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大多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术后DVT重在预防,所以对于骨科围术期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都需抗凝治疗,对DVT做到早期诊断。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hmTEG)与普通TEG(未去除残留肝素)检测参数比较后,可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有肝素残留,对术后及时监测肝素的残留量及凝血状态更加有效,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凝药物,给医生判断患者真正的出血原因提供更准确的依据[1,2]。本研究旨在探讨hmTEG在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素浓度(活性)检测是指导抗凝用药的金标准[1],血浆抗Xa水平在0.5~1.8 IU/ml之间是比较理想的依诺肝素在PCI术中的抗凝强度[2-3].依诺肝素是低分子肝素的一种,具有异质性的葡糖胺聚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体供肾摘取术中不使用肝素化的安全性.[方法]活体供肾摘取术52例,分为肝素化组(离断肾血管前予静注肝素50mg)21例,无肝素组31例,比较两组供者术中术后出血情况,供肾质量及移植后受者血肌酐(Cr)指标.[结果]两组供肾摘取术中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别.供肾离体灌注时均能在4~6s见肾静脉回流,灌注液均在250~300mL.肝素化组及无肝素组供肾移植后受者术后1d、3d及7d血肌酐值分别为(256.72士145.46)、(264.02±142.19)、(189.60士105.42)μmol/L和(190.05士104.82)、(110.07±25.21)、(112.18±28.89)μmol/L,两组供肾移植后受者3个时间点血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体供肾摘取术中不使用肝素化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肝素浓度(活性)检测是指导抗凝用药的金标准[1],血浆抗Ⅹa水平在0.5~1.8IU/ml之间是比较理想的依诺肝素在PCI术中的抗凝强度[2-3]。依诺肝素是低分子肝素的一种,具有异质性的葡糖胺聚糖。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抗Ⅹa因子作用强、诱发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对减少、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5.
无肝素冠脉造影术后桡动脉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缩短无肝素化冠脉造影术压迫止血时间和提高术后舒适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单纯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79例,分为无肝素组92例和肝素组87例,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 压迫止血时间:无肝素组(8.37±2.48) min,肝素组(12.26±3.56) min,肝素组压迫时间要比无肝素组长(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肝素组血肿并发症与无肝素组相比有增多趋势,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无肝素冠脉造影缩短了术后压迫止血时间,伤口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35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61例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14~15 d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2例(2.7%)发生DVT,对照组中6例(9.8%)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1(术中使用比伐卢定)和对照组(术中使用肝素),将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肝素过敏、肾功能不全的9例患者归为受试组2(术中使用比伐卢定)。观察指标为活化凝血时间动态监测、出血并发症、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使用比伐卢定(受试组1和受试组2)与同时点术中使用肝素的对照组比较,手术5分钟ACT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0分钟后观察ACT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同时点比较,对照组ACT高于受试组1和受试组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比伐卢定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中抗凝效果与肝素比较起效更快,效果更强,且半衰期短,代谢更快。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肝素过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样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鱼精蛋白和肝素预处理ELISA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好的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ELISA。方法先用鱼精蛋白再用DNA依次包被反应板,建立鱼精蛋白包被ELISA(P-ELISA);再用肝素封闭未与DNA结合的鱼精蛋白位点,建立肝素封闭P-ELISA。用P-ELISA、肝素封闭P-ELISA和生物薄片免疫荧光法(BC-IF)对照检测了53例活动性SLE,44例非活动性SLE和27例其他AID患者的抗dsDNA抗体。结果在P-ELISA检出的57例抗dsDNA抗体阳性中,有11例(活动性SLE 5例,非活动性SLE 6例)在肝素封闭P-ELISA检测为阴性,这11例经BC-IF验证全部为阴性;而在肝素封闭P-ELISA检出的46例阳性中,仅1例(非活动性SLE)与BC-IF不符。结论肝素封闭P-ELISA可降低P-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术中全身肝素化与非肝素化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9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非全身肝素化,持续生理盐水冲管;对照组44例,采用小剂量全身肝素化,无鱼精蛋白中和.造影时程不超过15 min.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术中导管内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术后血栓形成、术后出血、凝血四项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造影术中均无导管内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术后无血栓形成;两组造影术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PT、APTT、TT低于术前,FIB高于术前,术前术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24 h的PT、TT、FIB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PTT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全身肝素化对血液出凝血指标影响较小,而非全身肝素化患者术后有潜在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方法对体外循环后肝素中和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成年换瓣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常规肝素中和组,停机后一次予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肝素比率为1.2:1),必要时根据ACT结果追加;Ⅱ组为负荷小剂量+微泵维持组,停机后先予鱼精蛋白/肝素为0.8:1中和,再微泵维持(50mg/h)。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测定中和后10min、30min、术毕ACT时间;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术后24h胸腔引流量、鱼精蛋白中和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和前、中和后10min、术毕AC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后30minⅠ组ACT明显较Ⅱ组延长(P=0.000);术中出血、输血量、关胸时间Ⅰ组优于Ⅱ组;术后6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中和后Ⅱ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P=0.000),Ⅰ组中、重度不良反应5例,Ⅱ组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负荷小剂量+微泵维持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策略使关胸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用血量、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均减少。  相似文献   

11.
