、T、S回输给病人经洗涤的浓缩红细胞总量为38000ml,平均每例回输38ml。血流动力学监测稳定,无一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 通过Fresenius C、A、T、S在100例外科手术的应用。缓解了血源紧张,病人能够及时得到回收的自体血,从而避免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减少了大量输库血的费用,在节约用血、保护血液诸多方面,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骨科躯干部位手术的患者,一般出血量较大,由于部位特殊又无法使用止血带,术中丢失大量血液,需要及时输血以保证手术的成功.自体输血,即患者用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可以缓解血源紧张及减少输异体血的风险.为探讨自体血回收技术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本院132例骨科大手术需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血液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其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因脊柱疾患而需行脊柱内固定手术,预计出血量在800~1600ml的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A组)和同种异体输血组(G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前,输血前,输血后,术后1d,3d,7d血常规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观测,记录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引流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比较术前、输血前、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间RBC、HGB、HCT、WBC均无统计学意义(P〉0.1)。A组输血后,术后1天RBC、HGB、HCT、WBC低于G组。组内比较RBC、HGB、HCT各个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有3例自体血液回输患者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3d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两组血气PH值,电解质,乳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都低于G组(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能有效地减少围术期自体血的丢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量,与异体输血比较有更好的效果,脊柱内固定手术出血量大,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外科止血,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这一类手术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纳入的上颌后牙区严重骨萎缩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提升组和口腔组各48例,提升组开展上颌窦内提升术,口腔组采用口腔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提升组骨结合以及种植体周边软组织状况优于口腔组(P<0.05),且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提升组各评分均高于口腔组(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效果突出,可缩短愈合时长,并提高骨吸收量,预防严重并发症出现,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骨凿冲顶式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6例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骨凿冲顶式上颌窦底内提升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种植体成功留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前后剩余骨高度(RBH)、上颌窦底提升高度(SLH)、上颌窦内移植物吸收高度(GR)、上颌窦宽度(SW...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打压植骨技术在修复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髋臼骨缺损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在11例11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术后通过X线观察骨移植愈合情况和假体位置,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X线片分别评价翻修术后临床转归及移植骨愈合情况。结果1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72(平均34.6)个月,随访患者的,随访患者的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平均43.6分(21~51分)增至术后的平均83.6分(59~96分)。患者随访X线片显示1例髋臼松动,但无症状;1例有X线透亮带;9例显示移植骨愈合和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应用自体骨打压植骨技术可以有效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早期临床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7例,女性50例,男性7例。均行多部位脂肪抽吸术,吸脂部位有腰腹部、臀部、大腿、上臂,吸脂量为1800~4600ml。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者48例,注射量每侧150~200ml不等;行鼻唇沟填充者12例,注射量每侧1ml;丰唇注射者8例,注射量0.5~2ml不等;修复既往吸脂术后术区凸凹不平者2例,注射量40~100ml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