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西医学角度阐述了"骨错缝、筋出槽"的理论基础,并从半脱位复合体理论的内涵和脊柱筋伤疾病的病理机制角度分析了脊柱筋伤疾病、骨错缝筋出槽、脊柱半脱位、半脱位复合体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筋伤病的理论基础在于"骨错缝、筋出槽",这与现代医学整脊手法治疗脊柱和脊柱相关疾病的"半脱位"理论基础有相似之处。提出现代医学整脊的半脱位复合体理论和中医推拿的"骨错缝、筋出槽"的提出均源于脊柱稳定性,脊柱推拿治疗脊柱筋伤病的机制在于恢复脊柱筋骨平衡,这将为中医脊柱推拿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肝,脾、肾三脏在祖国医学的生理、病理上占着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三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根据该病与肝脾肾的关系,从肝脾肾着手治疗,临床上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一、肝、脾、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肝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消化功能。还关系到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及水液的代谢。同时肝脏对人体血液具有调节作用,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脾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和运输  相似文献   

3.
膝骨关节炎属"骨痹"范畴,常责之于肾.从肝脾之"脏-腑-经-筋-穴"整体观论治膝骨关节炎有理论依据,即"肝主筋"脾主四肢主肌肉",膝骨关节炎恰恰是下肢筋肉之病变,归其所属;肝脾之生理特性以及肝胆脾胃之生理功能,对气血津液之生成、传输作用,可濡养筋骨;在理论与临床常规操作的基础上,肝胆脾胃四经之经穴均过"膝府",对膝关节有治疗作用;"膝为筋之府",从经筋理论来看肝脾二经筋亦与膝骨关节炎密切相关.因此,从肝脾之"脏-腑-经-筋-穴"论治膝骨关节炎,体现标本结合的治疗观以及由内而外的整体观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肠道易激综合征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易激综合征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久病伤肾是主要病机,IBS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肝的功能失调最为密切。临床常见证型:肝气乘脾型、脾虚肝旺型、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治疗上应从肝论治,参以他法。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发病的根本因素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肝之疏泄、气机调畅、脾之运化、肾阳的温煦及肾阴的滋养功能有关,故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肝脾肾脏是影响血脂正常代谢的关键。治疗时应综观全身脏腑间的相互作用,注意先、后天并补,在固本的同时不忘治标,配合应用化痰、祛瘀等法,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从肝脾肾论治高脂血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王旭教授从肝脾肾三脏分期治疗甲亢突眼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从甲亢突眼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转归、治疗方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方面论述王旭教授诊治甲亢突眼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最后列医案进行佐证。[结果]王旭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火生痰,痰火上扰空窍,日久损及脾肾",痰浊瘀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因此主张从肝脾肾分期论治甲亢突眼;常用清肝养肝、健脾祛湿、化痰祛瘀、滋补肝肾等治疗方法,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王旭教授治疗甲亢突眼的临床经验行之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出发,分别从"脊柱稳定性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理论、中医及脊柱整体观的相关研究、中医体质学三个方面论述了脊柱相关疾病的防治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传统中医技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罗凌介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出“肝脾同治”的辨治思路.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发病以湿热毒邪为其致病外因,正气亏损为致病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根据肝病传脾的理论,辨证多属肝郁脾虚证或夹杂肝郁脾虚证.制定“疏肝健脾法”贯穿治疗始终,以慢迁肝方为基础方,临证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关,传统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下面将分别从肝脾肾三脏与癌毒的关系来探讨乳腺癌癌毒的形成,并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中医药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血瘀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上根据分类不同分别予滋补肾阴、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法.治疗期间注意情志舒畅,避免疲劳日晒等.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发病中医责之肝脾肾3脏,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对三脏易产生影响。中医肝脾肾三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其易受高血压危险因素作用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是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不论是在西医还是中医理论中都有据可依,也为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高血压发病提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析月经病从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病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不一,症状复杂.因此,调治月经病,首先应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发病因素.引起月经病的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但其发病的本质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其中尤以肾的功能失调最为常见,兹就肾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治疗月经病从肾论治的临床意义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医整体观叶品良老师认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以及气血精津关系最为密切。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呈气滞;气滞血运不畅则呈血瘀;脾失健运,肾虚不化,津液凝滞,则呈痰湿。故肝脾肾三脏同调,使气行血行,湿化痰消。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医整体观叶品良老师认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以及气血精津关系最为密切。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呈气滞;气滞血运不畅则呈血瘀;脾失健运,肾虚不化,津液凝滞,则呈痰湿。故肝脾肾三脏同调,使气行血行,湿化痰消。  相似文献   

15.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先 《中原医刊》1996,23(10):43-44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赵瑞先眩晕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本病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笔者认为: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脾不外乎气血不足;在肝不外乎肝阳上亢;在肾不外乎肾虚。故治疗上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1肝阳上亢当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肝阳上...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因肾、肝、脾功能失调,三焦运行不畅,痰浊瘀阻于肝而发病。元气藏于肾,维持肝、脾、肾及三焦功能的正常发挥。元气虚则肾虚,继而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现代研究认为,NAFLD的发病与元气渐衰密切相关,益精补肾中药具有调整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故以补肾、健脾、疏肝、消浊等"扶元调脂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元气亏虚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根本,贯穿本病病理变化的始末。治疗应以补肾充元气为主,辅以疏肝健脾条畅三焦,以达治疗及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肝论治月经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月经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与肝脏更为密切.从肝的生理病理及月经病的特点出发,论述了从肝论治,以调经和气为主治疗月经病的方法,临床常收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诊断肝、脾、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肝、脾、肾损伤患者的CT表现。结果43例患者中,肝脾肾复合损伤1例,均为其包膜下血肿;脾脏包膜下血肿40例,合并脾脏实质血肿5例,脾脏中心破裂5例,边缘撕裂10例;肝包膜下血肿10例,肝实质内血肿3例,肝破裂3例;肾周血肿5例,肾包膜下血肿6例;肾周及肾内血肿2例;同时合并小肠、右侧腰大肌及竖脊肌及脊柱等多发性损伤5例。结论CT检查能清楚表现肝、脾、肾损伤及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与治法,明确本病以肝郁脾虚为本,并在此基础上易损及心、肾。缕析肝郁脾虚证验方抑肝扶脾汤的组方配伍、炮制原则,阐释其治疗要义,并举肝郁脾虚、肝脾及心、肝脾及肾三则案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肝脾不和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且肝脾损伤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肝郁脾虚者肝气较旺,脾气亦亏虚,往往病情更加缠绵。抑肝扶脾汤针对肝郁脾虚而设,治疗突出抑肝与扶脾并重,适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由验案可见,肝脾及心治兼宁心安神,肝脾及肾治兼温补脾肾,其目的均为平衡肝脾。[结论]抑肝扶脾汤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有效验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巧认为黄褐斑是肝、脾、肾脏腑失调,面部肌肤失养所致,血虚和血瘀是其关键病机,提出了"毒邪"发病的新观点.治疗上以肝、脾、肾三脏为重点辨证施治,重视祛瘀解"毒",以色治色,创立了各种证型黄褐斑都适用的中药专利制剂"祛斑胶囊",配合中药倒模面膜术、心理疏导及日常调护,内外联合、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