Org10172是氨基葡萄糖醛酸的混合物,由硫酸肝素、4-硫酸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dermatin sulfate及与抗凝血酶Ⅲ(ATⅢ)有高度亲和力的类肝素物组成,该物质平均分子量约6000d.它既不同于肝素,也不同于一般低分子量肝素和多聚硫酸戊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伤口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冠脉介入术后对伤口予以加压包扎止血。CAG患者于术后6 h解除包扎;PCI患者于术后10 h解除包扎,记录并分析伤口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冠脉介入术患者842例,术后伤口出血率4.16%。伤口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为年龄(OR=1.04,95%CI=0.98~1.18,P=0.011)、性别(OR=1.93,95%CI=0.71~2.48,P=0.027)、高血压病控制不良(OR=3.54,95%CI=2.05~5.42,P=0.021)、择期PCI(OR=2.55,95%CI=1.37~3.25,P=0.006)、术前12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OR=1.69,95%CI=0.75~3.52,P=0.025)、术中肝素使用量较大(OR=1.52,95%=CI1.19~1.83,P=0.004)、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OR=4.32,95%CI=2.82~6.45,P=0.005)。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控制不良、择期PCI、术前12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术中肝素使用量较大、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等因素对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有影响,应个体化制定止血方案以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 Ca)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92例患者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LMWH Ca分为2组。LMWH Ca组(n=42)术前和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对照组(n=50)围术期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记录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红细胞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内输血率,并计算2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红细胞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内输血率、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LMWH Ca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 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可以显著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 低分子肝素(LMWH)可以有效取代普通肝素(UH)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然而,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时最佳的抗凝策略尚不明了。国外有关在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LMWH的研究表明,在皮下应用低分子肝素至少48h(≥4次)的基础上,仅使用LMWH,术中不追加抗凝药是安全有效的。而我中心曾按上述方法入选278例ACS患者,发现PCI术前仅有79.7%抗-Xa活性>0.5IY/ml,存在抗在抗凝力度偏低的情况。本试验在原有LMWH依诺肝素(克赛)基础上追加UH5000u,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及APTT值评价低分子肝素联合UH在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适合国人的PCI抗凝策略。方法 入选75例ACS患者。所有患者按照1mg[100IU]/kg的剂量每隔12小时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克赛)一次(7AM-7PM),至少48h(≥4次)后进行冠脉造影。术前不间断使用LWMH,末次注射时间(7AM)距离造影不超过8h,穿刺前≈末次注射的2~8h内)取血测定抗-Xa活性和APTT。行PCI前术中追加5000u普通肝素,术中不监测凝血活性,术后测定抗Xa活性及APTT。结果 冠脉造影前肝素抗-Xa活性是0.675±0.2594IU/ml,75.7%患者抗-Xa活性>0.5IUml,2.7%患者抗-Xa活性>1.2IU/ml。追加5000u肝素后平均抗-Xa活性1.323±0.294IU/ml,1.4%患者抗-Xa活性<0.5IU/ml,74.3%患者抗-X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功衰竭(ARF)已被公认.但选择不同的抗凝方法,将会影响HD效果,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为此我们选择了普通肝素(SH)、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无肝素三种抗凝方法进行HD,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在冠心病肝素治疗中特别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监测中尤为重要。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凝、抗血栓药物,皮下给药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和疗效准确等优点。近年来,LMWH越来越多地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由于LMWH的疗效评价指标为血浆抗-Ⅹa活性,但此指标的临床检测却不便,从而使LMWH的临床检测较为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达肝素钠(商品名:法安明)后血浆中ACT水平,以及抗-Ⅱa,抗-Ⅹa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观察与配合。方法将腹腔镜手术患者3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82例和对照组200例。研究组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护理观察与措施密切配合,再行手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肝素相关并发症多为皮肤过敏,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护理观察与措施密切配合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DVT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陈淑霞  齐晓勇  谷剑  杜荣品 《临床荟萃》2007,22(15):1068-107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血小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与激活凝固时间(ACT)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PCI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高PLT组(PLT≥240×109/L)22例,低PLT组(PLT<240×109/L)38例。分别于PCI术前、术中应用肝素10000 U后5分钟、术后4小时鞘管内抽动脉血,测定AT-Ⅲ活性、ACT值,分析PLT、AT-Ⅲ活性对ACT的影响。结果①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T-Ⅲ活性较低PLT组低,分别为(77.5±8.6)%vs(99.7±9.8)%,P<0.05;(68.0±8.8)%vs(89.2±8.0)%,P<0.05和(73.2±8.1)%vs(81.6±5.0)%,P<0.05。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CT较低PLT组低,分别为(125.6±17.4)svs(161.0±11.1)s,P<0.05;(469.1±51.6)svs(568.1±51.6)s,P<0.05和(189.1±16.6)svs(204.8±19.4)s,P<0.05。②应用肝素后5分钟ACT与术前AT-Ⅲ活性正相关,r=0.9012,P<0.05,与术前PLT呈负相关,r=-0.4735,P<0.05。结论PLT偏高、AT-Ⅲ活性差的PCI患者肝素的抗凝效果差,出现肝素抵抗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Rivaroxaban)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和用药安全。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6例,利伐沙班组患者于术后6h内口服利伐沙班(10mg×1次/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于术前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500AXa IU×1次/d),分别于术后14、28d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双下肢DVT形成情况、肺栓塞(PE)发生率、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分别为3.57%及1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PE发生率、手术前后APTT、PT、PLT等凝血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围体外循环(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术后凝血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下围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并同时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激活凝血时间(A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CPB结束时血浆肝素平均水平(11.06U/mL)显著地降低到肝素化初期浓度(13.16U/mL)的0.84左右(P<0.05),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h内血浆肝素水平基本上稳定在CPB前水平(P>0.05);当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值迅速接近至术前水平(P>0.05),并稳定于术前水平,而PT、APTT则仍显著异常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有明显恢复至正常的趋势。结论:CPB结束时采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0.8mg鱼精蛋白:100U肝素)能充分有效地中和血中肝素:CPB后凝血功能并不立即恢复正常,主要原因不是肝素中和不足,而是CPB本身使凝血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